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瞄準一共多少集
瞄準一共57集。
《瞄準》憑借突破性的故事題材,熱血燒腦的懸疑劇情,電影化的時空敘事風格,打破了觀眾對於「年代劇」的刻板印象。
劇集的背景設定在1949春天,講述了城市狙擊手蘇文謙(黃軒飾)和池鐵城(陳赫飾)從並肩作戰的搭檔,到一次次生死對決和信仰交鋒的故事。《瞄準》中的時代氣息的細節十分還原,且大多依靠鏡頭調度,將環境空間的歷史真實質感帶出來。
(1)電影瞄準在線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介紹:
1、蘇文謙
由演員黃軒飾演,原國民黨」判官「組合的一員,代號牧魚。在一次誤殺後,蘇文謙發誓不再碰槍,後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一直幫助紫舒母女,並做了木雕師。
但是命運還是讓他重新拿槍,他槍技卓絕而又舉槍為善
,瞄準射擊「不為殺人,只為救人」。因而處處和老搭檔,師兄池鐵城對抗。在保衛行動結束後,蘇文謙任公安局科長。
2、池鐵城
演員陳赫飾演,代號水母。內心深遠,思想縝密,成熟穩重,為達成目標不惜一切代價,心中只有任務,不分黑白。曾為了完成刺殺使美男計讓秦紫舒為其生下女兒小雪,後又誤導老搭檔蘇文謙殺人。導致妻子、師弟、老爹和女兒都對他非常厭惡。最後死於蘇文謙槍下。
3、歐陽湘靈
由演員楊采鈺飾演,代號海鷗,她與蘇文謙相識於一場被層層陰謀和欺騙覆蓋的「暗殺」行動,在那次行動中,「海鷗」永遠地失去了她的燈塔,心中被悲哀傷痛和憤怒充斥的她開始了「三年如一日」對「水母組」的研究。
在和蘇文謙的交往中,歐陽湘靈逐漸非常信任他並互生情愫。最後,歐陽湘靈和楊之亮一樣為保護秦鶴年壯烈犧牲。
⑵ 《瞄準 (2015)》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瞄準 (2015)》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X_8lDcobE-SAcdvCTnXJg
⑶ 《瞄準》一共有多少集
瞄準一共57集。
《瞄準》憑借突破性的故事題材,熱血燒腦的懸疑劇情,電影化的時空敘事風格,打破了觀眾對於「年代劇」的刻板印象。
《瞄準》簡介:
《瞄準》是由五百、別克執導,黃軒、陳赫、楊采鈺、李溪芮主演的年代動作劇。
該劇講述了蘇文謙和池鐵城兩名曾經並肩作戰、配合無間的王牌狙擊手搭檔,由於信仰的分歧而走上對立面,在一次次生死對決和信仰交鋒中,最終走向不同命運的故事。
該劇於2020年10月9日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網、芒果TV同步播出。
⑷ 如何評價黃軒、陳赫主演的電視劇《瞄準》
提起諜戰劇總是會讓人想到柳雲龍、劉小峰為代表的那一代演員,而青年諜戰劇似乎未能出現佳作。
剛開播的《瞄準》嚴格意義上也算是一部青年諜戰劇,兩位主演陳赫和黃軒分別是34歲、35歲,尤其是兩人鮮有涉及諜戰劇領域,這一次兩人的合作倒是讓觀眾多了不少期待。
當然,諜戰劇最重要的還是劇情能否吸引人,而《瞄準》前兩集幾乎是全程高能。
在故事的開頭就是滿滿的緊張刺激感,王硯輝塑造的保密局特工葉冠英前往松江碼頭接頭,盡管他小心翼翼,但其實早已經被盯上,而且盯上他的有自己人還有我黨公安。
與此同時木雕師曾思過正在為一位長相漂亮但是行為舉止有些怪異的女子刻畫像,而該女子則是時不時橘悔段有意地看向葉冠英,祥和的大街上危機四伏。
曾思過看似毫不知情,但臉上的表情早已經出賣了他,於是他匆匆選擇收攤走人,而這位貌美的女子則是故意撞向我黨隱藏人員導致打草驚蛇,葉冠英看勢不妙就要逃跑,但最終還是被我黨潛伏人員逼到絕境。
在這危急時刻,走投無路的葉冠英挾小男孩作為人質,而保密局設下的殺手也用狙擊槍擊中葉冠英,只是在這危急時刻曾思過先行出手救了葉冠英一命。
這樣的劇情直接引出了多個疑問:曾思過/蘇文謙(黃軒)為什麼要救名義上的反派葉冠英?池鐵城(陳赫飾)出現又是什麼目的?
