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手機的電影
《手機》是由托德·威廉姆斯(Tod Williams)執導的,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伊莎貝拉·弗爾曼(Isabelle Fuhrman)等實力明星主演的電影,原著作者斯蒂芬·金與亞當·艾萊卡(Adam Alleca)共同負責劇本的改寫。
劇情簡介
神秘的手機信號通過廣播網傳遍全美,接收到的人都變成沒有意識的動物,繪圖師克萊·里德爾[庫薩克飾]和一小群倖存者一起徒步穿越滿目瘡痍的新英格蘭,找尋獲救方法,並和他的兒子團聚。[1]
幕後製作
塞班影業主席比爾·布羅姆利(Bill Bromiley)說:「斯蒂芬·金是公認的恐怖小說大師,他的才華與托德的視覺以及卡司的高超演技相融合,這部金、庫薩克和傑克遜從《1408幻影凶間》(1408)以來再次合作的影片,將講述一個獨一無二的現代倖存故事。」
斯蒂芬·金說:「我喜歡與《手機》劇組的合作和呈現出來的銀幕故事,威廉姆斯拍了一部既令人生畏又極具娛樂性的電影,但是觀眾看過影片後可能會把手機放進冰箱。」
製片人邁克爾·貝納羅亞(Michael Benaroya)說:「我們十分榮幸能翻拍斯蒂芬·金這樣一位傳奇作家的小說。金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合作夥伴,賦予了影片他的眼界和經歷。導演托德·威廉姆斯的執導非常忠實於原著,並保留了書中最精彩的元素,我相信他打造出的影片會讓金的書迷感到滿意。庫薩克、傑克遜和弗爾曼幾位演員用他們過人的才華演繹出一個精彩而激動人心的故事。觀眾會關心每一個角色的命運,從頭到尾。塞班公司是《手機》無與倫比的拍檔,他們成功發行過無數類似作品,深知我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與目標。我相信他們會以精準而有效的方式找准市場定位,我們很幸運能擁有這樣出色的合作夥伴。」
Ⅱ 《來電狂響》在對原作的改編上有哪些亮點
《來電狂響》這部電影唯一的亮點或許就在於針對原著作出的本土化改編。
這種改編涉及到了角色定位(比如人物的性格和職業)、人物關系(馬麗和三位男士的關系)甚至是主題(原版落腳點是「不要輕易考察人性」,而改編版更側重於手機對人的異化)。從這三個層面來講,改編比較本土化,能夠為中國觀眾所接受。我認為比較巧妙的是韓笑這個角色,選了馬麗來演,這樣對於敏感的同 性問題,就有了一個合理的切入角度。而除此之外的所有本土化改編,我認為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少談人性,多加梗。
這種本土化的改編,實現了電影最初想要達到的效果,這部電影變成了一部很適合人們在元旦假期消遣的一種選擇,至少,比《地球最後的夜晚》要合適許多,但是另一方面也必然影響電影主題的深刻內涵。這相當於,將一次男默女淚讓人看了心驚肉跳的人性拷問,變成了觀眾喜聞樂見的吃瓜現場,電影更輕松娛樂了,同時也更膚淺了。但在同期《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襯托下,《來電狂響》就顯得接地氣很多,它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事實,電影可以拍得深刻,但是如果駕馭不了或者觀眾get不到的時候,沒必要故作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