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存家族》| 2018最好的日本電影,你一定不能錯過
文/李子衿
你腦海里的世界末日是怎樣的?是外星人入侵?是海嘯地震?還是病毒傳播?
實際上,上帝只需關下水電的閘子,世界末日就將到來。
如今的我們,早已習慣每日抱著電腦手機,出門乘坐電梯汽車這樣的生活。如果有一天,跟電力相關的所有設備都關閉時,你的生活會變成怎樣?
一部由矢口史靖自編自導的家庭喜劇片,近幾天即將在中國大陸上線。故事講述的是某天世界突然停水停電了,鈴木一家人為了生存而奮斗並重拾親情的故事。
網路時代拉進了距離,也造成了最愛遙遠的距離。
現在的我們早已經習慣,每天回家開著電腦抱著手機,在網路世界裡,彷彿天涯就在眼前。在實際生活中,你我各自抱著手機,即使面對面坐著,也像是隔了最遙遠的距離。
電影中的鈴木一家就是這樣的,媽媽是任勞任怨的家庭煮婦;爸爸忙於工作,到家則自顧自看電視、吃飯,對妻子不有絲毫關心;他們的兒子,沉默寡言,回家也不和家人打招呼,只沉迷於自己的網路世界,危機來臨之時,出走還不忘帶著手機電腦;他們的女兒,沉迷於社交網路,對長輩沒有禮貌,連外公送來的鮮魚她都嫌棄。
就是這樣平凡的一家人,我們似乎早已習慣這種生活方式,而這背後是漸漸冷淡的人情關系,以至於災難開始之時,他們只會相互報怨。
如果沒有電了,你會怎麼辦?
有一天早上醒來,鬧鍾不再響了,手機也關機了,汽車熄火了,連煮飯的燃氣灶也開不了火了,你會怎麼辦?
剛開始鈴木一家還以為是普通的斷電,一早醒來,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還是同往常一樣,留媽媽一人在家獨自處理家務。當他們到達上班上學地點時,才發現全世界的電力都停止了。
公司學校宣布無限期停工停課,物價飛漲,只有現金能流通,身邊的鄰居走的走,死的死,他們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匆匆決定趕往鹿兒島的外公家生活。
可是與電力有關的東西都停了,怎麼生活?怎麼去?
汽車飛機停運了,他們只能騎著車去,用現金買了水和食物,在半夜裡,卻還有人偷水。還沒走到半路,就彈盡糧絕了……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患難見真情,停電才回歸了生活
剛開始爸爸是沒有用的上班族,在危機面前一無是處,帶著大家去機場,機場停電了;又轉向傳說中有電的地方大坂,依然無功而返;沒水了,想要尋找水源,喝著溪水卻拉肚子了;想要鑽木取火最後也沒有實現。
看著野外生存經驗豐富的一家人,他默默的撕了所有貓罐頭上的標簽,內心的最後一絲自尊也被壓倒。
都說絕處逢生,當他們餓的連蟲子也想放到嘴裡的時候,希望出現了,馳騁在農廠的豬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這也是他們家第一次如此齊心的做一件事,這讓他們一起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而看看前面,他們剛出發時,兒子和女兒的眼神,堆了滿滿的怨氣。
如果沒有停電,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我想他們很難會這么快的回歸到真實的生活,每個人應該還沉迷在自己的網路世界裡。
現在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至今還沉迷於自己的網路世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這是美好的童話
電影的上半段,我們可能會覺得有點幽默搞笑,下半段更容易讓人陷入沉思。
我們所在的世界,不需要地震海嘯,連一場雨,都可能沖垮我們;
