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過電影《狗十三》你有什麼感悟你又看懂了什麼
這個電影里有三個人物要說,分別是小女孩、爸爸、爺爺。
電影里明、暗講了兩個故事。明裡的就不說了,看過電影都知道。暗裡的故事從開頭爺爺面對新生男嬰,說:「女孩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的,到了男孩得鄭重,叫昭昭……」開始,一直到電影結尾處,爸爸接李玩親媽電話哭泣,並突兀的放了首歌曲《再回首》,把故事完整講出。
爸爸當年和媽媽生了女孩,非常恩愛,但此後十來年沒生出男孩,也許在爺爺的介入下,遂離婚,到電影開頭娶了小新娘,生了個兒子。
其實,故事還有一個暗線,就是奶奶的人生與爺爺奶奶當年生下男孩——李玩的父親的過程。不過這條線晦澀不明,不說了。
好了,說說感悟和結論。
電影里的兩個父親關鍵時刻都缺乏面對真相的勇氣(包括奶奶與後媽),比方說丟狗後爺爺的沉默,不敢親自去和孫女解釋,比方說李玩在狗死後在酒局上吃狗肉……
究竟是因為什麼,也許是面子,也許覺得對方是小孩子……但我個人覺得有些牽強。對了,電影里還若有若無的唾棄了下挫折教育。
我的感悟,我的感悟不是中國式教育,或者中國式家庭關系,我的家長不缺乏勇氣,不過和電影一樣確實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所以,看電影時候,我的感悟與感觸是懷念小時候。
同樣,我其實不覺得李玩缺愛,從狗引出,到成績進步希望引得爸爸的關心與愛,我覺得李玩轉變的有些生硬,子不語怪力亂神,哪有什麼一夜長大。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是刪減版,畢竟電影13年就拍完了。
所以,電影想表達的不一定是中國式教育與中國式家庭關系。從電影中附庸風雅的「成功人士」酒桌上大人不知《時間簡史》上看,女孩也許也不懂父親說的「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聯繫到女孩一直喝牛奶嘔吐,也許,我估摸著,大概曹導是其實在三代關系下表達對中國傳統家庭與現代西化成長下的新矛盾呢?!導演在這里敘說著西方普世文化在中國的水土不服……
談起中國式教育,人們總是記住了其刻板,守舊的印象。《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十三歲少女李玩因為其愛狗愛因斯坦走丟之後的種種故事,而一家人為了掩蓋事實,而用另一隻狗來蒙騙李玩的故事。通過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來諷刺中國式教育。
1.李玩爸爸來到學校,竟然連老師姓氏都忘記
李玩爸爸因為李玩英語學科的薄弱,而被叫到學校來處理這個問題。卻連老師名字都叫不清楚。許多家長何嘗不是這樣?平日里毫不關心孩子學業,整日忙於工作,無暇管理孩子學業,很少與孩子老師進行溝通理解。只會看到成績,而忽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和陪伴孩子。
2.父親用錢哄李玩開心
大人世界的觀念普遍是金錢至上,以為金錢能買到很多東西,孩子不開心了則拿金錢來哄孩子,而從來不過問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很多孩子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錢,他們可能只是希望父母多陪自己幾分鍾,與自己多說幾句話,多關心關心自己。
3.用另一隻狗來騙李玩愛因斯坦已經找到
這是本影片的核心事件。大人世界無法理解小孩的世界。李玩經過多少與愛因斯坦的相處之後,已經對愛因斯坦產生了深厚的 情感 。盡管愛因斯坦只是一條小狗,盡管愛因斯坦與她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但是建立起感情有時在小孩世界就是那麼簡簡單單的一件事。以至於愛因斯坦走丟時李玩那麼傷感。如同與一個相處多年的摯友離別一般。
而這時,「大人們」卻合夥想了一個辦法,想要瞞天過海。他們找來了一條新的小狗,並且將其說成是愛因斯坦。但是李玩哪有那麼好騙,於是大人們就開始了洗腦模式,說教模式,欲圖感化李玩。
但是李玩卻很執著,一定要找到愛因斯坦,於是他白天尋找,夜裡尋找,並且有一次夜間在外面喝酒到很晚,以至於爸爸忍無可忍,因為這件事,多年未出門的奶奶都出門尋找李玩。於是父親遷怒於李玩,終於父親的怨氣爆發,對李玩大打出手。這也為李玩之後的轉變埋下了伏筆。
在大人世界裡,小孩們彷彿不應該有自己的 情感 ,小孩要無條件地服從大人,需要讓大人少操心,這彷彿就是一個好小孩的標准。
4.李玩宴會吃狗肉,李玩遇見愛因斯坦卻不認。
李玩終究是被大人們教化了。以前的那個富有生機活力,擁有無限思想的李玩,在大人們輪番的精神打擊後,繳械投降了。只留下一個乖巧懂事的軀殼供大人們欣賞。她「成長」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是在爸爸對她大打出手之時?是她吃下狗肉之時?是她不認愛因斯坦之時?還是親眼目睹樓上的「鳥兒」被抓走之時?
