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舞蹈的電影
1、《黑天鵝》一個舞者的靈嫌如魂演出,一部經典的天芹嫌啟鵝之舞,一部讓人潤血的黑天鵝。娜塔麗·波曼的舞者之歌。
2、《舞動人生》一個貧窮的小男孩追求芭蕾的夢想,是一部勵志之作,是對於自我內心的放飛。
3、《閃電舞》很老的一個電影,那首曲子也很有名。一個服者虧務生對於舞蹈的不懈追求與努力,一個關於夢想的片子。
4、《霹靂舞》要說這部電影多有名,現在的觀眾可能不知曉,它所創造的那種空前的震撼,是現在無法企及的,對於青年的影響是空前的。
Ⅱ 陽台上和起風了哪個先出的
起風了比較先出
近日,由郁可唯演唱的電影同名推廣曲《陽台上》一經發布,4小時便斬獲QQ巔峰人氣榜第一。而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熟悉,正是去年大熱的網路紅曲《起風了》。
從原曲作者高橋優手中買下版權,重新填詞創作,不同於買辣椒也用券的糙礪感,郁可唯《陽台上》顯得極為溫柔細膩。簡潔的鋼琴音、輕緩的節奏感,再伴隨郁可唯清亮的歌聲,漸入佳境。歌曲發布後被網友稱為「最溫柔版本《起風了》」「一秒脫離網紅風」「專業歌手逼死原唱」。
在此前因熱播劇《知否知否》而爆紅的同名主題曲之後,郁可唯的這首《陽台搏正上》是否有潛力再次成為爆款呢?
這首原本由日本歌手高橋優演唱的歌曲是2014年高分暖心日劇《深夜食堂》第首肆三季的主題曲,經過填詞翻唱成中文版後,這首歌的人氣在去基芹悔年大火。不僅是網紅翻唱的首選,專業歌手也前來湊熱鬧。
此前,吳青峰在《歌手》上翻唱《起風了》,作為電視劇《加油,你是最棒的》主題曲,連續31天榮登新歌飆升榜榜首。而作為「行走的CD」,林俊傑也翻唱過這首歌。
Ⅲ 《陽台上》是《起風了》的翻版嗎
歌曲《陽台上》跟《起風了》相似是因為《陽台上》是在《起風了》的基礎上原調改編而成的。
這首歌由片方買下版權,重新填詞創作,不同於原版的唯美感,郁可唯的《陽台上》顯得精妙無比,起承轉合銜接尤雹明緩為巧妙。
此次,電影《陽台上》同名推廣曲在日本原曲基礎上進行改編,由著名作詞人許宇傑重新填寫中文歌詞,力邀華語樂壇實力女聲郁可唯傾情獻唱,帶來了她繼《知否》後又一支暖情影視金曲,傳遞出處於青春期的青年男女在步入社會後的「成長陣痛」。
郁可唯演唱的《陽台上》很打動源模人:
郁可唯唱的《陽台上》,用了逼死原創的溫柔。「目光曾被你溫暖過才寫下許多動容,還來不槐侍及翻閱風已吹過我眼眸」,聽第一句就淪陷在郁可唯聲音構築的虛空幻境里,彷彿去了遙遠的青春時代,喜歡一個人,只想靜靜的喜歡,遠遠的看,不打擾,默默守護。
Ⅳ 《陽台上》本是一部「復仇」片,卻硬生生變成了春心萌動的愛情片,為什麼
由張猛執導、周冬雨主演、王強領銜的電影《陽台上》,曝光了海報和一套新劇照,並正式宣布定於3月15日上映,一年後春天再回來與觀眾見面。
在這次發布的海報中,周冬雨獨自站在窗前,表情變幻莫測,舉起右手,用魅惑的口紅在透明的窗戶上刻畫出代表電影檔期的數字「315」,而遠處鄰樓窗檯上的男子則在窺視著眼前的一切。片中兩人復雜的關系很難琢磨,劇情的發展更是精彩。
電影《陽台上》將於2019年3月15日在全國上映。請期待春天和你見面。那麼如何看待周冬雨接受的新挑戰呢?
