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片中的聲音是如何記錄的
我們大家看電影時,會覺得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非常連貫,就如真實情景差不多。但你若看外國產的配音電影,有時卻能看到動作與聲音不協調的現象,演員的嘴早已不動了,聲音卻還沒斷,這是什麼原因呢?
通常電影影片中的聲音是同動作一起記錄在影片上的,電影中的音樂、對白及音響效果,是現代電影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聲音首先通過話筒變為電信號。聲音傳進話筒,推動話筒中的膜片的振動,與膜片相聯的動圈也隨著振動;動圈是放在永久磁鐵的圓形空隙中的。由於電磁感應,在磁場中來回運動的動圈就會感應出電流來。聲音越響,膜片和動圈振動也越大,感應出的電流就越強;聲音頻率發生變化時,膜片和動圈振盪頻率也隨著變化,動圈上就會感應出與振動頻率一致的電流信號來。這樣,聲音高低及頻率的變化,就會表現為感應電流信號變化。
微弱的感應電流經過放大器放大,再流過一個白熾燈泡。隨著電流的變化,燈泡亮度也發生變化:電流強,燈就亮,電流弱,燈泡就暗,這樣就把聲音信號經過電信號中轉變成了光信號了。這時用一個聚光透鏡把燈光聚焦後投射到電影底片上,隨著膠片不斷移動,使膠片能在拍攝演員動作的同時而感光。聲音強,燈光亮,感光也就多;聲音弱,燈光暗,感光就少。這些電影膠片經顯影定影後,就成為電影的聲帶底片。再用這底片印成聲帶的正片。
還音時,只需在聲帶正片上投射一束強度不變的光線,當這光線透過膠片邊緣那深淺不同或寬度不同的白道道(聲帶)時,就變成了強度不斷變化的光線。時明時暗的光線,經過光電管就變為時強時弱的電流信號,這電流信號經過放大後,送進場聲器就播放出聲音來了。
這種光學錄音法要比磁錄音麻煩,所以現在大都採用在拍攝電影時,先用磁錄音方法錄下各種聲音。當影片拍完,洗印電影時,再用光錄音法把磁帶上的聲音轉錄在電影膠片上。
2. 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作為一部電影,微電影的導演,錄音是一項提高影片質量的關鍵點,本文詳細說明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一,開拍前和錄音師的溝通。
錄音師應該是導演的主創團隊裡面的一員,從劇本階段就應該參與進來。我們在拍作業的時候常常有這樣的誤區——看景的時候帶著攝影燈光美術唯獨忘記了錄音。其實錄音師也是需要看景的。不同的環境聲場不同,也可能有噪音源。我們自己肯能會忽略了這些,但是如果有一個錄音師在的話,他能夠幫助你注意到這些問題。比如說我們在一個倉庫裡面拍片,倉庫的混響如果太強我們聽著沒問題,但是錄到錄音機里可能就會出現對白不清的問題。錄音師需要在選定的場景里預錄一些素材,預判肯能會發生的情況,做出解決的方案,如果實在不行就換景。再比如,也是我們常犯的錯誤,同學們常常會租房子拍戲,但是我們租了一個臨街的房子,房子外面車水馬龍,關上窗子還是噪音太大。這些都是我們為什麼要帶著錄音去選景的原因。
錄音師前期能夠越早的看到劇本,看到分鏡頭,看到場地。他們才能越早得做出錄音的方案,才能決定用什麼樣的設備,下幾根桿、用幾個小蜜蜂、用幾路的錄音機。這些都是需要導演提前和錄音溝通的。舉一個例子,最近有朋友拍片子,分鏡頭遲遲沒有給錄音。錄音到了現場才知道有一場劇場的群戲。需要下兩根桿和若干小蜜蜂才行,但是片場雖然給錄音準備了744這樣的錄音機,但是卻只配備了一根桿,沒有小蜜蜂。這場戲的聲音就完全達不到要求。這要不就是後期補錄要不趕緊讓人臨時去租小蜜蜂。前者廢錢廢時,後者耽誤進度。這就是導演缺乏基本錄音意識,以及與錄音缺乏溝通的結果。
