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食人島電影主演
《食人島》是李凱執導的恐怖電影,由婁淇、楊凱迪、金晶等主演。由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 、河南省越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該片於2016年12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1]
該片講述一群年輕人接到邀請去失魂島的簡訊,各自隻身前往失魂島,發現整個島嶼居民全部人間蒸發,各種詭異事件層出不窮,五人離奇死去,植物詭異、喪屍橫生的故事.
婁淇 飾 青雲
簡介 帥氣的攝影師,陷入三角戀謎團,為沖破三角戀關系而上島。
楊凱迪 飾 藍凱迪
簡介 當紅女星曼迪的雙胞胎姐姐,因青雲情感誤會與妹妹產生隔閡。
杜旭東 飾 神秘人
簡介 原宿半魔人,老奸巨猾成阻礙
謝波 飾 波仔
簡介 搖滾的外表,廚子的內心。
金晶 飾 趙彤
簡介 女強人的外表,母親的心。
吳荻 飾 米婭
簡介 塔羅牌占卜師,詭異事情從未在其身邊終止
楊迪 飾 Rocky
簡介 壓路機樂隊主唱
㈡ 尋找美國所有科幻電影1990年---2000年
1902年《月球旅行記》(法國)最早的科幻電影.
1904年《太空旅行記》(法)
1907年《海底兩萬里》(法)
1908年《月球人地球覓妻》
1909年《飛船殲滅者(英)
1910年《弗蘭肯斯坦》(美)
1911年《1920年的海盜》(英)
1912年《征服北極》(法)
1912年《他的過去歷史》(德)
1913年《宇宙驅逐飛船》(英)
1913年《如果英國遭到侵略》(英)
1914年《魔鬼的游戲》
1914年《驚叫的影子》
1914年《黑牛》
1914年《穿綾羅綢緞的罪人們》(美)
1914年《虛榮的代價》
1915年《瘋狂的圖布博士》( 法國)
1916年《侏儒》( Homunculus ,六集系列片,德國)
1917年《飛雷》( The Flying Torpedo 美國)
1918年《天上的船》( Himmelskibet ,丹麥)
1920年《化身博士》(美)
1922年《馬布斯博士》
( Doctor Mabuse Der Spieler ,德國)
1923年《瘋狂射線》(又名《沉睡的巴黎》 法國)
1923年《失去的世界》( The Lost World ) 美國
1923年《火星人》
1923年《隱身液》
1924年《西方先生在布爾什維克國奇遇記》(蘇聯)
1924年《偉大的安慰者》(蘇聯)
1924年《阿愛里塔》( Aelita ,蘇聯)
1925年《死亡射線》
( The Death Ray-Luch Smerti ,蘇聯)
1925年《人魔》
1925年《孤島獸人》
1925年《倫敦pol.ice廳的布萊克》
1925年《奧萊克之手》
( The Hands of Orlac-Orrlacs Hand ,澳大利亞)
1927年《大都會》( Metropolis ,德國)
1929年《月宮淑女》( Die Frau Im Mond ,德國)
1929年《重大叛國罪》( High Treason 英國)
1930年《滑稽的想像》( Just Imagine 美國)
1931年《世界末日》法國
1931年《科學怪人》
1932年《失魂島》( Island of Lost Souls) 美國
1932年《亞特蘭蒂斯女王》
1933年《隱身人》( The Invisible Man 美國)
1933年《金剛》( King Kong 美國)
1934年《宇宙飛船》(英國)
1934年《金子》( Gold ,德國)
1934年《隧道》 (德國)
1934年《紐約在1980》
1934年《女兒國》
1934年《生活六小時》
1934年《隱身人》
1934年《電視間諜》
1935年《幽靈帝國》( The Phantom Empire 美國)
1935年《科學怪人的新娘》
1936年《弗萊希 · 戈登》
( Flash Gordon 飛俠哥頓 13 集系列片 美國)
1936年《未來世界》(英國 )
1937年《消失的地平線》( Lost Horizon 美國)
1937年《白色瘟疫》
1937年《歐洲上空的烏雲》
1937年《FTP不回答》(德國)
1938年《弗萊希戈登 宇航家的火星旅行》
15 集系列片 美國(就是飛俠哥頓)
1939年《巴克·羅傑斯》
( Buck Rogers , 12 集系列片 美國)
1940年《獨眼巨人博士》(Dr·Cyclops )美國
1941年《馬維爾船長歷險記》12集系列片 美國
1943年《奇怪的假日》
1943年《克拉卡特》