在他們離家時,聽到了一聲狗叫,狗是鎖在家裡了吧,在野外時,如非火車及時到來,也許他們已成了狗的食物,這就是世界,我們沒有善待動物,同樣的動物也會報復人類。
最後的結局也是比較喜劇,他們如願的到了鹿兒島,這一場災難讓他們回歸了現實生活。開始了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在現代中國,隨著網路的發達,無現金時代已經到來,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手機一天,你的生活會怎樣?這部電影用停電這樣的「世界末日」來讓人們回歸生活,是非常好的一部電影,值得一看。
B. 《生存家族》|只要與家人在一起,即使全球停電也並不可怕
前幾天在家看了一部叫《生存家族》的新片子,是剛剛出資源的一部日本科幻喜劇片,挺有意思的一部電影,可以跟大家推薦一下。
電影主要講述了未來的某一天日本突然全國停電,並且無法恢復,不光電器無法使用就連電池以及與電相關的一切都面臨著癱瘓。在這種背景下,電影將視角放在了一個家庭關系並非那麼和睦的普普通通的一家四口上,由於停電所導致社會癱瘓,城市已經無法生存,於是這一家四口決定從東京一路騎腳踏車去不受電力影響的鹿兒島農村外公家的所在地。通過一路的磕磕絆絆,一家人之間的關系得到了修復。
這部影片的類型特別多,總結著說就是科幻片的設定,災難片的故事,喜劇片的情節,公路片的敘事,家庭片的內核。下面我將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的說。
1.科幻片的設定
先說科幻片的設定。這個很簡單,故事的結尾通過電視新聞畫面交代了停電的原因是由太陽閃焰或彗星逼近所造成,正因為有這一鏡頭本片被劃在科幻片的類型範圍是沒有問題彎帶的。但電影本身只是借用了彗星經過地球所導致全日本停電這一現象作為設定,除去這一設定本片與科幻元素相關的內容並不多。所以對於科幻片的影迷來說這部電影是沒有辦法滿足你在科幻類型片里的剛需的,畢竟只有設定是科幻,而骨子裡與科幻幾乎沒有什麼關跡鬧臘系。
2.災難片的故事
再來說說災難片的故事,由於全球停電所導致社會癱瘓紊亂,生活中最缺乏的物品是食物與飲用水,貨幣與奢侈品變的一文不值。電影里有很多表現其中相關的鏡頭,比如最開始停電的時候由於男主人公父親從公司回家還需要走兩站路的路途,所以希望能買一輛二手的自行車,看到一家二手店裡僅剩最後一輛的二手自行車居然賣到了兩萬四千日語(摺合人民幣1400元)而感到困惑和猶豫,這時後面又來了一位來買自行車的小伙,父親看到需求如此之大立馬拿出錢包買下了自行車。
再有就是停電幾天後,有一家米鋪通過你給的東西交換而給你相應數量的大米,且用來交換的物品只能是食物與水,這個時候類似錢啊,名畫啊,金手錶啊甚至瑪莎拉蒂連大米都換不到。
從這些細節部分可以看出導演大部分還是想通過一些微觀的鏡頭去描述這個停電後的社會,所以對於想看到類似《2012》《後天》這種災難片的影迷,這部電影可能也沒有辦法滿足你的剛需,因為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沒有那麼多的大場面與華麗的特效。電影中的災後場景更多是通過一處一處小的細節與片段去展示開來的。
3.喜劇片的情節
從情節上來說這部電影是偏喜劇向的,整部電影看下來也是會有一種輕松愉悅的風格,不會像其他嚴肅的災難片為了表現類似世界末日一樣的社會而賣慘,弄的人心情擰巴。我比較喜歡導演對喜劇的處理方式是更多的通過鏡頭表達與人物塑造的方面去抖包袱,而不像國內喜劇片那種單純的靠台詞強行堆段子。單靠台詞去表達喜劇感是最低級的喜劇表達形式。