一個好的錄音師,還能夠在聲音設計上給予導演很大的幫助,提前的'溝通能夠給他們留出很大創作空間。多花一些經歷在前期和錄音的溝通上,也許你的片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同期錄音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
同期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比如燈光組,有的燈質量有問題,會發出噪音。這樣的燈最好不用,如果要用也得想辦法隔音。比如攝影組,老化的設備如軌道,攝像機等等可能就會發出聲音,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提前溝通解決的。此處設計的問題會很多,我分享幾個我們在同期的時候常常忽略的事情。
1、空調一定要關。空調是有低噪的,而且很大。我們在開機的時候要關了空調,可以等停機的時候開空調。
2、小心空調外機。外景的時候,如果當時選景的時候赴京的空調外機沒有響,但開拍的時候裡面的人開了空調,那就是悲劇了。
3、電腦等電器設備。這些設備在拍攝的時候也要關掉。會有輕微干擾,而且電腦的風扇也會有響聲。如果一定要拍到開著的電腦請一定和道具部門溝通,選擇雜訊小的。同理適用與電風扇等設備。
4、所有的視頻都要錄聲音。常常我們在拍片的時候遇到了強烈的雜訊源,我們的聲音不得不回去重新做。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不錄聲音了。錄下來的聲音雖然不能用,但是卻是後期重做聲音的重要參考。
5、疊詞的問題。我們在拍正反打的時候,常常一個演員演另一個演員搭詞。這種時候每一句台詞都應該非常清晰,搭詞的時候不要出現疊詞。如果需要疊詞,也是由後期來完成,而且這樣還可選擇在什麼時候疊進來。同理適用與現場的補錄台詞。
三,後期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1、合板。第一次做片子的時候我們常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先剪輯完畫面,然後在一點點的對口型。正確的做法是在剪輯開始前就先合好板。
現在我們拍作業以及電視劇和電影基本上走的都是雙系統,這都涉及到打板和後期合板的問題。這邊要糾正一個大家很可能犯的錯誤:合板不是合攝像機的機頭打板的聲音與錄音機錄到的打板的聲音。我們常常用兩個聲音的波形的那一下峰值來對。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攝像機裡面拍到的畫面其實比攝像機機頭收的聲音要快。如果我們採用錯誤的方式對板,很容易出現畫面比口型快一點的現象,雖然是細小的差別但是這樣口型就會軟,看起來會怪怪的。正確的做法:用畫面里板合上的那一楨對聲音文件的波形峰值。這樣才能保證聲音和畫面的同步,而且錄音會在打板的時候把桿指著場記版。
2、OMF。當我們剪輯完成後會用剪輯軟體生成OMF文件給錄音。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剪輯的時候只要保證聲音和畫面的同步和嚴格按照場記單將視頻和相應的聲音文件匹配。我們自己剪片子用剪輯軟體做聲音的時候常常這個鏡頭匹配的不是這個鏡頭的聲音。但是想這樣找替換的聲音的工作都是應該有聲音剪輯來完成的。我們的多此一舉會給他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他們會摸不著頭腦。同理,視頻剪輯軟體里的聲音特效,我們也完全不用去做。因為聲音剪輯會刪掉這些所有的東西,我們做了也白做,錄音師刪著也麻煩。我們只要給他們一個條理清晰乾乾凈凈的OMF文件就好。另外在生產OMF文件的時候視頻剪輯軟體會有一個餘量的選項,至少給我們的錄音流出120楨。具體OMF是什麼,導入錄音的剪輯軟體里是什麼樣子什麼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
