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師父》你真的看懂了
突然想起,當年楊露禪之子楊班侯繼承父親拳術,打遍京師無敵手,最後卻因為傷人而被迫離開京師,其傳人也日漸凋零,後世大行其道的那種楊氏太極實為其兄弟楊健侯及侄兒楊澄甫所創,現在的楊氏太極大家也都知道是什麼樣子,而楊班侯太極拳現在只在河北永年縣還有傳人,拳法剛猛非常,與我們通常對楊氏太極拳的印象大異其趣。
我有個大膽的猜想,影片中陳識是詠春唯一的傳人,因為這件事他決定傳真的,雖然他說只傳兩個,可是後來畢竟規矩壞了,而後可能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煩,遂改名陳華順,對,就是葉問的師父,而且時間上也比較穩合,最主要的是,葉問是廣東佛山的,最後詠春在葉問那裡替師門發揚光大了又由李小龍走上巔峰,被現在這么多人來追捧。
㈡ 說說你對國產電影《師父》的評價
這是一部很認真的電影。不情懷,不炒作,不尷尬,不是粉絲電影。
本人對電影一知半解迅粗早,對武俠片也無甚興趣,只能作為一個普通觀影人的角度講一講。
看這部片子時想起了14年的綉春刀。當時看綉春刀的第一反應就是卧槽,居然沒有激光劍,居然沒有動動波,女二被強暴的時候居然一閃而過連點鏡頭都沒有,完了,這么好的一部片子票房完了。
事實也差不多,截至12月21日,師父豆瓣評分8.3分,累計票房為5280萬,
14年綉春刀最終票房7.5分,總票房9365萬。據說這票房已經很「不錯了」。
君不見,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豆瓣評分3.4分,最終票房為1.34億。其中范冰冰的馬震和大胸值1億,剩下3400w是水軍。結果正片的時候很多鏡頭竟然被刪了,這特么是欺騙消費者啊觀眾朋友們。
梔子花開豆瓣評分4.1分,總票房3.8億。
奔跑吧兄弟大電影豆瓣評分3.4分,總票房4.21億。
不想再例舉了。小時代狂轟了三部,港囧一再破紀錄,萬萬點映過億,澳門風雲第三部也上了日程。現在什麼玩意都能拍成電影圈錢,看多了爛片可偏偏爛片票房不差。特么的去電影院能看到一部覺得值回票價的可以感恩半天。
豆瓣給得了分數,卻給不了票房。你工作很努力,工作完成的也好,大家對你評價都很高,但是你這個活吧沒噱頭也沒啥市場,漲工資的事咱們再議。
不廢話了,說說電影本身。
首先,拍的很認真,劇情較為緊湊,情節也有些出人意表的地方;械鬥場面很真實,男主多了些人情味,女主漂亮的很。可能是我個人原因,我居然看笑了好幾次。但是故事主體較為畝雀簡單,細節方面凸出不夠,沒有很好的鋪墊顯得有些突兀,語言方面也略微矯作了一些。
廖凡在攔路小嘍嘍臉上劃了一刀,還耍帥了三秒鍾道:這是你的榮耀。然後裝完逼立馬就跑,動作行雲流水。也就是我打不過你,打得過我讓你全家都榮耀。
然後這部片子有很多我想不到的地方,比方說廖凡同志被大刀壓住的時候說:詠春到此絕了,要留下點這身本事。眼神真摯,態度誠懇,我真的以為他要帶上綠頭套拚命的,結果就看到他跐溜一下跑了。
殺那個軍官的時候,我以為要大戰一場,結果真的只是一刀的事。
女主撕碎了裙子,在車站狂奔結果遇到了那個女boss,我心道:哈,女主死定了。結果她竟然兩次都活了下來。
巷戰過後,女boss說:他的命,天留我不留。我琢磨著廖凡要領便當了。結果廖凡輕松跑路了。
這個故事說明:南方人信不過,北方人愛吹比。
最後說幾句吧,最近幾年只有少數幾部可以帶家長去看的電影,綉春刀是其中一部,師父也是其中一部。
畢竟在上一輩眼裡,這才算是電影吧。
編輯於 2016-01-08 16:09
贊同 12226 條評論
分享
收藏喜歡
收起
後來去找了小說才算明白了,這群武館跟唱戲的班子一樣,是有錢人捧出來的,他們也許有真功夫,但是這個行業已經飽和了,他們擔心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所以他們形成武行,把持市場,不允許新凳埋人加入。
這種道理到是能講得通。就是一群搞傳銷的騙子,怕傻子不夠用,所以禁止行業內部競爭。
但放到電影里還是覺得說不通,因為騙子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騙子,但這群武館的人還偏偏認為自己有真東西,再不傳出去就真失傳了,或者要被洋人發現了!
