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電影十面埋伏是哪個書法家

電影十面埋伏是哪個書法家

發布時間:2023-04-22 19:14:09

⑴ 潮州自古有出門的書法家嗎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單騎》這些影片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可能沒多少人知道那些獨具特色、氣勢恢弘的片名書法是出自潮州人之手。他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高級美術師汪德龍。
汪德龍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現代刻字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畫院理事。其作品入展「全國第二、四、五屆現代刻字藝術展」,全國首屆杏花村杯電視書法大獎賽」獲現代刻字組金獎,「龍崗杯國際書法大賽」獲金獎,「遠太杯全軍書法大賽」獲金獎等。曾為《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單騎》、《武士》、《太行山上》、《新絲綢之路》、《延安頌》、《船政風雲》等影片、電視劇題寫片名。
虛祥 近日,汪德龍應邀參加由省書協、省軍區聯合舉辦的書畫展開幕儀式,順道回潮州看望親朋,並帶了七、八十幅作品在潮州集雅齋做為期一周的小型書畫展。在集雅齋老闆陳鍾平的熱情引見下,我們有幸走近了汪德龍先生。
汪德龍先生1958年生於潮州市金聚巷,在那裡他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在城基路小學畢業後就他順利考上了太平中學。初中剛畢業就下鄉到了赤鳳公社青年林場。兩年後,汪德龍剛滿18歲,就到了河北承德地區當鐵道兵。在那裡,他遇到了人生中一次難得的機遇。
「阿龍從小就喜歡畫畫,而且畫得很不錯。有一次,新兵連舉行『憶苦思甜鬧純』講家史大會,這成了阿龍人生的轉折點。」 汪德龍的同學、戰友陳鍾平告訴記者。在那次「憶苦思甜」大會上,有一位戰士的家史很感人,連隊指導員希望有人能將這難得的素材畫成連環畫,作為思想教育的形象教材。從小愛好繪畫、具備一定功底的汪德龍自告奮勇承擔下這個任務。當時,新兵連的條件很差,所有的畫具也就只有一支普通的毛筆和一小盒墨汁。時逢嚴冬,零下幾度的天氣讓墨汁都凍結了,汪德龍只有將墨汁放在房間的火牆上加溫。就這樣,在那個狹小的房間里,汪德龍完成了改變他一生的20多幅連環畫。
當連環畫在連隊展出時,剛好團政委到新兵連視察,看到汪德龍畫的連環畫後非常欣賞,遂詢問這個「畫家」的情況。當得知這是出自剛入伍的新兵汪德龍之手時,政委當即表示團電影組缺少會畫液譽咐畫的人才,要汪德龍到那去幫忙。於是,汪德龍被調到團部放映電影並製作幻燈片。
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不久,八一電影製片廠到部隊選調藝術人才,汪德龍憑自己畫畫的一技之長,受到電影製片廠有關領導的青睞。一個月後,團部通知他到八一廠報到。臨走時,團宣傳股股長告訴汪德龍,本來團部是捨不得放他走的,可經不住八一廠的再三催促,同時又出於對汪德龍個人發展前途的考慮,團部才最終決定讓他到八一廠去。於是,1977年8月,當兵還不到半年的汪德龍便來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美術工作。
汪德龍的經歷,雖有一些機遇和巧合的因素,但他的成功還是基於他的天資、悟性和他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所謂一藝之成,在於綜合修養。隨著對電影美術藝術的不斷探索和進一步領悟,汪德龍越是感覺它的博大精深,越是覺得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於是,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不斷在藝術工作實踐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在電影製片廠搞美術,使他有機會到全國各地去參加各種電影、電視片的攝制工作。每到一處,他都會認真地研究當地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歷史文物等,為自己的美術創作積累素材和經驗。汪德龍告訴記者:「電影美術是一種很主觀的東西,沒有客觀的規則可以照搬照抄。每部電影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他說,每部電影從畫大體效果的氣氛圖,到刻畫細致的製作圖,再到布景,從來都沒有重復的。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大到歷史時代特徵、風土人情,小到建築特點甚至一桌一椅,都會影響到整部電影的成功與否。
談及為張藝謀書寫片名的事,汪德龍笑著說,這也有點偶然的成份。張導剛開始就找了不少人寫過,可是都沒中意。後來,《英雄》的美術指導找到了汪德龍,讓他試著寫寫。汪德龍就用四種不同的字體並結合他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書寫了「英雄」。英雄識英雄,張導一看就選中了其中的一張。汪德龍介紹說,寫片名要配合整部電影的主題和劇情。片名是首先呈現給觀眾的,要給觀眾營造一種氛圍,使觀眾一看就能感覺到電影所要表達的意境。在書寫英雄時,他特意把「英」字處理成梯形,給人一種仰望高樓的感覺,顯得格外高大,這正與英雄的特點相符。此外,「英」字的最後一捺,採用了流動線條,他說這就像武術動作掃單腿,而「雄」字左邊部首往上提,有點閃躲的意味,謂「金雞獨立」。這樣兩個字之間就有交代,相呼應。正因為《英雄》是武術電影,所以就加上了「武術動作」,採用粗獷的筆畫,這樣,每一個筆劃就都有語言了。起他的藝術成就時,汪德龍卻笑言:「我開始練字是為了配合我的畫,以便在畫上題字。可現在,朋友們反而都說我書法的成就更大。」他認為,在藝術上要想有所成就,必須靠平日里一點一滴的積累,集腋成裘,厚積薄發,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成就。