補充一點,如果不想你的錄音師在剪輯聲音的時候一直給你打電話問你這個鏡頭用的是哪個聲音。那麼你最好在剪輯的時候按著場記單上的記錄給聲音文件命名成「場鏡次」.這樣錄音可以根據自己的錄音場記單來找到原來的素材。這個工作和對板在同時完成。當然這是行業標准做法,也許同學們具體合作的錄音師有自己的一套做法,那麼導演需要提前和你的錄音溝通。
3,聲音的剪輯是很復雜的。聲音的剪輯會涉及很多東西,包括動效,對白,音樂,等等。我們的小作業里都有可能出現十幾軌的情況。一般的電影都是幾十軌甚至一百多軌的情況。
第一我們要給錄音流出足夠的聲音後期的時間。第二我們一定要視頻定剪之後再給錄音師做聲音。如果我們的畫面這加幾楨那邊減幾楨,對聲音後期來說就是災難。他們要動幾十甚至幾百軌的聲音,之前的特效都得重新做,還得根據畫面去找那些聲音對不上的地方。如果不想你的錄音師提著刀追著你滿街跑得話,一定要定剪了再出OMF給錄音做後期。
四,錄音是很貴的。
我們的一個片子要爭取給錄音留出1/5的預算。中國現在行業標准電視劇的聲音一集的同期加後期成本在一萬五左右。同期的錄音師1000/天,大助(桿爺)300-400/天,小助(順線)100-200/天。當然在物價飛漲得今天也許我們下個片子的時候他們就不是這個價了。
3. 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拍攝是如何收音的,其工作原理是什麼
拍電影電視劇,收音有兩種。
一種現場收音,也就是同期聲錄音。這種錄音方法,攝像機如果不開自帶錄音功能則本身不錄音,而是用專業錄音器材,連接攝像機同時錄音,音頻錄進錄音設備中。再根據攝像機時間碼對照已經錄好音軌,後期製作,消除雜音。之後混音,出成品。
另一種是現場收參考音,為了給後期剪輯時參考所用。錄音話筒直接和攝像機連接,不需要另外的錄音設備。
這張照片看起來應該是同期錄音,一個俗稱舉桿,也就是舉話筒的。另一個人身上掛著的是小型錄音台,也就是錄音設備。不算太專業的設備,一般用來拍小成本的短片或者MV之類。
同步錄音的設備可以清晰並且指向性地錄音,可以減輕周圍雜音的傳入,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雜音。但錄音設備比較專業,可以區分雜音和指向性音源,後期可以將雜音處理干凈。
4. 什麼叫做同期聲
同期聲即同期錄音,電影錄音工藝術語,是指在拍攝畫面的同時進行錄音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錄制人聲和動作音響,可以縮短製作周期,常被故事片、科教片等採用。
簡單來說就是拍攝電影、電視劇的同時錄音播放。
同期聲是電影錄音的一種工藝,其記錄的是現場的真實聲音,它比後期的配音要自然、逼真。因此,它體現了電視新聞真實的特徵。會使影片音效更有現場感,因為是在分場景拍攝畫面時,人物在各種環境中的表演活動所發出的聲音都很真實。
一般拍攝寫實類、動作類的片子比較多,但事實上在影片後期製作的過程中,也會對同期錄音的效果進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雜音等,所以同期聲也不見得完全的真實,只是相對真實而已。
還有在新聞類節目中拍攝畫面的同時錄下的新聞事件現場聲或采訪聲,聲源為畫面內物體或人物。可分為現場環境聲、人物采訪聲等,其價值在於增強報道的真實性;增加報道的信息量;增強報道的感染力。
(4)拍電影怎麼錄音擴展閱讀:
在電影拍攝現場,大家都會看見一些舉著長桿話筒的,可愛的人們。他們在片場,跟隨攝影師的鏡頭,錄下演員的對白,同時,拾取周邊的環境音,確保為每一部影視作品,還原現場最真實的聲音。他們便是同期錄音的工作者,這個過程就是同期聲。