拿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喜劇點來舉例子,我笑的最慘的那一段是海洋館那一段。一家人已經一天沒有進食了,大家都飢腸轆轆的,突然看到廣場上各種章魚魷魚烤魚的海鮮燒烤攤攤,並且食品都還是免費發放。下個鏡頭立馬就轉向了廣場後面的建築上面赫赫寫著:海洋水族館這幾個大字。然後還沒完,鏡頭切進水族館內部,本來應該供人們用於欣賞海魚海龜都被抓的差不多了,魚缸啥的空盪盪的,然後就是最後一隻海龜被抓了起來。這樣的通過反轉加推進的表達方式,喜劇感一下就出來了。先是通過鏡頭引導觀眾去想為什麼這邊會有這么多海鮮作為免費發放的食物,然後瞬間讓你看到原來這是水族館,再讓你看到水族館里的生物都已經快被抓完了。一步一步的推進真的能讓人捧腹大笑。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他們一家人在騎行的路上看到了同樣是騎行的一家四口。他們是專業進行戶外旅遊戶外運動的一家人,從他們的服裝與裝備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同樣是騎行過程中停在馬路上休憩,我們主角一家在馬路的一邊痛苦的吃著貓糧,而馬路對姿滑面另一邊真正意義上的「生存家族」在那裡有說有笑的開著玩笑打著撲克。當我們主角一家實在受不了這反差的時候媽媽與倆孩子終於跑上前去問他們的食物與飲用水是從何而來的。對面也好心的告訴他們飲用水可以用普通水煮沸收集的蒸餾水,而食物可以把水分曬干便於儲存,還告訴了他們哪種綠葉菜是可以食用哪些是不可以食用的,他們非常的友好又善良。然而這時候,只有爸爸一人還在那邊偷偷的撕著貓糧的包裝紙怕被他們看見。這里的喜劇效果能夠出來完全歸功於對父親這一角色的人物塑造。父親的大男子主義,家裡的頂樑柱是不可能放下面子去找別人虛心討教的。包括後面父親一人用力騎著腳踏車,即便非常累與痛苦也一定要騎在第一名的位置上,是同樣的原因與笑點。
還有就是與戶外騎行一家共同騎行的時候,中途大家停下休息,主角一家人輪流喝著瓶子里的水。那一鏡頭的喜劇感也特別的強,因為那時的瓶中已經沒有水了,大家輪流喝著只是為了讓別人以為自己的水源還非常的充足,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見到,這種強代入感真的能讓人忍俊不禁。
最後提示大家一個彩蛋,戶外騎行一家裡的母親角色是由日本女神藤原紀香所扮演的,快五十歲的年齡了還是那麼漂亮美麗,女神就是女神果然可怕。
4.公路片的敘事
從電影的敘事手法上來說的話,本篇是典型的公路片類型的敘事。除去停電頭幾天還未從家裡出發,從家中出發開始一直到電影結束,這一路的事件與矛盾支撐著整個情節故事進行下去。整體上來說本篇的敘事還是很不錯的,節奏把握的也特別好,唯一不太滿意的一段就是從父親回歸的那塊。首先就是父親的回歸太過唐突且不自然,在回歸以前缺乏鋪墊。然後是媽媽與孩子發現父親時的那個信號彈的用法也確實過於俗套,首先不說信號彈為什麼會一直放在父親的口袋裡而不是放在包里或中途取出,為什麼在河裡連假發都能掉出而信號彈卻掉不出來?為什麼信號彈再水裡浸泡了那麼久卻還仍然能夠使用?為什麼中途生火了那麼多次難道一次都沒有用過信號彈的火進行助燃?這里的bug太多了一點不能細想,而且前面信號彈的鋪墊也太生硬了,完全就是為了後面父親去使用這個信號彈而服務的。我覺得導演是有能力用更好的處理方式去處理這里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拍成這樣。可能是缺錢吧
說一個我比較喜歡的鏡頭,在父親回歸後火車通過了一個較長的隧道,由於許多人包括主角一家人沒有及時的關窗,這時火車頭那排出去的黑煙因在隧道中無法散去而涌進車廂內讓所有人臉上粘滿了黑炭,就彷彿剛剛挖完礦所歸來的人一樣。這會兒車上所有人開始捧腹大笑,我覺得這里是電影對前面所有情感壓抑後的一個釋放,我同時相信這里也是全劇的最高潮,因為我自己對這部電影之前所給我灌述的情感也得到了釋放。
5.家庭片的內核
總的來說這部劇最大的內核還是在討論家庭關繫上,作為一個在日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里,一家四口,父親是上班族,母親是家庭主婦,哥哥是大學生,妹妹是高中生。災難以前一家四口的關系並不和諧,通過一部電影展現災難發生後一家人所遇上的種種事情從而家庭關系得到了修復,家庭成員也最終回歸了家庭。
