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黨偉業》的精彩片段、精妙語言、人物角色、觀影感受
觀大片《建黨偉業》有感
近日看了電影《建黨偉業》,感慨頗多,影片從1911年的辛亥革命開始,涵蓋了孫文創立同盟會、溥儀退位、袁世凱稱帝,簽訂二十一條、張勛復辟、蔡鍔討袁、顧維鈞巴黎和談遇阻、陳獨秀、李大釗領導五四運動,發動工人罷工、青年毛澤東成長、共產國際成立、共產黨核心領袖留法直至共產黨成立……,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涉及了上百名重要歷史人物,展開了一段紛繁復雜、風起雲涌的史詩畫卷。影片大場景大製作大氣魄,的確不凡,光觀眾熟知的明星就有上百位,有的只有一兩句台詞一兩個畫面。而這些大牌明星的加盟,不僅將更多的觀眾吸引進電影院,更是解決了歷史片中「小角色大人物」的尷尬——歷史影片中的小角色也許只露了一面,卻常常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這種不一般的配角隨便找個小演員來演實在壓不住陣腳啊。
憑心而論,影片確實拍得很不錯,尤其看到最後五四運動學生上街那一段,愈加感慨,差點感動得熱淚盈眶,實在是很久沒有的感動了。
但還是有幾處細節,讓我在感慨之餘又大感遺憾。
首要一處就是影片中陳獨秀等新文化干將對於封建勢力以及舊觀念的論戰,說實話,馮遠征成功地塑造了陳獨秀,吳彥祖飾演的胡適也基本成功,可惜的是,這一切似乎都讓編劇的台詞給毀了,因為靜下心來聽論辯各方的思路和表達,實在讓人尷尬:正面人物,或者說站在歷史進步一面的言論實在是情緒大於理智,嘩眾取寵大於以理服人,反之,守舊退步一派的言辭倒是邏輯清晰,條理清楚,甚至在今天聽來也促人反思,乃至發人深省。
試舉胡適與辜鴻銘在北大圖書館的辯論為例分析,當時兩位才俊在圍繞文言與白話展開辯論,實則是談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優劣勢,深層次也談到了該堅持孔學還是師從外國的問題,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自然是進步積極和正面的,這已經為歷史所證明,無庸再多言,但究其辯論本身卻恰恰相反。
先看辜鴻銘的言辭,「陳(獨秀)先生大言不慚,借推崇新文化,埋葬舊文化之名,將國人近代之磨難,歸罪於孔家舊學。試問,兩千年前之孔子何罪於今人哪?」這段話沒什麼分析和理論,看不出水平高下,但提出的問題即使今天看來也是發人深思的——中華民族自1840年以來近兩百年的屈辱,難道真的都應該歸罪於孔學儒教嗎?
接下來,有學生提出「孔子之學已經難以用於今日,對這一狀況難道視而不見嗎?」針對這一問題,辜鴻銘的表述就大見出彩了。他回答:「孔子教人之方法,就如數學家之加減乘除,兩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會三三得八,自家算術不精,將題目算錯,卻怪發明之人,毫無道理。」這番話,不得不承認比喻精當,邏輯清楚,很難辯駁,而且聯系今天的社會現實,我們即使多了近百年的經驗和智慧,也不得不承認這番話基本是正確的,今天國學熱一再重現,孔子學院全球開花,甚至領導人還提出「以德治國」的理念,總不能說都是歷史倒退的表現吧。因此,影片中陳獨秀也評價「雖是詭辯,但也難掩其才華」。
然後影片中的胡適先生就站起來與之論辯,原以為才高八斗的適之先生要三言兩語揭示其「詭辯」之所在,給學生黃鍾大呂堂堂之音,可結果,唉。
請先看胡適先生的言論。「文化總該革新的,因為時間總在前進。有人講文言文文雅古樸,白話文粗鄙不文。我們說科舉誤國,誤在八股。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學,便不堪實務,不會做事,只會考試。我們的國家急需實務人才,腳踏實地,強健國力。」
通篇觀點眾多,思路不斷跳躍,從文化革新到文言白話,再到科舉八股,最後談實務人才。除了第一句說因為時間前行,因而文化也當革新,好歹有點因果邏輯之外,通篇基本沒有分析只有口號,而且很多話跟辜鴻銘先前的論題毫無關聯。尤其是批判八股那段,指責不通新學只會八股的人「不會做事,只會考試」,話倒是不錯,不過倒更像在批評我們當下絕大多數大學專業的學生現狀,最後文章落筆「腳踏實地,強健國力」,固然振聾發聵,但似乎不是在談論新文化舊文化問題,而是在對影片中台上台下的老師學生做自我批評——我們有空在這坐而論道,不如早點腳踏實地做點實事,此之謂「少談點主義多研究些問題」?
