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陵磯是在湖南嶽陽市岳陽樓區(107國道以西,南湖以北)嗎
城陵磯
在岳陽御備樓區的最北邊,靠近長江,是湖南最大的內港首吵,在
107國道鎮芹毀
以西,南湖以北沒錯
⑵ 虞公港對城陵磯港的影響
虞公港和城陵磯港都是長江流域的重要港口之一,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首先,從歷史上來看,虞公港和城陵磯港都是中國內河運輸的重要樞紐,在貨運、船舶、人員等方面都跡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於虞公港地理位置偏北,且交通條件相對較為落後,港口規模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城陵磯港的沖擊。
其次,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的快速增長,長江流域內河運輸量逐年攀升,虞公港和城陵磯港兩個港口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虞公港在這方面積極應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競爭力。
最後,虞公港和城陵磯港彼此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合作關系。兩個港口之間航道暢通,互相合作,可以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野陵共同推動長江流域內河運輸的發展。
總之,虞公港和城陵磯港在長江經濟帶以及內河運輸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兩個港口之間的關系既有頌州戚競爭又有合作,通過相互協調和合理處理,可以實現更好的共同發展。
⑶ 南京離哪個城市比較近
南京離晌手馬鞍山市比較近。
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東部,橫跨長江兩岸,毗鄰南京、合肥兩大省會城市,省內除合肥之外還與蕪湖、宣城、滁州等市相鄰,全市總面積4049平方千米。馬鞍山市地處長江下游湖泊沖積平原區的下部,寧武斷陷盆地的中南部。它是條帶狀、零散的低山丘陵、寬闊平坦的堆積階地、平坦的河湖平原的地貌組合。
馬鞍山市總體地勢較為平坦,北高南低。區內丘陵平原呈不規則鋸齒狀,由東北向西南分布。該山主要由中生代沉積岩和火山岩組成。山勢平緩,一般150-250米。
馬鞍山的風景名勝:
濮塘自然風景區
位於數顫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山清水秀,森林絲綉,飛泉叮咚,環境幽雅,野趣濃郁,是休閑度假勝地。竹海、古樹、清泉、鍾鼓也被稱為普塘的「四大奇觀」。竹海浩瀚,山風欲來,竹影婆娑。
採石磯風景名勝區
採石磯,又名牛渚磯,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採石磯絕壁臨江,水湍石奇,風景瑰麗,與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為「長江三磯」,而採石磯以獨特的自然景觀薯謹敗與深厚的文化內涵獨領風騷,被譽為三磯之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鞍山市
