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小丑電影系列解說

小丑電影系列解說

發布時間:2023-03-16 04:31:57

『壹』 DC《小丑》榮獲金獅獎 電影小丑劇情解析

電影小丑劇情解析

前期,小丑總是不能自已的大笑,即使明明想哭卻依然無法控制住自己,造成了他當下的許多悲劇。但他賴以為盯拆旅生的職業迫使他要裝作開心大笑,他照顧了幾十年深愛的"母親"更是告訴他要去笑。

直到他發現了自己曾經相信的一切建立在謊言之上,直到他發現自己的整個人生更是不折不扣的joke。在地鐵的那幾槍,不僅解放了他的自我,也解放了哥譚市潛伏已久的肆無忌憚的暴力犯罪因子。

當Joker跳上滿是戴著小丑面具的地鐵而順利逃脫警察追捕時,我不禁覺得這場景和當下的香港何其相似。當制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港人自治走不通),當階層極度分化底層人民的壓抑到達頂點,當他們發現有太多的人和自己一樣,而戴上面具便可以不計後果地暴露自己最真實的惡,這部分人便選擇試圖毀壞一切同歸於盡,哪怕有太多人又何其無辜。

誠然,現狀有太多問題,哥譚市政府並非真管底層死活,WSJ男調戲女士欺凌弱小,精神病主治醫生根本沒有認真聽病人的心聲,這些人死因看似有理,但暴力一定是唯一的出路嗎?也許在當時的哥譚是,也許根本御遲不是。這是當下的人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

《小丑》中的主人公,衍生自DC漫畫《蝙蝠俠》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影片呈現夢想成為脫口秀演員的青年阿瑟因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運悲劇最終失控,繼而成為「小丑」的經過。就漫畫改編超級英雄電影來講,這一形象無愧為最出名的反派之一,包括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等都曾在不同版本的《蝙蝠俠》系列電影中演繹過。然而,虛擬的電影世界之外,「小丑」還與一場現實的慘劇密切相關。

2012年7月20日,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首映當晚,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的一家電影院內,瘋狂槍手向正津津有味觀看影片的觀眾開槍掃射,最終釀成12死、58傷。第一時間,美國坊間便有傳說,兇手詹姆斯·霍爾姆斯犯案之際,打扮成了電影里「小丑」的樣子。

最早造成人們產生這種誤會的原因,是美國警方在紐約曼哈頓召開的一場記者見面會上,一位警官表示,案犯將頭發染成了紅色,並且自稱「小丑」,「也就是《蝙蝠俠》里的反派」。此後,《紐約時報》的記者Kirk Johnsondan Frosch在並未復核事實的情況下,援引來自聯邦探員由當地警方那裡聽來的第三手消息,稱有現場目擊者表示,兇手犯案時曾經說過「我就是小丑」。

然而,事實上,負責偵辦此案的科羅拉多州檢察官不久之後便站出來推翻了這一說法。兇犯詹姆斯·霍爾姆斯從未表示過自己在模仿小丑,他將頭發染成紅色也與小丑無關,而且不管是漫畫,還是電影,小丑這個形象的頭發顏色都是綠色。事實上,這一切純粹只是湊巧,他選擇犯案的那一夜,在那家不幸的電影院里,正好在放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霍爾姆斯事後曾經表示,他自己第一次聽到別人管他叫「小丑」,那已經是他入獄之後了,他自己都覺得很納悶,明明自己從沒有過那樣的想法。然而,木已成舟,如今凱凳正在監獄中服無期徒刑的他,綽號早已成了「小丑」,而在大眾心目中,也早已將這起不幸事件與《蝙蝠俠》電影和小丑的形象,永遠聯系在了一起。

『貳』 小丑電影的解析是怎樣的

想必大家都在網路上看到很多關於「小丑樓梯」這個經典畫面的惡搞,而這些惡搞的原版是來自電影中小丑癲狂舞蹈的鏡頭。

整部《小丑》電影主要都是在紐約與紐澤西州進行拍攝。其中,電影里的阿卡姆精神皮液亂病院的原型,拍攝地點是美軍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綜合大樓。