1943年《完美的女人》
1943年《怪物抓你》
1944年《皇家特警隊長》
1945年《德萊庫拉的房子》(House of Dracula 美國)
1946年《神奇上尉奇遇記》
1946年《紫色怪物的攻擊》
1947年《開端或結尾》
(The Beginning or the End 美國)
1949年《巨猿喬揚》
1950年《終點站月球》(Destination Moon )美國
1951年《地球停轉那天》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美國)
1951年《不明之物》(The Thing 美國)
1951年《來自北極的怪獸》
1951年《世界末日》
(《當星球相撞時》When Worlds Collide 美國)
1952年《入侵美國》(Invation U·S·A· 美國)
1953年《深水怪獸》
(The Bast from 20000 Fathoms 美國)
1953年《黑湖巨怪》
(The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 美國)
1953年《火星入侵者》(Invaders from Mars 美國)
1953年《來自宇宙的危險》
(It Came from Outer Space 美國)
1953年《星際戰爭》<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 美國
1954年《史前海怪》(哥斯拉 Gojira 日本)
1954年《巨蟻!》(Them! 美國)
1955年《海底來物》
(It Came From Beneath the Sea 美國)
1955年《誇特馬斯實驗》
(The Quatermas* **periment 英國)
1955年《孤島世界》(This Island Earth 美國)
1956年《禁星》(Forbidden Planet 美國)
1956年《搶軀體者的進攻》 (美國)
1956年《第27天》
1956年《預言1984年》(1984 英國)
1956年《塔蘭圖拉毒蛛》(Tarantula 美國)
1957年《地球防衛軍》(Chikyu Boeigun 日本)
1938年《地球巋然不動之日》
1957年《奇特縮形者》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Man 美國)
1957年《離地行程兩千萬英里》
(20Million Miles to Earth 美國)
1958年《塊團物》(The Blob 美國) 、
1958年《我嫁給了外星怪物》
(I Married a Monster from Outer Space)
1958年《蒼蠅》(The Fly 美國)
1958年《世界,肉和惡魔》
(The World, the Flesh and the Devil 美國)
1959年《地心游記》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英國)
1960年《神秘島》(Mysterious Island 英國)
1960年《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 美國)
1961年《混帳東西》(The Damned 英國)
1961年《夜半哭聲》(墨西哥)
1961年《地球著火的那天》
(The Day the Earth Caught Fire 英國)
1961年《世界的主人》(Master of the World 美國)
1961年《心不在焉的教授》(飛天法寶)
1961年《一年中的九天》
(Nine Days In One Year 美國)
1962年《金星上的宇航員》(蘇聯)
1962年《太空人》(義大利)
1962年《滿族候補者》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美國)
1963年《奇愛博士》(Dr·Strange 美國)
1963年《飛行橡膠之子》
1964年《月球上第一批人》
(First Men in the Moon 英國)
1965年《阿爾法城》(Alphaville 法國)
1965年《超級潛艇飛船》日本
1965年《科學怪人與太空怪獸相遇》日本
1965年《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 英國)
1966年《奇異的潛航》(Fantastic Voyage 美國 )
1966年《戰爭游戲》(The War Game 英國 )
1966年《西元前一百萬年》
(One Million Years B.C.)
