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史上有哪些你記憶深刻的經典演講片段
經典的演講辯論其實挺多的,像《死亡詩社》、《國外的演講》之類的影片都有非常精彩的演講片段,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電影中經典的演講辯論。《勇敢的心》威廉·華萊士的演講:華萊士:是呀,如果戰斗,你們可能會死。如果逃跑,至少還能……多活一會兒。年復一年,直到壽終正寢,你們願不願意?用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就一個機會。回到這里,告訴我們的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
2. 電影建國大業有描寫一個片段和觀後感300字
提供兩遍,自己選吧!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二、
經過千辛萬苦搞到票,然後聚精會神地看完了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電影的場景設計和敘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歡兩個場景:一是北平機場,萬人喜迎毛澤東和老紅軍戰士的聲嘶力竭的場面,令現場觀眾百感交集,不禁涌動起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的敬仰情懷。二是蔣經國前往上海督導經濟,直面譴責孔家才是讓黨國身處危難的蛀蟲,回到南京時父親蔣介石卻對他說「不反亡國,反則亡黨」的言語,一番時局的忠告帶走了經國的銳氣,這或許是對多年之後的台灣主政人物的一種性格鋪墊和詮釋吧。據說蔣經國在深刻反思敗走台島的教訓,啟動肅貪和黨建轉型改革,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的將台灣帶上「亞洲四小龍」的地位,親手實現了政治解嚴(將台灣帶入民主時代),集其大成的功業在他之後的新台灣,未見在政治境界及領導效能上超越蔣經國的新典範。蔣經國「與時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註定這位奇跡經濟的締造者最終心力憔悴嘔血而亡的悲愴宿命。因此我認為,影片中陳坤的扮相與我心目中的蔣經國最為吻合。片中對徵集到國旗、國歌作品的選用過程,猶如生動的教學片,更讓人增長了不少知識。
看完《建國大業》,如果你非要問我,誰演的最好?我說是張國立。可能在一些人心裡,張國立電視劇演的多了,沒有那些「電影明星」們更有銀幕范兒。其實錯了,他是真正有多大舞台能擔多大戲的人,蔣介石,這個份量特別重的角色,被他擔起來了,擔得漂亮。
當然從外形上來說,張國立無論是從長相上還是身材,都跟蔣介石「不像」得太厲害。但是張國立沒走「形似」,甚至於沒去追求「神似」,他是在演蔣介石的心,把內心吃透了,打通了血脈去演,這個就很厲害。所以蔣介石的第一個鏡頭一出來,我就閉嘴了,那種融會貫通的精神氣質,已經遠遠超過了演技的范疇。需要再提一句的是,張國立刻畫人物用的是「春秋筆法」,不顯山不露水的,很多好東西要是不仔細看,一不留神就過去了。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許多影視作品塑造的英雄給很多人一種印象,共產黨大都是些沒文化,被地主老財逼迫無路可走,才入伍參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劇本的粗糙。作為一劇之本,可以看得出,劇作者試圖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集中將五年間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詳盡地描述,終因功力不夠,而顯得結構凌亂、內容龐雜,頭緒錯綜復雜,人物刻畫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導演的問題。這是一部國慶獻禮片,擔綱導演的是好像從來沒有獨立導過電影的、負責電影事業的高級官員,為了保險起見,又拉了另外一位導演過很多片子的導演。但對於一個劇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導演再有號召力,也無濟於事。盡管場面做得很大,氣勢上很雄偉,但描寫戰爭無非就是行軍、長鏡頭、多弄幾處炸點,動不動就是航拍,電腦三維動畫,雖是群星雲集,但仍舊掩蓋不住影片的整體蒼白。
第三個要說的是攝影問題。片中出現眾多開會的大場面,這是一般導演最為頭疼的,因為場景單調不容易調度。而本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或許為了照顧眾多明星的檔期,根本就沒考慮拍得再細些,幾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幾組鏡頭,場面有了,但效果上就顯得雷同了。
第四個要說的是剪輯的問題。可能還是因為劇本的原因,內容上的凌亂表現在剪輯上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太跳躍的手法有點模仿美國大片的意思,以對白或音樂的先入作為場景轉換的套路,也顯得有些老套了。黑白與彩色色調之間的轉換也都過時很久了。
總之,這部片子作為主旋律的國慶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個損失。它沒有早年間《開國大典》拍得精緻,當然,想看明星們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臉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3. 開國大典電影精彩片段(50字)
1948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此時的蔣介石官邸在舉行聖誕夜宴會,國民黨要員們木然地聽著張群宣讀蔣介石的《新年文告》。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
就是在這樣不懈的努力下,新中國才有機會誕生了,開始籌備開國大典。影片主要介紹的就是在我們所看到的開國大典的背後的一些感人的故事。該片獲得 1991年廣電部1989、1990優秀影片獎;1990年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剪輯獎,1990年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你如果知道秦始皇、康熙、乾隆,那麼你一定知道他--毛澤東。毛澤東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為了革命,他先後失去了七位親人,包括妻子、兒子以及侄子。
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裡擺放著一套桌椅,還有一張單人床,及其簡陋。你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就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的辦公室兼卧室。在這里,毛主席擬定作戰計劃;在這里,毛主席指揮了無數戰役;在這里,中央領導人為中國人民迎來了光明,驅走了黑暗。
影片的最後,終於迎來了迎來了全國人民期待已久的開國大典。伴隨著禮樂陣陣,禮炮聲聲,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在義勇軍進行曲聲中親自撳下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頓時,天安門廣場上歡呼聲,掌聲響成一片。曾經飽受壓迫的勞苦大眾翻身做了主人,久違的笑容洋溢在他們的臉上。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聽,多麼嘹亮的歌聲;看,多麼雄偉的氣勢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祖國大地從此煥然一新。人們歡呼著,把帽子扔向了半空中;人們拍掌著,把手都拍麻了,但這一切又怎能表達出人民群眾此時此刻心中的激動、喜悅呢?