⑵ 孺子可教十面埋伏一字千金負荊請罪背水一戰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是誰都是誰

孺子可教:主要人物是張良(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裡面,黃石公對張良的贊語,認為張良這個年輕人懂禮貌,能堅持,有出息,可以造就。)
十面埋伏:主要人物是項羽,也可以說是韓信(楚漢相爭末期,漢王劉邦匯合韓信和彭越的大軍把項羽團團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韓信採用了十面埋伏的戰術,最終打敗項羽,逼使其烏江自刎,取得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
一字千金:主要人物是呂不韋(成語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和其門客編著了《呂氏春秋》之後,公布於咸陽城門旁,並將千金懸掛於書的上面,廣邀眾人前來評閱。並許諾: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個字或減去一個字,就獎給他一千金。所以「一字千金」由此而來)
負荊請罪:主要人物是廉頗,當然還有藺相如(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與藺相如爭功。但是藺相如的寬宏胸懷讓老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從此以後,他倆成了好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背水一戰:主要人物是韓信(成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領兵攻打趙國。在太行山井陘口戰役中,韓信採用背水列陣,誘敵出動,然後再用奇兵偷,最終以少勝多,打敗了20萬趙軍。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從此就出現了「背水一戰」這個成語,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入木三分:主要人物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成語出處是唐朝·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裡面講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木頭底!驚嘆王的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從此入木三分就比喻書法功力好或分析問題透徹)。

閱讀全文

與電影十面埋伏是哪個書法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屆上海電影節鍾漢良獲獎視頻 瀏覽:895
小香蕉在線電影 瀏覽:316
蘋果如何共享屏幕一起看電影 瀏覽:968
印小天獲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是什麼電影 瀏覽:331
蘋果11pro下載的電影怎麼看 瀏覽:330
微電影有的人主題 瀏覽:255
群星城電影院早上怎麼進入 瀏覽:358
電影剪輯解說怎麼卡點 瀏覽:940
黑道之家迅雷種子電影天堂 瀏覽:360
神馬電影夏目彩春六度影院 瀏覽:673
不輪之愛電影完整版 瀏覽:149
怎麼手機看電影好卡 瀏覽:744
黑色夾克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31
戰馬電影精彩鏡頭分析 瀏覽:838
手機vr電影卡頓 瀏覽:946
電影情人主題曲舊情人 瀏覽:5
青椒第二課堂答案初二微電影 瀏覽:24
芭比電影主題歌大全集 瀏覽:176
今年抖音免費看的電影 瀏覽:257
微電影報名表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