1967年《巴巴雷拉》( Barbarella 法國)
1968年《紋身人》(The Illustrated Man 美國)
1968年《猿的星球》(Planet of the Apes 美國)
1968年《2001太空漫遊》
1968年《太空登月記》
1968年《距地球五百萬光年》
(Five Million Years to Earth )
1969年《藍煙火》(Marooned)
1970年《THX1138》(美國)
1971年《致命的宇宙病毒》
(The Andromeda Strain 美國)
1971年《發條桔子》(A Clockwork Orange 英國)
1971年《最後一個人》(The Omega man 美國)
1971年《宇宙靜悄悄》(Silent Running 英國)
1971年《逃出猿的星球》
(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美國)
1972年《飛向太空》(蘇拉利斯之海)((蘇聯)
1973年《長眠者》(Sleeper 美國)
1973年《日本沉沒》(日本)
1973年《西方世界》( Westworld)
1974年《暗淡的星》(Dark Star 美國)
1974年《弗萊希·戈登》(Flesh Gordon 美國)
1974年《青年弗蘭肯斯坦》
(Young Frankenstein 美國)
1975年《被時間遺忘的國土》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英國)
1975年《滾球》(Rollerball 美國)
1975年《復制嬌妻》(The Stepford Wives)
1976年《小街的毀滅》(Damnation Alley 美國)
1976年《洛根的逃亡》(Logan''s Run)
1976年《未來世界》 (《西方世界》續集 )
1976年《金剛》
1977年《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the Third Kind 美國)
1977年《星戰1 新希望》
1978年《超人》(1)
1978年《死亡游戲》
(Quintet,又譯《五重奏》《殺人五方棋》 美國)
1978年《魔羯星一號》
(Capricorn One )揭露美國航空造假的.
1978年《來自巴西的孩子》(The Boys From Brazil )1979年開始的《星際旅行1》系列 ,很有思想性
1979年《異形》(Alien 英國)
1979年《黑洞》( The Black Hole )
1979年 《追蹤100年》( time after time )
1980年《逃出紐約》(Escape from New york )美國
1980年《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1981年《重金屬》(Heavy METAl,動畫片,加拿大)
1981年《公路勇士》(The Road Warrior)
1981年《瘋狂的麥克斯2》(Mad Max 2)
1981年《時間大盜》Time Bandits
1982年《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美國)
1982年《E·T·外星人》
(E·T·-The Extra-Terrestrial 美國)
1982年《儀器》(Tron 美國)
1982年《星際旅行2可汗之怒》
Star Trek 2: The Wrath of Khan
1983年《翌日》(The Day After 美國)
1983年《超人2》Superman II
1983年《超人3》Superman III Superman Vs. Superman
1983年《NASA25周年》(NASA: 25 Years)
1983年《雙腦人》
1983年《星球大戰之傑迪歸來》
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1984年《終結者》(The Terminator 美國)
1984年《夢境》(Dreamscape 美國)
1984年《沙丘》( Dune )
1984年《星際旅行3尋找史波克》
Trek 3: The Search for Spock
1984年《紅侏儒》( Red Dawn )
1985年《巴西》( Brazil )
1985年《相愛的敵人》
( 生死邊緣 第五惑星,Enemy Mine)
1985年《天繭》( Cocoon )
1985年《 瘋狂的麥克斯,閃電堡》
Mad Max Beyond the Thunderdrome
1985年《炸屍者》(Re-animator 美國)
1985年《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美國)
