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及影評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星期四老師播放了集結號這部電影,我是坐在那從頭看到尾的。這部電影的開頭應該來說是相當的俗套,一群人為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拋頭顱灑熱血,堅決執行命令。最終,在敵人的鐵蹄下,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應該來說電影的情節如此的俗套,只能讓我感到他們很慘烈,確確實實是能夠體會到他們真的有一顆愛國的心,但絕不會達到感動我的地步,畢竟這樣的電影看了不少。故事的焦點應該是在穀子地這個人,這個「怎麼都死不了的人」。穀子地真可謂是命大,一個人面對如此多的敵人都可以僥幸逃生,抗美援朝時幫團長挨了一次地雷也可以大難不死。
這部電影真正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為祖國奉獻付出了這么多的人在剛開始並未受到相應的待遇。雖然說做好事不留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縱然是功名利祿皆為過眼雲煙。但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卻不能被人們所認可,甚至完全就沒有被記住,一切的一切不說濃墨重彩的一筆,似乎在這個世界上用石頭刻下「XXX到此一游」的機會都被無情的抹殺掉。尤其是連長穀子地還被人當做精神病人看待的不公平,就好像我拯救了世界,拯救了人類,甚至不惜付出了生命,卻仍然被人們所唾棄一樣;一腔赤膽忠心卻被人踩在了腳下。
我想這部電影存在爭議也在這里。一直以來為人們宣揚的付出而不求回報與人們自身所存在的私心相沖突。這里選用了如此直
接而刻骨的例子,將這個矛盾無限的放大化,以至於即使是一個無比愛國,無比真善美的心去觀看這部電影也會被那種有力使不上,有理講不清的屈辱與不甘所包圍。
軍人最看重的是榮譽,在我看來,為自己的名譽而做出的努力使一個軍人的應該具備的。無論是為了得到榮譽的奮斗,還是奮斗過後,為了獲得認可而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行為。
影片中主角穀子地不斷的`要求尋找自己的部隊,原來的建制。不斷影片中有一個小片段非常的耐人尋味,烈士700斤小米,失蹤200斤小米。有一個老鄉問穀子地這不公平的時候,穀子地只是很淡的回答道:「不公平,再不公平,你的剛剛也沒了。」在這里可以看出,穀子地真正在乎的並不是物質,他需要的也許連烈士稱號都不是,他甚至僅僅希望國家能認可自己戰友曾經的存在,認可他們曾經為了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我想他的「爭名奪利」是值得崇敬的,這於他自己來說不僅僅是對於公不公平的憤懣不甘,也包含著對自己沒有讓戰友及時撤退的懺悔,當他聽到根本沒有吹集結號的時候,他心中可能真正的卸下了那份擔子,也或許真正被戰友們能夠和他一起守衛自己的信念而受到感動。
影片的最後,當國家真正認可了這48名為了祖國英勇無畏的真正的勇士,當集結號真正響起,鳴槍三聲,我想觀看影片的人心中都有一種莫名的動容,在這里導演把握住了這一種微妙的感情。
好的電影都是能帶你體會夾雜著淚水的喜悅之情,沒有大悲,
沒有大喜,僅僅讓你的感情激盪就夠了。當集結號真正響起,當戰士的英靈得以撫慰,我們又怎能不為之動容!
第二篇:集結號影評2 1800字
沒大弄清楚是不是20日首映這片子,反正出差中抽空查了一下所在地影院的排片表,看到《集結號》上映了,就跑去湊了個熱鬧——說實話,看之前我對選《集結號》還是《投名狀》其實是無所謂的,選了《集結號》只是因為偶覺得,與其看實在已經審美疲勞的古裝,還不如看看戰爭,即使失望也算體驗了一把「新類型」的失望。 整場看下來,實際觀感倒是大大地好於預期。按這幾年國產大片的經驗,我估摸著這片公映後,網上可能也會有「挺馮派」和「打馮派」出來的……別人怎麼想偶不知道,反正偶覺得這次還是應該「挺」一下老馮了。 「挺」的理由之一,是老馮自己說的那句——原來有人說他拍夜宴媚外,現在他媚內一把,賭一下國內票房能不能收回成本。國產大投資電影,一向注重海外票房甚於國內票房,想想也不能全怪那些挨罵的大腕們,誰拍片子不想賺錢啊,沒海外票房誰敢相信能收回幾個億的投資啊。老馮能回歸到面向國內觀 眾的路子上來,敢於賭上一賭,就值得表揚。《集結號》這片子,我不清楚資金來源怎麼樣,但我想操作模式應該和以前那些個大不一樣,因為如果是海外資金為主,很難想像哪個老外會投資這樣子以國共戰爭為背景、幾乎沒有明星演員、海外票房缺少慣常賣點的電影。所以沖著馮小剛這句話,我是衷心期望《集結號》的票房能全面飄紅。