畸形的中國式教育,帶來的真的是成長嗎?
其實說實話,這部電影要是只看一遍,是看不懂的,看第一遍的時候,會覺得這個小女孩特別的不懂事,不尊重家長,但是其實你細細品味,這是一部,揭露 中國式教育的電影,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原生家庭的悲哀。女主是一個正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可是一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關愛,她變得非常孤僻,脾氣暴躁,而且爸媽離異,爸爸娶了新的媽媽,並生了個兒子,所以對女主的關心更少了,李玩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盡管爺爺奶奶對她很好,可是跟老人家總是有代溝和沖突,她唯一的精神寄託就是那條狗,所以當有一天自己的狗丟了,她非常的崩潰失控,她和家裡人大吵一架,只想要找回自己的狗,看電影的我們看到這里就會覺著,這孩子也太任性了吧,爺爺奶奶那麼寵她,還比不上一條狗嗎,其實設身處地的為女主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精神支柱塌了,你會冷靜下來嗎?其實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是,中國式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即使是一個孩子,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不要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強加給孩子身上,要多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要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和愛,這樣,孩子們才能 健康 快樂的成長。
01
電影《狗十三》的導演曹保平說:「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
電影里很多的情節讓我感同身受,成長中的那些小情緒、傷痛至今想起依然鮮活如昨。經常會想,很多事情倘若父母換一種處理方式,我會不會成長為一個更好的我。
有時候想想,我們能身心完整地長大成人,沒精神失常、沒報復 社會 、沒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真的挺不容易的。
02
影片中很典型的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們這一代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
不顧孩子的感受和喜好,自認為是好的東西,孩子就得接受。
影片開場不久就出現李玩上學前,奶奶強迫她喝牛奶的情節。相處多年,奶奶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孫女喝了牛奶會吐,然而還是遞給李玩一碗牛奶。因為在奶奶看來,牛奶是好東西。奶奶固然很疼愛李玩,但是卻沒有關心到自己孫女的喜好。
就如同你喜歡吃蘋果,不喜歡吃香蕉。你的對象把他喜歡吃的香蕉勻了一半給你,他覺得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給你,是愛你的表現,而你會覺得開心嗎,不一定,自以為是的愛有可能是一種負擔。
影片中還有一處讓我感觸頗深,李玩喜歡物理,英語是弱項,於是報了物理興趣小組,爸爸知道後,強行改了興趣小組,她爸和她說的話是「這也是為你好,你怎麼還不高興了呢」。
現實生活中多少父母打著一句「為你好」的旗號,強迫自己的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想起上初中的時候很喜歡看書,經常去圖書館借名著回來看,有一次被我媽看到了,被她說了一頓「都初二了,不要看閑書了,影響成績,下次再讓我看到你看閑書,我可都燒了,我說的都是為你好,小小年紀要聽話。」偏偏我那時候是個乖乖女,從此再很少看那些我媽眼中的「閑書」,時間久了,漸漸的從寫作文時信手拈來變成了越發的感到黔驢技窮。這件事經常被我記起,倘若那時我媽不阻止我看書,我的初中生涯也許會因為那些名著,變得更豐富多彩。
03
大部分的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很關心,對於孩子內心的想法卻很少在意,也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造成創傷與否與家長的溝通方式息息相關。而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普遍都曾在著溝通方式不對,溝通效率低,甚至對孩子產生傷害的問題。