除了以上電影中的小細節,主角傑昆·菲尼克斯為了這部電影也是下足了工夫。他在電影中的演出復雜而又充滿層次,讓電影深度更加飽滿,可以說是整部電燃檔影成功的關鍵因素。

原定劇本上,原本編劇把亞瑟的笑聲設定為」痛苦的笑「,但是傑昆卻參照了現實中一些精神病患病理性的笑聲才做出屬於自己風格埋卜的演出。

『叄』 電影小丑主要講述了哪些故事

我們知道,電影《小丑》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出名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得到了很多的反響。這個電影也獲得了非常多的獎項,比如說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影片、最佳配樂、最佳剪輯等等,可以說也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了。

一、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小丑,而且他本身也有精神病。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小丑,他在社交的方面是非常內向的,而且他本身也有精神病。他時常會成為很多人的笑柄,當人們嘲笑他的時候,他的疾病就越發的厲害。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電影《小丑》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也是一部能夠成為經典的電影。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肆』 《小丑》上映一周年,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小丑》上映一周年,記得當時關於這部影片分化兩級的評論可謂嗨翻了天,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這部電影的很多內容依然值得人們反復回味與討論。

由於哲學家齊澤克形容《小丑》講述的是「對 社會 政治秩序與虛無主義僵局的絕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歸根結底,就是一篇反 社會 無政府主義的戰斗檄文。

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說事,稱其為 社會 暴亂的根源和圖騰,從而變成了一場「狂歡」。

另外一種爭議是在影迷中進行的,覺得「小丑」這一角色失去了原著中代表著「混亂無序的邪惡」這一象徵意義,而去尋根究底「小丑何其成為小丑的?」

很多影迷認為這一心理變化的過程,暗示關鍵點在於小丑的血緣來歷和伴隨之家族「遺傳」性的精神疾病,從而將角色身上的神秘性和不確定性剝奪干凈,這是對原著的一種無知褻瀆。

這些說法都有其合理之處,但關鍵有一點,「符號」和「站隊」並不是本片創作團隊立足的本意,他們其實最想刻畫的是向一切說NO的個人存在主義危機。

也就是說,在往其貼標簽之前,他們最想說的是其實是個人的精神危機和混亂狀態,然後才是時代變革帶給個人的的沖擊和再塑。

如果本末倒置了這一點,那麼這片就會粗暴地貼上「空洞無力」和各色各抒己見的政治標簽。

在《小丑》開場的戲中,華金·菲利克斯飾演的小丑只是個無足輕重的「無名之輩」,他甚至有名有姓——亞瑟·弗萊克。

他和罹患精神疾病的母親相依為命,冷眼旁觀著哥譚市的 社會 運動暗流涌動,在這一刻時,他既沒有想到將來會是這場運動的助燃劑和圖騰,也沒有喪失一個普通人的理想與追求。

在這個時刻,雖然他窮困潦倒,而且需要心理醫生輔導,排遣自己內心的絕望與孤獨,但總體來說,他並不是日後的「小丑」,他只是一個可憐的中年人。

轉折點在於地鐵站上發生的那起槍殺事件,注意這個事件的安排。

在這場戲之後,小丑才會真正關注「自己到底是誰」,「是什麼樣的人」,而在這場槍殺案之前,小丑並沒有關心自己的由來和 社會 屬性。

他只是卑微地想上檔喜劇脫口秀夜間節目,以取悅他人為己任,甚至幻想和漂亮的女鄰居談個戀愛,也就是說對人生還抱有期望。

被施暴後的意外反抗,然後槍殺三人讓亞瑟突然間看清楚了自己所處的黑暗深淵。

他是一個無人關懷的人,所寄予的夢想也被其偶像——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莫瑞(羅伯特·德尼羅飾)隨意踐踏,連戀愛都只能在顱中幻想,一切都是假象,但殺戮讓他體會到了另外一種人生,一種可能性。

否定今日的一切,成了小丑頓悟後的人生指南,而「否定」,也變成了本片的關鍵詞。

這是一部為了「否定」而拍的否定電影。

它不僅否定了超英電影的劇作套路和類型屬性,還否定了好萊塢 娛樂 至上的准則,是一部反好萊塢體制的電影。

進而,它還否定了主流 社會 秉持的道德觀和意識形態,它還否定了理解和站隊,否定了夢想與追求,它否定的是一切貼上的 社會 標簽和意義屬性。

它強調的是「否定」,它並不關心人權,自由,民主和其爭鋒相對的所有政治概念和秩序,所以它並不想提出什麼政治綱領,更沒有政治訴求,它連善惡都不想區分(電影中兩次殺人在現實世界都是極端邪惡的。)

