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何以為家》真實故事介紹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經歷生活,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何以為家是真實故事嗎?何以為家原型人物經歷是什麼?
《何以為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是一個嚴肅題材的片子,出於生存的渴望會有很多直擊人心的東西,不煽情,比較真實。導演說裡面的場景都是演員們的真實生活場景,幫妹妹洗褲衩說的朋友因為來月經被賣也真是小演員的身邊發生的事,導演說唯一不同是小演員的父母很愛他。
《何以為家》大部分故事是主人公的親身經歷,稚嫩的臉上有著他不該有的憂郁眼神,瘦弱的身軀承受著他不該承受的勞力,沒有溫飽和關愛更沒有美好的童年,他努力抗爭過卻拗不過那些自以為完全沒有過錯的家長。他雖然一直用自己心底的善良指引著自己的行動,但是很多時候結果卻很不堪。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個角落難民們的一個小小縮影,我們也該更加珍惜和平吧,願世界和平不只是願望。
雖然沒有為人父母也沒有這種經歷,但很快能被贊恩感染,12歲,本該享受家庭和教育的快樂,卻承受了我們一生都可能不會遇到的世界。感受到贊恩的責任感和單純在和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和環境一次次碰撞。在監獄那一段,一下想到了歌詞裡面不同人對世界的態度,影片最後一幕,贊恩留下了全片唯一的微笑,願所有人都能被溫柔相待。
《何以為家》中,小主人公贊恩的扮演者是:贊恩·阿爾·拉菲亞,一位00後的新人演員。在電影《何以為家》里,贊恩的原型其實就是千千萬萬難民的縮影,包括現實生活里的贊恩·阿爾·拉菲亞。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贊恩戲里戲外都是過著難民的生活,《何以為家》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因此可以說,贊恩的原型,其實也是他自己。戲里戲外,贊恩都承受著他這個年紀受不該承受的痛苦,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現實生活里的贊恩,他是2004年10月4日出生在敘利亞,生下來就隨家人以難民身份逃離到黎巴嫩,風餐露宿就是八年之久。
小男孩贊恩是將自己的故事,通過電影方式講訴給大家聽。何以為家裡的「贊恩」,是無數個難民孩子的原型。據悉,在出演《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時,贊恩才12歲,不認識字。令人欣慰的是,在這部電影獲得國際范圍認可後,贊恩的現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小男孩已經與家人遷往挪威,並且接受到學校的教育。最後,希望每個勇敢的孩子,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㈡ 電影《何以為家》的原型是誰
電影《何以為家》的原型就是男主角贊恩,他自己出演了自己的故事,電影中的故事也是現實中贊恩經歷過的,這些都是他的親身經歷,贊恩也想用自己的經歷讓全世界的人都引起重視,這樣自己心裡也好受一點。」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何以為家》的評價:
影片盡管是一個遠離商業化的電影片名,但這個概念與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的作品可謂十分契合。導演的想法和影片的情節元素都極具吸引力,作品令人驚訝地成為了一個信息量爆滿的劇情大片。
影片豐富的戲劇元素,都是通過12歲的扎因所遭受的磨難來說明的,這個孩子在黎巴嫩的貧民窟里掙扎求生。雖然影片的故事有點難以置信,但當扎因在法庭上試圖起訴自己的父母時,觀眾還是被擊中了,非職業演員們的表演支撐起了整部電影。
㈢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都獲得了哪些榮譽
引言: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有太多的生活樂趣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里,它們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讓大家好的學習和發展,也是消遣大家時光的好辦法,而且有的電視劇電影拍攝的意義重大,對大家的影響很深刻。
看完這部電影只有兩個感覺一個是慚愧,另一個是壓抑。沒有人是絕對的善,也沒有人是絕對的惡,他們――只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抽象的善惡是非這樣的符號概念。這部電影就彷彿是紀錄片題材的感覺。電影中的那些人,敗給的不是自己,而是生存與時間。
㈣ 何以為家電影簡介
《迦百農》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納迪·拉巴基執導,納迪·拉巴基、Zain Alrafeea聯合主演。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
該片於2018年5月17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㈤ 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內容簡介: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
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生活並沒有眷顧贊恩,重重磨難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
(5)何以為家電影簡介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何以為家獲獎情況:
91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9):最佳外語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71屆戛納電影節 (2018):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娜丁·拉巴基、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第76屆金球獎 (2019):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19):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 哈立德·穆扎納。
第44屆法國凱撒電影獎 (2019):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4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2019):觀眾獎娜丁·拉巴基。
第66屆美國音效剪輯協會獎 (2019):金卷軸獎最佳外語片音效剪輯(提名) 。
第24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19):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21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2018):最佳外國獨立電影(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17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8):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31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8):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30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7):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6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 (2019):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提名) 。
網路-何以為家
㈥ 電影《何以為家》
電影《何以為家》的主人公名叫贊博,成長在逃難來美國的敘利亞家庭,一家子都是黑戶家庭非常窮困。在這種情況下,贊博的父母生了許多小孩,在贊博12歲時,贊博的父母為了一點點食物讓贊博年僅11歲的妹妹嫁了人。因為這件事贊博離家出走後被一個同為黑戶的黑人女子收留,作為代價照顧女子家中的小孩。但是因為黑人女子被發現是黑戶被抓,贊博只好帶著小孩艱難求生,最後支持不下去,只好賣掉了小孩。他想離開這個國家前往瑞典,但是需要身份證,於是他偷偷回去拿身份證,卻得知自己嫁人的妹妹死亡的消息,一怒之下,他拿刀刺傷了兇手,自己也被抓進了監獄。故事的高潮在於,贊博控告自己的父母,希望他們不要在生小孩,並表示自己「像地毯一樣被踩在腳下」,這段驚人的敘述。
在故事的最後主人公贊博在最後終於取得了身份證,並且綻放了少有的微笑。身份有什麼意義?我們生下來就有身份的人可能很難體會到。在一切都需要合法身份的情況下,沒有身份這件事本身就彷彿低人一等,身份是一種社會的接納和認同。
贊博最後陳述「我聽到過最親昵的話是『滾開,臭小子』『走開,混蛋』」,感慨「生活是一團臟過他腳上鞋的狗屎」,描述自己「天天住在地獄中」,絕望問著「命運為什麼會這么我們」。一個人本應該過著有尊嚴的人生,但是他彷彿地毯被人踩在腳下。戰爭、貧窮,讓一個12歲的孩子體會這些確實太過殘忍。贊博警惕心極強,老練地不像一個孩子,頑強生存,這一切都不是他希望的,是生活逼他的。
為什麼世界上有戰爭?如何終止貧窮的代際傳遞?何處是家?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生活很多無奈,可能落在任何人頭上,落在一個孩子頭上更是格外悲慘。我們多麼希望這就是一部虛構的電影,但是遺憾的是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甚至主演本身就是個擁有相似經歷的敘利亞難民。
贊博的扮演著在片尾出現,他告訴我們,「未來打算去紐約上學」「希望能枕著枕頭睡覺」,他的願望實現了,他改變的命運,但是戰爭沒有結束,貧窮也是。前段時間,美軍終於從伊拉克撤軍,「大型殺傷性武器」最終不了了之。近10年的伊拉克戰爭,多少人流離失所,無處為家,最終卻彷彿玩笑。「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