1986年《天繭》(Cocoon 美國)
1986年《星際旅行4搶救未來》
Star Trek 4: The Voyage Home
1986年《蒼蠅》(The Fly又譯《變形人魔》 美國)
1986年《短路》(Short Circuit 美國)
( 就是霹靂5號)
1986年《飛碟領航員》 ,充滿童趣,挺好的
1986年《太空營地》(Space Camp)
1986年《異形2》(Aliens)
1986年《KB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87年《超人4》(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1987年《掠食者》( 鐵血戰士 Predator )
1987年《內層空間》(Inner Space 美國)
1987年《過關斬將》( The Running Man)
1987年《機器戰警》(Robocop 美國)
1987年《首都消失》日本
1988年《外星種族》(Alien Nation 美國)
1988年《隱我的繼母是個外星人》
(My Stepmother Is an Alien)
1989年《親愛的,我把孩子們變小了》
(Honey, I Shrunk The Kids)
1989年《回到未來2》(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 )
1889年《星際旅行5終極先鋒》
Star Trek 5: The Final Frontier
1990年《深淵》(The Abyss 美國)
1990年《地龍》(深淵異形 Tremors)
1990年《掠食者2》( 鐵血戰士2 Predator2 )
1990年《全面回憶》(Total Recall 美國)
1990年《挑戰者號》(Challenger)
1990年《回到未來3》
(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
1991年《火箭專家》(The Rockteer 美國)
1991年《星際旅行6未知國度》
Star Trek 6: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1992年《終結者續集》
(The Terminator II:Judgment Day 美國)
1992年《異形3》
1992年《宇宙戰士》
1993年《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美國)
1994年《12:01》(12:01 美國)
1994年《星門》(Star Gate)
1994年《星際旅行7新一代》Star Trek 7: Generations
1995年《未來水世界》( Waterworld 美國)
1995年《異種》
1995年《攻甲機動隊》(日本,動畫)
1995年《阿波羅13號》很專業,像教科書一樣
1995年《12隻猴子》(12 Monkeys 美國)
1996年《火星人來襲》
1996年《到達》
1996年《星際旅行8第一次接觸》
Star Trek 8: First Contact
1997年《黑衣人》(The Men in Black 美國)
1997年《接觸未來》CONTACT
1997年《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
Jurassic Park The Lost World
1997年《撕裂地平線》
1997年《變種異煞》(Gattaca)
1997年《第五元素》(le cinqoieme Element 法國)
1997年《異形4 復活》Alien: Resurrection
1997年《睜開你的雙眼》(Abre los ojos) 西班牙
1998年《天地大沖撞》
1998年《星際旅行9起義》Star Trek 9: Insurrection
1998年《極度深寒》
1998年《黑暗城市》移魂都市 Dark City
1998年《哥斯拉》(美國)
1998年《世界末日》Armageddon ,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隕石片.
1999年《10月的天空》(October Sky)
1999年《黑客帝國》(Matrix 美國)
1999年《鋼鐵巨人》The Iron Giant 動畫
1999年《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
1999年《感官游戲》
1999年《兩百年人》(變人 Bicentennial Man)
2000年《火星任務》
2000年《紅色星球》
2000年《頻率》