甚至連虛無本身也否定,亞瑟的階梯之舞恰恰也是向虛無挑戰,亞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那就是變身成為「小丑」。

《小丑》從頭到尾圍繞的是一個人的精神苦難和存在主義的難題。

恰好在於,它在DC和華納能夠提供資源的框架之內,把DC宇宙漫改電影的概念抽離,它依然成立,這就是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和編劇斯科特·西爾弗的聰明之處,用「小丑」這一身份洞悉了庸碌大眾面對世事變遷和自身困境之內心的疑惑。

這一漂亮招數,它跳過了福柯的「文明與瘋癲」的二元指代,又直面了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和漢娜·阿倫特《平庸之惡》。

所以,把它視為無政府主義或者單純的暴力運動的宣言,未免太過簡單。

這也是它區別《計程車司機》和《喜劇之王》的地方。

它剝離了馬丁·西科塞斯強行塞加其上的 社會 屬性,它更接近保羅·施拉德(《計程車司機》編劇)想要闡述的「存在主義式的孤獨和人生困境」,所以說,與其說它是在致敬《計程車司機》和《喜劇之王》,不如說它更抽離在 社會 運動和 歷史 變遷之外。

所以它必須存在和依附在一個抽象的世界裡,沒有比哥譚市這一場合更合適了——從抽象出發,它抽象討論了人的後現代主義困境。

另一個劇情關鍵點「與蝙蝠俠的血緣關系」,解讀豐富的人總視為《黑暗騎士》一個硬幣兩面的寓意,從而為光明和黑暗的斗爭鋪下墊腳,但個人並不同意這種淺顯的解讀。

托馬斯·韋恩是否是亞瑟之父為何要模糊處理,我覺得托德·菲利普斯和編劇斯科特·西爾弗的真實用意恰恰是摒棄蝙蝠俠和小丑在血緣上的聯想,但又能讓漫畫原著粉絲有找到彩蛋的樂趣。

其實《小丑》里更強調的是斬斷 社會 屬性的紐帶,因為人類 社會 里最強的紐帶恰恰是血緣,從血緣上否定父母,乃至殺害「父母」(間接殺害托馬斯·韋恩),否定血緣帶來的羈絆就是亞瑟轉變成「小丑」的終極象徵。

所以,所有持有派系斗爭觀念,為之辯護或者反對的人都可休矣。《小丑》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質疑和反抗性,從而各色派系都能找到與之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它不僅對弗朗西斯·福山所稱的「民主的終結」發出質疑,也對宗教信仰和媒體及資本的操縱提出了質疑。

你既可以在其中找到極端原教旨主義崛起的原因,也能找到唱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聲音。

你既能找到巴格達迪能成為ISIS的頭目的原因,也能找到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的深層動因。

它就像一枚照妖鏡,高明折射了現實中 社會 普遍性的各種痼疾,但它並不打算揭示 社會 動盪成因,也不提供 社會 困境的解決方法。

因為所有的主義,無非是人的選擇,是人選擇了主義和道路,而不是主義和道路選擇了人,最終的落腳處還是在於個人的憤怒和懷疑。

這在《小丑》的結尾就可以發現,小丑並不在乎街頭暴動和遊行示威,他完成了自己的訴求,擯棄了自己的一切,從血緣、親情和愛情,乃至理想,他獨自一人躺在街頭的熊熊大火之中。

哪怕其他的人視他為挑戰秩序的英雄,但他的孤獨還是無從排遣,他也不在乎,從嘴角牽動的是一抹標志性的小丑的微笑。

「我笑是因為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我只是無名之輩。」在亞瑟摒棄了其 社會 屬性時,他反倒成了富有象徵意義的圖騰,僅僅代表著反抗和混亂之神。

小丑的笑是《黑暗騎士》里邪惡與恐懼的化身,但《小丑》的笑其實是一種對自身乃至對 社會 對客體徹底的否定,從討他人歡喜的「笑」轉變成「我笑故我在」。

如果僅論其內涵,《小丑》的「笑」無疑比《黑暗騎士》豐富得多。

而「笑」也是小丑和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共同的武器,屎屁尿喜劇起家的托德·菲利普斯,曾用層出不窮的笑料讓自己變成了R級喜劇之王,但他這次的華麗轉身,讓「笑」附加了層悲愴的深意,讓人深深體會到小丑語錄中那句——

