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系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准確性。那麼都有哪些技巧呢?以下僅供參考!
剪輯的作用和目的:
作用是將單獨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音和畫面,經過剪輯產生旋律,通過組合形成情節。
目的是:
1、准確鮮明地體現影視片的主題思想。
2、做到結構嚴謹和節奏鮮明
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
剪輯的精髓:
用畫面講故事。
有些人指出流暢的秘訣是動接動,其實這並不是唯一方法,剪輯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畫面剪輯其實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但是有一些准則是不能違背,比如說動接動:
1、既然是動接動,那麼畫面就不能是死的(固定畫面),必須要有"推拉搖移跟升降"中的任意一個,如果碰上死畫面,到PM或AE等軟體中作推拉!!清晰度雖然有一點損失,但比起損失畫面流暢感來說,要劃算得多。
2、兩個畫面不能是相同景別相似機位(通常情況下,同機位剪輯是大忌,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
3、不能等畫面運動到落幅才接,(簡單說快定住或定住後)這樣會影響流暢感,很多人以為畫面一定要長到看清楚才行,其實畫面剪輯也是一種調動人想像力的技巧,一個很短的鏡頭因為人的經驗、想像,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現的內容當成是已表現。
4、動的要有根據。如果是一個人在到茶壺喝水,那麼鏡頭的邏輯關系就應該是:手拿茶壺、開蓋(如果有)、另一隻手拿杯子、倒水、水滿......(基本上正常的規律),如果順序顛倒,這組鏡頭就會看起來別扭。 褥瘡怎麼治療褥瘡如何治療褥瘡
5、注意節奏。節奏有兩種,1:所表現的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形成的內在節奏。這是本來就有的。 2:外加的如音樂、雜訊、這是人為的、利用外加因素控制節奏。
一條片子不能沒有節奏,所謂流暢感其實就是剪輯中的節奏對人的沖擊帶來的心理影響。
剪輯的一般規律
1、 正確的剪切點:
剪輯是將許多零碎的畫面片斷串聯為一個有節奏的整體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一個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的問題。
這里要提到一個畫面頂點的概念,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中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這里要提到一個剪輯技巧:因為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前面一個鏡頭的畫面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在實際剪輯工作中,遇到快速運動(畫面內容)的鏡頭,要將剪切點提前一點。這樣可產生體現出影像的旋律感和舒適感。比如一個翻書的動作,我們可以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25幀畫面,那麼就選擇從第4或5幀處進入。將後點設為第21幀左右,這樣不會對觀眾理解翻書動作產生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前後鏡頭的連貫性。
2、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指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方法是將同一連續動作用不同機位和景別連接起來。為什麼這么作:起源傳說:一盤膠片時間很短,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片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人們發現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演變成動作剪輯的固定方法。
第一點:動作以7:3連接。
同一機位,不同景別時一般採取這種方法。如正面拍攝一個投手投球的動作,一個全景、一個近景,可以在全景開始30%或70%處接近景投手的細節,使整體動作達到流暢。當然根據素材的不同,可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使整個動作體現另外的含義。
第二點;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第一點介紹的是用不同的鏡頭連接同一個被攝物體,此處要介紹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叫「單個動作剪輯」。如擊球動作,一般會這樣處理: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一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採用這種剪輯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沉悶的印象。通過「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作法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一壘手回頭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當然在實際剪輯中我們為可以在加一組現場觀眾回頭的鏡頭,來強化飛得很高很遠的球(剪輯無定式)。
;㈡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了解三大剪輯方法
1、傳統剪輯
⑴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
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
⑵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
⑶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螞虧碼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傳統剪輯,基本上是按著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記錄生活中的全部過程。
2、創造性剪輯
⑴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
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
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
⑵節奏性效果剪輯。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
⑶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剪輯調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節或情緒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張弛有致。影片中一個段落的剪輯調子是由空閉鏡頭的數目來計算的,稱剪接率。鏡頭數目多,稱剪接率高或快調剪輯;鏡頭數目少,稱剪接率低或慢調剪輯。
3、電影剪輯技術
⑴電影拍攝的再好也缺少不了電影的剪輯部分,在一般的電影製作後期剪輯時,要注意剪接電影片段,一般電影拍攝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要製作一套工作樣片,利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剪輯師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台上觀看剪輯的效悶哪果(這樣的過程要不斷的重復和製作)。
⑵進入電影剪輯部分就真正的進入了電影的非線性部分,有的時候技術高的剪輯師在剪輯電影的時候不會按部就班,也就是說不會去按照一個順序一個一個的剪輯,很多剪輯師是從中間剪開,插入一個鏡頭,或者剪掉一些畫面,都不會影響整個片子。
⑶但這種方式對於很多技巧的製作是無能為力的,剪接師無法在兩個鏡頭之間製作一個疊畫,也無法調整畫面的色彩,所有這些技巧只能在洗印過程中完成。同時剪刀加漿糊式的手工操作效率也很低。
㈢ 影視剪輯的小技巧精編
影視剪輯的小技巧精編
剪輯就是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接下來由我分享一些有關影視剪輯的小技巧。
一、影視剪輯者必備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以及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二、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尋找剪切點無疑是編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這里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