⑷ 武漢往岳陽市城陵磯是東站近,還是岳陽站近
岳陽站。根據查詢地圖顯示激純鏈,岳陽東站到城陵磯最佳路徑駕車全程11.9公里,岳陽站到城陵磯最佳路徑駕車全程褲御11.3公里,所以岳陽站近。城陵磯,長江中游第一磯,與南京燕子磯、馬鞍山採石磯並稱「長江三大名磯」,「長江八大良港」之一,明孫中國最大的內陸港。
⑸ 渡江偵察記,比影視劇更生動精彩、驚心動魄的渡江偵察的故事
上世紀五十年,電影《渡江偵察記》在全國公映,那生動感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國上下婦孺皆知,已經成為一代人的記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沈默君先生是在銅陵完成劇本初創的,劇中故事情節、人物原型大多取材於銅陵游擊隊,取材於在銅繁南執行偵察任務的27軍先遣偵察大隊。
其實,真實的偵察兵、游擊隊與敵人鬥智斗勇比影視劇更 生動精彩、驚心動魄 。
一、「先遣渡江偵察大隊」偷渡行動,險象環生。
1949年4月6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集團軍第27軍組成「先遣渡江偵察大隊」300名精銳武裝,分成兩路先遣渡江,偵察敵情。一路由大隊長兼黨委書記亞冰率領,從銅繁之間的十里場、黃公廟登陸成功。經過短促的交鋒,甩掉敵人,直插銅繁交界的獅子山。另一路由副大隊長兼副書記慕思榮率領,從銅陵的北埂王至金牛渡間登陸,由於船到江心,被敵發現,遂變偷渡為強渡;該路5班之船被敵炮擊沉,9名同志光榮犧牲。其他同志分成兩批涉水登陸,在當地向導幫助下穿過敵人封鎖線,在謝家橋集中,又一起渡過鍾倉河,經山東圩渡過順安老河到俞家閘(現義興閘),即流潭圩水滸廟(祠堂)附近,駐守水滸廟(祠堂)敵軍正在打麻將,先遣隊左拐右繞巧妙避開敵人,天亮趕到鍾鳴葉山旁的狗形山。先遣隊在山上稍作休息,翻山到達迪龍沖胡家村(今南車集團銅陵機車廠附近)。
《渡江偵察記》劇照
迪龍沖胡家村三面環山,山高林密,是老游擊根據地,群眾基礎好,便於部隊隱蔽休息,但離鄉公所只有六、七里路。這里不愧是老區,群眾警覺性很高。當天有個保丁進村催夫子,看到許多兵,掉頭就跑,並對相遇的村民說「迪龍村來了許多部隊,不知是哪一部分的。」,這個村民馬上將情況報告部隊,慕思榮當即決定撤到山上隱蔽,當夜離開迪龍沖,經過一夜急行軍轉移到銅、南交界處牧家亭與亞冰部匯合。果然,第二天國民黨銅陵縣警保大隊出動二、三百人馬直撲胡家村,進迪龍沖後對兩邊山上亂放一陣槍,在村裡轉一圈一無所獲。
在接應和配合先遣渡江偵察大隊的行動中,中共銅陵縣委和游擊隊做出了重要貢獻。4月10日,慕思榮分隊過江後失散的17人,除兩名同志因迷失方向脫離大部隊,過鍾倉河後在羅家拐村不幸被崔光漢的銅陵警保大隊圍捕殺害,其餘15人先後由銅陵縣委派地下交通員找到,並安全護送至先遣渡江偵察大隊。銅陵的地下交通員繆運松同志,在尋找掩護慕思榮分隊登陸後失散人員時,因受傷被敵人抓住,押解到南陵縣沙灘腳殘酷地殺害了。
在14天先遣偵察活動中,皖南黨組織和游擊隊,積極派出人員尋找聯系,為先遣隊帶路,配合偵察行動。在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協助下,先遣隊如蛟龍入海,行動自如,像插入敵軍心臟的尖刀,他們搜集情報,剪斷電線,破壞交通,打亂敵人部署,擾亂敵人指揮,勝利完成策應大軍渡江的光榮使命。
二、 游擊隊偵察敵情,有驚無險