「我曾以為我的生活是一出悲劇,但我現在意識到,它是一出喜劇」的反意同樣成立,最偉大的喜劇都是笑中帶淚的。

華金·菲利克斯的表演深得上世紀七十年代那些最偉大演員的精髓,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達斯汀·霍夫曼,他無疑從這些電影里得到了很多表演的靈感——《教父》、《沖突》、《熱天午後》、《列尼傳》、《喜劇之王》、《計程車司機》。

但讓他區別於那些方法派演員唯一一點就是,對「笑」的闡釋。

從最開始的略帶哭腔的笑聲到歇斯底里的笑,再到無不嘲諷意味的笑,最終歸結到嘴角牽起的恐怖的笑,因為具有豐富層次的笑的表演,從而使得華金·菲利克斯同樣和方法派拉開了距離,就像本片和 社會 寫實派拉開了距離。

因為「笑」,使其表演附加了一層抽象的味道,從而讓本片真正成為了「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的自畫像,等待世界新一輪變革的到來。

也因為這層表演上的新意,奧斯卡影帝,實至名歸。

『伍』 電影《小丑》究竟是要表達什麼呢

由於哲學家齊澤克形容《小丑》講述的是“對社會政治秩序與虛無主義僵局的絕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歸根結底,就是一篇反社會無政府主義的戰斗檄文。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說事,稱其為社會暴亂的根源和圖騰,從而變成了一場“狂歡”。另外一種爭議是在影迷中進行的,覺得“小丑”這一角色失去了原著中代表著“混亂無序的邪惡”這一象徵意義,而去尋根究底“小丑何其成為小丑的?”很多影迷認為這一心理變化的過程,暗示關鍵點在於小丑的血緣來歷和伴隨之家族“遺傳”性的精神疾病,從而將角色身上的神秘性和不確定性剝奪干凈,這是對原著的一種無知褻瀆。

『陸』 小丑電影劇情 小丑電影簡介

1、劇情:亞瑟·弗萊克是一個碧慶棚和母親住在老舊公寓里,需要靠社會福利組織幫助,不斷服用精神疾病葯物的小丑。他想成為一個脫口秀悔則演員,但並不成功。人們只是嘲笑他。他在地鐵上爆發式地犯下了謀殺案。他的世界,就此一點一滴地開始崩塌了。

2、《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差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莎姬·貝茲、羅伯特·德尼羅、弗蘭西絲·康羅伊、布萊特·卡倫等聯袂出演的犯罪劇情片 。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

3、《小丑》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講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該片是華納和DC所獨立開發的影片,與DC擴展宇宙並無關聯。

『柒』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故事電影小丑劇情觀後感分析是什麼

電影《小丑》獲得了威尼斯金獅獎。看完電影,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表演技巧都足以讓人深思。電影《小丑》的故事是什麼?電影《小丑》的後視角分析。

電影《小丑》的故事是什麼?

作為熱門的類型題材,這部電影也在9月初席捲了威尼斯,帶著令人驚訝和爭議的態度回歸。

在《小丑》的結尾,我幾乎淚流滿面。原因大概是《小丑》幾乎脫離了善惡分明的超級英雄宇宙。哥譚可以是任何一個既有高樓又有臭下水道的現代城市,真名為阿瑟的小丑基本上就是個普通人。

他偽裝成小丑殺人,引發了一系列騷亂。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肯定,電影盡可能地使社會革命或暴動、退卻(而不是進步)變成了一個人的心理後果,外部的經濟文化結構被完全抽空。什麼是人的感情的涌動?我們沒有辦法判斷,因此,小丑的情緒與被定性為虛無主義的大規模騷亂聯系在一起。人類原始的毀滅慾望,無需解釋就能顯露出來。

從外表無法解釋,但有趣的是,人們對英雄或反派很著迷。是他們愛看英雄與反派的善惡二元對立,他們只能通過個體身心的對立來解讀世界。自古以來都是狂歡英雄祭祀好,傳世史詩故事,現實素材融入故事,理想主義歷/野史發達。而且在電影史上,很早就有類似的嘗試。