Ⅳ 劉德華和關之琳穿紅色裙子跳舞是什麼電影
《龍神太子》。
1、《龍神太子》頭號黑社會頭子「八兩金」,因染上鼻煙癌不治,臨終前託付誼弟「七兩半」(吳孟達)安排傳位給養子「九兩菜」黃九弟(劉德華),其實各派都心裡不服,但又不敢直言。因為八兩金身邊有一位極出色的保鏢殺手「阿忠」(郭察空富城),阿忠為人冷漠,但很忠心,他的槍法可謂「百步穿楊」。
2、《龍神太子》是由陳嘉上執導旦沖,劉模沒殲德華、郭富城、吳孟達、關之琳主演的動作電影。
Ⅵ 喜歡哪部電影里的哪個舞蹈片段
很多人說到了聞香識女人的探戈,然而最喜歡的還是西西里婚禮的這段舞蹈。這時候租帆大的邁克轎陵爾還會像少年一樣對姑娘一見傾心,整個婚禮都洋溢著簡單的喜悅甜蜜。這也是邁克爾最溫柔的時刻了。雖然他也愛著第二任妻子,弊豎但在這危機四伏的環境,愧疚責任甚至利用在這時都壓過了愛情。教父三部的三段舞蹈也是邁克爾一生最愛的三個人了。
Ⅶ 舞蹈的電影
相信熱愛舞蹈的人都不會錯過任何和舞蹈有關的東西,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推薦幾部關於舞蹈的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中央舞台》
系列本片由導演尼古拉斯~希特納在1999年拍攝。飛揚的青春、優美的舞姿,還有什麼比身著緊身服跳芭蕾舞的年輕人更能吸引人們的目光的呢?夢想、愛情、事業、奮斗都是青春片不可缺少的因素。舞蹈的配樂包括美國當紅的小紅辣椒、曼迪·摩爾以及邁克爾·傑克遜的音樂,因此,本片空鋒是舞迷和樂迷都不能錯過的好片。
《舞夢成真》
講述美國一個小鎮的姑娘,為了實現自己當舞蹈家的夢想,她離開家鄉來到芝加哥,通過一番挫折和努力,最後如願考入舞蹈學院的故事。這是一部美國激勵片,雖然故事情節簡單,但是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感受,體會到美國式的文化,他們充滿激情,有個性,敢愛敢恨,願意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現實但又具有真情,為了自己的夢想敢於去拼搏,對比他們而言,感覺到自己的渴望而無味。影片中酒吧開場的一段音樂,曖昧得很有情調。
《甜心辣舞》
這是一部風格明顯的青春勵志影片——最華麗的舞蹈與奮斗相守。整部影片貫穿著Hip-hop的歌舞風格,有著明亮的影像、優美的畫面以及較強的節奏感。無論從故事情節還是表現手法上來看,這部影片都不同於那些簡單的勵志電影,影片講述了Honey在生活中不斷無私地幫助身邊的人,不斷突破自己的一個成長勵志故事。
《浮生若舞》
這是對芭蕾舞世界的一次近距離的觀察,沒有膜拜,只有再現;這是對舞蹈演員生活的一次原生態描寫,不僅平實,而且生動。通過導演奧特曼的眼睛,我們看到了安靜的、熱烈的'、流動的、性感的舞蹈,也看到了舞者們並不如舞台上一般光鮮的生活,看到了他們對情感的渴望,對生活的欲求和對舞蹈的熱愛,看到了他們的遭遇與麻煩、辛酸與無奈以及與同伴之間的關系。
《雨中曲》
該片不但是音樂歌舞電影的傑作,也是一部介紹好萊塢影壇從默片時代轉變為有聲片時代的許多片廠趣聞的佳作。20年代末期好萊塢開始了有聲電影,很多無聲電影明星遭遇到聲音考驗,也產生了淘汰與幕後的掩飾工作。本片故事背景就放在這個年代,對好萊塢這種工作場所造成的弊病提出批評及抗議。主角是性感的珍·哈根,有才氣卻只能在幕後配音的黛比·雷諾以及由吉恩·凱利飾演的投機的功利主義者。盡管是用批評的態度反映昔日好萊塢的面目,但卻用輕松愉快的歌舞方式表達減低了尖銳性。讓觀眾欣賞到動聽歌曲、優美舞蹈融合於一體的電影大宴。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改編自加斯通·勒魯著《歌劇幽靈》。1986年首演,於1988年獲得七項托尼獎,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1986年倫敦的首演由麥克爾·克勞福德和莎拉·布萊特曼擔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個製作版本,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
