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的基本燈光怎麼打
攝影的6種基本燈光布局:
1、分割布光 (SplitLighting)
顧名思議,就是把面孔一分為二,一面光,一面暗,會製造出較強烈的戲劇感,適合個性或氣質較強的人物例如藝術家、音樂家等,當然陽剛味也會較重。
要製造這個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於對象的左邊或右邊,可稍稍移前或後,以遷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須跟隨對象的面孔而改變,頭部轉向的時候,燈光也應跟隨。
(1)拍電影怎麼打燈擴展閱讀:
主光:
主光是被攝體的主要照明光線,它對物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的表現起主導作用。拍攝時,一旦確定了主光,則畫面的基礎照明及基調就得以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對一個被攝體來說,主光只能有一個,若同時將幾個光源作主光,被攝體要麼受光均等,分不出什麼是主光,畫面顯得平淡;
要麼幾個主光同時在被攝體上產生陰影,畫面顯得雜亂無章。
輔光:
輔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產生陰影部位的亮度,使陰暗部位也呈現出一定的質感和層次,同時減小影像反差。
在輔光的運用上,有一點應明確,輔光的強度應小於主光的強度,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並且容易在被攝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
輪廓光:
輪廓光是用來勾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輪廓光賦予被攝體立體感和空間感。
逆光和側逆光常用作輪廓光,輪廓光的強度往往高於主光的強度。深暗的背景有助於輪廓光的突出。
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用來對被攝體局部進行裝飾或顯示被攝體細部的層次。
裝飾光多為窄光,人像攝影中的眼神光、發光以及商品攝影中首飾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
背景光:
背景光是照射背景的光線,它的主要作用是襯托被攝體、渲染環境和氣氛
2. 燈光攝影技巧
燈光攝影技巧
在人像攝影燈光照明中,不同的布光方法可以營造出各種氣氛的效果。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燈光攝影技巧,希望你會喜歡!
燈光攝影技巧
1. 一個柔光燈
A:柔光燈
這是最簡單的布光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常用的,只需要一個柔光燈就可以。放到模特的左、右任意一側即可,柔光燈要放到比模特高一點,從上方45度角方向打下來。
2. 加亮
A:柔光燈,B:反光板
如果覺得只用一個柔光燈太暗的話,可以放一個反光板在主燈的對面。折射部分光線,讓需要突出的細節部分拍攝得更清晰,將整個主體加亮。
3. 加強對比
A:柔光燈,B:黑色反光板
使用反光板的目的是增加亮度,而使用黑色反光板則相反,枝術上來說它的作用不是反光,所以你也可以稱之為「減光板」或「吸光板。使用黑色反光板的原因是要降低主體一側的亮度,讓照片的對比效果更突出。
4. 背光式
A:柔光燈,B:背燈
如果想為照片加入一點不同的效果可以使用背燈,突出模特頭發的層次,同時高光也可以突出模特的身材。
5. 側光
A:柔光燈,B:側光
柔光燈的強度應該比側光強,側光可以為模特正面補光,減少明暗對比度。
6. 三燈
A:柔光燈,B:顏色側燈,C:顏色側燈