後面一段,針對漂亮女學生關於文言和白話的問題,吳彥祖飾演的胡適,的確明星范十足,優雅俊美風流倜儻,但作為學者來看,學養似乎就差好大一節了。影片中的女學生認為文言比白話更簡潔,並舉了「無能為力」一詞為例。老實講,在已經普及白話文的今天來看,這個女學生的觀點基本沒什麼問題,文言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的確比白話更言簡意賅,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說女學生的話有瑕疵或者漏洞的話,應該在於她舉的例子,「無能為力」實為成語,而語言中是否運用成語,其實並不是文言和白話的分歧或者說核心分歧,因為文言中固然成語良多,白話文中也可以大量使用成語。結果,影片中的胡適先生,不但沒指出這一問題,卻要非要為一展口才而顛倒黑白,硬說白話其實比文言更簡潔,並充滿小聰明地說,同樣的意思白話只要三個字就夠了,那就是——幹不了。這番言辭居然還引起一陣掌聲和女學生的愛慕崇拜,實在讓人困惑。其一,「幹不了」能替代「無能為力」的全部意思嗎?比如,我們說,現在社會風氣不正,看著社會上很多不和諧的行為,雖然明知道不好,但除了發發牢騷外,真的是無能為力。請問,這里可以換成「幹不了」嗎?恐怕有些為難吧。「無能為力」,意指不能施展力量。不能者,常常有兩層含義,一是無力而不能,二是有力然也不能。「幹不了」只能表達第一層意義,第二層意思就真的無能為力了。
更要命的是,還是這位英俊帥氣的胡適先生,在大貶語言中的成語作用之後,在後面的情節中自己反而大量使用,比如「亦步亦趨」「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無濟於事」等等成語,如此出爾反爾,大打自己耳光,實在讓人尷尬。
憑心而論,編劇在寫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這些新文化干將的台詞時,一定也是煞費苦心,大感為難,並非他們的思維多麼高深難以復制,而是當時這些文化干將大才們的很多觀點很多言論,以今天的眼光客觀來看,其實是大可商榷,甚至是有失偏頗的。當然,原因並不在於我們今天多麼有高明,而當年的陳獨秀、胡適等水平不夠,關鍵在於魯迅先生關於開窗戶和拆牆的理論,也即是矯枉者必過其正,否則根本糾正不過來,因此,魯迅先生打過這個比方,說你要在牆上開個窗戶,所有人都反對,你也開不成,但如果你說要把牆全拆了,大家嚇一跳,經過商討,牆是不讓你拆的,但可以開個窗戶,因此,在中國,你要開窗戶就一定要說成拆牆,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回到剛才的問題上來,當時的新文化干將的很多言論和觀點,今天看來的偏頗,其實很多並不是他們水平的問題,很多是有意為之的結果,目的在於可以在當時的中國開一個窗戶,批判文言是如此,批判孔學也是如此,但今天我們通過影片反映當時的情景,來表現他們的積極正面和進步,似乎在選擇言論觀點時要更加註意取捨,少選擇一些本來就過激的言辭,避免適得其反,褒獎變貶低,讓我們今天看這些原本應該出色進步的人士時,反而為這些台詞而尷尬,懷疑,甚至哭笑不得。
Ⅱ 影片《1921》中的畫面,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
引言:現在優秀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了,而且很多粉絲和觀眾在觀看過優秀的影片之後都會對影片當中的片段產生深刻印象,這種現象是非常好的,因為這樣代表了這個影片的成功。
這部電影聚集了革命女性的崢嶸歲月時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勵了當代青年積極向上的力量,也向廣大人民證明了女性也是非常偉大的,而且這部影片也完美的展現出了革命先輩當時的英勇精神,並且也為觀眾們很好的展現出了當時所發生的動人故事,並且這部電影也完美的講述了100年前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和陣容歲月,所以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教會了人們珍惜現在的生活,同時整個影片也洋溢著一種青春向上的氣息,是充滿正能量的。
Ⅲ 紅色經典影視片段有什麼
D地道戰 地雷戰 閃閃的紅星
Ⅳ 電影《建軍大業》里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你還記得嗎
《建軍大業》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xhWAOsmwEdA6aPDtQa4UPA
Ⅳ 描述革命電影、電視劇的一個精彩片段,300 ~350字數,急需!!
