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戰爭誰演的
電影《我的戰爭》,於2016-09-15國內上映。是一部關於描寫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青年的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
主演: 劉燁 、王珞丹 、 楊祐寧 、 葉青 、 黃志忠 、 王龍華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編劇: 劉恆
導演: 彭順
豆瓣評分:4.9分
內容簡介:
抗美援朝4大戰役時期,中國有這樣一支英武勇猛的志願軍,他們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並肩作戰的日子裡一起經歷生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孫北川(劉燁飾演)是這支隊伍的核心首領,他身經百戰、個性粗獷但心地善良,在戰場上向來無所畏懼,而遇見文工團隊長孟三夏(王珞丹飾演)之後,這份勇猛又多了一層責任感。孟三夏是個性格爽朗、嘴硬心軟的直腸子,跟粗線條的孫北川緣起於抬杠,在共同經歷了戰場的生死考驗之後,孟三夏內心的柔情被喚醒。與此同時,孫北川的好兄弟、司號員張洛東(楊祐寧飾演)也對孟三夏暗生情愫,孑然一身的命運造就了他單純、樂觀的個性,為了撮合北川與三夏,他甘願隱藏自己的感情,但在唯一的親人老爹李順良(黃志忠飾演)犧牲後,張洛東第一次嘗到痛苦的滋味。李順良是張洛東的養父,也是隊伍里的老兵油子,他淡泊世事講話句句戳中要害,是九連的潤滑劑,也是張洛東的精神導師,他的犧牲促成了張洛東人生的重大蛻變。
王文珺(葉青飾演)是孟三夏文工團里出身極好的一名進步青年,她用自己的生命向戀人劉詩文(王龍華飾演)詮釋了信任和支持,激發了這個滿腔報國情懷的知識分子內心最堅強、最男人的一面,促成了他由知識分子到真正軍人的人生升華。
這群平淡而不平凡的小人物,在殘酷艱辛的戰火歲月里,抒寫著因愛交織的戰地故事 。
Ⅱ 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的戰爭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戰爭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期,我觀看了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我的戰爭》。這部影片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使我對戰爭有了更深的認識。
本片以文工隊和志願軍在火車上相遇拉開序幕,影片隨後描述了江面大橋遇襲,五義亭阻擊攻堅戰、小鎮排雷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讓我體會到戰爭的無奈和殘酷;體會到志願軍們保家衛國的雄偉志向和舍己為人的精神;體會到槍林彈雨中經歷生死磨練的友情、愛情、親情。戰爭的勝利是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斧頭、王文珺、老爹、九連連長孫北川,還有許許多多的戰士們,是這些不畏犧牲的革命戰士用生命換來了勝利、換來了和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戰士——斧頭。當時,情況危機,侵略者開著坦克,扛著重武器想要越過五義亭,而另一方面火力不足、兵力不足的志願軍們看著同伴一個一個的倒下,志願軍們焦急萬分。在這緊急關頭,只有炸掉坦克才行,但同志們都被敵人的火力壓制在戰壕里,此時,被敵人炮火轟炸後奄奄一息的斧頭,奮不顧身爬到敵人坦克下,用盡最後的力氣拉響炸葯。隨著「轟隆」一聲,斧頭犧牲了,但他阻止了敵人的侵略,避免了戰友的更大傷亡。斧頭這種舍己為人、為國捐軀的精神令我們感動,他和許多戰士一樣,是祖國的驕傲。
今天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我們遠離戰爭,生活在優越、和平的環境下,但我們要銘記歷史,記住戰爭、記住先烈們,只有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只有我們熱愛和平,才能使我們的國家穩定、人民幸福。
《我的戰爭》講述了一群平凡而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保家衛國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經歷生死考驗的感人故事。影片體現了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作為男主角,劉燁在片場沒少被炸,對此他笑著說,「導演炸得挺開心,我們就真的很危險!」演員王龍華更自曝手曾被炸傷,血流不止。劉燁說也正是拍攝中的這種危險,讓他更加佩服當年浴血奮戰的英雄們,「《我的戰爭》的片場布置得很真實,給我一種我就在戰場的錯覺,那種感覺其實挺嚇人的。在戰場上,可能一個冷槍、一個地雷,你就犧牲了,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那時候人們的勇氣,很了不起!」