在模特身後加上兩個不同顏色的燈光可以為照片做出特別效果,非常適合拍攝時裝時使用。
實用攝影燈光技巧
觀察光源
現實生活的照明光源大體上可以劃分為自然光和人光燈兩大類。自然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太陽光。人工光中有鎢絲燈、日光燈、公路上的水銀燈。
在影視燈光領域中,影視場面有必要明確和設定「光源」環境。特別是人工光源的場合,是鎢絲燈還是日光燈?不同的設定所產生的氣氛完全不同。
我們來看這個場景(下圖1.2)前景有三條馬路,兩側馬路是藍色的,中間的馬路是黃色的。選在這個地方拍攝,如果光源不確定,稀里糊塗地拍攝一個一個鏡頭,連接起來會亂七八糟,發生跳光現象。
色溫
色溫是一種表達「有色光」的方法。
最通俗的解釋,色溫就是「光的顏色」。低色溫是紅色的,高色溫是藍色的。
最通俗的解釋,色溫就是「光的`顏色」。低色溫是紅色的,高色溫是藍色的。
生活中的光線都具有偏色特徵,稱「有色光」,只是人們已經養成習慣把「有色光」看成「無色光」。任何人都無法看到「有色光」,即使戴上有色眼鏡,一旦佩戴時間長了,適應後也會感到沒有顏色,對這個世界的光影仍然「感到正常。
我們拍電影需要一個穩定的」有色光」,不然拍到影像一會紅顏色,一會藍顏色,沒法欣賞。一般我們選擇穩定的「有色光」,有高色溫光源5500k和低色溫光源3200k這兩種。於是製作燈泡的商人就製造了用於拍攝電影的兩種燈泡。隨著影像文化的普及,高色溫光源5500k和低色溫光源3200k作為兩個標准也漸漸普及,成為影視常識,並且利用這個「常識」可以玩弄一番「光色」,給影像添加味道。
高色溫光源5500k
太陽光直接照射的情況下,大約是5500k的色溫度。這種光叫「日光」,所謂「陽光直射」、是太陽直接照射時的色溫度。多雲天氣,日光通過雲層時,色溫溫度大約達到6000k以上。
低色溫光源3200k
鎢絲燈的光源的基本色溫是3200k,但是燈泡長時間使用會老化,其色溫就會降低一些。
實際生活中的光源很微妙。日光燈可分為白色、晝日色。在影視製作中那些比較專業的日光燈,以A的數量來評價熒光管,AAA表示級別高,稱為3A熒光管。其色溫比較好,大約是4500-4800,這些色溫值,因燈管壽命和清潔等因素會有所變化。
正常光源的概念
攝影的「正常光源」概念,是指通過校正「有色光」,可以正確還原物顏色的光源。例如數碼攝影機能在自動白平衡設定之後可以把「有色光」自動校正成為「無色光」。
玩弄色溫度(WB)
在數碼攝影中可以利用色溫特徵來再現特定的光源,這是色溫運用的技法。具體作方式是在調整白平衡時,用偏暖色的白紙作為「白標准」來拍攝,攝像機會偏向冷色調,同理,用偏藍的白紙作為「白標准」來調整「白平衡」,攝像機會偏向暖色調。也可以在製作後期通過電腦來調整畫面的顏色。
如果想再現月光的味道,可以依靠照明來表現,照明光線比攝像機「白基準」色溫提高1000-2000K、顏色會發藍。畫面帶有藍的色調,可以明白地表達夜晚氣氛。
如果你想要再現愛迪生電燈泡那種橘黃色的感覺,例如場景為飯店、酒吧等這些場所的布光,可以把「白基準」色溫降低500k左右。如果設定場景為商品展現廳也要降低色溫。事實上,許多高檔商店內部安裝調光設備,把照射商品的照明降低一些色溫來吸引顧客的眼球。專家認為:用橘黃色光線作為記憶色來展現商品其效果最好。
布光本意
打光是保證必須的光亮
在光亮不足的環境下不能隨心所欲拍攝。燈光可以提高環境的亮度,保證必要的感光度。
打光是促使顏色鮮艷
影像的顏色和拍攝時充足的光照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要是沒有充足的光亮,無法指望顏色飽滿。要是暗處沒有基本光照,所拍出的影像就會黯然失色。
打光是視覺創意
導演對光效的設想是一種場面調度,稱「視覺誘導」,光線的安排是不可缺少的。燈光可以改變所拍攝的事物,並且讓觀眾對現有的生活印象由燈光來決定的。
;3. 微電影拍攝技巧,微電影拍攝有哪些技巧