從家庭關系與家庭成員的角度,片頭與片尾的對照對應是說非常工整的,比如父親最開始每天上班是乘坐電車,即便家裡與公司只相隔兩站路,災難結束後更願意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公司上班;母親最開始連魚都不會殺也不會處理,連一隻小蟲子都怕的要死,災難結束後反而變的開始愛做魚類料理也不再害怕蟲子了;妹妹原來不喜歡吃有機蔬菜不願意吃母親做的飯,而災難過後更願意攜帶母親親手做的便當作為午餐;哥哥在災難發生以前時時刻刻的帶著耳機更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災難之後哥哥去掉了耳機更願意將自己融入進這個社會,聆聽生活的聲音。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來,電影里還有一個鏡頭的處理方式我特別喜歡,就是停電第一天路上的汽車都無法正常通行的時候,哥哥在騎自行車的路上感覺到了不對的地方,這時他停下來摘掉了耳機。這時電影將環境噪音做了放大處理,模擬人耳剛剛脫下耳機的聽覺感受或者是模擬一名失聰的人剛剛恢復聽覺的感受。這一段拍的實在太棒了,值得學習。
另外一個家庭成員得到成長的表現,是在路中途停留在那個鄉村獨居老頭(田中先生)家裡的時候之後。田中先生邀請主角一家可以繼續留下來居住,可是主角一家拒絕了老人的好意,因為他們也會擔心在鹿兒島鄉村裡獨居的外公。因為他們知道,此時遠在鹿兒島的外公與田中先生是一樣的。正是因為在田中先生家裡幫組田中先生幹活才第一次讓他們感受到了和諧的一家是什麼樣的孤獨。從田中先生家裡離去之後,這時整個電影的背景音樂才第一次的響起,在溫馨的背景音樂下暗示著這也是電影演到現在一家人之間的關系終於得到了修復,每一個家庭成員也得到了成長。
結語:一個家庭關系不太和諧的家庭,在經歷了外界災難的洗禮後,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了成長並且最終回歸家庭。這是一個典型家庭商業片的套路,並且導演完成的也很不錯,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相比於其他那些節奏緩慢又含蓄的家庭文藝片,這部電影對家庭關系的沖突與修復上的描述非常直白,非常適合一些閱片經驗不夠充足或討厭慢節奏文藝片的觀眾觀看。最後我給這部電影打7分(十分制),推薦給所有人觀看,無論男女老少皆可推薦。畢竟,這可是部PG級的片子。
最後的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下本片的導演矢口史靖,這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導演,他導演過的代表作有《我的秘密花園》《搖擺少女》《愉快的飛行》《啊啊啊啊神去村》。這里強烈推薦該導演的《搖擺少女》,推薦理由有兩點:首先《搖擺少女》獲得過日本電影學院賞所頒發的9項大獎;其次今年由鮑晶晶所編劇的口碑大作《閃光少女》的原形也就是來自這部電影。
C. 生存家族父親死了嗎
沒有死,這種溫情喜劇怎麼可能死人!每個人的結局都很好,很正能量,每拆首個人都變了,爸旅液數爸變得更關注家人了,上班也要騎埋轎單車了。
D. 電影《生存家族》主要講了什麼
矢口史靖自編自導的新作《生存家族》由小日向文世與深津繪里主演。故事設置在沒有電的世界為舞台的生存游戲,小日向文世與深津繪里飾演夫妻,泉澤佑希飾演兒子,葵若菜飾演女兒。
此前矢口史靖執導的《五個撲水的少年》《搖擺少女》《快樂飛行》《機器人大爺》等電影中,導演一直尋求著真實的畫風。此次新作將在仙台、山口、大阪、神戶、靜岡、千葉、橫濱、羽田機場等地進行外景拍攝。深津繪里對此表示:「導演沒有在追求看起來真實的簡單的東西。這部電影是圍繞家族之間的有著深刻羈絆的故事。」