24軍70師與銅陵游擊隊會師,向游擊隊贈送武器
1949年4月14日晚,十里場阮村一帶江邊地下交通站的負責人阮志昂,花了一整天時間,步行幾十里路,向在銅陵青陽交界的甘家沖的中共銅陵縣委報告了一個極具威脅的敵情:敵人近日突然調來一個炮團,在阮村附近的壩埂頭江邊高地秘密搶修炮兵陣地。
陳愛曦等縣委領導,深知這一軍情特別重要,要求阮志昂星夜返回阮村,同時決定4月15號上午,派銅陵一連的指導員孫科(孫運松)和偵察班長王學升,交通員李愛堂等3人組成一支武裝偵察小組,到阮村壩埂頭沿江一帶偵察敵情,經過十多過小時的長途跋涉,孫科等3人趕到了阮村阮志昂家。偵察小組依靠阮村、陳村及壩埂頭一帶地下黨和人民群眾,全力以赴,使出渾身解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阮志昂的父親及家人對敵炮團等有關人員宴請吃喝及時套取情報。通過地下黨員阮老七等人到敵炮兵陣地做工以及派女中共地下交通員姚學勝等人在敵炮兵陣地周圍挖野菜察看地形等辦法,終於在一天多時間內將敵炮兵陣地的准確方位,50多門山炮以及型號、彈葯庫、兵力等搞得一清二楚。
在阮村壩埂頭一天多時間的偵察中,步步驚心,險象環生。由於有阮志昂等地下黨員的勇敢機智,有人民群眾的捨命掩護,鄉村進步人士的全力相助,三人偵察小組屢屢化險為夷,孫科等三人偵察小組17日上午9時順利返回了中共銅陵縣委所在地甘家沖。
當時地下斗爭非常殘酷,許多同志因刺探敵情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了。4月15日,壩埂頭我地下交通站負責人王近英,在傳遞壩埂頭敵炮團情報時,被國民黨軍統捕獲,最後,被敵人活埋在離壩埂頭不遠的繁昌老虎(埠)。
三、交通員智送「江防圖」,泅水渡江。
根據偵察掌握的情況,地下交通員張秀之繪制了國民黨軍《銅陵江防圖》
游擊隊員張秀之繪制的國民黨軍《銅陵江防圖》
張秀之繪制了兩份同樣的江防圖。一份交給銅陵縣委,安排游擊隊員趙傍根送往江北。(另一份交給了地下黨支部書記張德發,張德發一直把這個圖保管到解放後,一直到他去世之前,把這個圖交給了他兒子,他兒子是農林村的共產黨員張良才,張良才在1985年春,把這個圖交到銅陵市黨史辦公室。)
泅渡長江送情報的游擊隊員趙傍根
這就是《渡江偵察記》泅水過江送敵軍江防圖的「小馬」的原型,新中國成立後被不少報紙媒體譽為「江南人民的使者」「渡江第一勇士」的趙傍根,趙傍根(又名趙雲)是銅陵市西湖鎮獅子山村人,1947年參加了皖南遊擊隊,是個機智勇敢的地下交通員。
4月17日晚, 為了這份重要的軍事情報的安全和攜帶方便,趙傍根將這幅40×26厘米的白毛邊紙折疊、捻緊,放入一個小瓶內,用燒化了的蠟燭油封嚴瓶口,然後用一根細麻線從瓶頸拴牢,拴在自己的腰帶上,從銅陵江邊向羊山磯進發。銅陵 游擊隊小隊長許萬榮,戰士阮德明2人將趙傍根護送到大通與羊山磯之間的燈籠溝,潛伏在蘆葦叢中。當時,情況十分危險,燈籠溝一邊兩個國民黨軍碉堡,也許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趙傍根選擇在敵人眼皮底下渡江送情報。