『捌』 電影小丑主要講述了哪些故事

電影裡面的主角亞瑟,他春襲是一個年輕人,一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他時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衡轎行為,所以走在大街上人們都會覺得他非常的奇怪。他只能夠以小丑的身份謀生,來養活自己和自己的母親。亞瑟一直把一個脫口秀的主持人當扒攔兄做他的偶像,當他真正的登上那個脫口秀的舞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偶像卻嘲笑自己

『玖』 電影《小丑》解析

在電影的結尾,哥潭市民帶上小丑面具上街暴動,整個城市火光沖天,戾氣逼人,完全就是一場民粹主義狂歡。

我看現實世界也好不到哪裡去,只不過美國民眾暫時還沒有上街殺人,只是選出了一個特朗普總統而已。

世界為何變成這樣?小丑在富蘭克林的節目上說的很清楚。因為富人從不站在窮人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一點也不想知道一個像小丑這樣的失敗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腦子里在想什麼。韋恩只把小丑當作兇手知敬、失敗者、精神病、變態;他說所有無所建樹的失敗者都是小丑、都是笑話;至於他自己,從蝙蝠俠系列裡我們知道他是個大慈善家,他(還有他兒子,也就是蝙蝠俠)一定覺得自己光輝偉大,無懈可擊。

可韋恩們都不懂《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的那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小丑也想活得不那麼像個笑話,如果不能是正劇的英雄,至少做個悲劇的角色。可他沒有那個資本,他做不到。

小丑不是沒有努力過。他曾經如此馴順:按時吃葯,按時去醫生那裡報道,保持微笑,隨生攜帶「我有病,對不起打擾你們了」的卡片。他信奉著韋恩的邏輯,夢想是把滲握歡笑帶給世界。

美國鐵銹地帶的失業藍領工人恐怕也有和小丑類似的心路歷程。因為技術創新和全球貿易,他們沒有了工作,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一路下滑。可是精英階級只會說:你們失去工作是因為你們學歷低,能力差,為什麼不去多受教育、轉型再就業?我猜那些失業的工人一開始也和小丑一樣,每天背負著「是我的錯,對不起給他家添麻煩了」的標簽。可是,如果等不來幫他們脫困的幫助,他們不可能永遠無休無止地對不起下去。

小丑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一個個破滅:丟掉工作,成為最不好笑的脫口秀藝人,他不是富翁的私生子,鄰居女子並不如他所想。然後他看到韋恩們是多麼冷酷無情,毫叢猛慶不關心他的死活:社會救助項目被砍掉,費盡心機見到韋恩只得到一記老拳,然後韋恩卻在電視上一直宣傳他的慈善晚宴和競選計劃。失業工人看到的也是希望的破滅:製造業的工作越來越少,整個本地社區越來越衰敗。有人建議他們重回學校提高教育程度,但是對於一個高中畢業、離開校園幾十年的人,那是難於登天的事情;何況學費很貴,他們根本負擔不起。然後他們看到造成金融危機的大銀行拿到政府的大筆救助,他們看到華爾街的人誰也沒進監獄,他們看到高管們短短幾年以後繼續拿天文數字的薪酬。天長日久,他們開始想:真的是「我們」的錯,不是「你們」的錯嗎?

小丑說:對錯是「你們」定的,好不好笑也是「你們」定的,憑什麼」我們」要活在」你們」制定的標准里?「你們」憑什麼以為「我們」會永遠像個乖孩子一樣,安靜地任憑「你們」擺布?

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屈辱和踐踏,即使那些侮辱「事出有因」(小丑確實是個殺人犯,藍領工人也確實缺乏今天的市場需要的生產技能);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不公,即使那隻是他們以為的不公。

韋恩們認為哥潭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他自己做了那麼多慈善,小丑們卻只知道索取和破壞。現實世界裡的,美國新崛起的精英階級甚至不是韋恩那樣的富二代,他們是矽谷的那批人,很多人只是中產出生,高學歷高技能、工作勤奮努力、憑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他們自然覺得自己富裕天經地義,而什麼也不會、一味索取的窮人毫不佔理。

大家都活在自己的邏輯里,積累憤怒和分歧。

曾經有一個朋友對我引述了《經濟學人》上的大量數據,理性中立客觀地解釋了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其實對窮人的損害比對富人的損害更大。

我當時覺得他講得好對,為什麼窮人那麼愚蠢,就不能看清這么簡單的事實呢!?