2000年《漆黑一片》
2000年《空心人》(hollow man)
2000年《人工智慧》(A.I)
2000年《X戰警》(X-Men)
㈢ 早年的恐怖片
默片時代 「無聲的恐怖」 《惡魔城》《科西嘉兄弟》(1896)《幽靈馬車》 《化身博士》(1908),《莫洛博士之島》、《格雷的畫像》《科學怪人》。《泄密的心》所創作的《The Avenging Conscience》(1914)成為首部賣座恐怖片。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驚悚片《房客》(1927) 《暗襲》 《蠟像館》《貓與金絲雀》(1927), 《鍾樓怪人》、《劇院魅影》 泥人哥連出世記Der Golem 德國 1920 諾斯費拉圖Nosferatu 德國 1922 一部具有表現主義風格的幻想恐怖片,根據愛爾蘭作家布瑞姆·施托克的小說《德拉庫拉》改編, 女巫們Haxan 丹麥/瑞典 1922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美國 1925 30年代 美國怪獸引領環球熱潮 。 《畸形人》(Freaks,1932)。《魔鬼玩偶》(The Devil Doll,1936)。 《隱形人》(1933),《科學怪人的新娘》(1935)。 《最危險的游戲》(1932),《失魂島》(1932),《蠟像陳列館的秘密》(1933),出演《黑貓》(The Black Cat,1934),並交由導演愛德卡·伍瑪(Edgar G Ulmer)執導。1935年,公司轉而投向狼人系列,《倫敦狼人》(The Werewolf Of London)就是那時期的作品。 《魔咒巴家》(The Hound Of Baskervilles),。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美國 1931 吸血鬼Vampyr 法國/德國 1931 畸型人Freaks 美國 1932 金剛 King Kong 美國 1933 40年代 《科學怪人大戰狼人》(1943)和《德庫拉之屋》(1945)。 《與僵屍同行》(1943),《第七個被害者》(1943)以及《獵屍者》(1945)。 《被俘的女野人》(Captive Wild Woman,1943) 《螺旋樓梯》(The Spiral Staircase 1946),華納公司也在《杯弓蛇影》(The Beast With Five Fingers) 狼人 Wolf Man 美國 1941 豹人 Cat People 美國 1942 房客 The Lodger美國 1944 死亡之夜 Dead of Night 英國 1945 杯弓蛇影 The Beast with Five Fingers 美國 1947 50年代 打敗怪獸、消滅異形、抵禦赤潮 巨型怪物和雙眼暴突的外星人,成為了50年代恐怖電影里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均是對外界威脅的隱喻,不論是核戰引起的恐慌,抑或是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都能在50年代的恐怖片里找到影子。另一方面,隨著太空熱的升溫,科幻取代超自然力,成為恐怖的新主題。科學家們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一時代的英雄(或是化身惡魔)。整個世界將目光從陰暗的地下移向了廣袤的天空。 雷·哈里豪森在《原子怪獸》(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中投放的核彈不僅喚醒了片中的遠古怪獸「rhedosaurus」,同時也釋放了在銀幕上興風作浪整整十年的各類巨獸。《原子怪獸》成為各類怪獸片的模版,被一再模仿,其中青出於藍的仿效之作是電影《哥斯拉》。這部於1954年拍攝的電影將上述模式和廣島、長崎核慘劇的警示相結合,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圍內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形成了一個長盛不衰的怪獸系列。「哥斯拉」也成了怪獸的代名詞。 另一個分支巨型蟲怪電影與此類怪獸片也是咫尺之遙。和哥斯拉們一樣,巨型蟲怪也是核試驗的產物。例如因核爆產生的《巨蟻!》(1954)中,以及因科學而誤創的巨型蜘蛛——《狼蛛》(1955)中誤入歧途的創造出了。而且,這種比例失調並不僅僅限於昆蟲和爬行動物。在《奇怪的收縮人》(1957)里,一片放射性霧使得一個成年男子急劇縮小成微型人;在《50英尺高的女人》(Attack Of The 50 Foot Woman,1958)中,外星光束使一個小鎮婦女突變成女巨人。