同期聲是影視錄音的一種工藝。它以「記錄」為主,是在影片拍攝時,同時記錄下演員在現場最真實的表演狀態、情緒、表情和對白以及現場空間環境聲的一個過程。
因為人物在不同環境中活動,所發出的聲響、語聲、環境聲以及這些聲音的交織情況,是不一樣的。只有同期錄音,能把這些信息如實的記錄下來,並與鏡頭同步拍下的畫面一起構成真實的、視聽一致的藝術效果。聲音具有無限延續性,同期聲在空間營造上,會給觀眾帶來更真實、更寬廣的空間感。
同期聲的核心是聲。是同時展現畫面,證明聲音來源。同期聲隨著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就是ENG的出現,慢慢地顯示出「英雄本色」。同期聲的關鍵是人物采訪,聲音是人的聲音,圖像是人的圖像。
5. 在拍微電影時,如何使錄音更清晰
外接麥克收音 或者使用吊麥
6. 怎麼樣錄出電影中最棒的聲音
怎麼樣錄出電影中最棒的聲音
電影中聲音的作用毋庸置疑。好的聲音素材對於電影聲音而言確實是一筆財富,而要想獲得好的聲音,就要從現場錄音開始。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錄出電影中最棒的聲音的技巧,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現場錄音
第一、雙系統優先,不管攝影機是否能夠錄音。
當然,聲音直接錄到攝影機很方便,不需要拍板同步,不需要在後期剪接之前,先對准位置,而且影像檔案總會有聲音。不會出現找到影片檔,找不到聲音檔。攝影機當然就是影像捕捉的裝置,在聲音的性能方面,在過去這么多年,也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同樣長足進步的專業錄音設備相比,總是相形見拙。比如24位元解析度、無壓縮以及高達96KHz(甚至192KHz)的取樣頻率,都不是在攝影機上可以看到的。
雖然16位元好像已經足夠,不需要24位元的144dB的理論動態范圍。的確,播放的16位元是足夠了,不過在錄制的過程中,能夠精確完全使用到16位元總是很少見的。24位元提供了寬廣的空間給拍攝錄音的動態范圍,讓後制不用到處碰壁。另外一個好處:雙系統錄音,表示不需要拉一堆線到攝影機。攝影師也不用擔心不小心搞錯了錄音的設定。
第二、專門的Boom操作員
錄音的工作,首先得把麥克風放到最佳位置。拍攝的同步錄音,為了讓麥克風不要出現在畫面中,但是還是要想盡辦法讓麥克風靠近音源,Boom man是錄音成功的第一關鍵,麥克風放錯了位置,錄音師除了干著急,一點辦法也沒有,除非自己動手,就成了Boom man了。但是錄音師如果還得處理其他的工作,Boom man更應該有專職人員,不但要專職,還得有經驗。
他必須懂聲音的現象,最好懂聲學。也要懂麥克風,也得明白光影的關系,不是麥克風不要出現而已,麥克風與Boom竿的影子也不能出現。他必須像只靈活的貓,安靜無聲的行動,不會被電線、軌道絆倒,也不會一頭撞上攝影機搖竿或腳架。他也必須像運動將,長時間高舉釣竿好像以前軍人練刺槍術一樣。
第三、別以為後期製作能做到一切
有聲電影已經80多年了,不過同樣的錯誤,卻一再重復發生。聲音的重要性,永遠在影像之後。所以只要畫面ok,聲音的問題可以交給後期去解決。畫面外的汽車發動干擾聲,給後期電腦「修掉」。結果得回到錄音室,花大量的人力、時間,去做一件在拍攝現場只要再拍一次的工作,所有條件都在,只要沒有背景干擾聲。
第四、打板與記錄
打板聲對於無時間碼的雙系統製作非常重要。拍攝內容不只讓攝影機拍攝拍板的紀錄,還有將這些內容念出來,錄到檔案的開頭,對於檔案管理有很大的幫助。自己剪接很容易,問題是將你的素材交給從未謀面的編輯,要怎樣把事情交代清楚呢?
第五、環境音收錄
拍攝前一定要收足夠環境音,不能有明顯的,容易辨識的突發聲音。工作人員請安靜。如果環境中持續有不能接受的高噪音,拍攝前就要先處理干凈。也許來自空調、隔壁樂團現場表演、交通,也許是水聲、風聲......
