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院是如何放映電影
看電影的時候老是親來親去,抱著我坐他大腿上,後來看電影直接拿我的手放他大腿上。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
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侍賣渣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
電影院的質量標老悄准分特、甲、乙、丙四個等級(與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組合)。特等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甲、乙、丙等的相應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主體結構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配襪,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級:甲、乙等不應低於二級;丙等不應低於三級,且不應有特大型。
B. 電影是怎麼放映的
首先說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模式,首映,所謂首映,就是整個電影在某個地區首次公映,這里詞語上有很多的小細節,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發現了嗎,首次公映,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的這個首映,之前這個電影已經被人看過了。
也就是說就算是看過試映,也不能透露給任何人試映,其實還有一種,是已經修改完畢之後的二次試映,而這次主要的觀眾則是給一些專業的影評人,而且已經有了發行時間的准確安排。
C. 早期電影放映機是如何工作的
都很懷念過去的時光啊。曖←dě鏇葎 !露天電影開始,真是暖暖的旋律呀…… 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被那栩栩如生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所吸引,也一定想知道,電影是怎樣放映出來的。要放映電影首先要有電影膠片,它是電影工作者用攝影機拍攝、製作出來的有許多幅畫面的透明膠片。而要把電影膠片變成畫面和聲音就需要電影放映機了。 電影放映機的光學原理和幻燈機類似,也是用凸透鏡作鏡頭把畫面放大投射到銀幕上。但電影放映機還有許多其他裝置,保證能放映出連續運動的畫面。電影膠片不像幻燈片那樣是一幅一幅放映的,在電影放映機里人們設計了很復雜的機械,讓膠片連續地經過鏡頭,速度達到每秒24幅畫面。這樣一幅幅的放映出來,利用了人的視覺暫留作用,觀眾就在銀幕上看到了連續的畫面,而且覺得非常自然,沒有閃爍跳躍的感覺。 早期的電影是沒有聲音的,叫無聲電影。有聲電影的出現是在1906年,但那時的電影,畫面和聲音是不同步的。現在觀眾在欣賞電影畫面的同時,也能聽到美妙的音響,這是現代電影放映機的功勞。在製作電影膠片時,電影中的聲音也被轉換成不同的光信號記錄在電影膠片的兩邊,電影放映機在放映畫面時,也把膠片上的光信號還原成聲音,通過音響設備播放出來,觀眾就欣賞到有聲有色的電影了。 一般的電影由一台放映機放映,觀眾看到的畫面立體感不強。現在已經有了叫做「立體電影」的電影,這種電影使觀眾產生三維空間的感覺。這是由兩台電影放映機同時放映,每台放映機放映出的畫面略有不同,恰好與人的兩眼看東西的差別相同(你輪流閉上一隻眼用另一隻眼睛看東西,就會發現左右眼分別看到的景象是有差別的)。觀眾在觀看時要戴上特殊的眼鏡,每隻眼睛只看到一台放映機放映的畫面,兩眼看到的畫面反映到大腦里,就形成很強的立體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 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效果,還常常採用一些特殊放映形式,如環幕電影、穹幕電影和巨幕電影等。現在,電影工作者還在研究「全息電影」,是用更先進的技術拍攝,用特殊的電影放映機放映,觀眾不用戴眼鏡就能得到更逼真的感受。
D. 五六十年代電影怎麼播放
五六十年代電影用放映機裝上電影膠片光投放到銀幕上播放
60年代放電影都是用放映機裝上電影膠片光投放到銀幕上放的,電影膠片有35毫米和16毫米之分由電影放映人員帶著機器,到各地操場、曬谷場等寬敞地方支起銀幕放映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看電影一般是在村裡的場院(村裡用來收儲農作物的地方),想先睹為快就得跑十幾里地,到公社(鎮上)的文化大院。還想再早點看就得到縣城的電影院,一般小孩子一個人是去不了的,大一點的帶著,結伙去。那時候電影放映隊到誰家吃派飯都是高接遠迎的,孩子們圍著問這問那,對他們的崇拜不亞於現在的一線明星。