為了幫李玩找狗狗愛因斯坦,爺爺的腳扭傷了,奶奶找不到回家的路。爸爸一改往日的慈眉順目,面目猙獰的摁碎李玩手裡的酒瓶,全然不顧自己女兒手上淋漓的鮮血,嘴上的訓斥怒罵和手上的拖拽扭打沒有一絲一毫留情。接著卻又因為自己的暴躁和魯莽傷害了女兒,硬要女兒接受自己的歉意,將她抱在腿上和顏悅色的安慰著。像極了一頭野獸在發怒過後舔著自己身上被誤傷的傷口,滿是抱歉和遺憾。
想起我小時候也經常因為被父母責罰而含淚入睡,現在想來多想抱抱那個弱小的蜷縮在床上的小女孩。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熱門話題「被父母家暴時,你會原諒他們嗎?」,話題下面有各種各樣的回復。有一個網友的回復讓我看得我直冒冷汗,「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和我妹妹打架,其實我有理,但是我爸為了面子,把我一巴掌扇暈,一下子意識模糊,鼻子不停地流血,然後因為是關廁所里打我,旁邊有個裝水桶,直接用盆盛涼水把我潑醒。」
毋庸置疑,身邊的人都遭受過各種各樣的責罰,這樣的責罰父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嗎?也許會,然而對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傷害卻有可能是一輩子的。
《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這本書里講到,精神虐待或者體罰會讓孩子生活在恐懼的氛圍中,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甚至智力發展。如果經常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或者體罰,長此以往,孩子會對此加以模仿,可能發生在自己的同學、朋友身上,長大之後會對自己的同事、下屬、甚至自己的孩子等採用這樣的模式。
非暴力溝通,有與孩子共情的能力,聆聽孩子的想法,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學習的課題。
04
網上有句話很火「父母在等著我們報恩,而我們還在等著父母道歉」。很多時候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愛因斯坦因為咬傷了弟弟,而被後媽要求送去「狗肉店」,李玩哭得聲嘶力竭請求他的爸爸不要把狗狗送去狗肉店,爸爸不忍,把愛因斯坦送到了狗狗收容所。後來李玩物理考了全省第一,可以直接保送上高中,爸爸知道後激動不已,說要滿足李玩的一切願望,李玩的願望是想知道愛因斯坦被送到了哪裡,聽到爸爸說把愛因斯坦送到了收容所之後,想到愛因斯坦還活著,李玩眼睛都亮了。最後卻得知而愛因斯坦因為拒絕進食而死,頓時呆若木雞,痛苦、悲傷、憤懣......
不確定這件事日後會對李玩有何影響,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心愛的狗狗因為父母有了這樣的結局,在她的心裡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抹去。
想起上小學的時,我也有一隻自己的狗狗,每天早上狗狗會送我上學,會在我放學的路上等著我,我的周末完全被狗狗占據了,最後狗狗還是死了,所幸的是奶奶為了安慰我,陪著我一起埋葬了狗狗的屍體,還立了一個石塊在狗狗墳前作為墓碑。奶奶的一個小小的舉動,讓我日後再記起這條狗狗的時候,滿滿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這幾年很流行「原生家庭」的概念,那些成長路上我們栽過的跟頭、跳過的坑,希望將來在養育我們下一代時候能夠有所覺察,盡量避免,不要把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轉嫁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中文名《狗十三》,英文名《EINSTEIN AND EINSTEIN》。
從電影名字就能大概看出主角是狗和13歲的女主。而愛因斯坦是狗狗的名字,另一個愛因斯坦或許是隱喻女主李玩自己。
看完了整部片子才知道,原來有兩只狗。本來李玩不願意承認第二隻狗叫愛因斯坦,但或許是妥協了,或許覺得自己和這只狗狗一樣可憐,或許覺得名字只是一個代稱叫什麼都可以,第二隻狗狗也叫愛因斯坦。
我也剛為人父母,整部片子看下來最大的感觸是當孩子長到青春期,家長眼中的叛逆,不懂事或許都是自己種下的因結下的果。家長一直都在以自認為對的方式對孩子好,但是卻沒有真正聆聽孩子心裡的真實想法。收不了場,所有一切靠暴力鎮壓以後,孩子徹底對外界封閉了心理,這時可能再也聽不到孩子內心的聲音了。
李玩有了同父異母的弟弟,家裡大人想當然認為她接受不了,等弟弟2歲才告訴她,之前沒有做任何鋪墊,只是被告知。
奶奶覺得長身體的時候喝牛奶好,知道李玩不能喝牛奶也要強迫她喝一點然後吐掉,但其實為什麼不改喝豆漿呢?