實際上,你看鄭山傲那個當軍官的徒弟,那個林副官,他應該也沒有得到真傳吧?但他就是能把鄭山傲的牙給打掉。
林副官認清了,武館沒前途,武術是拿來用的,前途在軍隊里,在江湖上,不是在武館里關上門自吹自擂。
那群師父把持了武館,但你總歸是要出來比武的啊。恰逢亂世,軍閥混戰,達官貴人們捧武館,是為了以武興邦,強身健體,抵禦列強,而不是讓你們演戲的。
廖凡扮演的陳識也是神經病,你有真本事,去個軍閥那裡當個槍棒教頭,跟林副官一樣,不行嗎?虧你還是廣東來的,一路北上沒見過北伐軍嗎?隨便去哪個部隊不比在天津吃螃蟹強?
所以那群師父們就是一群神經病。這就是個神經病電影。
當然這些都不是我不喜歡他的理由。我看過的神經病電影多了。光是這點邏輯錯誤和假模假式的打法,還不會讓我瞧不起它。
我瞧不上它的主要原因是:這電影本身就不講規矩!
㈢ 電影:師父
《師父》的導演是徐皓峰,他還導過《倭寇的蹤跡》;《一代宗師》是他的劇本;電影《道士下山》是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陳凱歌確實爛的無底線了,《霸王別姬》真的是他導的么?)徐皓鋒有本書叫《逝去的武林》,更能凸顯他對傳統武術的痴迷和專研。
《師父》講的故事,是廣東詠春武師陳先生,想要在中國的武術之都天津開武館,弘揚本門名聲。不過封閉的天津武林不會容許外鄉人揚名,所以他只能培養個徒弟出來,只要這個徒弟能夠成功打贏天津八家武館,他的門派就可以在天津開武館。
但是,身為外鄉人的陳師父不能踢館,因為會駁了天津武行的面子。
而且,徒弟得是天津人——也是為了面子。
最後,徒弟踢館成功後,天津武行會聯名請出本地最大高手打敗徒弟,該徒弟必須遠離天津,不得回來——也是為了面子的規矩。
這些規矩,都是天津武行泰斗鄭老先生告訴陳師父的,如果他的徒弟連踢八館後,天津武行最後請出來挽回面子的,就是鄭老先生。因此,鄭老先生說了,你要想開武館,可以,就按上面的方法辦:"你教你徒弟的,我也得會!"
所以,詠春傳人陳識陳師父必須得做幾件事情:
一、招個資質不錯的天津本地徒弟,花個幾年時間培訓成才;
二、娶個本地媳婦,找個低收入的工作養家,這樣,留在天津帶徒弟就有合理的借口。
媳婦好解決,陳師父(廖凡演的)看上了著名的起士林西餐廳的女招待(小宋佳演的,後面簡稱師娘吧,片子里就沒叫過師娘的名字。話說這是廖凡第二次跟宋佳合作,上次是《好奇害死貓》)因為這個師娘的出身不好,嫁給師父算是好選擇,倆人約好在一起結婚三年,三年後再自由選擇,陳師傅付出擔保金八百大洋。
徒弟,鄭老先生最初給挑了一個,可後來有個腳行混混耿良辰(叫什麼不好叫良辰)讓陳師父覺得是武學奇才,就選了良辰了。其實良辰最初是垂涎師娘的美色才找上門來的。陳師父覺得這樣也好,這小流氓最後被趕出天津他也不會良心不安。
就這么著,良辰的功夫也學了一年,居然比陳師父預料得還要好,那就踢館吧。連踢七家都贏了。這第八家武館的館長鄒女士(蔣雯麗飾),是天津武行的第二號人物,可卻是天津武行玩政治玩的最好的一位。鄒館長殺氣騰騰地去找陳師父的麻煩,陳師父一年前的布局很好地掩護了他的目的,鄒館長失望而歸。耿良辰踢館第八家也成功了。
可就在鄭老先生趕跑耿良辰的比武開始前夕,發生的新變化使事態沒法按老劇本來唱了。鄭先生的徒弟是本地軍閥的副官,姓林;軍閥們垂涎武館的高收入,想要插手武行,那就得先掙面子後搶里子。林副官使了個詭計打傷了師父,按武行的規矩,獲得了武行最高地位的話語權。為了讓天津武行買面子,又指使手下高手圍毆耿良辰,又刺了良辰兩刀,這其實也是壞了江湖規矩了——本來,打跑了踢館者就行了。
雖然良辰是死了,可陳師父還是可以在天津開武館。照理說,陳師父原本就打算拋棄那個混混徒弟的,他只需要繼續按劇本開武館就好了。可陳師父落下了心病——武人的"義"字哪裡去了?因此,在武館開張當日,在鄒館長的配合下,陳師父一刀了解了林副官。最後,與天津武林痛痛快快地逐一過招,成功逃出了天津衛。
這故事挺復雜,寫影評不劇透幾乎沒法開講。
為什麼說這片子好呢,首先是劇本真好,這回的故事講圓了;再就是細節好,徐皓峰的進步非常讓人驚喜,全片無尿點,這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導演了。
這故事充滿了黑色寓言意味:原本的武林是為了振興國術、行俠仗義,可現實中的武館只是個撈錢的工具,鄭老先生也說了:"武館不教真東西,遲早讓洋人把你贏了去。"