60年代放電影都是用放映機裝上電影膠片光投放到銀幕上放的,電影膠片有35毫米和16毫米之分由電影放映人員帶著機器,到各地操場、曬谷場等寬敞地方支起銀幕放映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看電影一般是在村裡的場院(村裡用來收儲農作物的地方),想先睹為快就得跑十幾里地,到公社(鎮上)的文化大院。還想再早點看就得到縣城的電影院,一般小孩子一個人是去不了的,大一點的帶著,結伙去。那時候電影放映隊到誰家吃派飯都是高接遠迎的,孩子們圍著問這問那,對他們的崇拜不亞於現在的一線明星。
E. 早期電影放映機是如何工作的
都很懷念過去的時光啊。曖←dě鏇葎 !露天電影開始,真是暖暖的旋律呀……
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被那栩栩如生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所吸引,也一定想知道,電影是怎樣放映出來的。要放映電影首先要有電影膠片,它是電影工作者用攝影機拍攝、製作出來的有許多幅畫面的透明膠片。而要把電影膠片變成畫面和聲音就需要電影放映機了。
電影放映機的光學原理和幻燈機類似,也是用凸透鏡作鏡頭把畫面放大投射到銀幕上。但電影放映機還有許多其他裝置,保證能放映出連續運動的畫面。電影膠片不像幻燈片那樣是一幅一幅放映的,在電影放映機里人們設計了很復雜的機械,讓膠片連續地經過鏡頭,速度達到每秒24幅畫面。這樣一幅幅的放映出來,利用了人的視覺暫留作用,觀眾就在銀幕上看到了連續的畫面,而且覺得非常自然,沒有閃爍跳躍的感覺。
早期的電影是沒有聲音的,叫無聲電影。有聲電影的出現是在1906年,但那時的電影,畫面和聲音是不同步的。現在觀眾在欣賞電影畫面的同時,也能聽到美妙的音響,這是現代電影放映機的功勞。在製作電影膠片時,電影中的聲音也被轉換成不同的光信號記錄在電影膠片的兩邊,電影放映機在放映畫面時,也把膠片上的光信號還原成聲音,通過音響設備播放出來,觀眾就欣賞到有聲有色的電影了。
一般的電影由一台放映機放映,觀眾看到的畫面立體感不強。現在已經有了叫做「立體電影」的電影,這種電影使觀眾產生三維空間的感覺。這是由兩台電影放映機同時放映,每台放映機放映出的畫面略有不同,恰好與人的兩眼看東西的差別相同(你輪流閉上一隻眼用另一隻眼睛看東西,就會發現左右眼分別看到的景象是有差別的)。觀眾在觀看時要戴上特殊的眼鏡,每隻眼睛只看到一台放映機放映的畫面,兩眼看到的畫面反映到大腦里,就形成很強的立體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
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效果,還常常採用一些特殊放映形式,如環幕電影、穹幕電影和巨幕電影等。現在,電影工作者還在研究「全息電影」,是用更先進的技術拍攝,用特殊的電影放映機放映,觀眾不用戴眼鏡就能得到更逼真的感受。
F. 早期膠片電影如何在電視里播放
用膠片放映機啊,插卡的那種,直接連接電視的輸出埠
G. 電影是怎麼放映出來的
電影放映的原理是通過人的心理過程和間歇運動機構的機械作用的。
間歇運動機構在攝影中把景象的動作連貫地一幅幅拍攝下來,再在放映機中把連貫的畫面一幅幅放映出來,由於景象在不斷地改變空間位置,加上人的心理作用,從銀幕上就看到了活動電影。普通電影的攝影頻率和放映頻率一致,無聲電影為16格/秒,有聲電影為24格/秒。
視覺暫留時間從1/30秒到1/5秒。無聲電影每1/16秒、有聲電影每1/24秒移動一個畫格,它們都在視覺暫留時間范圍內。由於畫面的間歇移動和人的視覺暫留作用,觀看者會感到畫面是連續移動的,沒有間斷,但還會感到銀幕上有光線閃爍。把閃爍頻率從每秒24次提高到每秒48次,閃爍感就會消失。
在片窗後面加裝一個有兩個葉片的遮光器,畫面移動一幅,遮光器就旋轉一次,而葉片就遮光兩次,這樣可使光線閃爍頻率提高到48次。遮光器與間歇運動機構連在一起,當間歇機構拉片時,遮光器葉片遮光,銀幕上無光;當間歇運動停止時,遮光器葉片離開片窗,光線充分照明畫面,銀幕上產生清晰明亮的圖像。
(7)早期電影怎麼放映擴展閱讀:
1895年,法國科學家L.盧米埃爾和他的哥哥奧古斯特發明了拉片機構,即間歇運動機構,從此電影攝影機和電影放映機就誕生了。1896年,電影放映機傳入中國,法國人在上海放映了一部短片,這是中國第一次放映電影。
1897年,西班牙人在上海乍浦路口蓋了一個有 250座位的簡陋電影院,這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從此,各國商人紛紛攜帶電影放映機和影片來中國放映電影。
一直到解放前,放映機大都依賴進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南京建電影機械廠,開始製造國產16毫米及35毫米移動式有聲電影放映機,供全國工礦企業和廣大農村發展電影放映隊用。
後又在哈爾濱建電影機械廠,製造35毫米固定式有聲電影放映機,供電影院和俱樂部用,80年代,已開始生產70毫米和特殊型式電影所需的放映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