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電影小螺號片段2

電影小螺號片段2

發布時間:2023-06-12 11:48:05

Ⅰ 電影《小螺號》觀後感

真的很佩服導演葉京。他說自己就是懷舊的無可救葯的人,因此,他把自己的青春曾經經歷過的故事用很藝術的形式給表現出來。與血色浪漫一樣,同是那個時代發生的故事,軍區大院、玩主、碴架、拍婆子。到現在為止這是我看過感覺最好的兩部關於那個時代作品之一,另一是都梁的小說血色浪漫。

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也正好是父輩的那一代。隱約的記得小時候父親講關於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那真是一個火紅的年代。而青春劇的人物就生於那個時代,沒有炮火的年代,一代人的青春揮灑在武鬥與吶喊聲中,那是他們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們的青春在血色昏黃中彌漫成昨日的記憶,我們在他們的故事中心隨波動,卻發現,青春不過是一場綻放到極致卻結束得太倉促的事。

我喜歡那群伴隨著革命電影長大的孩子慣用電影台詞激勵人生,為了打架進拘留所會想到渣滓洞,夥伴們內訌會想到甫志高,誰要是生病受傷了會說列寧同志已經發燒了,他已經咳嗽了,大量引用南斯拉夫電影《橋》和《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及其他戰斗片里的台詞,到改革開放的廣州被流氓欺負了打架都會對夥伴喊「你們撤退我掩護,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就連被拘百無聊賴的牢房裡都會背誦電影《金姬和銀姬的命運》里的台詞……我非常懷念那個時代的精神,哪怕是那種個人英雄主義。其實這些電影在我們成長的時代大部分都沒有看過,有些看過了不懂早就忘記了,但我看著他們的演繹似乎是被他們提醒著忽然看懂了那些影片。

還不得不提一下青春劇里的音樂。片頭音樂和在劇中的背景音樂中最常聽到用大提琴來演奏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無比的懷舊。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讓人感動。劇中後面還有吉他演奏版的。羽凡自彈唱的《往事只能回味》,懷舊味道更濃,靜靜的聆聽,隨著音樂就能把你帶到回憶里。

導演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在不同的時代,裡面的背景音樂是不同的。人們的裝扮也符合時代的標志。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能聽到更多熟悉的歌曲,《金梭與銀梭》、《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小螺號》等等很多。大家戴著蛤蟆鏡,但蛤蟆鏡上的商標一定不能揭的,模仿《大西洋底來的人》,穿著喇叭褲、放著錄音機在家學跳交誼舞的情景。還有昔日騎著自行車、拎著棒子查架的孩子們已經改成是背著吉他來查琴——吉他彈唱比賽,而且是PK賽,兩伙輪著來,你方唱罷我方上,哪方輸了不服氣就會去搬救兵或改天再約,勝利方一定會吉他彈唱高歌《啊朋友再見》為他們送行……這情景簡直太有趣太生動了。

再來說說青春劇中的人物。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是打著血色浪漫2來做宣傳的,我覺得和血色浪漫還是不一樣的。血色浪漫里突出的是鍾躍民這個人物。而青春劇里的人物有很多,每個角色看似都不可或缺,且每個角色的形象都很出彩,包括像吳胖子,老將和瘸子王匡林這樣的配角。

現在就以故事中出現的人物為線索,回顧一下故事和對人物的感覺。

Ⅱ 小時候農村放電影正片之前放加片,你還能說出一部加片名字嗎

一般都是《新聞簡報》和動畫片,如《哪吒鬧海》《三打白骨精》等等。最後才放 電影正片啊!謝謝!

主要是新聞簡報紀錄片。科教片!防止病蟲害,施肥,農葯,土地改良,下雨,刮風,乾旱的形成!

是那部電影,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在電影正片開放之前,播放員都會按照國家政策或者地方政策,推薦播放一些農業或者工業宣傳廣告,同時有時也會插播一點國家新聞等。

小時看電影在正片開始之前都要加放(新聞簡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世界未解之謎)。

記得是先演一些新聞記錄片,大多都是「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然後才演「正片」。

《農業學大寨》

一般放正片兒之前放夾片兒,都是些國家新聞農業知識,還有兒童故事片兒,那時候放電影兒在大街上,佳片兒也是在召集人,人們都陸陸續續全來了,這時,就開始放正片兒了,不記得加天兒的名字,有好多佳片兒都沒名字

問:小時候農村放電影正片之前放夾片,你能說出一部夾片的名字嗎?

