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看不厭的愛情經典,無與倫比的奧黛麗赫本,為什麼大家卻說她是渣女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里,赫本的父親是英國人,名約瑟·安東尼·赫本·拉斯東,是英格蘭銀行布塞爾分行的總經理;母親是荷蘭人,埃拉·馮·希姆斯特拉,何蘭駐蓋亞那總督的女兒,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的後裔,所以在名字後還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稱號。
為了讓赫本自幼就受到良好教育,她四歲就被送往英國一所私立學校。赫本從小就非常文靜,從小就喜歡音樂,對貝多芬和巴赫的作品,她簡直是如醉如痴。然而與音樂相比,她更喜愛舞蹈,看蕾舞劇對赫本是一種極為美妙的享受。她是她那一夥同齡少女的典型,夢想成為一名演員或芭蕾舞蹈家。6歲時她父母的離異使她覺得分外不幸,但是,舞蹈的魅力仍然強烈地吸引著她。9歲時,她開始正規地學習芭蕾舞;她學習非常認真莊重,她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成為一名獨舞演員,並最終成為舞星。跳舞已成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9月,歐戰爆發,赫本隨母親來到荷蘭,結果,這一決定使赫本戰時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鐵蹄之下。期間,她強烈地感受了殘忍而恐怖的戰爭和貧窮而凄苦的流浪生活。這段時期,她正值她10-15歲的發育階段,由於食品短缺,許多人營良不良,赫本1米7的個子,僅剩下一付骨頭架子。戰爭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創傷,造成她貧血、消瘦、股肉單薄無力,並且她的體型後來始終清瘦修長,「戰爭把人變成囚徒,不論從肉體上還是從精神上說都是如此。我周圍有同齡人,卻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的想法和我不一樣。我不知怎的,在槍炮聲和殺戮面前,努力堅守首我自幼的夢想――音樂,芭蕾。」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她的確從來未放棄對芭蕾的追求。在戰爭結束後,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個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加斯開爾處學習,索尼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顴骨,秀氣的鼻子,方方的肩頭、苗條的軀乾和修長的腿,這一切都預示著:這是一個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動作也不借,有很好的基本功。可是索尼亞對芭蕾有許多新的見解,但得不到荷蘭政府的支持,她的學校被迫停辦。於是赫本轉到倫敦,找到了一份在教會夜班的工作。
同時:她一邊當廣告模特,一邊進了頗負盛名的瑪麗蘭女士的舞蹈學校。年已60歲的舞蹈家蘭柏女士對赫本很好,但是,在這里,赫本發現,自己的舞蹈技術不如別的同學。加之她個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沒有擔任舞劇主角的前途。同時,多年的飢餓侵蝕了她的身體,作為職業舞蹈演員體力不足。主要的是,這個時候,赫本忽然明白了蘭柏對她講的肺腑之言。蘭柏女士的話是「你缺少芭蕾舞蹈家應具備的天才。」
至此,赫本終於明白了,干芭蕾這行,她永遠當不成主角,永遠不會成功,終於,赫本徹底放棄了當舞星的願望。此時,她19歲。
當不成舞星,就要面對現實,當時,倫敦要拍攝一部40分鍾的電影長片,是一部關於旅行風光介紹短片,片中需要一名會英、德兩種語言的少女,裝扮成空中小姐向觀眾講解風景物。經朋友介紹,赫本前往應試。十八九歲的她,長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兩位導演行後接見了她。導演林登後來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象小鳥似的嘰嘰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我呢,立刻打電話把助手叫來。記行當時我對助後『快來!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看見了。』」
這部短片,雖然再也沒有聽人說起過,但赫本卻第一次跟演電影打上了交道。她體會到拍片的激動和樂趣。這件事也許正是她以後輝煌從影事業的開端。
1948年,奧黛麗·赫本進入英國倫敦的瑪莉·藍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學校學習,由於年齡和身高以及早年因營養不良而影響發育的原因,她被告知,她無法成為一流的芭蕾舞者。 之後,她做了一些模特工作,拍攝了一些廣告,也參加了一些舞台劇的演出,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羅馬假日》劇組的演員試鏡,從這以後奧黛麗·赫本走上了演藝道路。