大約晚上九、十點,趙傍根在燈籠溝推著小木盆向長江里劃去,不料被敵人碉堡里的狼狗發現了異樣,隨著狼狗的陣陣狂吠,碉堡里的探照燈和機槍聲也緊跟著亂掃過來,這著實讓趙傍根焦急萬分,可是很快,敵人的探照燈和機槍聲就轉向了另一個方向,原來是許萬榮和阮德明他們聲東擊西,吸引敵人注意力,掩護趙傍根泅水橫渡大江。趙傍根乘機憑著高超劃盆技術,拚命向江北劃去。劃到江心,水深流急,小盆在旋渦里直打轉。為了爭取時間,趙傍根果斷脫去外衣,下水泅渡。四月的江水,尤其在夜間還相當寒冷,經過四五個小時與江水的奮力搏鬥,冷得縮成一團,筋疲力盡的趙傍根終於爬上了江北的灘塗,最先發現他的是3位解放軍的巡邏兵,當趙傍根確認這是人民解放軍,是自己日夜盼望的親人時,便解下了用麻繩緊緊捆在腰上由臘封口的小瓶子,匯報說我是銅陵地下黨派來的送重要情報的交通員,說完人就虛脫得癱倒了。
4月18日上午,渡江戰役總前委委員、指揮中集團30萬人民解放軍的譚震林,正在無為襄安白鶴觀接見無南縣渡江支前司令部的幹部和群眾,當譚震林打開瓶子里的敵軍銅陵江防圖時,抑制不住內心喜悅,拍案連聲地道「太好了!太好了!」
正是有了那張珍貴的江防圖,3日後的4月20日夜,我解放大軍首先在銅繁地段突破長江天塹、順利完成渡江突擊任務。
今日羊山磯
(羊山磯與湖北城陵磯、馬鞍山採石磯、南京燕子磯並稱長江四大名磯,位於我市主城區西南約15公里的大通鎮江岸。由於羊山磯緊逼長江,形成一段較為陡峭的江岸,突出江中,形成『江拐彎,海掉頭』的氣勢,自古就是軍事要地。千百年來,羊山磯歷經了烽火洗禮,更見證了銅陵成為江南解放第一城。)
⑹ 南京離哪個城市比較近
1、上海市
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中國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
2、浙江市
省會杭州,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於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
3、滁州市
滁州古稱旅滲塗中、清流、新昌,早在先秦時期為棠邑之地,三國設鎮,南朝建州,隋朝始稱滁州,因滁河(塗水)貫通境內,又「塗」通「滁」,因此得名為「滁州」。是南京「一小時都市圈」沖鎮侍主要成員、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重要一翼、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4、儀征市
江蘇省縣級市,由揚州市代管,古稱真州,是南京都市圈成員縣級城市。位於江蘇省中西部,介於東經119°02『-119°22『,北緯32°14『-32°36『之間。
5、揚川市
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揚州在中國古代幾乎經歷了通散吵史式的繁榮。
⑺ 大美湖南綠行三湘湖南古鎮之岳陽市城陵磯鎮
——真實記錄我省自然人文地理風貌,為歷史留下完整的視覺檔案
城陵磯,長江中游第一磯,長江中游水陸聯運、干支聯系的綜合樞紐港口。湖南省水路第一門戶。位於岳陽市東北15公里,長江與洞庭湖交匯處,距市中心區7.5公里,隔江與湖北省監利縣相望。明設巡檢司。1951年置城陵磯鎮,屬岳陽縣。1982 年劃入岳陽市。面積5.8平方公里。
城陵磯南挽三湘、北控荊漢,扼仿仿洞庭湖貫通長江的咽喉,為長江的三磯之一,大江環其東北,洞庭瞰具東南,磯頭濱臨江岸,南北介於東風、芭蕉兩湖之間,面朝荊江,成為二面臨水的島磯。
城陵磯港口歷來是湘、鄂的水上交通要地,湖南的湘、資、沅、澧四水,都要經過洞庭湖由此注入長江。出湘、人湘的船舶都要由此通過。清光緒年間,「每年上下水民船各有二三萬只。」光緒二十五年(1899),英國首先在城陵磯開辟商埠、設立海關,爾後各外國輪船,外商公司才由城陵磯延伸進人長沙和湖南各地。正如原來城門上一副對聯雲:「城陵據全楚上游,來百工,柔遠人,互市通商開重鎮;洞庭為三湘巨浸,東長江,南衡岳,關闌鎖鑰束中流。」