過去農村放電影,那是縣放映隊的巡迴放映,不是商業放映,所以每放正片之前都可能帶有夾片,這些夾片有新聞片,有科教片,還有動畫片。

那時夾片里的新聞片就是《新聞簡報》,說是新聞,其實也是早就過時的新聞,因為它是隨著電影正片而來的,有的電影兩三個月才轉過一次,有的甚至還長,這新聞也就是幾個月以前的新聞了。有一次看《新聞簡報》毛主席接見某國政要,還是上一年的事。

科教夾片記得有一部是《豬囊蟲》,說的是人和豬共同寄生的絛蟲。還有一部是《節柴灶》,說的是燒火做飯修節約柴草鍋灶的影片。還有說小麥移栽玉米移栽技術的。

動畫片和木偶片還有剪紙片也有很多夾片,《大鬧天宮》,

《哪吒鬧海》,

《半夜雞叫》,

還有《紅軍橋》,

《小螺號》,《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動畫木偶夾片。

讓說一部,我卻說了這么多部,超額了,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還有的都記不清了。

看正片過癮,看夾片也很入神的。

回答問題:

小時候農村露天影院放電影的場景,大家還記得嗎。

八十年代,露天電影的場景,大家還記得嗎?

我是七九年的,八十年代露天電影依然在我心裡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和放露天電影。那個時候還是放黑白的,電影機器需要2、3個人拉,一到放電影的時候村裡廣播就會通知。聽說要放電影,小孩子們有的早早的拿著板凳去村等。有的飯都不吃,就去等放電影,在那個時候,農村看一場電影很不容易。

現在時代變了,農村也變化大了,都沒有來農村放電影了,而去城裡看電影現在電影票很貴。很少時間去看,而八十年代放露天電影的那種情景不會在有了?

農村露天電影,我

記憶憂新

曾記得,那些年,我們農村看過露天電影.

顧名思義,露天電影就是在室外看電影。

露天電影,在七十,八十年代流行。

農村放電影,一般情況下,都是先擇生產隊場里,學校操場,農民寬敞的大門口。採用放映機,有的是活動影片。

在8o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隊,是公社組織的,如果哪個村放電影,其它村的社員也會跑上個三里…五里的路途去看露天電影

網友老伙計:

七十年代的露天電影是我孩時最有情懷的一段美好記憶。

暑假中每逢八一建軍節晚上 體育 場必有駐軍慰問給當地民眾放映露天電影,而且連映二部故事片,那天傍晚我總是興奮地馬虎吃幾口飯,嘴中叼著一

餅,肩上扛著長板凳和幾個小夥伴去占最佳觀影位置,每當布幕上出現閃閃放光芒的八一五角星時,我們就拍手呼喊,肯定是我們小孩最愛看的戰爭打仗片。《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上甘嶺》、《戰上海》、《英雄兒女》、《小兵張嘎》、《打擊侵略者》、《地下游擊隊》、《海岸風雷》、《第八個是銅像》、《列寧在十月》等中外電影如數家珍,百看不厭。

加片?哈!要不是你提問,我根本想不起來「加片」這個片語了。一是我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和電影票的漲價,看電影少了,更別提在農村看電影了;二是現在電影院里都是提前放廣告,完全想不到加片的概念。不過題主的提問,很快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老家看電影的一些情形。

「加片」這個詞還在我的記憶深處,它就像是一個歡快地從父老鄉親嘴裡蹦出的精靈,帶著驚喜,卻又忽的不見了——我實在想不起來,在農村看電影時,看過哪些加片,只感覺是加演了一部電影。但顯然這不是事實。