《流星語》並不是張國榮最出色的影片,但卻是相當有特色的一部。這是張國榮電影中唯一的一個父親形象,看多了他在眾多影片中風情萬種的「墮落天使」形象,這個平凡善良的單親爸爸確實能讓人耳目一新。
故事開始時,他是一個事業有成,甚至自信過度的金融界驕子。在爾虞我詐的證券交易場中,他習慣了帶著虛偽冷漠的面具做人,習慣了對金錢與慾望的掌控。然而在金融風暴中他變得一無所有,也輸掉了驕傲與自信。在這時他遇見了明仔,孩子的出現,如同天使的到來,喚醒了他人性中的善良與真誠,讓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並以真實的自我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
阿榮從來沒有把明仔當小孩子看,對他關心卻不溺愛。他們的關系是平等的,他沒有讓孩子叫他爸爸,而是喚他阿榮,倆人的相處就如同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但在明仔需要保護時,他會變成一位奮不顧身保護孩子的父親。他完全有能力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他沒有給過明仔任何物質上的享受,他們分享著一種苦中作樂的生活方式。也許阿榮心裡明白,這樣的生活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他要放開孩子的手,與其將來讓孩子覺得虧欠自己什麼,不如選擇一種恬淡自在的生活,只為求相依相伴的溫馨幸福。
對於明仔,阿榮就象是他的守護神,撫養他成長,也守護著他的一顆純真的童心。但明仔渴望地看著高級櫥窗櫃中價值不菲的帆船模型時,卻故做成熟的對身邊的阿榮說:「好貴的,你有錢嗎?沒錢就別再看了,走吧!」聽到明仔用童言童語說出這樣的話,阿榮俯身對他說:「小孩子就要像小孩子那樣講話,這么小就在學大人,將來等你真的長大時,你就痛苦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如果不是經歷過事業的成敗,阿榮怎會有這樣的人生觀?金錢早已對他沒有了誘惑,他並非不能,只是不願而已。阿榮親手為明仔做的那個帆船模型,雖然比不上少君為他買回的那個精緻漂亮,卻包含了一份金錢買不到的心意。
在阿榮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男人的父愛,一種當今浮躁的社會中少有的溫情, 在剝去了金錢與世俗的面具之後,我們終於看到人與人之間還有另一種真正的愛。由此,那種不經意之間,在阿榮哼著兒歌讓明仔入睡,在二人一起嬉戲中所表現的淡淡溫情,使觀眾不由得為之心悸,也看到了市民生活的可愛一面。
也許這正是導演所追求的意境:無論是香港這座繁華大都市,還是那些星光萬仗的巨星,在剝離了那一層華麗的外衣後,一樣有著平凡的喜怒哀樂。人與人的緣分就像那滑過天際的流星,在相遇的瞬間,在相伴的時刻,以一顆誠摯的心面對彼此,就算到了分別時會有不舍,也能做到瀟灑的轉身而毫無遺憾。
回答者: 雪狼湖公主 - 二級 2009-10-29 17:44
星期三傍晚,我在學校階梯教室看了一部電影《舉起手來》,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兩個兒童團員和游擊隊員們怎樣機智勇敢地和日本鬼子作斗爭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段是:兩個兒童團員在門里裝機關,這時一隊鬼子浩浩盪盪地來找金佛像了。一個笨似大狗熊的鬼子軍官來開門了,只見他的眼睛十足一副斗雞眼,走起路來像一隻大青蛙。他開門了!一打開門動了機關,只見一隻盛滿水的大水桶撞向日本鬼子,一剎那間,他像一個被彈出去的炮彈似的射出門外,他們見狀不敢入這個門了,就再繞過去另一個門。一個漢奸「吃一塹,長一智」,就去開門了。他小心翼翼地打開門,看見有一個水桶吊在上面,他拿開那個機關以為安全了,可是不是的,他動了另一個機關,大水桶向他使勁撞來,他機靈地躲開了,結果那個笨笨在後面的一個日本鬼子再次被撞出門外。