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棋聖穿越到小男孩兒身上是什麼電影
《棋魂》是劉暢執導,胡先煦、張超、郝富申、韓沐泊、翟冠華、紀李等主演的少年熱血棋幻劇。
講述了時光在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一個古老的棋盤,從而認識了盤踞在棋盤內、歷經千年的南梁圍棋第一人——褚嬴,並在他的熏陶下逐漸對圍棋產生興趣,並勵志成為職業圍棋手的故事。
⑵ 哪些國產動畫給你的童年留下深刻的回憶
1、《葫蘆兄弟》;現在看,葫蘆娃不就是復仇爽文模板嗎,前面主角一個二個被抓,後面再一舉報仇打敗敵人。 而且很有教育意義。前面大娃三娃都是有武力值但沒腦子,二娃有腦子沒武力值,四娃五娃折半,通通被抓了,所以最後扭轉局面的還是靠有腦子有武力值的六娃。
2、《海爾兄弟》;劇中「克魯德」是海爾集團董事長為了紀念德魯克而設計,海爾兄弟、詹妮、爺爺和克魯德來了一場全球旅行,旅行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都被他們化解了,動畫片教會了小朋友們要用智慧解決困難,很有教育意義。海爾集團的動漫營銷戰略,思維很超前了,而且將自然科普寓教於樂。現在國內的動畫鮮有這種了,可惜。
3、《西遊記》;1999年中央電視台出品的第一部動畫劇作《西遊記》堪稱90後一代的集體記憶。這部耗資巨大、歷時六年、共52集的作品,即使在16年後看來,也算是國產動畫劇作中的精品。「猴哥猴哥」的片頭曲耳熟能詳,而「猴哥」孫悟空的形象也刻畫得較為成功。
4、《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戲加西域故事,很是新鮮。阿凡提倒騎毛驢滑稽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話,不僅中國維吾爾族人民家喻戶曉,並且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傳。陪伴我童年的經典木偶劇,後來知道最初木偶劇的拍攝方法後,更是感覺每一幀都那麼費心費力。小時候只是喜歡看,但長大後才意識到這是一部難以逾越的經典作品。
⑶ 和圍棋有關的動漫,電影
和圍棋有關的動漫電影有棋魂、圍棋少年、黑白道、棋王和他的兒子、吳清源等
1、棋魂
電視動畫《棋魂》改編自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畫的同名漫畫,由東京電視台、電通及Studio Pierrot共同製作,2001年10月10日-2003年3月26日在東京電視台系列播放,分為兩輯,總共75集。
2、圍棋少年
《圍棋少年》是一部傳奇劇情動畫片,由馬風清導演,孫曉松編劇,該劇由央視動畫有限公司製作出品。故事以明朝末年為背景講述了頗具有圍棋天賦的少年——江流兒的成長歷程。
3、黑白道
《黑白道》以清代姜堰籍棋聖黃龍士為原型,講訴了黃龍士開創一代棋風,並提攜後進,中年便激流勇退的故事。
影片以清代棋聖黃龍士與圍棋高手徐星友,由仇視到成為師徒,並共同創造了永垂史冊的《血淚篇》為主線,穿插黃龍士與三位女性的恩愛情緣,展現了黃龍士輝煌而曲折的一生。電影同時推介了圍棋國粹的博大精深及姜堰溱潼會船等地方民俗,融母子之情、師徒之情、男女愛情為一體,給人以多方位的生活啟迪。
4、棋王和他的兒子
《棋王和他的兒子》是由周偉執導,孫松、王成陽、孟海燕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痴迷於圍棋的父親如何培養自己的兒子在圍棋上有所作為的故事。
5、吳清源
《吳清源》是一部由田壯壯執導,張震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是圍棋大師吳清源的首部傳記影片,基於吳清源本人的傳記體回憶錄《中的精神》改編而成。影片描述了吳清源跌宕起伏、歷經磨難與修煉歸於平靜的一生。本片於2006年上映。
⑷ 中央六套播的有關圍棋電影的系列片叫什麼
大國手
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電影,整個系列電影分為《大國手之當湖十局》、《大國手之萍水相逢》、《大國手之揚州論枰》等八部。電影講述的是清朝圍棋大師范西屏和施襄夏誰是「天下第一」的故事。這兩個人物,歷史上被稱為「棋仙」和「棋聖」,有圍棋界的李白與杜甫之稱,享譽中日韓,而以他們為代表的康熙、乾隆時代的棋藝水準,是整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⑸ 有哪些關於圍棋的電影電視劇
1982年段吉順導演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1924年,無錫城裡被譽為「江南棋王 」的圍棋名手況易山因摯友之邀,帶著八歲的兒子阿明去北京,赴北洋軍閥龐都督為慶祝六十大壽舉行的棋會 。日本名棋手鬆波麟作也應邀前來。 耿直的況易山因不下「奉承棋」,激怒了龐某。當晚,松波找況易山對弈,無意中發現阿明的棋路精湛,很想收他做學生。不料棋剛下到一半,龐某卻派來警察抓走了況易山,留下了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1997年謝曉明導演的《黑白英烈》1933年,石兆光因保護博物館中的國寶而遭到日本人的逮捕。他受盡了慘無人道的折磨,患了精神分裂症,就在他絕望乃至瀕臨崩潰之際,一本意外得到的棋書挽救了他的靈魂。 從此他將生死置之度外,潛心鑽研棋道,將自己的全部身心融人進這黑白天地。 1937年,侵華前夕,從監獄中出來的石兆光帶著年幼的兒子乘船到上海治病。在船上,遇到日本棋手竹內秀夫,他狂妄無比,說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是他的對手。最後石兆光不動聲色地坐到了竹內秀夫的面前,身患重病的石兆光與竹內展開了一場棋力與棋力,人格與人格的較量。