《紅菱艷》滲碰
講述愛舞如命的女主角佩吉在事業與愛情之間徘徊的經歷。其中最著名的對話是舞蹈團團萊蒙托夫問佩吉:「你為什麼要跳舞?」佩吉答:「就像你為什麼活著。」本片於彩色技術尚未完全推廣時便用了濃厚的色彩拍攝影片,1948年在英國上映後立即引起轟動,所有人都驚異與舞蹈、音樂與電影表演能夠如此完美的結合。影片大段舞台表演並沒有因為專業性過強而顯得枯燥,反而因為兩位導演的高超調度能力與畫面想像力,使女主角的舞姿與攝影、美工配合得天衣無縫。另有中國同名京劇劇目。
《玩美舞娘》
《玩美舞娘》是Nabil Ayouch導演的一部關於愛情、夢想和肚皮舞的浪漫愛情片。影片橫跨北美和北非兩斗喊晌大洲拍攝,全片風光醉人、畫面美不勝收。本片由法國、加拿大出資聯合拍攝,並以英語和阿拉伯語等原音呈現,充滿了異國風情和國際臨場感。電影成功塑造了兩個國籍、年齡不同的肚皮舞娘,透過她們對愛情與夢想的追求,精準點出了東西文化上的差異性;也透過彼此的了解,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出水芙蓉》
這部影片的劇情相信不少人已了如指掌。其實劇情本身並無出色之處,使其成為傳世經典的,還是那些規模壯闊的歌舞場面:露天劇院中幾十架鋼琴同時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令人難忘的爵士小號獨奏及樂隊合奏;音樂家混入女子大學里,被迫去上形體課時在柴科夫斯基的 「胡桃夾子」 之」花之圓舞曲」 的音樂中滿頭大汗地跳芭蕾,還有最後壯觀的水上芭蕾表演……這一切都是人們牢記本片的原因。
《歌舞青春》
系列一部帶有喜劇色彩的音樂劇影片,我們「似曾相識」的青春。該片是美國一部獲得艾美獎的電視電影,它於2006年1月20日發行,也是迪士尼頻道最成功的原創電影。鑒於該電影的成功,迪斯尼公司又陸續推出了歌舞青春2(2007年)和歌舞青春3(2008年)。另有同名樂劇,影片等。
《歌舞大電影》
影片是一部戲仿和惡搞的電影,是達米恩·韋恩斯的導演處女作,同時它又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韋恩斯家族影片,主創職位都被韋恩斯家族包了。故事講的是一個白人女孩想學跳街舞,期間發生了種種稀奇古怪的狀況。絕對一部惡搞的喜劇,一部讓人笑到肚子發疼的電影。
《精舞門》
系列《精舞門》1、2系列是國內舞蹈電影題材中較好的影片。片中近十套舞蹈,更是融入了通臂拳、醉拳、蛇拳、猴棍等多種傳統武術,完美地將傳統的中國功夫巧妙融合在最具時尚氣息的街舞之中。
《跳出去》
一部喜劇電影,周星馳參與監制。主角張雨綺學舞蹈出身,劇中她的鎖舞、機械舞、霹靂舞等各種類型的舞技都掌握自如。該片講述一個朴實的農村少女彩鳳離開家園來到充滿憧憬的大都會的故事。在戲內,彩鳳日間在工廠內打工,夜間做清潔工作,堅持追逐跳出自我的理想。她的個人際遇卻為她帶來了翻天覆地的人生。
《愛君如夢》
劉南生(劉德華飾)——社交舞教師,溫文爾雅,英俊瀟灑,舞藝精堪之餘,更待人親善。一套舞蹈哲學,令不少學生重拾自信。在這個缺乏自信的年代,南生簡直就是苦海明燈,一代良師,但只限活於舞台上。然而多年以後,南生不知不覺亦欺騙了自己,漸漸忘記了舞蹈的意義,甚至自己的人生意義……直至一天,南生遇上了阿金,人生從此轉變。
《紅天鵝》
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中國第一代芭蕾舞演員們在俄羅斯著名藝術大師古雪夫格指導和訓練下,開始排練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女演員喬丹嬰自身條件和技術條件都不十分出色,但她憑著驚人的毅力刻苦頑強地訓練,出色地完成了高難度動作。她成功地主演了《天鵝湖》,成為新中國第一隻舞台上的白天鵝。