那個不和他們一起的鬼子軍官走去喝了半瓶酒,兒童團員們見狀,小心翼翼地把瓶子和汽油瓶釣了上來把酒換成了汽油。哈!這下有他們好受了。游擊隊員們開始進攻了,那個鬼子軍官急著喝酒,結果整瓶汽油都喝下去了又吐了出來,兩個聰明的兒童團員拿著彈弓把炮仗射進了嘴裡,一下子炸開了。頓時,他的嘴噴起了火來,一個漢奸叫他向井裡來,他一下子跳了下去,漢奸說:「你拉住繩子,我拉你上來!」他使勁地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軍官拉了上來,誰知軍官噴了他一臉水,結果一鬆手他又掉下去了……
Ⅵ 電影《雷鋒》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個星期天,雷鋒叔叔的戰友王大力把連隊所有戰士的襪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鋒找不到自己的襪子了,他就到處尋找。這是他的戰友王大力就說:"雷鋒,你有那麼多錢,怎麼捨不得買一雙新的啊,你瞧,你這雙襪子都好幾個破洞了,穿在腳上不嫌的難受啊?」雷鋒叔叔說:「只要不耽誤我的工作就行,好壞沒有關系。咱們軍人不是把襪子穿給別人看的。」這幾句話體現出雷鋒叔叔的勤儉節約的好精神。
Ⅶ 速度!跪求~紅色經典電影的精彩段落!!好的追加100!
冰山上的來客,英雄兒女,董存瑞,上甘嶺==
Ⅷ 一篇關於革命電影中的精彩片段的300字作文
從小到大,我看過許多關於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影視片。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小兵張嘎》的影視片。這集講的是張嘎發現敵人來了,利用巧妙的方法拖住了敵人的時間,是游擊隊的戰士知道消息做好戰斗的准備,消滅了敵人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嘎子剛走到門口,突然看見有兩個鬼子,東張西望的向這邊走來。嘎子心想:不好,區隊長他們還在屋裡呢,要是雙方照了面,一交火,把村裡的鬼子都招來就不好辦了。嘎子眼珠子一轉,走上去說:「你們想干什麼?」一個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長槍,齜牙咧嘴地嚷了幾句,讓嘎子讓開,說他們要進屋裡去。嘎子故意放大聲說:「你們想要什麼?我給你們拿去還不成嗎?我家裡有病人!」一個鬼子把嘎子推在一邊,氣勢洶洶的闖進去。嘎子見攔不住,就往裡面喊:「爸爸,外面有兩個太君,非要上咱們家來!」兩個鬼子闖進去之後,挑開簾子,突然有三把刀從那刺了出來。原來,區隊長他們剛剛聽見啦嘎子在外面的喊叫,已經做好了准備。就這樣,他們吧兩個鬼子殺了。
張嘎能在危急時想辦法,不怕敵人對自己的傷害,能勇敢的對付敵人,真令我敬佩!
Ⅸ 革命電影的精彩片段要有教育意義的
看《舉起手來》《孫中山》《建國大業》《劉胡蘭》《白毛女》等等都很好的電影片,還有毛澤都得一系列電影都不錯的
Ⅹ 《革命者》中,最讓你觸動的畫面都有哪些
《革命者》於今年的7月1日正式上映,是一部由管虎監制,徐展雄執導,張頌文、李易峰、佟麗婭、彭昱暢等領銜主演的電影。 電影主要講述了以李大釗先生為原型的故事,從多個角度層面展現了革命者的付出精神。
《革命者》表達了革命先烈們在無法預見革命能否成功的前提下,依舊義無反顧願意犧牲一切,只為革命勝利。他們的那種堅定信念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現在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延續先輩們的信仰,他們堅信我們的國家會在我們的努力之下日漸強大,我們的民族精神永不熄滅。生在華夏,倍感榮幸!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