城陵磯自辟為商埠後,英國的太古、怡和洋行,日本的日清公司,美國的美孚洋行,以及我國的招商局、民生、三北公司等均在城陵磯設有分公司或種種名稱的機構近20家,私營較大的商號有六七家,彼此競爭經營。
1967年正式建城陵磯港,1970年開始投人運輸生產。建成了雜貨倉庫8000多平方米、堆場4000平方米、道路3300平方米以及客、貨、重件等各種碼頭8座。港口設計年吞吐能力180萬噸貨物,8萬人次客運。1980年城陵磯港辟為長江八大對外貿易開放的港口之一。
城陵磯突出江湖匯口,具有抗沖和挑流作用,是此處Y字形水道南側的洞庭湖口節點。附近七里山,過水斷面1000米,歷年最高水位32.75米,是四水、四口入湖水沙經調蓄再度入江的唯一出口,又為江湖之間洄遊性和半洄遊性經濟魚類來往的通道。城陵磯是湘北內聯四水、外通江海的第一港。洞庭湖四水常年有300 ~ 500噸級船隊及千噸級頂推船隊經此出入長江,長江幹流船舶亦可於此停靠,年吞吐量約430萬噸。港口有專線通京敏旦廣鐵路,便於水陸聯運。建有造紙廠、火電廠,鄰近有石油化工廠。
《水經注》記「江水東逕忌置山南,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城陵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磯當洞庭湖口,地形險要,有粵漢鐵路經過,清初吳三桂叛亂,自歸巴以下,皆遣兵拒守。清師駐此,卒以滅之,咸豐四年七月,湘軍收復岳州。
民國二十七年(1938)七月至十一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海軍在荊河、湘江加緊設防,以城陵磯為荊湘之門戶,劃為要塞區,在臨湘、白螺磯、洪家洲、楊林磯、道橋大擾人磯等地安裝艦炮25門,並在金口、嘉魚、新堤、臨湘、道人磯、城陵磯布設水雷,在洞庭湖附近的岳陽、鹿角、營田、蘆林潭、湘陰、益陽、常德、安鄉等處設置雷區。中國海軍艦艇主力集中在岳陽、金口、城陵磯、長沙等地,擔任長江上游、洞庭湖警戒布防。7月20日,日軍飛機27架轟炸駐泊岳陽的中國艦艇,炮艦「民生」、「江貞」號被炸擱淺。10月21日,日軍飛機再次襲擊岳陽、新堤,炮艦「永績」號中彈擱淺,炮艦「江元」號受傷。24日,大批日機在武漢、金口與岳陽、城陵磯之間江面對炮艦「中心」、「楚謙」「楚同」號,炮艇「勇勝」號,魚雷艇「湖隼」號進行轟炸,「楚同」艦在嘉魚受傷,「中山」艦在金口被炸沉,艦長薩師俊以下23人陣亡。26日,中國海軍開始在武漢上游的簰洲、寶塔洲布設水雷300枚,新堤至城陵磯布設水雷500枚,逐次拆除沿江航路標志,並將重傷擱淺的「永績」、「江貞」、「民生」三艦自行焚毀。日軍在飛機掩護下,由要塞炮台背後芭蕉湖登陸,城陵磯要塞失守。
三江口在郡城下,從岳陽樓下乘船北行7公里,即達岷江(今荊江)、沅江、湘江匯合處—三江口,也就是洞庭湖人長江之口。
擂鼓台在城陵磯東長江南岸的一小石山上。此小石山突兀江邊,漲水季節浮於水中,枯水季節,與陸地相連。相傳為春秋時期楚莊王在這座小山上擂鼓督戰,消滅叛賊的軍事要塞。
據《東周列國志》記載:春秋時期,周定王元年(前606)楚國國君庄王出征期間,令尹斗越椒乘機叛變,要奪王位。當楚莊王得勝還都,行到擂鼓台附近時,斗越椒率兵截住廝殺。楚莊王大怒,親自擂鼓督戰。後來召集將領謀士商討破敵之策,變對陣為智取,徹底清除了斗氏余黨,重整朝綱,國運日興,成為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國,後來人們便把此山叫擂鼓台,並在台上,修有庄王廟,以示紀念。現在廟已倒塌,擂鼓台遺址猶在。
