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膠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我們通常把用膠片拍電影的機械叫電影,簡稱攝影機。其基本原理就是活動照相。膠片在攝影機里以24格/每秒的速度運行,每一格在片窗停留1/50秒,記錄被攝體的運動狀態,每一格的影像雖然都是靜止的,但記錄了不同的動作。放映機以24格/秒速度放映,利用我們人眼的視覺殘留原理,我們就可以看到連續的活動影象了。
Ⅱ 用照相機如何拍攝電影畫面
如果想用照相機拍攝下電影某一個畫面,關鍵是如何選擇照相機的快門速度。
電影膠片並不是連續的,一般每秒鍾放映24張畫面,由於人的視覺暫留,才不會感覺有中斷。因此,在用照相機拍攝電影畫面時,必須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一般選擇1/50秒(或1/60秒)。在這一瞬間,電影只放1~2個畫面,能夠被比較清晰地拍攝下來。
若選擇1/1200秒,1/500秒,就有可能正好攝取了畫面經過半格的位置,得不到完整的畫面。如果選擇1秒、2秒,必然把許多畫面的內容重疊起來,造成畫面模糊不清。
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實踐一下。
Ⅲ 電影拍攝中用固定鏡頭拍從晚上到白天是怎麼做到的
膠片攝影機應該是這樣做的:
固定攝像機,用慢速拍攝整個過程,也就是把每秒的幀數降低。
播放時採用正常幀率(貌似是24幀/秒?),這樣在觀眾看來,這一個幾秒或幾十的長鏡頭包含了晚上到白天的全過程,或者可以這么說:時間被壓縮了。
現在數碼影像的後期製作能搞出好多驚人的效果,不過前期的拍攝應該說還是必須的。試想一下,表現城市中從白天到夜間的變換,從華燈初上,樓宇中點點的燈光逐次亮起,再到車流中的燈光慢慢閃現,加上天空中的明暗變化,日月交替.....OMG~如果單純的用後期處理可是個龐大的工程.......
Ⅳ 膠片電影的拍攝方式的效果
用膠片攝影機拍攝的圖像質量遠遠高於另外兩種方式。但數字電影可以避免出現膠片因光源照射導致的老化、退色,確保影片永遠光亮如新,還可以憑借充分的像素穩定性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而且觀眾再也看不到象雨點一樣的劃痕磨損現象。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既節約生產成本又有利於環保。而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使之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