小時候看電影,主要記住的是情節,而不是片名。我敢肯定的是:那時候電影開演前,絕對沒有商業廣告。

Ⅲ 70年代好看的老電影

哈哈 夠你看的 各種藝術形式都有些

文革時期 1970--1976 電影一覽表
(包括舞台藝術片總共大約95部)
1970年2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智取威虎山》(京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1部:《紅燈記》(京劇)
1971年2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紅色娘子軍》(舞劇)
長春電影製片廠1部:《沙家浜》(京劇)
1972年5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與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1部:《海港》 (京劇)
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龍江頌》(京劇)
上海電影製片廠1部:《白毛女》(舞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1部:《紅色娘子軍》(京劇)
長春電影製片廠1部:《奇襲白虎團》(京劇)
1973年4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與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1部:《海港》 (京劇,重拍)
長春電影製片廠3部: 《艷陽天》
《戰洪圖》
《青松嶺》
1974年17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4部: 《杜鵑山》(京劇)
《偵察兵》
《南征北戰》(重拍)
《送貨路上》(湖南花鼓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4部: 《火紅的年代》
《無影燈下頌銀針》
《渡江偵察記》(重拍)
《一副保險帶》
八一電影製片廠2部: 《平原作戰》(京劇)
《閃閃的紅星》
長春電影製片廠5部: 《創業》
《鋼鐵巨人》
《平原游擊隊》(重拍)
《向陽院的故事》
《半籃花生》(越劇)
珠江電影製片廠1部: 《沙家浜》(粵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部:《園丁之歌》
1975年24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6部: 《海霞》
《紅雨》
《決裂》
《草原兒女》(舞劇)
《烽火少年》
《渡口》(河北梆子)
上海電影製片廠6部: 《戰船台》
《春苗》
《第二個春天》
《小將》
《人老心紅》(淮劇)
《揀煤渣》(淮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4部: 《沂蒙頌》(舞劇)
《激戰無名川》
《紅燈記》(維吾爾語歌劇)
《雷雨之前》
長春電影製片廠5部: 《金光大道(上集)
《車輪滾滾》
《長城新曲》
《黃河少年》
《沙漠的春天》
西安電影製片廠2部: 《碧海紅波》
《阿勇》
珠江電影製片廠1部: 《小螺號》
1976年41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9部: 《反擊》
《山花》
《沸騰的群山》
《寶蓮燈》(上、下集,河北梆子)
《青春似火》
《牛角石》
《海上明珠》
《百花爭艷》 (音樂歌舞)(1976-5)
《南疆春早》(76年12月)
上海電影製片廠13部:《歡騰的小涼河》
《年輕的一代》(此片系重拍)
《磐石灣》(京劇)
《征途》
《難忘的戰斗》
《江水滔滔》
《審椅子》(京劇)
《新風歌》
《金鎖》
《阿夏河的秘密》
《管得好》(呂劇)
《三定樁》(萊蕪梆子)
《小店春早》(黃梅戲)
八一電影製片廠4部: 《紅軍不怕遠征南——長征組歌》(舞台藝術片)
《南海風雲》
《紅雲岡》(京劇)
《南海長城》
長春電影製片廠7部: 《雁鳴湖畔》
《芒果之歌》
《長空雄鷹》
《鎖龍湖》
《山村新人》
《金光大道》(中集)
《半邊天》(呂劇)
西安電影製片廠1部: 《開山的人》
珠江電影製片廠3部: 《楓樹灣》
《山裡紅梅》
《紅霞萬朵》(黃梅戲)
峨嵋電影製片廠2部: 《寄託》
《春潮急》
廣西電影製片廠1部: 《主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部:《兩張圖紙》(湖南花鼓戲)

Ⅳ 1966年至1976年拍攝的故事片電影有哪些

謝謝提問,就個人看到過的如下,歡迎補充。

火紅的年代、春苗、艷陽天、青松嶺、長城新曲、偵察兵、金光大道、紅雨、閃閃的紅星、打擊侵略者、奇襲、飛虎、激戰無名川、南海長城、南海風雲、海霞、海島怒潮、鄉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獵字99號、405謀殺案、沸騰的群山、楓樹灣決裂、歡騰的小涼河、創業、沙漠的春天向陽院的故事、平原游擊隊(新)、渡江偵察記(新)、南征北戰(新)、延河戰火、小字輩、雁鳴湖畔、刑場上的婚禮、紅牡丹、傷痕、生活的顫音、天雲山傳奇難忘的戰斗、年輕的一代(新)、紅河激浪、她從霧中來、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紅花、自豪吧!母親、