船到三江口,舉目望去,只見荊江滾滾西來,湘江浩盪北下,讓人萬里長江,莽莽東流,波瀾壯闊。早有「三江到海風濤水,萬水浮空島嶼輕」之名句,贊美三江口的壯觀。由於洞庭水比長江水清,這里形成一種奇異現象,清濁交匯,經渭分明,古人稱為「江會」。三江口水面寬暢,百舸爭流,水鳥翔集,常有江豚、白鰭豚嬉戲浮游。在歷史上,這里是水軍爭奪的要地。三國時,周瑜火燒赤壁,孫權、劉備二支水師追擊曹軍,都從這里經過。如今,城陵磯好一派繁榮氣象。城陵磯港、岳陽紙廠、岳陽電廠等新興工業企業都設在這里。入夜,萬盞明燈倒映水中,如繁星綴空,溢彩流光。
註:文章來源於《湖南古村鎮》李漁村 李仕銘著
圖片來源於網路
⑻ 長江城陵磯到高港水路有多少公里
城陵磯~臨湘~赤壁~咸寧~武漢~黃岡~鄂芹銀州~黃石~九岩御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南京~儀征~揚州+鎮江~泰州(高港) 水路距離約為900公里左右
希望莪的答復對你有所粗首岩幫助~~~~~~~~~
⑼ 城陵磯歷史水位
湘江告急,湘江幹流迅州納全線水位逼近歷史新高! 根據據7月2日下午預測,2日20時左右永州市零陵老埠頭水位將達到107.10至107.50米,超警戒水位逾4米,1976年出現的歷史最高水位為107.18米。
2日21時冷水灘站水位將達到100.20至100.60米,超警戒水位逾5米,在1976年出現的歷史最高水位為99.64米。3日4時左右祁陽站水位將達到88.40至88.80米,超警戒水位逾5米,在1976年出現的歷史最高水位為88.51米。
從湘陰縣防汛指揮辦獲悉,截至2日下午3時,湘陰縣沙田垸柳林江水位達38.02米,超歷史最高水位0.67米,且發生管涌、散浸等險情。根據湘陰縣沙田垸人員緊急轉移方案,目前採取動員群眾自行轉移、鄉村組織集中轉移兩種方式,緊急轉移沙田垸全部居民2.8萬多人。
湖南省水文局預計,洞庭湖城陵磯站將於7月5日前後出現洪峰,水位約35.25米,距35.94米的歷史最高水位僅一步之遙。洞庭湖區益陽沅江市區河段、岳陽湘陰縣城河段繼續在保證水位以上上漲,未來一天內南縣南嘴河段、岳陽樓區城陵磯河段將達到保證水位左右的洪水,南縣城區河段、安鄉縣城河段將達到警戒水位左右的洪水。
7月2日,繼超過歷史最高水位後,湖南湘江長沙站水位一路上漲,15時達39.44米。
受連日持續暴雨影響,湘江長沙站水位暴漲,2日6時30分達到39.21米,一舉刷新1998年創下的歷史記錄39.18米。盡管當日長沙天氣放晴,由於上游來水量不斷加大,水位一路上漲,15時湘江長沙站水位達39.44米,超過保證水位1.07米。
在暴雨洗刷下,位於長沙市區湘江江心的著名景區橘子洲遭洪水「穿洲」。中新網記者航拍視頻顯示,橘子洲頭觀光台及四周的臨江游步道完全被淹,景區中心地帶也全部是水,與東西側的江水連成一片。
臨江地帶的樹木被淹得只剩樹冠。 暴雨致長沙城區多處路畝沒段積水,部分街道、住宅區被淹。
長沙河西的汀湘十里別墅小區已儼然變身「水城」,一些業主住房進水約1米深,靠撐船出行。 由於市內部分城市公園出現山體滑坡、湖(塘)水上漲、樹木倒塌等險情,長沙市園林管理局發布公告稱,湖南烈士公園、長沙市南郊公園、長沙生態動物園、長沙園林生態園從1日開始緊急閉園3天,謝絕接待遊客。
據悉,湘江長沙站水位已經超過歷史上98年最高水位是真的。
具體的水位情況是?