因為國產電影既 需要小成本的《瘋狂的石頭》,也需要大投資的商業大片,這是無庸置疑的。馮小剛能夠在《集結號》里克服掉《夜宴》及以往的國產大片們集體患上的大部分毛病,比起老謀子都三部了還沒轉過勁來,已經要強得多,也算是為國產大片的轉向開了個好頭。諸如引進韓國特效、不用一線明星、拋棄古裝武打、尋找國內戰爭電影新切入點的種種嘗試,也很有值得其他電影人借鑒和思考的地方。 「挺」的理由之二,是老馮的敢於創新。一方面,這部電影較之我熟悉的馮小剛作品,確實有太多的變化,比如從逗人笑到逗人哭,比如從緊跟老百姓熟悉的生 活小事到放眼戰爭歷史,比如從抓著葛優不放到下決心啟用張涵予,還有語言風格的轉變、攝影風格的轉變,等等——我並不是說這片子里就看不到馮小剛習慣了的東西,也不是說《集結號》就多麼完美,而是說,作為一個導演的求變轉型之作,《集結號》已經很讓我滿意了;另一方面,這部電影的選題算是給了偶一個驚喜, 能在現行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找到內戰的這個切入點,偶還是很佩服的。看了一下主創訪談,編劇劉恆真是個人才,他的幾句話說的經典,呵呵,有興趣的可以看
看這兒。 「挺」的理由之三,是電影本身素質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表演,算是近幾年大片里難得的一見的精彩演技,無論是張涵予還是九連其他官兵的扮演者,都 很稱職。特別是張涵予,盡管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整個故事的真正主角(應該是那些犧牲而又受了委屈的戰士),但卻是整個故事的承載者,其極佳的表現大大增加了電影的感染力。說他「演活了」穀子地可能會有人覺得過獎,但說他對全劇的成功煽情功不可沒,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當兵的就得像當兵的,好些片子 里的解放軍和八路軍都白白胖胖的,咋看咋不象。多虧了沒找香港明星來演,要不也是咋看咋不象啊,又出現N個笑場也未可知。人物塑造上顯然也找回了馮氏作品的一貫優點,穀子地這個角色絕對中國、絕對紅色、絕對不會和其他電影里的角色混淆……再比如故事,盡管我知道這是小說改編,盡管他沒標著「基於真實事件改 編」,但我還是相信類似的故事一定會存在,只是結局可能沒有這么光明,經過可能也沒有這么曲折,甚至有些時候我明知道是老馮又在玩煽情,也忍不住眼睛發酸 ——能讓觀眾入戲和觸動,怎麼說也該算是成功的電影了。 當然,《集結號》也並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甚至很難給予它一個非常高的評價。前半部分的戰爭年代和後半部分的和平年代,脫節的比較厲害,靠幾個回閃鏡頭生拉硬拽效果也不好;努力學習《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真實感,但晃動的鏡頭和單調的殘肢、彈雨,仍然缺少斯皮爾伯格的張馳有度,場面熱鬧的有點亂,顯而易見駕馭大場景的控制力仍需提高,而且對戰爭小高 潮的刻畫有些重復,比如男主角先後兩次用小山炮幹掉敵軍坦克簡直如出一轍,反沖鋒和沖鋒戰也同樣有這個問題;後半部的煽情雖然成功,但過於直白,看第一次的時候很奏效,但難以吸引人再看第二次,與那種每看一次都能同樣被打動或者又發現新東西的好片子還有差距。 其他的不說了,留點精力完成本月的其他任務。總之呢,這部片子算是讓我對國產大片看到了一線光明,也重新又有了一些期盼。對馮小剛這等猛人,如果真下定決心接受觀眾的意見,還是值得等待的。
❷ 小學生電影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著名的國產大片——《集結號》,我被深深的感動了。影片大概內容是這樣的:穀子地所率領的一個連隊(共47人),接受團長的命令在舊煤窯阻擊敵軍,以聽見集結號為撤退的命令。但是,當他們經過浴血奮戰之後,只剩下連長穀子地一個人,他沒有聽見集結號。最後連長穀子地被共產黨的第三野戰軍俘獲。當戰爭結束的時候,大家竟然認為那四十七人不是烈士,而只追他們為失蹤!穀子地感到很氣憤,經過一番感人的努力,穀子地終於找到了那四十七名烈士的遺體,並追封他們為烈士。 看了這部電影,我也被穀子地那執著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住了。如果追溯起這個原因的話,我看只有一條,那就是現在社會中有這樣執著精神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在現代社會中有這樣執著精神的人恐怕是只有孩子了。可是就連孩子也不敢這么肯定地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