雖然影片八成以上都在「打打打」,但穿插其中的戰地情還是值得一說。劉燁飾演的九連連長孫北川喜歡上王珞丹飾演的文工團隊長孟三夏,但他是個粗人,情話不懂說情書不會寫,喝醉了酒就嚷嚷「要親人家嘴兒」。行為雖然很糙,但感情卻十分深沉。片中,他一邊為壓到地雷的王珞丹排雷一邊說著道歉的話分散其注意力的一幕,著實令人感動;而他在最後一戰前將存下的錢和老家地址交給王珞丹時,那種託付生死的'感情也頗為動人。
歲月悠悠,願和平永在。——前記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起那新的長城……」國歌嘹亮,時常在我的耳畔回響,跨越時光,《我的戰爭》帶我們重返六十多年以前的朝鮮戰場。
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美軍入侵朝鮮領土,朝鮮向新中國求助,新中國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前往赴戰。電影核心人物是文工隊和鋼鐵九連,通過大橋遇襲戰,五義亭阻擊戰,小鎮受伏戰,537高低爭奪戰等戰役劇情,演繹了戰火連天的生死與共的革命情深,愛國情深,兄弟情深,父子情深,父女情深,戀人情深,譜寫升華了英雄角色的熱血與激情,歌頌了英雄人物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以及和平,生命的重要性。
每次戰爭,有無數將士前仆後繼壯烈犧牲,有五義亭炸毀美國坦克的而英勇就義的大斧子,掩護戰友而犧牲的老爹和王文珺,在537爭奪戰中離去的老梆子,連長孫北川,在後台救死扶傷的文工隊孟三夏隊長等,甚至是許許多多連名字都說不上的志願軍同志,更有兩年後打的美軍重回談判桌的英雄壯士,誰不是我們的可敬可愛的民族英雄!再次為我們這些維護世界和平,人間正義的先烈們致敬!
即將在20xx年「國慶檔」重磅獻映,由香港鬼才導演彭順執導,金牌編劇劉恆操刀,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v寧、葉青、王龍華等領銜主演的戰爭史詩巨制《我的戰爭》今日首次發布了幕後爆破特輯,曝光了影片拍攝期間驚心動魄的爆破場面,用最真實的拍攝手段還原了戰場上的硝煙,劉燁、楊v寧、王珞丹等主演紛紛表示,戰爭戲、動作戲拍攝起來雖然艱苦,但很過癮。
電影中的爆破場景摒棄以往戰爭片特效製作,全部採用真實爆破,所有演員真實感受戰場的危險,在拍攝過程中異常艱辛,使影片成為一部真正的戰爭電影。
導演彭順坦言由於影片中有很多爆破場景,涉及到的演員眾多。如今,觀眾的要求很高,你不可能很簡單的拍完一場戲一個鏡頭,就能達到效果的。幕後需要很多的准備工作,才能完成一個很好的鏡頭。因此導演的准備工作不止是影片的拍攝背景和畫面,還有爆破、槍戰等。對於彭順來說,此次戰爭題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電影拍攝期間不斷和爆破師溝通,保證影片爆破的拍攝質量的同時,保障人員安全是首要任務。導演彭順則表示在拍攝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花時間嘗試爆破效果,為了追求高質量的爆破畫面,劇組需要反復進行爆破,保證爆破畫面的效果,演員們也需要多次近距離接觸爆點,非常危險。每一次拍攝危險鏡頭結束後,導演會第一時間確定拍攝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然後再確定拍攝畫面效果,盡一切可能的保障演職人員的人身安全。
《我的戰爭》這部電影是由彭順導演執導的一部抗美援朝的電影,磅礴的氣勢,恢宏的場面頓時吸引了我的眼球,戰爭場面震撼慘烈,彌漫著濃濃的硝煙,我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觀影。
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四大戰役: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由孫北川帶領的鋼鐵九連乘火車奔撲前線,火車正在行進中。不料,敵機突然襲擊,遭遇了密集轟炸,隨著導彈一次次的拋下,一股股巨大的沖擊向戰士們襲來,整個戰場都被火光包圍,一大朵一大朵火焰四射的蘑菇雲升上天空,戰士們大量犧牲,孫北川帶領部隊奮勇沖鋒,炸掉暗堡,奪得江面大橋戰勝利。之後收到上級命令前往五義亭阻擊敵軍,到達五義亭,等敵人坦克靠近後給予重擊。在大斧子等人的犧牲下,留給部隊時間,小神仙和老爹成功引爆巨石,將美軍坦克砸毀,守住五義亭,大家的歡欣喜悅響徹山谷。軍隊繼續向敵軍師部挺進,進入小鎮時,不慎進入敵軍布下的地雷陣。文工隊隊長孟三夏觸到連環地雷,孫北川替她將雷按住,並成功除雷。而後被敵人包圍,老爹腿部中彈,王文珺犧牲,後來老爹唱歌引敵人前往,拉響彈雷,消滅阻擊了敵人。九連在537高地北坡時,經過激戰,進入敵人坑道,反撲中,人數所剩無幾,為完成任務毫無懼色,堅持到大部隊到來,英雄們含笑而眠。
