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雁南飛表達什麼情感
雁南飛主要表達了一種思鄉之情。雁南飛是1979年國產電影電影《歸心似箭》中的插曲,歌曲以情動人,旋律優美,讓很多人聽了以後,流連忘返;念念不忘。
歌曲是由歌詞和曲譜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表現形式。詞曲一一對應。歌曲的創作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先有文辭後據以譜寫樂章,一曲專為一詞而作,只為一詞所用;二是先曲後詞,依聲填詞,三是通過已有曲或詞重新譜寫詞曲,屬於另類的翻唱。而唱法又分為一人獨唱,多人齊唱,多人多聲部重唱、對唱、聯唱、領唱、齊唱或合唱。
(1)雁南飛屬於哪個電影流派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79年,由斯琴高娃主演的電影《歸心似箭》拍攝完成,可是李俊導演總覺得最後幾個畫面顯得有點空,感覺應該加上一首抒情的歌曲。李俊導演反復琢磨,想出幾句詞「雁南飛,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之後又請著名作曲家李偉才譜曲,才形成了這首《雁南飛》。
B. 雁南歸主題曲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名字是《歸心似箭》。
《雁南飛》是八一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上映的電影《歸心似箭》的插曲,原作由單秀榮演唱。朱逢博、刀郎、楊鈺瑩等均有翻唱。
作詞:李俊
作曲:李偉才
歌詞:
雁南飛 雁南飛
雁叫聲聲心欲碎
不等今日去
已盼春來歸 已盼春來歸
今日去 願為春來歸
盼歸
莫把心揉碎
莫把心揉碎 且等春來歸
C. 為什麼《雁南飛》被稱為「詩電影」
影片《雁南飛》的導演是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他是蘇聯第一代著名電影藝術家,50年代詩電影的倡導者,講究運用「情緒攝影」的理論,用強烈的情緒色彩來感染觀眾,在影片總體風格上追求詩意的境界,以及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敘事結構。代表作《雁南飛》贏得戛納影展的金棕櫚獎,也為他帶來世界性聲譽,後來的《未寄出的信》和《我是古巴》延續了他抒情式詩化風格。
《雁南飛》的風格就像一首詩,是詩電影的典型代表作。因此被人們稱為「詩電影」。
這部影片拍攝於50年代末蘇聯文藝環境寬松期間,片中沒有絲毫政治說教色彩。在拍攝中採用大量升降鏡頭,遠鏡極為高超,黎明前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男女主角的戀愛戲極為回腸盪氣。
這部電影干凈,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形態的表述,除了最後一段演講,全片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故事,等待未婚夫的女人琵琶別抱,又各種思念和想像自己應得的那份「幸福」。
這部電影:美麗的長鏡頭,對光影的細膩處理、水面的倒影以及樹林的意象。都充滿了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