而今天,我們可以在寬敞豪華的圖書館里安逸地讀書,可以在食堂吃到多種多樣的食品,可以聽各界名師傳授我們知識,可以在節假日出去旅遊……這一切,都是我們偉大的開國領袖和無數英勇戰斗的革命烈士給與我們的。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就是未來強大祖國的建設者,總有一天,前輩們會氫他們物中的接力棒滿懷憧憬地交給我們,我們要有能力去接受這份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我們要像革命先輩學習。學習毛澤東的豐富智慧,愛國愛民,學習周恩來的勇敢和聰慧,學習岳飛的精忠報國……雖然今天我們不需要經受戰火的洗禮,不需要擔心國土的淪陷,但是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願東方的明珠,是亞細亞騰飛的巨龍,是遠方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我們要永遠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他所付出的一切是炎黃子孫無法想像的,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心中!
在這里,我衷心祝願我們的祖國從此更加和平安定,繁榮昌盛。同時,我也決心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學習、謙虛謹慎、不斷探索,爭取早日加入光榮的黨組織。
4. 在電影《建國大業》里令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大概100字左右,不要太少。謝謝大家了,寫作文要用……
本片終於第一次叫人看到了歌頌之外的東西,那就是對於「失敗者」的史無前例地同情。在江南煙雨之中,看著蔣介石那孤獨落寞、遠去故國的身影,在那恢弘的歷史背景之下,很容易叫人想到一句詩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雙雄逐鹿的背後,其實是各自追尋的家國夢想,理想實現者固然偉大,金陵夢碎者亦不失英豪。 看完《建國大業》我承認對我是有所觸動的,這種觸動不是僅僅是因為新政權的建立的不易,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長在紅旗之下,已經太熟悉這個過程了,真正叫我感動的是影片對於我們曾經一定要蔑視的「蔣家王朝」有一種新的感情,這種感情或許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說的歷史的同情心吧。而這種同情心我認為是非常可貴的,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史觀的進步,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中華民國的新政府的終於有了一點自信,希望這種自信不斷發揚光大,因為這個自信是言路廣開、民主進步的基礎。 關於劇情無需多說,因為「地球人都知道」。正如人們描繪的那樣,這其實是一場在波瀾壯闊的戰爭和政治背景下的雙雄對決。60多年前,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個爭鬥了多年的生死冤家,曾經考慮過合作的可能。這一歷史的際遇在片中表現得無比凝重,在無必勝的把握之下,至少在毛澤東以及共產黨這一邊還是表現出了和談誠意的,從他們屈身前往重慶會談時的忐忑不安可以看出對會談的重視。只可惜由於各自的立場相去太遠,終究無果而終,從此分道揚鑣,割裂60年。在這段戲中,蔣介石不再是那個只知道玩弄權謀的獨夫形象,而是更像一個憂心忡忡的家長,面對一個幾乎難以收拾的爛攤子,不得不絞盡腦汁地縫縫補補,正因為他於打和之間的左右為難,註定了他比毛澤東面臨著更多的局要破,而毛澤東則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心態,大不了再去打游擊,因此在這場戲中蔣介石精神負擔更重,其內心沖突顯然比毛澤東更強烈。這種一個放得開,一個放不下的心態不但始終決定了影片中兩位主角的精神基調,實則也是歷史風雲際會中對立的兩個黨派的集體心理的真實反映。 《建國大業》單論劇情,個人認為其實沒有什麼可吸引人的,畢竟這段歷史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叫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幾乎沒有了以往此類電影的說教成份,而是從人物的行為細節和微妙的心態著手來刻畫了雙方陣營的人物在那種關鍵時刻的內心,或自信或焦躁或狂妄或悲憤,或天地換顏的豪情壯志或山河破碎的意興索然,或春風得意的喜悅或無可奈克的哀傷