電影是催淚的,令人感動的。當孟三夏撕心力竭地讓大家活著回來時,我的眼眶是濕潤的,活著就是戰友間的深厚情誼,就是最大的勝利;當小神仙奮不顧身將孫北川撲倒躲避炸彈的一瞬間是美麗而震撼的,身後的火海讓這一瞬變得永恆;當天寒地凍,老爹和小神仙冒著生命危險,用盡心血,歷經苦難,滿臉堅定爬出碎石時,我感受到他們的毅力。被深深感動!
中國所有英勇犧牲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他們為了13億中國人現在的美好做出了巨大貢獻。每段幸福生活後都有前輩們的努力與汗水,艱辛與堅持。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應銘記於心。我們應珍惜現在的幸福,永遠記住幸福後前輩的努力!
看後我被深深觸動,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讓我肅然起敬。敬他們的勇敢,敬他們的團結,敬他們的堅持與努力,敬他們舍己的精神,敬他們的堅定,一幕幕場景再現了前輩們為勝利鋪就的鮮血之路,每一場戰役中都會有志願軍壯烈犧牲,知名的,不知名的,哪個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哪個不值得我們愛戴與尊敬?他們是我們的英雄!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所謂准備,是研究戰爭,研究戰爭中具體的人。那些經驗不可能親歷了,只能通過第二手、第N手的資料去分析,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投入。我沒有這個條件,必須馬上動手。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世界觀了,我的從軍經歷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潛在的幫助,我的局限性恰恰也在這里,但是這並不妨礙我的真誠。
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是志願軍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氣勢,這種罕見狀態震驚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響。在100多年來的屈辱史中,這是民族氣質的一次逆轉和爆發。我想尋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通過一個倉促寫就的劇本達到這個目的。我會繼續尋找。
我設計了孫北川這個人物,他是農民子弟,在炮火中還惦記著以後回老家種地;我還設計了孟三夏等文藝女兵,武中有文,顯現了與農民的現實主義相對應的小知識分子的浪漫主義。構思劇本時,恰逢各類選秀節目盛行,我就忍不住想,這些靚男美女如果生在當年,競賽選拔志願軍文藝兵會是怎樣的場面?我甚至設想了1950年兩個文藝青年在上海參加徵兵面試的情節,沒有用上而已。
時代不同,偶像不同,有些慷慨悲歌之志或許可以被貶低,卻是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這個假期,我在家看了一部電影——《我的戰爭》,看完以後受益匪淺,我被他們偉大的精神所打動了。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有一群平凡、偉大、勇敢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決定遠赴他鄉,在那樣艱苦的日子裡並肩作戰,建立深厚的感情。劉燁飾演的是九連的核心首領孫北川,九連的兄弟們都很喜歡他,他身經百戰,性格粗獷,心地善良。當他遇到了文工團隊長孟三夏(王珞丹飾)時,內心又多了一層厚重的責任感。孟三夏是個性格開朗,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她經歷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及生死考驗後,她真正的柔軟被喚醒。可她不知道,喜歡她的還有孫北川的好兄弟張洛東(楊佑寧飾)也對她暗生情愫。自從張洛東老爹犧牲後,她變得更加勇敢獨立了。
這裡面令我最感動的是他們去打537戰爭的時候,每一次打仗都會有兄弟犧牲,他們仍然與敵人頑強拼搏。看到這里,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他們為了保家衛國,犧牲自己,甘願付出。
最後拿下537高地時,張洛東問孫北川:「你說會不會有人記得我們?」孫北川說:「肯定會有人記得的!」
是的,一定會有人記得。記得曾經並肩作戰的你們,記得那些你們用鮮血、汗和淚水死守下的土地,更加會記得你們用生命譜寫的輝煌!