1954年,赫本與梅爾·費拉結婚。雖然,水銀燈下,她總是與英俊瀟灑的男星們談情說愛,浪漫多情。然而一旦回到現實,她卻是一個一心熱愛丈夫與孩子的賢妻良母。1963年之後,奧黛麗在四年時間一直是深居簡出,精心照顧著病弱體衰的費拉。然而費拉對並非投桃報李。1967年,赫本拍完由丈夫擔任製片的《等到天黑》之後,竟發現費拉愛上了一個西班牙女郎,真誠的奧黛麗無法容忍這種欺騙與傷害,與費拉一刀兩斷。
1969年,奧黛麗與羅馬心理醫生安德列亞·道蒂結婚了。赫本極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為此她決定放棄自己的熱愛的影藝事來,她對跟在身後的記者宣布:「我不再是奧黛麗·赫本了,我是奧黛麗·道蒂」。但倆人的婚姻最終以悲劇告結束。這時候,赫本重返影壇,並與道蒂辦理了分居手續。單身的凄苦和晚年的孤寂使赫本很想找一個男子作生活伴侶。朋友們對此很關心。其中一個好友為她介紹了一個男子――英俊的演員羅伯·瓦爾達茲。
1981年,羅伯走了大膽一步,他住進赫本在瑞士的家,開始了二人的同居生活。爾後,兩人正式結婚,赫本與丈夫住在風景幽美的瑞士共度晚年。赫本在羅伯身邊找到了幸福。
1992年,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身份前往索馬里訪問的赫本突感腹痛如絞,隨即送往洛杉機的西達茲塞尼醫院診治,一代巨星身患結腸癌。
12月,奧黛麗自知病情難復,向醫生請求回鄉看最後一眼瑞士的白雪。1993年1月20日,柯林頓就任美國第四十二屆總統的當天, 一代巨星奧黛麗·赫本在羅伯·瓦爾達茲及兒子們的看護里閉上了雙眼。
拓展資料:
赫本的父親名為約瑟夫·維克特·安瑟尼·赫本-魯斯頓,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總經理,母親名為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男爵夫人、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後裔。
赫本母親的第一次婚姻嫁給了荷蘭貴族,生下了兩個兒子。第二次婚姻對象即赫本生父,生下了赫本。母親從小有著演電影唱歌劇的夢想,父親因工作原因往來三地(英國、布魯塞爾、荷蘭),致使一家人鮮有團聚。
赫本之父傾向納粹甚至信仰法西斯主義,似乎是兩人婚姻關系的致命一擊。在女兒六歲時,父親拋下了妻子離家出走,母親一夜白頭。隨後歐戰爆發(1939.9),赫本跟隨母親來到荷蘭。由於奧黛麗這名字並不常見,為保護女兒,母親將其臨時改寫為Edda以求平安度世。
戰亂飢荒,家庭的貧困並沒有阻擋母親對女兒的愛與支持,戰爭結束,母親把赫本送到了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加斯開爾處學習。多年來借口不見女兒的父親在其從藝後曾給她寫過不少信,但都被母親秘密攔截。母親想讓赫本忘記父親,並告訴她,她的父親從未改變「當初的信仰」。
成名後的赫本曾專程去看望孤身一人的父親,但不歡而散,父親表示不願再次相見。肖恩(赫本長子)曾表示外祖父患有情感交流障礙,終其一生,赫本都對父親的失蹤感到遺憾,稱之為「生命中最大的創傷」 。最後十年母親與赫本同住在和平之邸,受到悉心照料,於1984年8月26日逝世
赫本的長子名為西恩·赫本·費勒,為赫本與梅爾所生,出生於1960年7月17日,從事電影行業,涉足後期、製片、推廣等。建管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著有赫本傳記《天使在人間》。西恩與第二任妻子喬凡娜及兩個兒子住在美國加州的聖莫尼卡和義大利的托斯卡納。
次子盧卡·多蒂,為赫本與多蒂所生,出生於1970年2月8日,與哥哥共同管理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
網路——奧黛麗赫本
Ⅱ 膠片電影的修復是如何進行的呢
老電影數字化修復流程:膠片整理收集。膠片清潔及物理修復。膠片數字化掃描。數字中間片精緻修復。數字化色彩校正。聲音數字化修復。影片聲畫合成。字幕製作。影片輸出與備份。影片修復效果鑒定。鴻視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目前為中國最大專業電影修復公司,截止2014年7月份我們已經完成200部老電影的修復,其中包含中國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一部電影《勞工之愛情》(1922年)、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1961年)。修復影片曾多次參與國際影展,並獲得國際專業修復專家人士一致好評。2012年3月修復完成鄭君里導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在2012年第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國內外專家一致好評。2014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成功放映《勞工之愛情》、《新女性》、《小城之春》、《萬家燈火》及《神女》5部修復影片,占據了電影節放映修復影片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