7月2日7時,湘江長沙站水位39.22米,已經超歷史最高水位39.18米(1998年6月27日),超保證水位0.85米,超警戒水位3.22米,較6時上漲0.05米;瀏陽河㮾梨站水位40.82米,超保證水位2.32米,超警戒水位4.32米,較6時上漲0.05米;撈刀河羅漢庄站水位36.83米,超保證水位0.83米,超警戒水位2.83米,較6時持平;溈水寧鄉站水位43.53米,超警戒水位1.03米,較6時回落0.18米,較最高水位回落0.90米。
據長沙市氣象台預報,預計1日後半夜到2日白天,還有一次大雨過程,雨量20~40毫米,長沙縣、瀏陽40~60毫米,最大1小時雨量20~30毫米;7月3日之後,長沙降水減弱,多陣性降水。
目前整個橘子洲上,包括景區中心地帶已經全部是水,與東西側的江水連成一片。觀景台幾乎全部淹沒。有一些觀景台上的樹,已經只露出樹頂,像是浮在水面上一樣。
據報道,截止7月3日凌晨零點12分,湘江長沙站水位上升到39.51米,創下有記錄以來歷史新高。這一水位跡擾比1998年創下的39.18米歷史記錄高出0.33米,湘江長沙段水位破記錄的同時,洞庭湖水位1天漲逾1米。
報道稱在暴雨洗刷下,位於長沙市區湘江江心的橘子洲遭洪水「穿洲」,橘子洲頭觀光台及四周臨江游步道完全被淹,景區中心地帶也全部是水,與東西側的江水連成一片。臨江地帶的樹木被淹得只剩樹冠。
數據顯示,在7月1日1時,洞庭湖標志性水文站城陵磯站水位達32.55米,為2017年首超32.5米警戒線,城陵磯站水位已漲至33.7米,一天漲了一米多,且目前繼續呈上漲趨勢。
專家表示持續的降雨讓洞庭湖防汛形勢嚴峻,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對洞庭湖水位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汛期可以平穩度過。
⑽ 城陵磯、燕子磯和採石磯為什麼被稱為江南三大名磯
長江,我國第一長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一路奔騰6387公里,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這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
江邊常見突出水面的山岩,三面環水,單面靠岸,人們稱之為「磯」。在長江沿岸,石磯多不勝數,大型石磯就有72處,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長江三磯:岳陽城陵磯、馬鞍山採石磯、南京燕子磯。這三處石磯為何能從眾多石磯之中脫穎而出,並稱「長江三磯」呢?
城陵磯,位於湖南省北部,岳陽市東北方向約10公里處。洞庭湖與長江在這里交匯,城陵磯就位於江湖交匯口的長江南岸,面朝長江、背靠芭蕉湖,易守難攻。城陵磯南綰三湘,北控荊漢,是水運交通咽喉和兵家必爭之地。
採石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西麓,翠螺山原名牛渚山,因此採石磯也叫牛渚磯。長江在進入安徽後發生轉折,由東西走向轉為西南-東北走向,水流相對較緩。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燕子磯,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江邊的直瀆山上,三面懸絕,突兀江上,如燕子般欲展翅飛掠江面,故得名燕子磯。燕子磯雄踞山上,地勢險要、總扼大江,是扼守古都南京的軍事重地。
大家都知道,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古代,橫貫我國中部的長江是一道很難逾越的天險,因此 歷史 上南北對峙時期,南北雙方大多以長江為界憑江而守。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一道天險是擋不住的。對進攻一方來說,在哪裡渡江,如何渡江就是一個必須面臨並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長江三磯具有成為天然渡口的優勢條件,自然而然地就脫穎而出。當然,這只是一方面,更重如雹要的是它們所處的特殊位置,是其它石磯不可取代的。