看完影片,我感悟很深,我們作為學生,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去學習,爭取長大後能回饋社會、成為祖國的棟梁!
今天晚上電影頻道,剛看了《我的戰爭》,未看完就不想看了,覺得拍得嚴重脫離實際,不遵重歷史,不吐不快。
一是入朝遇襲。也不知這是哪一年入朝,看武器裝備應該是三次戰役以後了,遇到美軍空襲很正常,但奇怪的是軍列居然開到了美軍陣地前,除了飛機還有美軍的機槍和大炮。得出的結論居然是美軍不好打,有點害怕的感覺。這還是我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嗎?
二是戰斗部隊居然和女文工團走在了一起,嚴重脫離實際。前三次戰役,志願軍部隊連續行軍連續戰斗,一直打過三八線,部隊疲勞不堪,哪來的文工團,文工團能跟上戰斗部隊?
三是上級命令阻敵南逃。全連進入陣地,兩面阻擊,炸毀美軍一輛坦克後,看見基他坦克上來了,連長居然叫全連放棄陣地撤退,哪有一點志願軍的英雄氣慨。
四是轟炸岩石阻敵坦克後,美軍的後續部隊不見了,難道逃跑的美軍只有幾輛坦克,志願軍不是築固陣地,准備迎擊美軍,居然全連跑到溝里歡呼勝利。難道不怕美軍的飛機炸彈。
五是連長喝了酒說要親女文工隊員。朝鮮戰場冰天雪地,一把炒麵一把雪,很多戰士在半飢餓中戰斗,長期吃不到蔬菜,很多戰士得了夜盲症,哪來的酒喝,哪來的精力談情說愛。
看到這里實在是不想看了,庄嚴的保家衛國戰爭拍得如此荒唐,如何面對犧牲在朝鮮的近二十萬英魂。
;Ⅲ 劉燁參演的抗美援朝電影片名是什麼
劉燁參演的抗美援朝電影片名是《我的戰爭》。
影片《我的戰爭》,這部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戰役。該片由彭順執導,劉恆編劇,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祐寧、葉青等主演。
該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一支志願軍遠赴他鄉,在硝煙四起的戰爭里生死與共。劉燁飾演的孫北川是這支隊伍的核心首領,他身經百戰,心地善良。
《我的戰爭》中既有充斥著男性荷爾蒙的志願軍戰士血氣方剛英勇殺敵戲份,也有細膩真摯的戰地愛情、親情、戰友情戲碼,前者看似為男性的正義感和英雄情結所創作,但志願軍戰士營造的有擔當、有抱負、安全感十足的形象,實則也是當下女性對男性的衡量標准。
《我的戰爭》是一部描寫、體現中國精神的精品力作。這部作品用比較恢宏的場面、精良的製作、深度的表演、緊湊的節奏表現愛國主義精神的作品,是一部非常提氣、提神、提勁的作品。
Ⅳ 抗美援朝有哪些電影
抗美援朝的電影有《上甘嶺》、《烽火列車》、《英雄坦克手》、《集結號》、《我的戰爭》等。
1、《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4)電影我的戰爭是哪個部隊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上甘嶺 網路
烽火列車 網路
英雄坦克手 網路
集結號 網路
Ⅳ 我的戰爭和長津湖是一個電影嗎
我的戰爭和長津湖不是一個電影。
《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 ,該片於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極寒嚴酷環境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扭轉戰場態勢,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
Ⅵ 《我的戰爭》的觀後感
《我的戰爭》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戰爭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我的戰爭》的觀後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們志願軍參加的抗美援朝戰爭,其中情節所展現出人民志願軍的頑強、無畏和英勇的精神無時無刻不教育著我。戰爭的確是異常的慘烈,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可能能體會到那種殘酷,它就像是黑洞一樣,強大的引力只會將你拖進無情黑暗的漩渦,沒有任何的片刻思考和猶豫寡斷。事實上,當你被捲入其中時,已經不可能逃脫了,你能選擇的早已在出征前就已經做出了抉擇,既然走上了抗敵衛國的道路,那就無悔於青春和生命。