導演喬·丹特在1993年製作的電影《馬提尼》(Matinee)中,向這些B級片致以了個人崇高的敬意,並贊許說「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幾近完美的影片。」 老式的恐怖已經黯然退市,或者說,正等待以新的形式復興。實際上,在剛才提到的龐然大物之外,真正稱得上50年代標志性怪物的是環球公司的作品:《黑湖妖譚》(1954)中長腮的魚鱗人。吉爾莫·德爾·托羅曾將本片作為其個人最鍾愛的恐怖電影。這部電影有兩個續篇,進一步深化了這個魚形怪物的悲劇,它是那個時代不計一切代價追尋冰冷無情的科學知識的殉葬品。 文森特·普雷斯憑借《蠟像院魔王》(1953)為自己贏得「銀幕恐怖大師」的稱號,此片製作於好萊塢短暫的3D浪潮時期。而接下來的《變蠅人》(1958)更是鞏固了這一地位。不久,他在《猛鬼屋》(1959)和《心驚肉跳》(1959)中又接連奉獻了銀幕新形象。這兩部電影均由威廉·卡斯爾執導。他是無可爭議的「噱頭之王」。電影院里亂飛的頭骨以及突然通電的座椅是他驚嚇午夜場觀眾的常用招數。對此,卡斯爾解釋說:「我既沒演員陣容也沒錢,所以我得做點什麼來吸引觀眾。」 與此同時,初出茅廬的製作人羅傑·考曼攜手美國國際電影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青少年露天電影的低成本影片。例如《血流成河》(A Bucket Of Blood,1959),講述了一個「垮掉的一代」的藝術家使用人的屍體進行藝術創作。考曼的速度和技術把這部青少年素材的片子變成了一部小型藝術作品。1957年,美國國際電影公司甚至憑借《少年狼人》和《少年科學怪人》這兩部另類的翻拍製作,給經典怪物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真正將恐怖電影徹底革新的卻是一家來自英國的小公司:漢默電影公司(Hammer Films)。成功地將BBC電視系列片《誇特馬斯實驗》搬上大銀幕後,1957年,漢默公司憑借特倫斯·費希爾製作的彩色電影《科學怪人的詛咒》大賺了一筆。這部影片由彼得·庫欣(Peter Cushing)和克里斯托弗·李(Christopher Lee)首度聯袂演出,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影片,沒有任何一家英國影片公司能與其比肩。漢默公司隨即重新召集這二人組合,並與同一位導演再度合作,斥巨資翻拍了全新的《吸血伯爵》(1958),《魔咒巴家》(1959)以及《永眠的詛咒》(The Mummy,1959)。漢默公司的經典食人片為恐怖注入了新鮮血液。」 科學家們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一時代的英雄(或是化身惡魔)。(第二頁下面的紅底白字) 臘像院魔王House of Wax 美國 1953 在一場縱火案中,蠟像家雲遜派斯的藝術作品不幸被燒毀,而他也慘遭毀容。從此,雲遜派斯變得精神失常,而當他想重開臘像館時,卻發現臘像竟是用死人來製造的。影片改編自美國著名小說家查爾斯·博登的同名小說,被譽為恐怖片史上最為娛樂的影片,2005年傑姆·塞拉翻拍了這部經典之作。華納一區發行的此片,聲畫質量普通,花絮只是收錄了預告片。 黑湖妖譚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 美國 1954 一組科學探險隊沿著亞馬遜河流域尋找石油,卻發現了史前生物吉爾人出沒在黑礁湖附近;探險家捕捉到這個神秘生物卻被它逃脫,並捉走一位探險家的未婚妻凱,抓捕行動迫在眉睫。最為擅長拍攝科幻恐怖片的傑克·阿諾德執導,影片開創1950年代立體特效電影的新紀元,「Black Lagoon」成為怪獸的經典形象之一。環球一區發行了珍藏版,花絮收錄評論音軌,以及40分鍾的幕後紀錄片。 X放射線Them!美國 1954 在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上,一批科學家在研究基地研發昆蟲。令人料想不到的是,研究過程中昆蟲竟然變異,可怕的生物讓所有科學家束手無策。影片開創了生物異變的先河,為此後的狼人等經典銀幕形象提供了絕佳範本;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聲效獎。一區華納發行的該片,聲畫質量尚可,但花絮只是收錄了預告片、演職人員介紹,以及圖片庫等。 魔鬼的詛咒Night of the Demon 英國 1957 心理學博士約翰·侯登前往倫敦參加一個有關心理學方面的座談會,回家之後一連串離奇的事件隨之發生,約翰的侄女在一場交通事故中意外生亡,而約翰的妻子凱斯威爾的行動也變得異常古怪,約翰開始懷疑是否遭到了魔鬼的詛咒。