爸爸覺得以後不能經常陪李玩,想當然送她一條狗陪她,但並沒有把這只狗當做家裡的一份子。狗走丟了,只是怕李玩生氣,卻沒有想著去找,其實這才是李玩最生氣的地方。
不準李玩喝酒,但是卻又讓她給叔叔們敬酒,大人的世界總是矛盾的。
中國的父母很多不善於表達,愛孩子卻不知如何與他們有效溝通。看完這部片子,我希望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想想方式方法,真正高質量陪伴孩子成長。
表面上看是敘述主人公如何愛心小動物,其實想表達!單親家庭里小孩內心的無助彷徨不安。希望家長能多抽出一點點時間多多陪陪小孩!讓他們能 健康 得成長!讓小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像女主爸那樣把女主帶歪!
《狗13》片名又可以讀為狗B,或許導演正是想罵這個 社會 某些狗B的觀念和現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成長和長大完全是兩個概念。
狗它一直就是狗,而人有的時候不一定是人。
『貳』 怎麼評價電影《喊山》
評價電影《喊山》:
影片以極富張力的人物刻畫、功底深厚的演員表演、國際范的演繹方式展示了中國電影的深刻內涵和無限魅力,影片在曲折凄美的愛情外衣下包裹著懸疑、兇殺,並涉及拐賣婦女的現實主義題材,相較於此前執導的純商業片,該片可謂是兼具了社會價值和誠意。
這是中國首個被拐賣婦女真實案例被搬上大熒屏。郎月婷演出了一個在生活底層絕望掙扎的被拐賣婦女內心真實的寫照。導演藉助這部電影向社會呼籲,請大家關注和正視婦女被拐這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只有買和賣的源頭都被堵上了,拐賣問題才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的解決。
(2)哪個電影小女孩嫁人被家暴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八十年代初的晉西北。韓沖(王紫逸飾)一直未娶,日子本就安靜,見臘宏(余皚磊飾)帶著啞妻(郎月婷飾)和一雙兒女著實可憐,便好心收留在自家。臘宏好吃懶做,常打罵啞妻。韓沖看也不是,管也不是,他的麻煩已經不少,全村都知道他溝對面的潑辣姘頭。
沒幾天,臘宏誤踩了韓沖炸獾的套子飛了天。封閉的山村開了鍋,幹部與長者圍繞如何給寡婦賠償數次協調,怎奈啞巴就是不要錢。韓沖只得負責養活娘仨直到啞巴明確賠償金額。
該片改編自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在失語狀態下,與男主人公相識、相知,化解各種誤會,最終相愛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叄』 被馮遠征「家暴」的梅婷,《父母愛情》大火後,這些年去哪了
梅婷因為女兒引起了熱議。事情起因是她7歲的女兒,登上了雜志封面。照片中的小女孩,身穿紅色高定小禮裙,像極了一個小公主。並且在雜志中,還首次曝光了女兒的名字:曾慕梅。曾是丈夫曾劍的姓,梅則是梅婷的姓。
想想這一路走來,20歲左右時,是她最少女的時候。但她肆無忌憚的追夢,為自己做了不少「大人」的決定。而經歷凡間種種,她遇到了一個真心愛他的人。40歲後,又返璞歸真,活成一個真正的少女。
歲月之下,終究還是有一些漏網之魚。就像梅婷一樣,活成了我們嚮往的樣子。
『肆』 九十年代德國有個反應家暴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1.《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導演: 千丙哲
主演: 徐英姬 / 池成媛 / 朴政學 / 白秀蓮
豆瓣評分:8.3
這是一部看完之後讓人靈魂戰栗的電影,太給力。
影sir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詞是:男人是廢物,女人是怪物,世界最終由怪物幹掉廢物。
金福南是一個熱情、憨厚的鄉下女人。
她被丈夫和家人視為豬狗,任意欺負和凌辱,尊嚴肆意踐踏。