《浪漫櫻花》
《浪漫櫻花》是由馬楚成執導,郭富城、張柏芝、恬妞、韓雪等人主演。該片演繹了上海某舞蹈中心的舞蹈老師王錦勝,由於天生的嚴重色盲,被迫只能生活在一個灰色世界當中,加上曾經有過的一段感情創傷,令他對愛情相望而卻步,直到遇上了混進宣傳隊伍中的樂兒,生命頓時「多彩」起來。
《斗愛》
原名:舞動心靈。是國內首部以拉丁舞為題材的電影,影片將舞蹈與愛情和人性緊密融合,講述了舞者在場上和場下、汗水和淚水交織之間,舞台上的光彩就是台下的羞辱、台下的汗水、台下的痛苦,撕心裂肺換回來的艱苦歷程,可謂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一個舞林世界的傳奇。本片由張挺導演編劇,鍾漢良、愛戴、孫田莉子主演。另有彭柳榮的最新連載小說。
《舞出我人生》
系列《舞出我人生》系列電影由安妮·弗萊徹在美國製作拍攝,由Eketahuna LLC、頂峰娛樂、試金石影片出品;博偉電影公司、SPI International公司發行。現已上映5部:2006年上映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2010年第三部、2012年第三部、2014年第五部,每部主角不同,都是比較青春勵志,慢搖風格、有格調、有節奏的電影。影片曾獲第9屆青少年選擇獎(獲獎)、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劇情電影(提名)。
《黑天鵝》
2010年,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美國電影。《黑天鵝》講述了一個有關芭蕾舞的超自然驚悚故事。女主角是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娜塔麗·波特曼飾),她發現自己被困在了與另一個舞者的競爭狀態中。隨著一場重大演出的日漸臨近,許多的麻煩也隨之加劇。並且她不確定競爭對手是一個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現了錯覺。該片劇情非常飽滿,充滿激情的告訴觀眾光榮與黑暗的荒謬。
《談談談情 跳跳舞》
這個譯名多少給人風流倜儻公子哥的印象。不可否認這個名字很有意境,但對於這么一部溫暖人心的文藝之作,多少感覺有些不太合適。好萊塢後來把周防正行的這部名作拿去包裝,於是變成了一部很標準的好萊塢式的商業娛樂片。盡管如此,好萊塢版的[談]還是比較忠實於原作,只是弱化了「談談情」,空餘下「跳跳舞」。
《跳出我天地》
講述了英國底層礦工家庭的少年,因偶然機會接觸並愛上芭蕾舞蹈。面對家人的反對,比利毅然在家庭的責任和實現自己理想的矛盾之中選擇了後者。小比利的成功也是本片的成功,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俗套片,但非常感人,影片沒有玩弄任何技巧,它所藉助的唯一手段就是真誠。兩位主演情感飽滿,不帶一絲做作。
Ⅷ 歌曲《陽台上》是怎麼回事
為歌曲注入靈魂
電影同名推廣曲《陽台上》由高橋優作曲,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邀請製作團隊許宇傑作詞,知名音樂人陳飛午編曲,請來擁有扎實的唱功和細膩技巧的郁可唯來演唱,為這首歌瞬間注入靈魂。歌曲一開頭就以優雅溫柔的鋼琴滲入心底,輕柔緩慢的音符就像是散落在腦海里的回憶,隨著旋律一點一點漸漸清晰,令紛亂的思緒慢慢沉寂,讓故事中所表達的情感更加純粹,配合電影中王鏘與周冬雨的跟隨故事,盡顯高雅文藝格調。
Ⅸ 《陽台上》和《過春天》,從青春的不同剖面,道盡相似的故事!