在特殊的十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並不像某些人說的,只有八個樣板戲,有些電影拍攝的相當不錯,堪稱經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閃閃的紅星》,電影內容情節緊湊,引人入勝,畫面干凈,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電影中的三首插曲,《紅星照我去戰斗》,《紅星歌》和《映山紅》至今傳唱不衰。
還有一部戲劇電影,河北梆子《寶蓮燈》,郭德綱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這部拍攝於1975年的電影,唱腔優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場,每次都能引得觀眾們鬨堂大笑。

在那個年代,除了樣板戲,還有一類題材,也受到觀眾的追捧,那就是戰爭片。50年代,一些經典的黑白戰爭故事片,重新拍攝成彩色電影,《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總體來說,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經典,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還有一部《平原作戰》
,雖然是新電影,卻是向50年代拍攝的《平原游擊隊》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戰》中的趙永剛,雖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無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雙槍李向陽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我個人覺得,當時最出色的
戰爭片,是《激戰無名川》,那時候的演員是真正的赴湯蹈火,爬冰卧雪,志願軍戰士用高射炮打飛機,拆除定時炸彈,當時看的緊張的不得了,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這些經典鏡頭還歷歷在目。

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電影嗎!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會少吧!有些還是翻拍的呢!如《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這里就說本人看過的,小學一年級時包場看電影,看過的是《青松嶺》,此外還有《紅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樣板戲《沙家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還有好像是《磐石灣》吧?有一次還包場兩部樣板戲,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攝的電影故事片按順序是:1966年長影《雁鴻嶺下》、北影《紅色郵路》《女飛行員》《紅石鍾聲》、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長影《艷陽天》《青松嶺》(重拍)《戰洪圖》(重拍),1974年長影《鋼鐵巨人》《向陽院的故事》《創業》《平原游擊隊》(重拍)、北影《偵察兵》《南征北戰》(重拍)、上影《火紅的年代》《渡江偵察記》(重拍)《無影燈下頌銀針》《一副保險帶》、八一《閃閃的紅星》,1975年長影《車輪滾滾》《長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黃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紅雨》《決裂》、上影《第二個春天》《小將》《戰船台》《春苗》、八一《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號》、西影《碧海紅波》《阿勇》,1976年長影《雁鳴湖畔》《長空雄鷹》《鎖龍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騰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擊》(未發行)、上影《征途》《難忘的戰斗》《金鎖》《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歡騰的小涼河》《江水滔滔》《新風歌》、八一《南海風雲》《南海長城》、珠影《楓樹灣》《山裡紅梅》、西影《開山的人》、峨眉《寄託》、廣西《主課》。

不管有哪些,凡正這一時期拍攝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不管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啟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金光大道》《艷陽天》《青松嶺》《年青的一代》《第二個春天》《春苗》《紅雨》《火紅的年代》《山村新人》《無影燈下頌銀針》《長城新曲》《牛角石》《雁鳴湖畔》《渡江偵察記》《偵察兵》《紅燈記》《沙家浜》《海港》《龍江頌》《戰洪圖》《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紅雲崗》《向陽院的故事》《祖國啊母親》《豹子灣的戰斗》《沙漠里的春天》《閃閃的紅星》《杜鵑山》《盤石灣》《平原游擊隊》《平原作戰》《紅石村》《反擊》《盛大的節日》《創業》《海霞》《小螺號》《奇襲白虎團》《審椅子》《長空雄鷹》《激戰無名川》《沸騰的群山》《漁島怒潮》《決裂》《青春似火》《 難忘的戰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風雲》《青春》《兩個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兒時的回憶,記得上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 陋天電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來時幾個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學校談觀後感,潘東子成為我們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樣板戲,記憶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戰》《奇襲》《春苗》《渡江偵察記》,有一部戰斗片《偵察兵》王新剛老師主演的,是戰斗片的精典。寫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對題?