2007年周偉導演的《棋王和他的兒子》
劉一手最大的愛好就是下圍棋。憑著精湛高深的棋藝,劉一手在他的那個圈子裡小有名氣,認識他、或者和他下過棋的人都稱劉一手為「棋王」。「棋王」劉一手下崗多年,因缺乏其它專業技能,劉一手只能在一家小棋社裡給孩子們教圍棋。
2007年田壯壯導演的《吳清源》吳清源,11歲的他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以天才棋藝養活家人;14歲初渡日本,乍來即與日本棋院大賽剛出爐的冠軍較量,並中盤獲勝;五年後,吳清源與日本新銳棋手共同創立圍棋新布局,掀起一場圍棋革命。1939至1956年間,吳清源憑個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十次大勝「十番棋」,被譽為「昭和棋聖」。
⑹ 盤點CCTV6的那些系列電影
文/Mia
前兩天老媽追著看CCTV6的《毛驢縣令》,勾起了我對CCTV6系列電影的回憶。在那個互聯網還未普及的年代,這些精彩絕倫的故事給我的中學時光帶來了許多歡樂。其中一些在今天看來仍然不失為佳作。
根據古龍先生這部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中,這部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張智霖、張智堯、何潤東、嚴寬、張達明、範文芳、吳佳妮、楊麗菁、劉詩詩、李倩等眾多明星參演,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角色。張智霖的陸小鳳,張智堯的花滿樓,嚴寬的葉孤城,李倩的牛肉湯,記憶猶新。
多少人因為這部劇迷上了俊秀儒雅、武功卓絕的花滿樓,迷上了張智堯。
《陸小鳳傳奇》系列有10部電影,建議觀看順序:《陸小鳳前傳》《鐵鞋傳奇》《大金鵬王》《綉花大盜》《決戰前後》《銀鉤賭坊》《幽靈山莊》《劍神一笑》《鳳舞九天》《血衣之謎》。
據說這部劇有電視劇版,而電影系列是根據電視劇版剪輯而成。這部劇讓我從此變成了李綺紅的迷妹。
同《陸小鳳傳奇》一樣,這部劇也是眾星雲集。李若彤、李綺紅、鄭佩佩、張智堯、連凱、寧靜、郭晉安、吳越,還有一票大家一看就臉熟的演員。女靚男帥,這部劇一度是我心中顏值劇的代表。李若彤在劇中仍然美出天際。
有些故事情節,在現在看來可能有點俗套,但當初看得大家撕心裂肺,比如八妹和姜彬的孽緣。
《楊門女將》系列共15部,建議觀看順序:《女兒當自強》《天波府風波》《女將初征》《再戰金沙灘》《四郎探母》《昊天塔》《八妹游春》《白馬賀壽》《皇城驚變》《巧奪鳳發》《情定穆柯寨》《戰地情緣》《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
我最初知道這部劇源於雙笙 《小棋童》 中的一句歌詞「遠處火把 爹娘在喊 定庵」。這首歌歡快活潑有趣,我很喜歡,但這歌詞中的定庵是誰呢?後來才知道這定庵原來是指清代圍棋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而《大國手》系列電影講的就是施襄夏和范西屏的故事。
施襄夏和范西屏同是浙江海寧人,同受教於圍棋名師俞長侯,又同位列四大家,被後人譽為「棋聖」「棋仙」。兩人感情深厚,性格和棋風卻迥異。施襄夏敦厚老實,范西屏放盪不羈;施襄夏心思縝密,步步為營,范西屏卻著子敏捷,靈活多變;施襄夏入仕為官,范西屏則浪跡江湖。
飾演施襄夏和范西屏的演員並不是什麼名角兒,卻把人物詮釋地很到位。另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乾隆。扮演者付聰把青年乾隆多疑卻又果決的性格表現地很好。
《大國手》系列電影共8部,推薦觀影順序:《大國手之天下無敵》《大國手之勝者為王》《大國手之棋行江湖》《大國手之首席棋待詔》《大國手之秦淮風月》《大國手之揚州論枰》《大國手之才子佳人》《大國手之當湖十局》。
水滸系列的故事情節無需贅述。這個系列的特點很明顯,就是把水滸人物單個拎出來,講講他們各自的故事。主演們大多是知名演員,比如周海媚、莫少聰、呂良偉、曾寶儀、高虎、陳德蓉、焦恩俊等。
這個系列有38部,大家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或者明星看,順序不重要。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小說。這個系列的電影即改編自這五本書里的故事。這個系列的演員陣容也很豪華。我當初也只看了其中的幾部。整個系列究竟有多少部我也不太清楚,網路上列出有十餘部,網友們列出的有二十幾部。
以上五部是我個人推薦觀看的系列電影。電影頻道還有許多系列電影,比如《大漢風》系列、《共和國名將》系列、《女神捕》系列、《鏢行天下》系列、《火線追凶》系列、《俠侶探案》系列、《毛驢縣令》系列等等。由於我或沒看過,或記憶不清,所以暫時不作推薦。等我看完,再作評價。
電影頻道系列電影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演員陣容豪華。基本上主角配角都是熟面孔。故事講地不見得多麼精彩,但比目前網路上許多刷臉刷三觀的電視劇好多了。至少人家還在認真講故事,而不是當大型動態寫真放。
觀影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