影片被譽為心理恐怖的經典之作,並沒有出現任何怪物造成視覺恐怖,而是將更多筆墨放在了人的心理和氛圍的營造上。至今已被翻拍了多個版本。 一區索尼發行了此片,花絮只收錄了預告片和圖片庫。 恐怖吸血鬼Dracula 英國 1958 改拍自陶德·布朗寧於1931年執導的《德古拉》;影片無可爭議是史上最經典的吸血鬼電影,英國Hammer電影公司加入了情色和血腥成分,幾乎推翻了之前所有同類型題材影片的舊模式,使其成為恐怖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克里斯托弗·李首次出演此類角色,竟詮釋出堪稱完美的德古拉伯爵,與彼得·庫欣飾演的范·海星博士並駕齊驅,兩人一道成為當時恐怖電影的標志。一區華納發行的此片,花絮收錄了原版預告片,以及演職人員介紹。 60年代 請大家深呼吸:現代恐怖電影誕生於此! 眾所周知,60年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人們的頭腦里充斥著性解放、大麻、反權威、無政府主義等不安定因素。而這一時代的恐怖電影就好像一面鏡子,映射出整個社會的景象。拋開50年代的變異巨獸和外星小綠人,恐怖電影在60年代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回歸——內心恐懼再度抬頭,曾經垂垂老矣的題材煥發出新的活力。 這一場變革得感謝懸念大師希區柯克,他用一場浴室驚魂為其後十年的恐怖電影指明了發展方向。1960年的《精神病患者》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內心恐懼:手執利刃的連環殺手、怪異的異性裝扮、木乃伊般的干屍、瘋狂的精神分裂以及當紅女星珍妮特·利的美色與尖叫。希區柯克利用這些元素,將恐怖電影從50年代的蒼茫宇宙中拉回現實,並加了新的恐怖元素——精神分裂和蟄伏於家中的恐怖。 於是在60年代早期的恐怖片里到處都散播著精神錯亂的種子。這其中,既有類似《精神病患者》的影片(如《殺人狂》(Homicidal 1961)、《發狂》(Paranoiac,1963)、《殺人狂魔》(Maniac,1963)等),也有幾位大師級導演的經典之作,其中包括:羅伯特·阿爾德里奇的《嬰兒簡出了什麼事? 》(1962)、羅曼·波蘭斯基的《冷血驚魂》(1965)以及米切爾·鮑威爾的絕唱《偷窺狂》(1960),片中露骨的性和暴力惹惱了幾乎所有的影評人,整個電影界一片嘩然,最終導致這位大導演不為整個電影業所容,只得提前終止了電影生涯。甚至連以古典時代為背景的古裝恐怖片也染上了類似的精神疾病。在B級片大師羅傑·考曼的《厄榭府的倒塌》里(改編自愛倫·坡同名小說),文森特·普雷斯用他那藍絲絨般的嗓音將精神失常演繹得入木三分。 隨著時代的推進,銀幕上的瘋狂滲透入了60年代的生活。披頭士、垮掉的一代這林林總總的瘋狂之舉無一不在表達著對強權和傳統的反抗。這段時間里的恐怖電影並沒有什麼大的動作,似乎在為下一次的噴涌而出積聚能量。1968年,壓抑許久的瘋狂終於在《驅魔降邪》(The Witchfinder General)一片中找到了宣洩口。年僅26歲的英國導演邁克爾·李維斯將漢默風格的古典哥特劇和現代元素相結合,用種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和折磨折射了年輕人對權威的不信任。導演本人也是吹響反抗號角的青年先鋒,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在拍攝時連老牌演員文森特·普雷斯也不放在眼裡。對後者的表演指手畫腳,惹得文森特惱怒地說:「我已經拍了87部電影了,你這個毛頭小子做過些什麼?」李維斯可一點不買老演員的帳,回敬道:「我只拍過三部,但部部都稱得上是上乘之作!」這句話也一語成讖,《驅魔降邪》上映僅6個月後,李維斯就在自己的居所里自殺身亡,年僅26歲。他的死可以說是恐怖電影界的一大無一彌補的損失。 60年代的另一個特徵是變化無常。在這個年代裡,恐怖電影的發展也相當多樣,從充滿東方神秘色彩,節奏緩慢的日本鬼片《怪談》、《鬼婆》(都是1966),到融合了性和殘忍的義大利哥特式恐怖片《黑色星期天》(1960,導演馬里奧·貝瓦)。恐怖電影在全世界范圍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在類型多樣化的同時,恐怖電影也在畫面營造方面越走越遠,以至於電影審查官手中的剪刀都跟不上血液飛濺的速度。這一切的創始人是被稱為「血之教父」的美國導演高登·劉易斯,是他一手開創了恐怖電影的新類型:血淋淋的恐怖,把恐怖這個字眼塗成了腥紅色。在其代表作《血宴》(1963)中,他將一個前《花花公子》封面女郎開膛破肚。片中血淋淋的內臟遭到了影評人的「千夫指」,甚至有人尖刻的評價道:「劉易斯的影片就是一個深夜屠宰場。」然而,觀眾們卻絲毫不理會專家們的指責。