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 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能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 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 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 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 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 ,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五、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六、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1.動作以7:3連接 首先看一下動作剪輯中的基本之基本,“動作連接”。
“動作連接”是指把一個動作用兩個畫面來連接的剪輯方法。 從理論上說,這兩組影像只是畫面大小上的差別,描述的是同一時刻的同一動作,所以從任何一點開始剪輯都可以。 但是,這時會出現動作不連貫或重復的現象。最終剪輯出來的影像缺少節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輯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來連接動作,以達到動作流暢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前後動作看起來連貫,節奏感和生動感也應運而生。 當然,按照7:3的比例連接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根據素材和剪切點的不同,人眼有時會產生重復、跳越的錯覺。 所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動作反而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 在不同的影像中嘗試著改變剪切點來看看效果吧。
2.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單個動作剪輯”。 下文是使用的範例是:被打出本壘打的投手和一壘手回頭看著飛出去的球。兩位選手在同一時刻完成“回首”這一動作。 要想充分運用甩有的素材,一定會採用這樣的連接: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 但是,採用這種連接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贊成一種沉悶的印象。 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而言,就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上一壘手回頭動作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 動作連接的要點 兩台攝像機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攝出了兩種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這一規則來處理。 當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時拍攝而成的,只要改變一下角度,以某一動作的頂點(某一具特徵性的動作)為剪切點,連接的方法會有很多種。例如,先拍攝球出手前的一瞬間,隨後再拍攝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動作,然後把它們進行連接。
以動作為中心進行剪輯時,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以下就是要點所在。
(1)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
(2)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
(3)大幅度改變運用和攝像機的位置會畫面的'氣勢。
(4)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
(5)同時拍攝而成的素材理論上可以在任意一點進行剪輯,但是選擇不同的剪切點,重復或省略一些鏡頭,動作會更為流暢。 ⑥同一動作使用不同的畫面連接時,要盡量在動作的頂點處進行連接。
㈣ 影視剪輯六個方法
在影視行業中有這樣的說法:「影視後期製作是一部影視作品的又一次升華」。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明白影視後期製作的重要性,那麼在影視後期製作中充當重要角色的影視剪輯又有哪些實用的方法呢?
一:影像剪輯者必備
1、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以及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2、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3、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二: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呢?尋找剪切點無疑是編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這里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
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能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 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 ,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五: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六: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㈤ 電影怎麼剪輯視頻片段
下面以小米手機為例,介紹具體操作方法供參考:
1、首先打開手機中的系統工具,如圖所示。
視頻剪輯軟體:
一、愛剪輯
愛剪輯是最易用、強大的視頻剪輯軟體,也是國內首款全能的免費視頻剪輯軟體,由愛剪輯團隊憑借10餘年的多媒體研發實力,歷經6年以上創作而成。
二、繪聲繪影
繪聲繪影X7,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視頻編輯軟體,具有圖像抓取和編修功能,可以抓取,轉換MV、DV、V8、TV和實時記錄抓取畫面文件,並提供有超過100多種的編制功能與效果,可導出多種常見的視頻格式,甚至可以直接製作成DVD和VCD光碟。
㈥ 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
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
一部好的電影,往往能觸動人心!而為了完美展現一個好的故事,視頻剪輯的工作很重要,好的剪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太好的剪輯則會讓故事變的索然無味,下面給大家介紹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歡迎閱讀!
1做筆記
剪輯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做筆記,將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寫下來是唯一能夠理順所有資料和想法的方法。
2慎用轉場
正常使用,黑場+疊化,基本已經可以滿足所有需求了,自帶的三維轉場,都是丑暴了的節奏。事實上,大部分時候都是直接硬切的。
在電影鏡頭的轉換中常用不同的光學技巧和手法,以達到剪輯影片的目的。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光學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光學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畫面上顯得顆粒很粗。 倒向印片:把所攝的正常鏡頭按照與動作相反的順序印片。
分割畫面:利用遮片把一個畫面分割成兩個、三個或更多的畫面。
加遮片:當一個演員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出現在同一畫面上時,遮片先加在一側,先曝光另一側,然後再調換遮片和曝光。
3小心字體
剪輯中偶爾會用到字幕,多多注意字體的間距,大小,字體等。杜絕word藝術字,還有一些常用的字幕預設,那個都比較殺馬特風范。個人建議是多用微軟雅黑,不過雅黑不適合大字,方正正中黑和方正大黑也可以推薦一下,一些毛筆字體也還行。顏色一般黑白紅,三色是比較正常的。
4注意音樂
剪輯很多時候會考慮音樂節奏點的問題,不要強行卡點,有時候在逢點必卡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剪輯注重舒緩。快切多了,可以適當方面疏鬆一會。從寫文章的角度來說,就是有起落。有些拍攝還不錯的片子,也會因為同期聲錄音比較渣導致完全毀了意境。
5注意畫面
選擇鏡頭時,就該注意穩定,嚴重抖動的鏡頭,除非是特殊需求,不要千萬不能採用,畫面的構圖也有很多問題,什麼割了頭啊之類的殘缺構圖,新手基本是很難駕馭的。
6把握鏡頭
動、靜鏡頭的結合要合理得當,最好遵循:動接動、靜接靜的鏡頭組合方式。還有就是一個鏡頭的長度,一定要控制好,除非特殊情況,切記使用長鏡頭。要注意前後兩個鏡頭的色調不能跳躍的太重,否則視覺效果會不舒服。
7剪輯的思路
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熟練軟體,而是剪輯的思路,也就是你敘訴故事的方式。這跟寫作文寫小說講故事一個道理。剪輯的思路直接決定片子是「俗氣」的或者讓人「眼前一亮」的。你先要在頭腦里生成畫面感,第一個鏡頭是人還是物,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用什麼樣的音樂,想要營造一個什麼樣的氛圍,先在大腦里過一遍,無論你會不會使用軟體都不是最重要的,思路放在第一位。一句話就是:你要想清楚你想表達什麼,怎樣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