一個因拆遷而起,一個圍繞著走私講故事。
一個發生在上海,一個發生在港深兩地。
一個劇情看似寡淡,一個節奏緊湊刺激。
同期上映的電影《陽台上》、《過春天》里,主角都是在生活邊緣掙扎的少年人,像是從青春的不同剖面,道盡相似的故事。
從 社會 的底層撕開口子,透過青春去看人生。
《陽台上》的故事發生在上海。22歲的張英雄是外地人眼中「買套房子、娶妻生子、咪咪老酒」的上海本地人。實際上他和父母一直擠在一套並不寬敞的老宅子里。終於迎來拆遷,賠償的金額卻遠不如預期,按張父的說法,甚至不夠他們買個廁所。
《過春天》里的劉子佩,在香港上著中學,卻要靠倒賣手機殼、給同學貼手機殼來積攢零花錢。她的父親在香港早有家世。她的母親,窩在深圳日夜搓麻從未去過香港。
這是兩部影片同樣讓人喜歡的地方——它們滿屏青春氣息,但不僅僅是普通青春少年無關痛癢的煩惱。從小處著眼,在大城市小人物的生活點滴間勾畫出光鮮背後被人忽視的灰敗與掙扎。
以故事帶出問題——成長於此的少年,他們眼之所見的究竟是何樣的光景,又將成長為怎麼的成年人?
那些眉目日漸渾濁的中年人,是青春的反義嗎
22歲的張英雄在電影里是典型的南方男孩兒長相。小臉,細長眼睛,五官並不濃烈。寸頭眼鏡,白T大褲衩,一雙塑料純色人字拖。流入人群便被淹沒。
大眼鏡將表情掩去大半。打 游戲 、面對父母、跟蹤「仇人」時,他都是一副木木的表情。走路時永遠只有胯部輕微擺動,肩膀就像被人大力掰開後死死按住,筆直得僵硬。
跟他的父親相比,他過於輕柔。陵坦連他的母親都忍不住奚落他——哭什麼?你爸爸從來不哭。
少年似乎是這樣的。瘦弱、輕飄,在被界定分明的男與女之間搖擺,雌雄莫辨,困頓游離。不分性別,沒有歸屬。
成年人自有自己的一番主張。執著於拆遷補償金額的張父、與之角力的陸志強、巴結陸志強想跟陸珊珊假結婚騙錢的男襪鍵子、乃至張英雄打工的餐廳里的經理、一頭紅發的混混沈重,他們看起來都帶著種不容置疑,或強硬或壓迫。外在形象上也都肩膀開闊,老成、有力,失卻少年的輕盈感。
《陽台上》的成年女性呢?
張母慈愛卻怯懦,寄宿在弟弟家就任由弟妹言辭羞辱。張英雄的舅母刻薄勢利。店裡的女店員滿嘴名牌,念叨著起英文名字假裝洋氣。
就像沈重的一聲怒吼,誰是一開始就想做壞人的呢?
世俗、彪悍統統是因著生計。
普通人總是要在時光里為了生活,濁了眉目。
真疑心陸珊珊這個角色的存在就是刻意跟成年人的對比。她是路父藏於高閣的娃娃,瓷質的,晶瑩透亮,又脆弱得一碰即碎,懵懵懂懂地散發著青春光芒。
如果不曾看過原著,怕真是要借著路人之口才會警覺,她在智商方面遜於常人。
像是某種意象。陸珊珊與塵世有股天然的隔絕。她永遠也不會長大,永遠乾乾凈凈,清清爽爽。
賈寶玉怎麼說,女兒家是水做的,干凈透亮。男人,全是些泥做的腌臢事物。這兩部影片卻好像在說,少年如風般,輕盈,無處著落。成年人似土地,踏實卻也污濁。
《過春天》里的主角是少女劉子佩,讓人記憶更深的成年人則是花姐和佩佩的母親。
花姐和佩佩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佩佩媽媽一幅柔媚無骨的樣子,化艷麗妝容著性感衣衫,不在牌桌上算著錢就是與男子一笑一倚傳情達意。
花姐統領著小小幫派,平時笑眯眯籠絡眾人,一旦處理起叛徒又是另一幅毫不心軟的模樣,獨立、狠辣。到最後還在勸誡著劉子佩,「男人是信不過的」。
她們的眉梢眼角,藏著故事,也攢著失望。電影里沒說,因她們不是主角。也因為這世間的蒼老,總有些似曾相識。少年人讀不懂的故事,終會由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來作答。只是不要到了那時,照鏡子驚覺自己竟已同樣灰敗才好。
青春是荷爾蒙的迸發,也是遊走在危險的邊緣
《陽台上》的張英尺好桐雄,明明慫得要死,卻咬定陸志強為殺父仇人,買了把彈簧小刀,日日攜著跟蹤陸志強。讓人跟著猜測,到底什麼時候,他才會一刀捅進去。
另一面,用來窺探陸志強家的望遠鏡早就變成他窺視陸珊珊的工具。餐廳廁所的紅色遮光布,望出去色調曖昧。
明晃晃的刀尖上,掛著他剖不開的未來。
他恨陸志強嗎?他真的需要去報復陸志強嗎?他喜歡陸珊珊嗎?他想要未來嗎?生活該是什麼樣子?