很多喜歡電影的朋友,現在紛紛投入到了微電影的行業裡面,可見,現在微電影越來越受歡迎了。但是又很多人在拍攝微電影的過程中抓不住拍攝的技巧,所以拍出來的效果自然不理想。趣編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微電影拍攝技巧,希望這些技巧可以幫助到大家。
方法/步驟
微電影拍攝技巧——打燈的技巧
給大家介紹一些非常實用的打燈技巧:
硬光,直射光從來都不討人喜歡;想想你的背景;空間不夠? 提高燈位;觀察主光位置;沒有紗幕、紡布反射;看起來太無聊?試試燈光膜;讓你的房間沒有反射;了解你的主體;給演員撲粉;背景虛化。
微電影拍攝技巧——拍攝前觀察環境攝像前要先注意周邊的狀況
這樣在視頻拍攝時就可以考慮哪些場面用多長焦段的鏡頭,另外,視頻拍攝時可千萬不要大意,時刻不可忘記周邊或是身後的狀況,特別對背後的溝渠、馬路等要引起重視,不要腳踩空或來往車輛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趣編網認為很多經驗豐富的拍攝老手,都常常會因為注意力過於集中在被拍攝的景物及人物上,而沒有留意到其他的危險狀況,在移動位置的過程中發生了摔跤、碰撞甚至跌落深處的意外。
微電影拍攝技巧——移攝抓拍人物
「移攝」是將攝像機架在活動物體上隨之運動而進行的拍攝,用移動攝像的方法拍攝的畫面稱為移動鏡頭,簡稱移鏡頭。用數碼攝像機進行移動拍攝非常方便。移動拍攝可以使用畫面框架始終處於運動之中,畫面內的物體不論是處於運動狀態還是靜止狀態,都會呈現出位置不斷移動的態勢。移攝一般分為前後移動拍攝、左右移動拍攝、弧形移動拍攝以及上下移動拍攝等幾種方法。
微電影拍攝技巧——變焦拍攝注意定格
平時我們經常從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畫面,鏡頭對准一個廣闊和場景,漸漸地鏡頭推進,最後聚焦於某個細節,這種方法經常運用於花卉、燭光、小動物等細節的拍攝。看上去顯得很專業,不過我們一樣可以用普通的家用DV拍攝出來。DV的焦距可以通過焦距撥桿來調節,將旋鈕推至T那方,可以拉近並放大遠方的景物;如將旋鈕推至W那方,拍攝的范圍則會擴大。拍攝變焦鏡頭時,需要注意在對准目標後要保持靜止5秒鍾左右,趣編網的經驗來說是以便後期編輯,另外,在一組畫面結束時也要把圖像定格5秒鍾,給人有始有終的感覺。
微電影拍攝技巧——場面宏大搖鏡頭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當視頻拍攝的場景過於宏大,如果用廣角鏡頭不能把整個畫面完全拍攝下來,那麼就應該使用「搖攝」的拍攝方式。搖攝是指當攝像機機位不動,藉助於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攝者自身的人體,變動攝像機光軸(鏡頭橫向或縱向移動)的拍攝方法。用搖攝的方式拍攝的畫面叫搖鏡頭,搖攝一般有上下搖攝和左右搖攝兩種方法。趣編網覺得很多人在應用搖攝時往往把握不好轉動的速度和角度,使畫面抖動不順暢,這主要是因為沒有把握住搖攝的要領。
微電影拍攝技巧——了解拍攝手法
一般包括仰攝、俯攝和平攝。微電影拍攝中,採用俯攝並配合全景和中景,容易表現畫面的層次感、縱深感。俯攝與仰攝的效果相反,俯攝會削弱人物的氣勢,使觀眾對畫面中的人物產生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因為畫面中的人物又矮又胖。在微電影拍攝中,保持水平角度來拍攝,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才容易被大眾接受,因為其符合大眾的審美視角,畫面也更平和、穩定。
4. 電影攝影的打燈技巧
攝影攝像器材的發明和改進,都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拍攝效果。最為常用的攝影攝像器材之一的斯坦尼康也不例外,但如果單純把它當作一個穩定器,就忽視了斯坦尼康在拍攝實踐中的美學意義。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電影攝影的打光技巧,供大家參考!
