❶ 如何評價電影《羅拉快跑》
影片中兩處聲音的運用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是羅拉的三聲尖叫。羅拉的每次尖叫都是,隨著故事發展她的情緒越來越高,主觀聲音也越來越緊湊激昂,直到某個臨界點,羅拉終於爆發出尖叫。她的尖叫能使鏡子破碎,帶有魔幻的超現實色彩。從情節上講,羅拉的每次尖叫都能把本來已足夠緊張的情節推向一個小高潮,臨摹出羅拉敢於打破命運安排的高大形象。這里有點施隆多夫《鐵皮鼓》里小男孩尖叫的那種反抗的意思。
❷ 電影<疾走羅拉>或名為<羅拉快跑>的評價
1..《羅拉快跑》:蝴蝶效應跡象
曾經看過一部片子《蝴蝶效應》,主人公可以回到過去改變某個細節而使今後發生的事情全盤改變,從而改變命運。
我並不知道蝴蝶效應具體的概念是怎樣的,自己從觀影上以及外界片言只語獲得的理解是一隻蝴蝶在扇動翅膀的過程中帶動周圍空氣的運動,盡管其力甚微,甚至根本就意識不到,不過可能就會影響到幾千里外的人或事發生巨大的改變。比如東南亞的海嘯也許正是美國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而積聚能量後的結果呢,誰又知道呢?
《羅拉快跑》的故事情節也很簡單,將一個故事重復了三遍,這種類似的情況已經有很多電影出現了,比如《羅生門》,比如《英雄》,就是《大話西遊》里也有這種結構出現,不過《羅生門》與《英雄》是結構相似,而劇情與蝴蝶效應是沒有聯系得,反而《大話西遊》倒更貼近一些。
在羅拉的重復三遍的奔跑過程中,她所遇到的人或事都因為她的時間與面對方式的變化而變化了,可以說是羅拉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而羅拉的最終目的只是想改變男友的命運。
前兩次都因為她死或者她男友死而失敗,而失敗的原因似乎也具有深意,第一次她男友搶超市,第二次她搶銀行,雖然他們獲得了所需要的錢,但是事與願違,因為他們的方法錯了。第三次他們沒有那麼做,羅拉奔跑出來在拐彎處也不再撞那個推嬰兒車的女人,因為她知道會有人,於是一切改變了,他父親的朋友因為羅拉和他的對視而沒有出車禍,趕在羅拉之前找上了她父親,於是羅拉也沒能夠向她父親借錢未遂而有搶銀行的舉動。
還有一些有趣的情節,當中的聯系我記得不是太清楚了。
羅拉在跑的過程中遇到一個騎單車的年青人,後來他的車被那個撿了羅拉男友遺忘在地鐵上的錢的乞丐騎走了,於是在她男友正准備搶超市之前碰到了乞丐,追回了那筆錢。
可以說在影片裡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著聯系。或許我們的人生也是同樣,不要忽略每一個你身邊的人。
羅拉和她男友的死而復生,為了目的可以一遍一遍的重復快跑,導演似乎太理想主義了一點,不過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人生並不順暢,但是只要你堅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羅拉快跑》:為愛情奔跑
也許我也會陷入男主角那樣的困境,因為在生活中丟三落四,不定什麼時候會犯下大錯誤。找到這部片子看可真不容易,得感謝okbt.com提供了下載。
這是一部另類的電影,但還是免不了一些昆汀和里奇電影的影子。弄不清楚他們電影的上映時間,所以也就不知道是誰抄襲誰了。現在也沒有弄清楚這片子是德國還是法國的。就人物的長相和導演的拍攝特點來看,更像法國。而且,我沒看過幾部德國電影。
導演非常仁慈,命運不盡如羅拉的意的時候,便給她重新爭取的機會。於是我們才能看到羅拉在影片中的三次狂奔。那火紅色的頭發給我們的印象是熱情、勇敢與執著。從相同的路徑跑過,遇到相同的人物,但是因為羅拉選擇的變化而導致了每個角色不同的生活路徑。這也算不大不小的蝴蝶效應了。變化的是選擇,而不變得是羅拉對自己的愛情與幸福的執著。這執著不僅在最後挽救了男友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父親。有些事情的發生是偶然,羅拉搶劫銀行沒有被捕,男友最後找回了錢袋;有些事情則是必然無法逃脫,就像那輛汽車的撞車事故,早些晚些都發生了。這就是宿命的變化無常。
導演在拍攝方面也竭盡所能,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機位展現了一條豐富的奔跑路徑,沒有顯出一點單調。配合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讓人不禁隨著劇情起舞。
最後的故事結束時,導演仁慈地給了我們圓滿地結局。羅拉拿著10萬馬克壞笑了,美好了生活從此開始。但是拿手槍的流浪漢呢?
❸ 急走羅拉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疾走羅拉》是1998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湯姆·提克威導演。弗蘭卡·波滕特,莫里茲·克雷多主演。本片講述羅拉為幫助男友籌集10萬塊錢而發生的一系列神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