《過春天》的劉子佩,為了和好朋友一同出遊日本,鋌而走險做水客,利用自己每天上學往返口岸的便利偷渡高價手機。卻又對朋友的男友暗生情愫,害得友誼破裂。
於她而言,青春像是剛剛放了滿滿冰塊的可樂,清甜爽口,略帶刺激。 不小心咬到冰塊便讓心涼個透徹。
她喜歡他嗎?他值得她喜歡嗎?為了出國玩犯法值得嗎?她真的恨她的媽媽嗎?她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青春是不停地發問和 探索 ,卻從無答案;
好像堆滿了許多無足輕重又死死壓在心尖的問題。
少年們戴著鐐銬跳舞,輕盈又局促。
或許影片不是拍給少年人看的。是拍給將老的我們。讓我們端坐在漆黑的影院里隱秘又坦誠地向自己發問——
青春是什麼啊?
青春好像是有一股莫名的情緒在。
想愛,想恨。愛不知愛誰,恨不知恨誰。
想哭,想笑。哭不知為什麼哭,笑不知緣何笑。
青春又好像是一股子狠命的沖動。
豁出一切,全不想後果。
走在鋼絲上,走在刀刃間。
青春又迷惘又輕飄,又一下子沉甸甸地刻在心裡。
它是戛然而止的嗎?
還是一丁點一丁點,面目全改的老去?
張英雄說著「我媽老了」,佩佩帶著媽媽登上山頂俯瞰整個香港。那一刻,少年心氣的她們,和父母輩達成了不可察覺的和解。
燈光亮起,我們站起身要從電影重回現實,回到自己疲憊的青春末期。
卻還是因影片而忍不住冒出一個小小念頭。想要再努力那麼一下,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緊緊攥住倏忽而逝的青春。彷彿看到隧道那頭有光,彷彿聽到少年高喊——We're infinite.
作者:不酷指北
Ⅹ 又見膠片電影!《陽台上》一個弱者報復弱者的故事 | 專訪
從處女作《耳朵大有福》再到後來的《鋼的琴》《勝利》以及現在的《陽台上》,張猛都把鏡頭對准那些 社會 底層的小人物,描摹著他們在 社會 變遷中的迷惘、掙扎。
幾年前,憑借那部《鋼的琴》,張猛收獲了不少提名和獎項,也被贊譽「有腔調」、「有情懷」,閉慶但這卻沒有挽救電影慘淡的票房。接著,張猛拍攝了自己的第三部電影《勝利》,影片已經到了宣傳階段,主演黃海波卻因嫖娼被抓,電影遲遲沒能上映。如今,新片《陽台上》上映三日,票房僅有三百多萬,對於張猛導演來說,似乎他總是欠了一點運氣。
2000年,張猛正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修班學習,他的偶像之一是憑《小武》崛起的賈樟柯,張猛當時無比真切地覺得「這事挺牛逼的」。同時也生發出一種豪情,「覺得也應該扛起攝影機把整個時代記錄下來」。
這個為賈樟柯的電影激動的張猛,當時似乎沒有找到確定的出路,2004 年就回到了家鄉沈陽,隨後進入了本山傳媒,在這個階段他為趙本山寫了兩個春晚小品《功夫》和《說事兒》,並獲了春晚小品一等獎,這也讓張猛獲得了一些信心。直到2006年,才憑借《耳朵大有福》拿到了釜山電影節的優秀劇本獎,終於有了拍攝電影的啟動資金,接下來我們就看到了導演張猛。
導演張猛
這次張猛導演走出了東北,走出了創作舒適區。
《陽台上》改編自任曉雯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整日無所事事的張英雄(王鏘飾)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下。父親因為與拆遷工作人員陸志強發生沖突而忽然離世,張英雄決定要為父親報仇。生性懦弱、搖擺不定的他卻在不斷偷窺、跟蹤的「復仇」過程中,對陸志強的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產生了復雜而沖動的感情......張猛導演說這個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
從《鋼的琴》《勝利》到《陽台上》,張猛一直在堅持用膠片,而這也是張猛認為拍電影有魅力的地方,他喜歡拍攝膠片的儀式感,更喜歡拍攝膠片的慢。而慢讓電影充滿了神奇,也減少了拍攝電影的急躁。
影視工業網:如果沒有記錯,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你電影中最年輕的一位?所以這個故事打動你的地方是什麼?