十年間,拍攝了屈指可數的故事片,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一巴掌!就這幾部故事片,它們背後充滿著鮮為人知的 故事!

《創業》:作家張天民根據開發大慶油田的創業事跡,創作出的故事片。審核時遭江青刁難未通過,作者致信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鄧小平馬上把信轉交毛澤東,經批示後才公映。


《決裂》:反映大學從工農兵中招生,否定十七年教育成就的故事片。公映後,兩句流行語隨之產生: 馬尾巴的功能;這就是資格 (指手上有老繭子就是上大學資格,見圖片)


《偵察兵》:1974年上映,偵察兵神乎其神,敵人都是草包。此片後被封存。


《春苗》,以赤腳醫生春苗為主要人物,反映農村衛生醫療領域的階級斗爭,不久被封存。



《青松嶺》,以農村階級斗爭為主題的故事片。老貧農張萬山與富農後代錢廣之間圍繞著生產隊趕大車的車老闆子的故事,展開了 貧下中農必須牢牢掌握「鞭桿子」 的斗爭。張萬山反復說:旱煙一經錢廣過手,保證跑了味……


《閃閃的紅星》:根據作家李心田的小說改篇。以紅軍後代潘冬子為中心人物的故事片,1975年公映。故事好,布景好,歌曲好。其歌曲《紅星歌》《小小竹排》《紅星照我去戰斗》《映山紅》等,久唱不衰。


—※4月25日於長春※——

首先我是80後,我小的時候經常看的兩部電影,電影就是閃閃紅星和平原游擊隊。

我們小的時候都嚮往閃閃紅星裡面的小演員潘冬子。勇敢機智,智斗胡漢三。

應該說閃閃的紅星是一部愛國電影,是讓青少年看了心情澎湃,激情昂揚的一步少兒電影。在那個年代,我們小的時候,電視里邊閃閃的紅星幾乎是隔兩個月或者一個月播放一次。小的時候我記得家裡面有一個14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熊貓牌的。現在這個牌子的電視機好像已經在市面上看不到了。每當電視里播放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家裡就有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看,看完了以後,我們就扮演電影里的角色,有的演胡漢山,有得演潘冬子,然後就這樣相互嬉鬧,好不熱鬧。這部電影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很多歡樂,尤其是李雙江演唱的閃閃的紅星,這首歌曲也深深的映入了我們的心中。

平原游擊隊,反映滄州一帶,德州一帶游擊隊,抗日戰爭的題材的一部電影。李向陽這個名字也深深的映入在我們80後這一代 社會 主力青年的心中。

這部電影也是每逢過年過節,各電視台必放的一部電影。90年代的農村彩色電電視機幾乎很少。這部黑白的老電影,讓每一個家庭看到了英勇無畏的李向陽。每次看完這部電影,都點燃了我們心中激情昂揚的細胞,那麼奮進,那麼興奮。我記得那時我們還要揚言,長大以後也要參軍,到部隊做戰斗英雄,保家衛國。那時的雄心壯志,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國電影。是我們這代八零後童年時光的回憶,沒當再次看到這樣的電影都能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

閱讀全文

與電影小螺號片段2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打真軍歐美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3
真實故事富婆看上快遞小哥電影有哪些 瀏覽:883
約翰韋恩牛仔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748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怎麼補考 瀏覽:397
免費百度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87
網路詐騙題材微電影劇本 瀏覽:595
社區矯正微電影觀後感 瀏覽:733
小電影網怎麼找 瀏覽:580
微電影眼界 瀏覽:958
可以看所有的電影網站 瀏覽:406
幫我播放一部搞笑電影 瀏覽:367
飄電影全英語怎麼說 瀏覽:247
上海新聞綜合頻道電影投資 瀏覽:121
怎麼使用電影預告片製作視頻 瀏覽:202
電影特效軟體視頻教程 瀏覽:99
西瓜視頻發現好電影 瀏覽:415
2月6號的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655
突襲電影西瓜影音西瓜影音 瀏覽:40
電影gif圖片製作 瀏覽:159
關於隱形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