悲傷總是和美好聯系起來的,戰爭同樣如此,與之對應的是愛情。看過電影後,我想為什麼戰爭總是伴隨著愛情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戰爭是殘酷的,愛情是美好的,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反差,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震撼人心的情節,這也是一個很平常的電影情節的處理手法。
2、戰爭帶給人是絕望,無限的死循環,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結果和即將到頭的'悲哀,而愛情給人以希望,憧憬,未來和美好,無限的生機活力,望眼欲穿都看不到頭,看不到的結果。事實上,這一點對比在最終的結果上是一致的,結果都是沒有結果。
3、事物本身是多面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就有殘忍的一面,有幸福的一面,就有悲慘的一面,而戰爭和愛情就是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兩面。事物本身也是殘酷的,在當時的背景下,愛情就像是佛說的塵一樣,本來就是沒有的,一切都內心都是不存在的,唯有生死之念。
4、人生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選擇,每個選擇對應的下一個選擇又是千差萬別的,當我們自己真正站在生死的十字路口時,我們會想些什麼呢?即使是想了好的,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塵歸塵,土歸土!
一、細節雕琢下了功夫。給出了慘烈的效果。孫百川騎在戰友背上開槍的鏡頭有經典性;最後孟三夏在站台上等待男友歸來的鏡頭很唯美。
二、可惜的是,細節再好,主線處理不妥,都成堆砌的散珠。因為這,劇中的三段故事也有堆砌之嫌。創作者可以辯解該劇是以愛情為主線的。但類似這種片子,不論是以戰爭寫愛情,寫人性或者寫反思,都需有一條承載她的平台線。這個平台線也應該是一條完整的沖突線——比如所關涉的戰斗、戰役或者事件,其起始、過程、波折、高潮、結尾需有規劃,找足懸念。
三、該劇試圖以愛情作為主線,情節、橋段乃至細節下了不少功夫,但還是稍嫌庸常,缺乏內在的震撼力、沖擊力和邏輯力量。原因還是戲劇沖突構建不夠,構思能力不強。
四、細節不嚴謹。朝戰中美國大兵用馬克沁是一大敗筆!電影美軍陣地中數次清晰地出現它的身影,有的近似特寫,實在很不應該!細節一旦不真實,什麼努力也破氣。什麼借口也白搭!
文藝女兵軟綿綿地扔手榴彈,至多一、二十米,卻打了一場壯觀的手榴彈大戰,把美國鬼子陣地炸得人仰馬翻,未免太誇張。
五、抗美援朝怎麼寫,《三八線上》、《我的戰爭》都沒找准中國觀眾的痛點,可惜了這個題材!
六、昨日看的是午場,包場了,就我一個。每天就排了兩場。票房慘了。個中原因,應該檢討。
Ⅶ 如何評價《我的戰爭》
就是一部爛片,看似弘揚我志願軍英勇無畏,其實就特么在黑我志願軍戰士,帽子永遠都歪著風紀扣永遠都不扣,當著女戰士隨地大小便,從頭到尾都是硬邦邦的荷爾蒙,一開始火車被伏擊,我的天美軍都他媽穿插迂迴到了我們的後方設伏了,你要是天上飛機還能說的過去,連機槍碉堡都有了,簡直是侮辱觀眾啊,戰斗場面更不用說美軍用的水冷馬克沁哈哈哈,志願軍戰士用起了日軍的萬歲沖鋒!片子應該是入朝初期竟然個頂個的蘇軾裝備,整片都在跟女人膩膩歪歪真他媽惡心,我真是慶幸我先自己看了一下,幸虧沒給我爺爺看,本以為抗美援朝題材給爺爺看一下挺好,如果給我爺爺看了我爺爺估計罵的更狠!
Ⅷ 我的戰爭的介紹
《我的戰爭》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領銜出品的朝鮮戰爭題材影片1。該片由中國香港導演彭順執導,劉恆編劇,劉燁、2王珞丹、3黃志忠、4楊祐寧、5葉青、6王龍華等主演。7影片為了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志願軍戰士們而特別創作,講述了一群平凡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