張猛:之前的電影寫上一代人比較多,可能是我一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就把人拍的太老了。那會兒拍電影也沒系統化的想過,今天應該拍什麼,明天應該拍哪個。就是從熟悉的人物或者環境下手,而這些東西在之前也更加打動我。
《陽台上》小說中,作者對世界和人物的描繪我都很喜歡,很現實主義,但這個現實主義中又有比較特別的東西。這轎含握個小說提供了一個 社會 矛盾,就是所謂的拆遷引起的矛盾。上海現在到處都是處在建設的狀態,到處都把弄堂扒掉了,城市一點一點的都把這些都侵蝕掉了,這是小說里提供的東西,也是我喜歡的調調。
主題就是原小說當中的主題,我看到了,在劇本改編過程中就沒把它丟掉,就是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鋼的琴》講的是人生活在一個集體中,突然 社會 變革成了個體,到了 社會 上的不適應。而這個故事更多是現在年輕人的迷茫,這個故事也大部分都是男主張英雄眼中過濾出來的陸姍姍,包括在整個復仇的道路上,一直被其他人「帶走」,是一個挺沒有目的性的年輕人。
影視工業網:在改編的時候,這個故事在人物、故事、主題上你更在乎的是什麼?
張猛:我覺得我更在乎人物,人物出來之後自然產生任務情景。一切是從人物出發,也不會先想一個故事,再去強化人物之類。我大致是先有一個故事,還是針對把這個人物寫好。
《陽台上》這部電影不是「寫事」的電影,《鋼的琴》是一部「寫事」的電影,但是它的人物也顯得很鮮明。當事情定下來之後,人物要更好,主題也要很明確。任何一個電影總要有一個它要表達的主題,《陽台上》實際上沒有偏離小說給我的那種感覺,就是要展開一個弱者要報復,但是發現他人更弱,也許他放棄了,也許他最開始就把這個仇恨忘掉了,挺無力感的一個東西。
影視工業網:在改編的時候,你如何考慮這部電影的視覺化?
張猛:張英雄像小貓釣魚一樣,在故事中跟誰都走了一遍,所以還是以張英雄的視角為主。去展現他怎麼看待他身邊的人,他就像一個濾鏡一樣,他把美好的東西都濾了出來,給觀眾看他看到的東西。
像他在陽台上偷窺來講,就是他對陸珊珊老櫻(周冬雨飾演)愛情一點一點遞進的感覺。再有一個,這裡面有所謂的城市,也有他曾經居住過的弄堂,在他視覺過程當中,我們用到了幾個長鏡頭,視角從主觀變客觀,客觀變主觀,用這種鏡頭讓他看到廢墟是什麼樣子。
小說還是很現實主義,所以我們沒有準備特別花哨的東西,每一部電影從實際上創作來講,有些東西是可以用的,有些東西是不能用的。事先都必須要想好了,任何東西都得從劇本出發。
影視工業網:那這部電影,為什麼用膠片拍?國內現在對於膠片的製作流程幾乎沒有了。
張猛:國內還有,只是設備上稍微麻煩了一點。因為《陽台上》體量不大,所以用膠片也還合適,再有演員的時間也比較充裕,也是機緣巧合,正好趕上了。美國柯達公司開始重新生產的,所以就定了一些膠片。
影視工業網:但數字的反饋會比較快,而且反饋也比較清晰。但是你要等到膠片到了洗印廠之後,才能知道哪裡好不好。
張猛:這不就是最初電影的魅力嗎?如果都實時的和轉播一樣,就沒什麼意思了。
而且膠片的存在,會讓所有的人對攝影機會有一點點敬畏感,在現場不會像數字化那麼急躁,大家就可以一點一點的來。對於演員的表演來說,膠片也是可以監看的,只是沒有那麼清晰,它而像焦點之類的現場就需要量尺子,其實數字也是一樣要有這些工序的。
影視工業網:這部電影色彩上,有特別的考慮嗎?