單單是前兩集中就會有一種除了我黨幾位同志其他全部是反派的感覺,但通過劇情簡介可以知道蘇文謙(黃軒)與池鐵城(陳赫飾)曾經是搭檔,但兩個人現在已經不往來,而蘇文謙最後也會變成正派與池鐵城進行較量,那《瞄準》這部劇的核心便是蘇文謙與池鐵城兩個人為什麼要對抗。
按照國劇的套路,最終勝利的必然是蘇文謙為代表的正派,但池鐵城為代表的反派暗殺組又將有怎樣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嚴格意義上來看,前兩集劇情雖然高能反轉,但是邏輯細節上還是有一些小小的失誤,幸好這些套路化的設定並不會影響總體劇情走向。
⑸ 電視劇瞄準在哪裡拍的瞄準取景地景區介紹
《瞄準》這部電視劇的整個場景還是非常宏大的,作為一部諜戰片,這部電視劇盡可能的恢復了當時繁華的上海景象,而這些場景有的是搭棚,有的是實景拍攝的喲。
《瞄準》製作規模龐大,輾轉象山、上海、橫店等地進行拍攝,共設置場景579個,租賃攝影棚16個,面積高達35000多平方米,搭景面積高達30000平方米,工作人員最多時超過1500人。葉進軍表示,《瞄準》雖為小熒屏作品,但其製作上完全遵循電影化製作水準,該劇一方面打破電視劇傳統的正序結構,嘗試電影化時空敘事風格,當下與回憶交錯穿插,喚醒細膩自然的情感表達;另一方面全程採用世界級電影拍攝設備,燈光舞美、服化設計都比肩大片。與此同時,《瞄準》主打「狙擊技術流」,將槍林彈雨的精彩畫面通過高質感的鏡頭語言全景呈現,給觀眾帶來視聽上的饕餮盛宴。
正在熱播的諜戰劇《瞄準》第10集中,公安局准備在松江站跟水母暗殺組進行一場伏擊戰。劇中的松江火車站的拍攝地,就是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新橋鎮的中國海影城,很多朋友可能還是第一次聽到「中國海影城」這個名字,更多的人只知道象山影視城,其實,中國海影城與象山影視城隔街對望,佔地約1000畝,由浙江廣電投資15億打造而成的民國影城。
這是一座仿造的民國時期的北平火車站,也就是《瞄準》劇中的松江站,坐落在浙江中國海影城內。在我眼裡,這座火車站是我見過的所有影視基地裡布置得最為精緻的一座。當你一踏入這個地方,就會被它的懷舊感為之驚嘆。
火車站的鐵圍欄和出站大門。劇情中,公安局便衣和水母暗殺組人員在火車站蓄勢待發,水母暗殺組人員光頭打扮成搬運工,他的任務是一旦發現有情況,馬上拔掉插在搬運車上的小紅旗,通知同夥。
劇情中火車站候車大樓門前,人來人往,戴墨鏡的女人(水母暗殺組人員)混在人群中,一旦看見光頭拔掉插在搬運車上的小紅旗,馬上摘下墨鏡報警,示意同夥停止行動,馬上撤離。
《瞄準》這部劇在細節上很有歷史感,如實還原了當時上海的相對「先進」程度:
1、電話機、電話亭,長途電話。
1876年,美國的貝爾和華生發明了電話機,僅過一年後,上海的徐華生就根據西方報紙中對電話機的介紹,成功仿製了中國第一部電話機,並投入使用。
1879年9月,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向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申請電話專營權,並獲得批准。
1926年,上海有了市內長途電話,市內華洋兩個電話系統也開始互通,並且打破了以往電話「各自為政」的局面。
所以,《瞄準》里女特務打的這型搭通長途電話,就是特指1926年之後的上海市內長途電話,雖然華洋兩個電話系統已經互通,但是轉接、人工等等程氏銷序復雜,時間就會相對長一些。
2、天氣預報。
中國最早的氣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匯觀象台,
1900年3月,瑞典愛立信電話公司上海代理商與數英商、華商注冊成立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是年8月,設在漢口路的公司中央交換所開通,通話處不下百處。該公司除經營私人電話、公用電話的業務外,還兼營徐家匯觀象台發布的天氣預報業務。