可是以鄒館長為首的武行們覺得,即便出不了人才,有錢賺那就過一天是一天。
陳識陳師父,本意是要弘揚詠春,可要想開武館,就不得不向世俗的江湖規矩低頭。空有一身好武藝的他,卻不能跟武林同道痛快切磋一場。因此,在殺死林副官的那個晚上,坐在他最終的武館里他嘆息:"我一心想著開武館,卻是處心積慮地算計我的徒弟,我這不是師父,我是個算計的生意人"(大意,原句不記得了)
整部片子里,還真是充滿了算計:
鄭老先生要陳識教他刀法,最後一次對決鄭已經佔了上風,還是一刀刺向陳師父要害,目的就是逼陳師父使出真功夫來,判斷陳師父的傳授是否有所保留。
林副官先算計師父後算計良辰,每次出手都是陰謀加強權,毫不在意江湖規矩。
鄒館長是這個片子里算計心術的大贏家:
先是幫林副官拿掉了鄭老先生的地位;為了維護武行的利益又設套借陳師父的`刀殺了林副官。
開館當日,鄒先是要林副官換掉官服出席,不動聲色地解除了林副官的護衛;
再播放林副官欺瞞鄭老先生的電影片段坐實他欺師滅祖的惡性爭取了武行的道義支持;
繼而安排打手假意困住陳識,卻暗地裡遞了刀子讓陳識刺殺成功;
再以雷霆手段收服林副官的護衛替武行洗白
最後殺人滅口想做掉陳識給軍方一個交代。
這連環計步步精準,巾幗不讓須眉。
比較諷刺的就是,武行的人最終讓算計佔了立身之本,武藝就真不行。結果給陳師父殺出一條血路,闖關的最後一刀還削掉鄒館長半個耳環——耍詭計你行,講功夫你不行。片子看到這里,前面一個多小時的郁悶總算得以抒發。
片子好看的地方還很多,武打設計既漂亮又有講究,詠春的十三點半棍法,隱隱然有河北大槍的風范,闖關對決的刀戰也比《倭寇的蹤跡》進步很多,既有武術的攻防判斷真功夫,又有動作的舒展美麗。
片中美女不少,小宋佳演繹的俏師娘及其性感,俄裔舞娘貢獻了美麗的大長腿芭蕾舞,耿良辰做生意還勾搭上一個沖茶湯的新疆美女(話說徐皓峰喜歡用異族美女上癮,《倭寇的蹤跡》裡面還硬插了個胡姬舞女進來)
廖凡一邊用竹竿痛打小混混,一邊坐長凳跟宋佳聊天的那場戲,是全片最美的片段。
看後我跟太太交流,都覺得徐皓峰做編劇,王家衛做導演那片子就美極了。而徐皓峰自己的這部《師父》拍出了不同的風格。如果說《一代宗師》是探討武學的陽春白雪,《師父》就是接地氣的下里巴人,各有各的美好。
片子中的各種民國服飾也是美翻,哪怕軍閥的軍服也不是庫存老道具,細節實在用心。
㈣ 《師父》是怎樣一部電影
武俠片,男人看江湖,揮灑在現實中發泄不出的恣情;那我們女人看什麼呢?
快意恩仇?刀光劍影?恐怕里邊的一招一式都讓人說濫了,沒意思。今天耳朵「不務正業」另闢蹊徑,通過這部《師父》,說點女人關心的事-----什麼樣的男人值得嫁。
影片結尾,火車緩緩而來,宋佳提著小匣子,淡然如菊的等著火車停靠,她不再留戀天津,為了他,她打破了天津的姑娘不外嫁的傳統,在她心裡,去哪裡都沒關系,只要有他就是家。
㈤ 如何評價電影《師父》
《師父》中的武林故事,並非人們印象中的家國大愛、快意恩仇的熱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該片的故事充滿了悲情色彩,當徒弟因師父而死,師父卻並未醒悟,依舊為了自己的大業知難而行,最終卻落得倉皇而逃的結局。
徐浩峰對人物塑造和故事構造都突出了寫實,他寫的是現實武人,並非臆想出來的武俠,著力點在他們的真實生存狀態和近代武館的揭秘。所謂的宗師也不過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馳騁的大俠們大相徑庭,也使得這個故事別有一番滋味。
幕後花絮
1、廖凡為拍攝該片「閉關」兩個月刻苦練功,每天早晨凌晨四點就起床「死磕」刀樁學習詠春拳,開機前累計練習功夫超過了720個小時。
2、拍攝期繁重的武打戲份,常讓廖凡傷痕累累。膝蓋、肩膀多處受傷,其手指多次被兵器砍傷,左手險些骨裂。面對受傷,廖凡總是先顧拍攝,往往是等到拍攝結束後,才去處理傷勢。
3、該片在烈日炎炎的高溫天氣下拍攝,主創們要身著厚重的長衫、西服、盔甲等戲服,手拿重量級兵器「耍功夫」,每場戲下來都會汗流浹背。
4、該片是宋洋與導演徐浩峰合作的第三部武俠片。宋洋並不會功夫,為了拍攝該片被導演送去泰安的一所武術學校專門習武。
5、徐浩峰與廖凡在拍戲之前達成過協議,如果廖凡拳法能夠練好就對外告知其是詠春,練不好就另起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