斯坦尼康的美學意義
1、拍攝高度上:
斯坦尼康實現了無間離齊胸高度的移動拍攝拍攝高度是指攝像機與被攝物之間的高低關系及其相應的造型效果,可分為平視、俯視或仰視拍攝。平拍可獲得日常生活中雙眼平視的觀察效果,造型顯得客觀自然,而仰拍和俯拍造型分別帶有強化與弱化的主觀色彩。表現縱深造型是攝像師的一項基本功,應有意識地培養運用不同拍攝高度來表現平遠、高遠和深遠等造型效果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故事影片和電視紀錄片中,往往採用齊胸高度而非齊眼高度作為標准拍攝高度,這種造型效果已經作為大眾的觀賞習慣而被廣泛接受。在運用斯坦尼康系統時,可以方便地以齊胸高度進行移動拍攝。斯坦尼康的運用,使攝像師無論是上下台階還是攀越山川,或在馬背上追拍,或是在小溪間跳躍,都第一次實現了無間離齊胸高度的移動拍攝。統一的視角和造型效果很好地適應了觀眾的觀賞習慣,能獲得更統一的.審美反應。
2、拍攝距離上:
一個完美的電視紀錄片的拍攝,推拉鏡頭應該是能不用光學的盡量不用,走上去拍攝獲得的效果更佳。但是紀錄片拍攝地一般又不可能鋪設軌道、使用搖臂,斯坦尼康為攝像師提供了全新的自由移動空間。使用斯坦尼康,攝像師可以走進森林、穿越人群或鑽入山洞。用斯坦尼康實現抵近的移動拍攝,鏡頭穩定,距離合適,符合人眼看到的感覺,斯坦尼康鏡頭使觀眾身臨其境,彷彿自己也成為了節目中的一員。
尼康單反拍攝技巧
隨著斯坦尼康的不斷改進,設備的操控性能越來越好,適用范圍更加廣泛。配合專用穩定器可以實現水平大於80度,上下1.5米的拍攝范圍。拍攝者可以輕松地實現高角度拍攝,低角度拍攝,左右手互換拍攝,甚至小型搖臂拍攝等等特殊的鏡頭拍攝技巧,打破傳統斯坦尼康設備只能水平跟拍的局限。但用好這些設備,依然需要熟練地掌握使用技巧。
1、要確保人身與設備安全。使用斯坦尼康拍攝時,攝像師必須按照預設程序來操作,一邊調整攝像機以避免鏡頭中出現任何障礙物,一邊還要支撐一個超過2O公斤的攝像機和斯坦尼康設備。在斯坦尼康中,為了防止攝像機發生任何傾斜,帶關節減震臂的萬向接頭需要正好在重心上方卡住平衡桿。
通常攝像師會在接近重心的地方握住平衡桿,從而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地操作攝像機。要使平衡組件保持最佳平衡,需要准確執行每一步操作。攝像機和電池都要合理安裝,這樣才能使重心接近萬向接頭。任何操作失誤或失去重心跌倒都會造成攝像師自身與設備損傷。因此,一方面需要攝像師拍攝時集中注意力,一方面也需要有一個到兩個優秀的攝像助理跟隨拍攝。
2、使用斯坦尼康,依然需要拍攝者步態輕盈、兩腿微曲、腳跟觸地、上身保持端正。腰部以上要正直,拍攝者才可以支撐起斯坦尼康超過20公斤的重量,不受腳下的動作干擾,使傳到肩部的振動盡量減弱。
行走時雙腿曲膝,利用腳尖探路,並靠腳補償路面的高低。左右移動時。首先要兩腿微曲,如果你想向右邊側步行走,把左腳移到右腳前,讓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當左腳碰到地面時,把身體的重心慢慢移轉到左腳上,然後把右腳向後繞過左腳站穩。拍攝時呼吸要自然、放鬆、平緩、不要屏住呼吸。
3、要非常小心地調整平衡,拐彎或改變拍攝方向時應以設備為中心,忌強拉硬擰。為了使調節變得更加容易,一些復雜的斯坦尼康還配備有無線電控制的電機,從而可以按微步進量移動各種零件。
當攝像師准備進行拍攝時,此功能可以更容易地使平衡組件保持平衡,同時還可以在拍攝過程中進行調節。在拍攝過程中,平衡組件的平衡性經常會發生變化(例如磁帶在攝像機中移動時重量會移位),因此,這一功能非常重要。
而在拍攝某些情節時,攝像師可能希望從萬向接頭轉移重心,這樣攝像師就可以獨自傾向某個方向。這時要非常小心地調整平衡,拐彎或改變拍攝方向時一定要以設備為中心,要以人的小步移動為設備找出空間,切忌強拉硬擰。
4、要請教名師,反復練習,准確地掌握技巧。斯坦尼康是高度人機結合的設備,不是所有的人穿上就可以拍出理想的效果,斯坦尼康需要對走路姿勢,腰肩的角度,手臂的隨和程度,手指的分配,機器三軸向的配平等若干環節進行專門的訓練和調校,實際上在專業領域里斯坦尼康是一個專門的工種,需要進行專門的培訓,要想用好它,一定要進行科學練習和專業的校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