早在1900年,上海就已經擁有天氣預報業務,只是播報內容相對較為簡單含糊、也就是說,百年之前的上海人出門前,已經能接聽電話提示的天氣預報業務了。
《瞄準》中,「池鐵城」那場跟隨大霧伺機而動的暗殺事件,就是接聽了電話提示的天氣預報,而採取的敵特行動。
3、消防栓、救火隊
1866年7月20日,上海第一救火隊成立,是中國第一個現代消防隊卜核拿,同年8月,虹口第二救火隊成立,此時的消防隊擁有水槍、鉤梯、斧頭、救火車、抽水水泵車、蒸汽水泵車、抽水機車、救護車、以及一系列街道消防栓。
沒錯,150多年前,上海就已經有消防栓的存在了。《瞄準》中蘇文謙救下歐陽時,正好撞在消防水龍上,體現的正是上海當時的最現代化的一面。
4、幻燈片
1933年前後,上海的工廠就有能力自製幻燈機了。
1937年,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訪華,在上海交大做關於「原子核」、「物理中的因果律」等演講,當時在演講過程中,用了幻燈片做展示。
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都已經用賽璐珞製成的幻燈片充當教具了。
在《瞄準》中,1949年的公安部門,理所應當地使用幻燈片,針對敵特分子做案情分析。
5、電影
據上海《申報》記載,1896年8月11日,電影傳入上海,1908年,上海就有了可同時容納250人觀看的電影院:虹口大劇院。之後,蘭心大劇院、美琪電影院、大光明影院??是名副其實的東方百老匯,中國電影之都。無數電影人匯聚於此。
1937年,迪士尼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票房席捲全球,上海也不例外。
《瞄準》劇中,「小雪」喜歡的白雪公主蛋糕,就是上海電影產業發達的證據:
6、傳真機
傳真技術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經誕生,由一位名叫亞歷山大·貝恩的英國發明家於1843年發明的。比電話發明還要早三十年。傳真通信在20世紀20年代逐漸成熟起來。
上海由於有出版業、報業的基礎在,傳真應用的非常廣泛。
7、移動式步話機
「曹必達」手裡拿的像「大哥大」一樣的東西,正是大哥大的爺爺——移動式步話機,二戰前就已經配備在美軍部隊中,
這種步話機重2.3千克,工作波段為3.5~6兆赫,通信距離在1~4.8千米。我們在美國二戰電影中,經常能夠看到:
上海解放後,軍管部門收繳了這些步話機,配備給公安局,用於對抗敵特工作,正是情理之中。
8、上海電力系統
當時,上海是中國電力系統最好,家用電器最多的城市。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盞電燈、第一家電廠、第一條線路、第一隻電表、第一台變壓器、第一條電纜、第一座變電站。
1861年的時候,在上海租界的英國商人提倡用煤油燈,於是集資建廠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向用戶提供煤氣照明,從南京路的河南路到外灘,10盞路燈也都是煤氣燈照明。
1882年英國人李德創立上海光電公司,煤氣照明與電力照明展開了競爭,一度煤氣照明因為價格低廉、亮度高取得了上風,但後來因為電燈發展,煤氣照明被電燈打敗。
從大英自來火房,演變出來的「火表」一詞,被套用在電燈照明上,一直沿用下來。
電廠剛誕生的時候,家用電器只有電燈,所以電廠也叫燈廠,用戶買燈,就要拉電線,拉電線就可以用燈照明了。因為沿襲煤氣燈的火房叫法,火表一詞也就流傳下來了
《瞄準》中,女特務打電話謊稱自己是電力公司的,要求查電表,蛋糕房負責人要求員工查「火表」走了多少,一聽歷史感就出來了。
1924年,上海華生電器製造廠從一個小作坊轉型,還研究出了搖頭電風扇、自凍器、等電器設施。因此,《瞄準》中的搖頭電風扇,同樣符合當時上海的史實,觀眾不必覺得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