除此之外,她還要一女侍二夫,備受丈夫和小叔子的蹂躪。
但最可怕的是,她的女兒也被丈夫染指了。
一開始,金福南想要逃離,但是自己的發小,雖然從大城市首爾回來,卻十分冷血,不願意幫助福南。
後來福南求助妓女美蘭,但是沒想到沒能逃跑反而遭到了丈夫的毒打,女兒也不幸喪命。
金福南崩潰了,她不再繼續逆來順受下去,而是拿起鐮刀奮起殺人。
婆婆、小姑子、丈夫....所有那些凌辱過她的人都成了女兒的祭品。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太壓抑的電影,壓的人透不過來氣。
120分鍾以濃縮的形式展示了一個女人悲劇的一生,最後自己也以死解脫,
最後福南殺人的時候讓觀眾也有一種強烈的快感,太震撼人心。
這片應該能給所有家暴的男人一個警示吧。
2.《天水圍的夜與霧》
導演:許鞍華
主演: 任達華 / 張靜初 / 羅慧娟 / 覃恩美
豆瓣評分:7.5
各位寶寶們可不要把這部電影和《天水圍的日與夜》弄混了。
雖然只差了兩個字,但劇情簡直十萬八千里,不過導演都是許鞍華。
本片改編自轟動香港的一件滅門慘案,丈夫殘忍地殺害了妻子和雙胞胎女兒後自殺。
中年離異的香港男人李森娶了大陸來的曉玲,一家人都在天水圍生活。
整日在家帶孩子的李森總是擔心妻子紅杏出牆,不僅每天監視妻子,更是在晚上對妻子實施性虐。
曉玲被折磨的遍體鱗傷,離家出走卻又走投無路。
最終在家裡被喪心病狂的丈夫刀斬,兩個女兒也未能倖免,最後丈夫也自殺。
3.《空房間》
導演:金基德
主演: 在熙/ 李成延 / 李忠秀
豆瓣評分:8.0
這是一個被家暴的少婦和男孩之間的奇特愛情故事。
當然最奇特的是全片只有一句台詞。不過放心,一點也不影響觀看。
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泰石有個怪癖,就是喜歡潛入沒有人的房間中小住,洗澡做飯拍照,也會幫主人做一些家務,打理房間。
一天,他在一所空房子里遇見一個被丈夫狂虐的女人善華。
滿身傷痕的女人,眼神里透露出的悲傷讓泰石難忘。
於是,他又一次潛入了善華的家中,恰好碰見善華的丈夫虐待她,泰石出手教訓了善華的丈夫,並帶走了善華。
從此倆人過上了一起探索空房間的日子。雖然不說話,但卻非常溫情。
當然沒有台詞,也是本片導演金基德的一貫做法。
金基德通過圖像傳達感情的技巧,已經爐火純青,加上感染力十足的配樂,讓整部電影十分出彩。
最終善華說出了對泰石說過的唯一一句話:我愛你。
後來泰石被善華的丈夫報復,卻練就隱身技能,來到善華家中開始了三個人的生活。
4.《庸才》
導演:園子溫
主演: 染谷將太 / 二階堂富美 / 渡邊哲 / 吹越滿
豆瓣評分:7.6
這是一部殘酷的青春故事。
15歲的中學生住田, 母親與人私奔,長期忍受爛賭父親的家暴。
這樣狀態下多的住田,由孤獨引發絕望,總是用暴力來發泄心中的焦慮。
忍耐和猶豫過後,他走上了殺父的道路。
殺死父親以後,住田的信心全線崩潰,走上了自毀的道路。
一個心智健全的男孩從正常走向黑暗最終滅亡。
可想而知,一個家暴成性的父親對孩子有多麼大的影響,足夠毀了孩子一生。
5.《忍無可忍》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
主演: 詹妮弗·洛佩茲 / 比利·坎貝爾
豆瓣評分:6.9
故事開始於英雄救美。
在餐館打工的絲麗姆被花心男人糾纏,旁邊的客人米奇挺身而出,為絲麗姆解圍後倆人陷入愛河。
後來倆人買房結婚,還生了個可愛的女兒格蕾絲,按理說應該開始了幸福的一加三口生活。
但是米奇卻屢次出軌並家暴絲麗姆,還義正言辭的說:我是男人,你打不過我。而且我賺錢,你就該聽我的。
真·不要臉。
忍無可忍的絲麗姆帶著孩子離家出走,卻遭到米奇古人的追殺,最終忍無可忍,她決定反抗。
絲麗姆進行了艱苦的封閉訓練,最後和丈夫來了場生死決戰,把這個無賴送進了地獄,並且最終被判為正當防衛。
6.《回歸》
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主演: 佩內洛普·克魯茲 / 卡門·毛拉 / 勞拉·杜納絲
豆瓣評分:8.1