5. 電影《水門橋》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水門橋》想必大家都看了,把作為春節檔的電影之一,口碑以及電影製作各個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錯,尤其是好幾幕都讓小編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像梅生駕車沖向敵軍的那一刻,還有伍萬里在報到七連人數的時候,紛紛讓人淚目。
三、結語
最後不得不說的就是平河了,平河作為七連唯一的狙擊手,可謂是也有過很多的豐功偉績,尤其是在炸橋的那一刻,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去炸橋,這是他們的任務,同時也能夠體現出軍人的偉大之處。另外這部劇很多人都紛紛引問,為什麼沒有彩蛋?其實外面的燈火通明就是最好的彩蛋,而且也正是因為這些軍人的犧牲,才有了現在安穩幸福快樂的生活。
6. 關於革命戰爭電影精彩片段的作文
當美麗的晚霞映滿了整片天空,當太陽漸漸向西落下時,在天的那邊突然傳來一聲:「舉起手來!」在山的頂端,有個人緩緩將手舉了起來。這時,《舉起手來》也將至結束,我卻還沉浸在其中。不僅是這部抗日戰爭題材的影片帶有濃厚的喜劇風味,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抗日戰士和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靠智慧和團結在一起的心抗擊了日本侵略者。精彩的每一幕深深地扎進了我的心裡,難以平復。
最扣人心弦的一刻
三個八路軍在火車上以微薄的力量抗擊幾十個日本鬼子和一架日本戰斗機。他們用幾把槍和他們的機智勇敢,就將阻礙他們的日本鬼子一一擊退。當那架戰斗機在天空中對著火車頭掃射時,我得心不免有些緊張,會不會打到火車頭?會不會引起爆炸?八路軍會不會就這樣犧牲?日本鬼子會不會搶走國寶?一個個問題都是那麼扣人心弦。但當那架戰斗機僅僅八路軍用機關槍打落時,我鬆了一口氣,同時也暗暗喝彩:「中國人好樣的!」
最痛快不已的一刻
女大學生誤將豬食當作飯盛給日本鬼子,兩個機智的小男孩把自己身上那帶有腥味的水和癩蛤蟆裝進了鬼子們的水壺里。當看到日本鬼子吃著老百姓們為他們「精心」准備的這些食物時,全場的同學都大笑起來,笑得那麼的痛快過癮。我還隱約聽有同學說道:「日本鬼子就是應該吃豬屎。我們中國的豬也比這些可惡的日本鬼子強。」真棒!相信如果我們這群孩子生在那個年代裡, 也一定會用我們的聰明智慧來對抗日本鬼子的侵犯。「中國人好樣的!中國的娃娃頭也不賴!」
最振奮人心的一刻
當那塊藏在西瓜中的炸彈爆炸時,當那個進入這個村莊的日本鬼子的隊長被炸得粉身碎骨時,當這支日本鬼子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時,我笑了,十分振奮地笑了,中國人不可能被威脅的,我們會奮起反抗,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信念,就是日本鬼子會在我們國土上雙手舉起手投降,然後像老鼠一樣灰溜溜地逃出我們神聖的領土。「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如果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有許許多多的讓我們中國人為之喝彩的一刻,那是難以用手中的筆和語言所形容的。孩子們露出了無憂的笑容;老奶奶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廣大群眾露出了勝利的笑容。歌聲回盪在山谷,笑臉映紅了天邊。
「日本鬼子,舉起手來!!!」
7. 電影精武英雄中,哪些片段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每每一提到精武門、陳真、霍家迷蹤拳,恐怕很多人都會想起1994年的經典動作片《精武英雄》。盪氣回腸的時代背景、精彩刺激的武打場面、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無不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精武英雄》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歷史題材的電影,但它與那個特殊的時代密不可分。
如果按光子的說法,把時間定義在1914年,其實對於前面的劇情並無大礙,畢竟都是在大正民主時期,早一點晚一點都可以接上。但是1914年的時間設定相對於後面的情節來說,顯然有點早。
在開往中國的輪船上(也可能是軍艦,畢竟船上有很多日本兵),陳真看到了報紙上登載的,關於霍元甲被日本人打死的消息,在報紙的主版面上,赫然出現了“英日同盟廢除”的新消息。這就和光子說的話對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