除此以外,時任三郎、藤原紀香、大野拓朗、志尊淳、渡邊繪里、宅麻伸、柄本明以及大地康雄等實力派出演配角。
據悉,《生存家族》於2017年在日本全國上映。
E. 如何理解《生存家族》中這一家的家庭關系
《生存家族》中外公是個「被遺忘」的老人。
小一輩對外公沒有感情,很少去農村生活,覺得農村條件簡陋,比不上城市裡的五光十色。
中年一輩紛紛跑去了大城市打拚,又會為了小一輩而逐漸忽略了老一輩。
應該又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家庭主婦形象了。
做家務真的很花時間,做飯、打掃、洗衣服,每件事情都是累人且花時間(這里不得不說下,日本女性的地位真的還是很低,哎)。但是妻子都能忍受下來。而且多年的生活經驗,也能讓她余簡在關鍵時刻發揮領頭的作用,比如說買水、換車。買水和換車其實都是生活小事,但是爸爸做不好,因為爸爸平時不需要擔心這些,他只負責工作賺錢。
看的出來,女兒和母親的關系更好(躲雨時自動靠母親這一邊、嚇了一跳也是跳著蹦到母親身邊)。
鈴木和妻子在一開始和孩子的關系不算好,一個忙於工作,一個忙於家務。孩子又正處於青春叛逆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沒有導火索的話,他們的關系可能會一直這樣保持。
後來一路上還有在鄉下朝夕相處與世無爭的經歷使他們的關系有所轉變,比如最後,兩個小孩出門前會說「我走了」(最開始不會說這個話)。
子女:
哥哥是個很靠譜的人。
去超市買東西都會直奔主題,比如找地圖、找修車工具、蒸餾水等。
於是我們看到,爸爸被水沖走了,哥哥去找,妹妹和母親都在岸上失魂落魄地坐著。他是個有責任感平時話不多的人。但是哥哥平時豎睜褲應該也很少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父母和妹妹的關系也是比較冷的。
妹妹平時比較有個性應該很少跟父母溝通,而且會經常和父母嗆嘴。但是這兩個孩子總歸都還是聽話善良的,跟著父親行事。
總體來說,他們家的老一輩(外公)是個「留守老人」。鈴木和妻子有感情,但是妻子不滿被忽略的感早山受,他們的感情存在一定危機。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多溝通,可能還看不慣父母的行事作風,但是在關鍵時刻,需要靠父母引導。
F. 電影《生存家族》講了什麼故事,值得一看嗎
生存家族作為一部腦洞清奇的末世電影,不同於美國這類題材電影中所表現出的英雄主義特徵,日本導演用特別的腦洞,小清新的日式手法,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當世界上沒電了,我們應該怎樣生存?
一路顛簸的鈴木一家人,在村裡稍作歇息後,選擇繼續走上去鹿兒島的路,那裡是他們能去的家,到那兒卻發現人們過得並不像城市中慌亂,漁村是可以自給自足,生活慢下來的。
兩年以後的某天突然來電,一切又回到了正軌,鈴木一家人經過這一次漫長的公路旅行,冷漠與疏離變成了包容和理解。
這部電影提出的思考是很有意義的,其中包括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家庭成員的關系、生活態度的重要性。總之,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以上
G. 能不能介紹一下《生存家族》講了啥
電影的開始聚焦的是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鈴木一家,夫妻二人和一兒一女,兒女也有二十歲上下,生活穩步推進著。
丈夫義之看電視,妻子光惠做飯,女兒結衣手機上社交軟體,兒子賢司用電腦。像大多數現代人一樣,電支撐起了這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