第六、無線麥不是救命仙丹
無線是一種神奇的選擇,在甚麼都已經無線化的時代,似乎無線麥也是理所當然。不過,美國的數位電視廣播頻道已經讓許多無線麥變成廢物,空中看不見的無線信號,都會讓無線麥的聲音變得無法使用。您一定要有準備,萬一無線麥不能用怎麼辦?(現在小型高性能錄音機已經夠小到比無線腰包機還小,這也許是你可以使用的工具之一)
第七、沒有「超高指向麥」這種東西
這么比喻好了,麥克風如果用鏡頭來比擬,可以選擇的只有魚眼、超廣角、小廣角。
家庭麥克風錄音
好的工具:
一個好的`麥克風加上好的音頻介面是好錄音的重要基礎。你並不需要一個價值上萬的麥,不過一個不錯的麥的確會起到不少作用。音頻介面需要清晰的前置放大器來減少進入錄音的雜訊。你的錄音軟體也要比較好,這樣才可避免延遲問題。在正式開始錄音之前,花點時間好好了解自己的工具。
正確的錄音格式:
你需要預先決定你要用哪種錄音格式。如果你採用8bit和8000khz來錄音的話,可別指望能得到好的結果。錄音的最佳格式是wav或者aiff。採用44100khz和16bit的設定以得到最佳質量(這是得到好質量的最小設定值,你可以設定更高的數值)。我們始終建議不要用mp3格式來記錄,因為這種格式無法捕捉到整個原始音頻頻譜。不過如果不得不採mp3格式來錄音的話,就用不少於320kpbs的設定吧。
麥的放置:
為了捕捉音頻的完整聲波范圍,錄音時麥克風跟嘴之間的距離要恰當。我們的經驗是從9寸開始。太近的話,可能會錄到呼吸聲之類。太遠的話,錄下來的聲音聽起來悶而且弱。同時你需要用一個防噴罩來濾掉呼吸聲和「b」、「p」這些爆破音。這些爆破音很難通過後期處理來解決。
注意電平:
確保你的錄音電平在綠色的范圍內!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一旦你的音頻開始被削波(信號電平超過了0 db也就是說變成了紅色),你的錄音就會有一個很麻煩的失真,這可是後期無法處理的。不過,電平也不能太低,因為那樣會導致信號中有更多噪音。適當的-6db到-4db的電平是一個好的起點。在整個錄音過程中也要密切注意錄音電平。
不要想著靠後期處理解決:
別把錯誤拖到混音和母帶階段去移除。後期製作的後期階段可以修飾音頻,但修飾的結果還是取決於原始音頻的質量。好的錄音=好的混音,反之亦然。
雜訊——你的敵人:
確保風扇和空調都已經被關掉了。把所有門都關上,並確保你鄰居家的狗沒在叫。錄音的時候跟你的電腦保持距離以使CPU風扇的噪音維持在最小值。一直把麥克風放在支架上,這樣會使手的移動導致的噪音減到最小。
保持音準:
很多器材會在錄音過程中跑調,所以重新調音很重要。在唱的時候,別抱著一種覺得自動調音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想法。一個擁有完美音準的好錄音雖然需要多幾次嘗試,但這都是值得的。
錄制干聲:
最好在沒有任何自動效果的附加下記錄所有人聲和樂器聲。這樣的話,在後期製作中你能有更多的靈活性。一旦你在錄音中使用了附加效果,它就會成為這段音頻的一個永久特徵並且後期無法移除。如果要使用任何效果的話,盡量將其保持在最小值。
訓練你的頭腦和耳朵:
你的耳朵有多好,你的錄音就會有多好。去聽一些好的錄音或者廣告錄音並拿自己的錄音與它們比較。跟你的錄音比起來它們聽起來感覺如何?如果你對自己的錄音效果不滿意的話,那就用自己的工具和錄音器材做點試驗,看更多的教程並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是沒有捷徑的。
錄音棚
錄音棚的演唱和一般的舞台表演是有非常大區別的。首先就是要調整聽覺感受。因為一般我們表演時,調音師會幫我們的聲音加上混響、回聲、延時等效果----通俗的說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卡拉OK效果,讓聽覺上有更好的聲音質感、聲強力度和聲線的流暢感。而在錄音棚,目的是在錄制下來的聲音基礎上,進行聲音的修正和美化。譬如:太悶的聲音可以調亮一點;太硬的聲音可以調的柔和一些;忽響忽輕的聲音可以試著調整的平均一些。特別是現在普遍都是使用數字音樂工作站,可以方便的把聲音像文字處理軟體中的文字一樣隨意剪切、粘貼、刪除……甚至可以一個一個字的進行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