張猛:在色彩上是有考慮的,我和美術之間先定了一個色彩的基調,至於說其他的倒沒有。《陽台上》小說最開始講的都是拆遷,有提了殺鴿子,這是在小說中發現的,我就說調子里應該帶有一點點紅色,張英雄透過廁所紅顏色的玻璃,既有憤怒,可能也有慾望,這里多做了一點。其實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找到那個感覺就對了。大夥在聊的時候,也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我做《鋼的琴》闡述的時候,我記得我說了一句,說這里都是紅的發黑的廠房,那就整片顏色的調子就定了,其實沒那麼復雜。
影視工業網:你是怎麼選擇的演員?又怎麼和演員溝通?
張猛:像男主王鏘,一見面就覺得挺對的,眼睛很單純,人也很瘦弱,他身上有一種鬆懈的懈怠感,這個小說的形象特別符合。因為這是他第一部戲,所以拍攝的時候也拿捏好一種無知者無畏和膽怯的感覺,這個度不是太好拿捏了。而周冬雨本身的條件就非常好。
在現場,有一些東西是可以自由發揮的,但有一些東西是不行的。比如拍攝陽台上,我一定要傳達清楚到哪裡。告訴他張英雄第一次看是什麼樣,第二次看是什麼樣,第三次看是什麼樣。因為拍攝的時候對面是沒有演員的,如果讓演員自由發揮這戲就很難拍。而到了街道上、馬路上,那就是自由的拍,我們在馬路對面有時候會有簡單調整,這都比較簡單了。
影視工業網:這個故事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說沒有特別交代 情感 的部分,在故事和表達上你如何做選擇?
張猛:我覺得都是一個度吧,都說清楚了,就不是我要的那種感覺了。《陽台上》把英雄他爸說清楚了,把他和陸姍姍是怎麼回事說清楚了,我覺得已經夠了,情緒已經能夠讓觀眾看到那些東西。而不是說要強化,非要強調她是不是傻子,是不是智力不到10歲。這個戲是完全從張英雄過濾的這一點出發,慢慢的展現出來整個他心中陸姍姍的形象。
影視工業網:那你會擔心觀眾看不懂故事嗎?
張猛:我覺得還是各花入各眼吧,剛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也沒有去想太多,去想觀眾群是怎麼樣的。這個小說打動我了,我可以把一個文學性較強的一個東西,去把它影像化。
至於說觀眾之類的,實際上我在做好多項目的時候,我是認為,我能感受到這種東西,我就有可能去看。比如說我感受到了小說里張英雄的那種無奈,然後我也看身邊許多年輕人,或者說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也差不多的那種感覺。一進入到 社會 就挺沒有目的的,或者說有目的的來,沒目的的往前走。
影視工業網:對於你導演的身份,你會有規劃嗎?比如說商業導演或作者導演?
張猛:我有時候自己也能寫,也可以接一些別樣的東西,一直沒把自己弄的太累了。就是趕上了,能拍電影,早晚有一天也得拍類型的,也得接別人的片子,不拍片子怎麼生活呀?就是順其自然吧,今天拍一個小片,明天拍一個大商業片,觀眾也是需要慢慢來培養的,對他們也沒有什麼要求。
有的時候你也規劃不了,不是說你想拍,就可以拍的。生活很復雜,也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是你預見不了的。你沒辦法,只能有的時候拍這個或者拍那個,而不是說不想規劃。東北三部曲,還有其他的,我當然都想過,但是生活不允許你那樣。
影視工業網:因為有兩部片子都還沒有上映,對你來說會有影響嗎?
張猛:還好吧,也沒說有一定的影響,不上映的話,對於出品人都是挺不好意思的。慢慢來吧,可能過一段,我們再修改,看能不能上映。
影視工業網:你覺得創作一部電影,對你來說困難在哪一部分?
張猛:我覺得還是事先把劇本做好,我拍電影在劇本的時間比較長。
而拍攝就是比較現實的困難,跟場景打交道,這些困難是能預見的。劇本OK了,扔在那,什麼時候拍都可以拍。如果劇本不OK,一切就不行。劇本對我來講就是滿意就是人物建立起來,人物關系要很准確,整個要表達的東西都在含在裡面。
認領作品添加微信:cinehello
商務合作:177102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