作為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將我國大致分為南北兩部分。而這條分界線並不是完全封閉的,在中間留有孔道,就是南陽-襄陽-荊州一線,這條路線古代是南北交通大通道,是大規模兵力投送情況下的優選路線。順著這條線南下,正對的正是長江最險的一段荊江(宜昌至岳陽城陵磯),「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而最佳的過江渡口就在城陵磯。從城陵磯沿長江溯江而上可達湖北、重慶、四川等地;溯洞庭湖南入湘、資、沅、澧四水,更遠可通達雲貴以及廣西等地;順江東下可達江東各地,尤其是可直達古都南京。
在東部淮河一線,南下路線細分的話有三條,一條是走淮西---合肥一線,從巢湖進入長江,而這條路線正對著的長江段最佳渡口就是馬鞍山採石磯。採石磯到南京的直線距離約50公里,一旦敵軍在採石磯成功渡江,南京危在旦夕。
另一條是走徐州—淮安--揚州一線,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這條線正對的渡口是鎮江瓜州渡,距離南京直線距離也是50公里左右。
第三條是走盱眙---六合一線,而這條路線正對著的渡口就是南京燕子磯,距離南京約10公里。相比瓜洲渡來說,採石磯距離南京咫尺之遙,如果敵方從燕子困世磯成功渡江,10公里的距離轉瞬即可兵臨城下,對南京城的威脅和士氣打擊是最大的。
南京稱為六朝古都(嚴格來說,是七朝古都,明初也以南京為都),是東吳、東晉、南朝的宋朝、齊朝、梁朝、陳朝的都城,而這些朝代無一例外的都是處於南北對峙時期。南京的防禦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城陵磯、採石磯、燕子磯關乎南京城的存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並稱為長江三磯就不難理解了。其中燕子磯更是至關重要,才會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位列長江三磯之首。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讀者可能還在疑惑磯是什麼意思,我在這里普及一下,磯,指的是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多用於地名。那為什麼燕子磯、採石磯、城陵磯會被稱為江南三大名磯呢?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三個地方重要的地理位置:
城陵磯為湘北水運門戶。城陵磯南綰三湘、北控荊漢,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能夠扼住洞庭湖貫通長江的咽喉。
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渣尺帆可不察也。」所以採石磯因其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燕子磯突兀江面,三面懸絕,遠眺似石燕掠江,因此得名。燕子磯總扼大江,所以很多皇帝都想在南京立都,保衛京都。燕子磯地勢險要,磯下驚濤拍石,洶涌澎湃,掌握著長江渡口和重要的軍事重地。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
看完這三個名磯的地理位置,我想大家都知道這三個地點能夠成為名磯的原因了。一句話:這三個地方地理位置重要,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為了統治者鞏固政權,再加上景色優美、壯觀,故而成為江南三大名磯。
城陵磯為湘北水運門戶。城陵磯南綰三湘、北控荊漢,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能夠扼住洞庭湖貫通長江的咽喉。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而最佳的過江渡口就在城陵磯。
當初鬼子就從這里渡江。長江北是平原,萬里的大平原一點點小山丶小丘陵都沒有,部隊在這是空曠沒有掩護的活靶子, 而江南沿岸就有高地,丘陵,大山,按理說易守難攻, 可惜國民黨武器不如鬼子還是怕,輕易就放棄了。
解放後國家還是很重視,林彪在岳陽建立了一些密秘基地,後來林彪倒台,基地就廢棄,現在已經可以開放了成遊客觀光地了。據說城陵磯附近著名的老企業「長煉」當初就是在那些基地誕生,防空做得很好,連原子彈都不怕。
前幾天,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在岳陽城陵磯也掛牌成立,國家又重新對岳陽重視起來了,城陵磯有望像萊茵河的鹿特丹發揮重要內河港口作用。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