和過往那些「貧血」的片子相比,劉易斯的影片確實提供了一種新鮮的刺激方式,令60年代的觀眾們大呼過癮。 不過,將血淋淋的恐怖推上巔峰的卻又另有其人。如果說《精神病患者》用一個人的癲狂揭開了60年代恐怖電影的序幕,那麼《活死人之夜》(198)則是用全民皆狂為60年代畫上了句號。片中喪屍們從喉嚨深處發出的低吼透露出一種近乎絕望的恐怖氣息。導演喬治·羅梅羅用11萬4千美元的低成本換回了高達3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堪稱影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恐怖片。本片也開創了喪屍片這一全新的恐怖題材,並引來了數不清的後續作品,其中包括其本人執導的《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日》和《活死人之地》,以及近年來大紅大紫的《生化危機》系列等。曾有影評家把本片喻為「一場沒有終點,毫無節制的喪屍嘉年華」。本片採用黑白膠片拍攝,畫面顆粒感明顯,頗有新聞片的真實感,彌漫著悲觀主義情緒。片中,喪屍們吞食著內臟(據說,由當地的屠宰場捐贈),隨後被「活活」燒死;變身喪屍的女孩用鏟子刺向母親(明顯是在向《精神病患者》致意);黑人主角最後因被誤會成喪屍而被種族主義者爆頭。這些情節雖披著喪屍片的外衣,事實上卻敘說著整個60年代的故事,包括血淋淋的越戰和其中葬身火海的士兵、年輕人對父輩的反抗、以及爭取種族平等的民權運動。導演將整個60年代熔入96分鍾的恐怖故事裡,為這動盪的十年呈上了一份完美的總結報告。 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恐怖片、是「一場沒有終點,毫無節制的喪屍嘉年華」。 精神病患者Psycho 美國 1960 馬里恩盜取公款逃亡,投宿於一間汽車旅館,卻在浴室中慘遭殺害,她的妹妹及男友加入警方進行深入調查。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之作,希區柯克首次探索精神分裂殺人狂的世界;尤其是48秒的浴室謀殺段落,盡管是黑白影像,但仍憑借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以及燈光、音響的綜合運用,拍攝出令人心驚肉跳的震撼性畫面;主人公諾曼·貝茨因此成為精神分裂症的代名詞。環球法國二區發行了雙碟版,正片花絮收錄了94分鍾的製作紀錄片,花絮碟收錄了15分鍾「向希區柯克致敬」的短片,以及33分鍾「電影大師」短片。 黑色星期日black sunday 義大利 1960 一個女巫和她的情人被女巫的兄弟所殺,兩百年之後,兩人竟然離奇般地復活,並開始向她兄弟的後代展開復仇計劃。影片故事取材於果戈里的小說,被譽為具有濃烈哥特式風格的恐怖片;憑借哥特式風格化的陰森場景,血腥的場面,影星巴巴拉·斯蒂爾的個性化出演,至今被Cult片影迷推崇備至。一區image公司發行的此片收錄了一條全程評論音軌,但義大利二區發行的雙碟版,花絮則更為豐富,正片花絮收錄了預告片和圖片庫等,花絮碟收錄一個小時的幕後製作紀錄片,以及演職人員訪談等,還隨碟附贈一本8頁的小冊子。
㈣ 電影食人島李凱的結局是什麼
李凱死在島上了。
食人島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幾個青年都接收到一條同樣的邀請他們去失魂島的簡訊,他們都從各地聚集到這個島上,之後幾人在島上發生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死亡事件。
影片評價:
《食人島》是華語首部食人島題材科幻恐怖電影,將國產恐怖電影晉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該片主打的「暴力美學」更將電影優異的品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
電影中有著大量的恐怖特效和驚悚妝扮,不僅聚集了美式恐怖片的經典元素,而且在場景打造、光影音效等方面都獨具匠心,其逼真的恐怖特效直擊觀眾的驚悚極限
《食人島》製作精良特效逼真,片中最主要的場景失魂島的多處設計、食人蔓藤、喪屍的特效化妝都達到好萊塢驚悚片的製作水準。該片徹底突破國內恐怖片,結尾解釋為人為、幻覺、精神分裂的常規套路,創新出恐怖片的新敘述方式
《食人島》血腥暴力尺度可謂是觸及人類底線。影片的特效化妝、懸疑氛圍、環境渲染、都讓人感到驚喜。該片將新穎的「無喘息」恐怖編排融合「暴力美學」完美的呈現大熒幕上,而這種敘事手法也給觀眾帶來了極富沖擊力的視聽體驗,既避免了劇情的拖沓,最大程度保留了恐怖血腥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