這是今年戛納電影節主席阿莫多瓦的作品,獲得當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劇中母親瑞蒙達和女兒寶拉都飽受男性的折磨,瑞蒙達的父親小時候性侵她,生下了寶拉,結果後來自己的丈夫又性侵寶拉。
於是瑞蒙達和寶拉聯手殺死了自己的丈夫。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其他的女人也備受男人的侵害最後痛下殺心,比如瑞蒙達的母親就親手燒死了自己的丈夫。
但這倆死去的男人,絲毫不讓人同情,相反那些作為兇手的女性卻是真實的受害者。
最終一群女人在沒有男人的世界裡,平靜的生活。
所以家暴的男人小心了,一旦女人絕望了這世界就沒有你的位置了。
7.《所有人都離開》
導演: 塞爾吉奧·卡布雷拉
主演: Tahimi Alvari?o / Félix Antequera / María Teresa Campos
豆瓣評分:8.2
本片的視角頗為獨特,從孩子出發。
8歲的古板女孩小雪,捲入了父母離婚時爭奪撫養權的激烈爭斗中。
父親將暴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這場沖突最大的犧牲品。
無辜被家暴的小女孩,正如片名那樣希望所有人都離開,漂泊如萍。
最終是母親以犧牲自由為代價努力讓小雪回到正軌。
能拯救家暴陰影的,也就只有母愛了吧。
劇中小女孩的一句話非常打動人:不快樂地笑,會痛!
8.《你是好孩子 》
導演:吳美保
主演: 高良健吾 / 尾野真千子 / 池脅千鶴
豆瓣評分:7.3
2015年的日本旬報十佳電影。
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一回家就會對妻子施暴。不僅如此,妻子小時候也經常遭受父親施加的暴力。
無助又痛苦,妻子只好把一切都發泄在孩子身上。
一旦女兒惹她生氣,她便拳腳相加。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個長期遭受暴力的孩子,暴力在他們身上最大的表現就是自卑。
然而這些孩子們在被別人問道「你要不要來當我家的小孩」,也還是一臉堅決地說不要,然後投到媽媽懷里。
最終孩子們教會了施暴的大人如何善待小孩子,孩子果然是上天派來治癒成人的天使啊。
家暴的大人們,不配為人父母。
9.《與敵共眠 》
導演: 約瑟夫·魯本
主演:朱莉婭·羅伯茨 / 帕特里克·博金
豆瓣評分:7.0
大嘴美女朱莉婭·羅伯茨早期的作品,那時候她還十分青澀,但氣質和電影十分相符。
她飾演的年輕貌美的勞拉。丈夫是個不折不扣的虐待狂。
為了逃離暴力和控制欲極強的丈夫,勞拉在一次出海時假裝溺水逃到了一個小鎮,開始了平靜的生活。
但是她卻經常在現在的生活中發現丈夫的痕跡,沒錯,丈夫找來了!
緊要關頭她扣動了扳機,三顆子彈射進惡魔的身體,她的噩夢徹底結束了。
不得不說這種佔有式的愛情太可怕,珍愛生命,遠離家暴男。
看過這9部關於家暴的電影,影sir誠意提醒大家:
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對家暴必須零容忍。
『伍』 佩內洛普·克魯茲主演的一部遭遇家暴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萊曼達(佩內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飾)和他的酒鬼丈夫、年輕女兒共住,生活卻不像別人平靜。
萊曼達有個姐姐索爾(勞拉?杜納絲 Lola Dueñas飾),小時候兩人和父母生活貧寒,更不幸的,是萊曼達常常受到父親的性侵犯,而母親並不知情,還不時責備女兒。母親在一場火災後遇難後,兩姊妹就搬到了馬德里生活,為著各自生活已經漸漸疏遠。妹妹開的美發店成了街坊鄰居茶餘飯後閑聊八卦的聚會所,而她們已經去世的母親艾琳的「鬼魂」卻從家鄉馬查多來到馬德里。
原來一切事情都掩埋著一個出人意表的秘密,而萊曼達的家庭,也面臨著一場悲劇的上演。
萊曼達的女兒是父親強暴她生下的女孩,某天回到家中,卻發現自己的小女兒意外殺死了丈夫,因為小女兒也差點慘遭現在丈夫的性侵犯,於是她將丈夫的屍體藏入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