現在我想問他一個問題:你知道失業的藍領工人平均學歷是高中嗎,你高中的時候看得懂《經濟學人》嗎?也許批評別人之前應該先提醒自己一下:並不是每個人都和你一樣有博士學位。

我相信《經濟學人》是對的,逆全球化確實對窮人害處更大;就像富蘭克林怒斥小丑的話也是對的:你怎麼可以殺人?殺人是錯的!

可是富蘭克林的話對小丑不會有幫助,《經濟學人》對失業工人也不會有幫助。

不管韋恩或者富蘭克林或者《經濟學人》的讀者認為自己多麼正確,民粹陣營自有他們自己的力量:小丑發現自己可以殺人,藍領工人發現自己可以投票。

所以哥潭市的街上火光沖天,特朗普成了美國總統。

但我總覺得現實可以比電影更黑暗:哥潭市民擁戴的小丑好歹確實是他們中的一員;美國的民粹主義者選出的總統卻是個億萬富翁,他分明是韋恩們的一員。

最後,小丑殺死了一直給韋恩寫信、對精英階級始終抱有幻想的母親。也許這標志著他徹底斬斷了對韋恩們的幻想,站到了所有社會秩序的對立面。他成了一個和電影開頭完全兩樣的人。他說: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我,也許我本來就是這樣。可我總覺得他這么想只是為了合理化自己行為而已。看過電影的前半段就知道,他並非天生就是妖魔鬼怪,他曾經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孤獨無助、走投無路的善良人。

『拾』 小丑是哪部電影的反面人物 小丑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

小丑joker是《蝙蝠俠》系列電影中塑造的最為成功的一個反面人物,但凡是看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觀眾只要聽到小丑這個人物第一反應都是敬佩,不過遺憾的是當年飾演小丑的希斯·萊傑已經去世了,他將小丑這個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小丑這個角色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陰影,但又讓觀眾狂熱的喜歡著這個反面角色。

小丑並不是DC宇宙中最強的反派,他甚至並沒有什麼超能力,只是一個偏執且瘋狂的罪犯,可他卻是觀眾最喜歡的一個反派,而小丑的獨立電影《小丑》在今年的十月份也要上映了,電影的內容介紹了小丑的一生。小丑作為反派之所以不被人討厭,是因為他在變成小丑之前並不是一個壞人,反而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可是生活的不公讓他從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並且逐步淪陷於瘋狂之中。

小丑這個角色非常的混亂,他挖掘了人性深處的黑暗,不管是外觀還是經歷小丑都會給人一種侵略性極強的感覺,讓人看一眼就難以忘記。小丑原本是個好人,夢想是當個諧星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讓大家開心,但他卻遭到了各種迫害和嘲笑,在重壓之下他變成了秩序的破壞者,小丑一直是蝙蝠俠的死敵,他的犯罪行為也一次比一次更加瘋狂令人恐懼,但看在觀眾眼中更多的是心疼。

從《小丑》發布的終極版預告可以看得出來,小丑曾是一個極為和善的人,他會在公交車上逗孩子笑,希望自己能夠給大家帶來快樂,可到底是什麼把這樣一個人逼成了一個混亂製造者,很多人都說他瘋了,但看過影片之後又不禁讓人思考瘋的是他還是這個世界,讓我們一起期待電影上映來帶我們尋找答案吧。

閱讀全文

與小丑電影系列解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味道電影哪裡可以看到 瀏覽:830
借錢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瀏覽:218
王寶強最新的電影大全 瀏覽:322
小丑2014電影迅雷 瀏覽:406
上海市高中生公益微電影大賽 瀏覽:319
達叔系列電影 瀏覽:582
唐人街探案三電影播放時間 瀏覽:543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匯款 瀏覽:769
自由女神是哪個電影 瀏覽:114
美國不忠電影完整 瀏覽:780
世界上唯一一個女人的電影 瀏覽:331
等待一個人電影片段 瀏覽:178
電影水手什麼 瀏覽:627
電影超體有關時間的台詞 瀏覽:847
韓國限制電影資源分享貼吧 瀏覽:185
電影天堂上不去了 瀏覽:510
看電影的主題賓館 瀏覽:868
手機泰國恐怖電影免費觀看網站 瀏覽:552
波蘭電影我引發了二戰觀看 瀏覽:447
男人說iloveyou是哪個電影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