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剪輯電影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剪輯大量的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推薦一個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04r-23710907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要學好學精,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王氏教育。
在視頻剪輯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04r-23710907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❷ 怎樣剪輯電影
剪輯電影的步驟: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
電影剪輯,即影片圖像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❸ 影視剪輯怎麼做
影視剪輯怎麼做
影視剪輯怎麼做,現在是短視頻全民化時代,影視剪輯在短視頻平台上隨處可見,而影視混剪其實就是技能知識的一個類型,通過專業的剪輯技術進行再次創作,以下是影視剪輯怎麼做的一些步驟。
第一步:選擇影視劇。
可以選擇當前熱門影視劇,或者也可以選擇以前看過的老劇,比如《西遊記》《紅樓夢》《上錯花轎嫁對郎》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步:文案。
根據影視劇的大概劇情寫文案。或者如果只是剪輯精彩片段的話,也可以只根據片段的內容想文案。
第三步:剪輯。
剪輯工具可以自行選擇,專業一點的可以選擇AE,或者也可以選擇剪映等,都是可以的,哪個方便就選哪個。剪輯的時候記得要自己在腦海裡面大概的過一下影視劇的劇情,不要隨意的剪輯,根據文案剪輯也是可以的。
第三步:添加配音和背景音樂。
選擇背景音樂的時候最好選擇和影視劇劇情比較符合的音樂,不要一部仙俠劇卻選擇了一首抒情英文歌,那就顯得不倫不類了。而文案配音就可以自己配,如果對自己的聲音沒有信心,也可以選擇用九錘配音來配,可以自己選擇適合的聲音進行配音,比如說男聲解說版、情感女聲、懸疑男聲、激昂男聲、標准普通話等等。只需要將文案復制進入九錘配音再合成配音即可。而且九錘配音也是可以選擇添加背景音樂的,十分方便。
第四步:將配音和短視頻結合起來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一開始做影視剪輯視頻,或許流量不多,但是千萬不要放棄,畢竟每一件事,都要堅持做,才能看到回報。
1、找素材。
也就是通過一些影視網站去找一些相應的素材,能夠下載供作者來剪輯的,但是往往這樣是非常耗時的,需要日積月累,並且找到專門的素材網站,進行優質內容下載。
2、構思選取。
其實這個就是作者的想法了,可能下載下來的視頻是一部完整的電影,那就要通過作者的手法和技術,加上一些個人理解,來選取其中一段素材作為視頻的重要素材之一。
3、視頻調整。
其實這個是針對於有些想把視頻做的更加完美,畫質更加高清,效果做的'更加逼真,轉場做的更加流暢。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可能會在剪輯的過程中,對視頻做調色、銳化、轉場效果、包裝、做出一系類的調整。
想要學習視頻剪輯,可以選擇天琥教育琥目前專注於互聯網視覺設計培訓,擁有自主研發教材的團隊,研發課程包括UI設計、平面設計、網頁設計、電商設計、室內設計、影視特效、營銷推廣等設計課程,課程均受著作權保護。作為專精於設計課程的培訓機構,在設計培訓上必然更加專業。
1、使用高清影視素材
一個優質的作品必須給觀看者舒服的感覺,如果作品內容模糊卡頓,那麼就會嚴重影響觀看,所以如何保存影視剪輯原素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獲取影視素材的方式有兩種。
v 下載視頻:我們可以用騰訊、優酷、愛奇藝這些視頻播放器上下載對應的完整劇集,然後再將視頻導入到軟體中即可進行剪輯,這個方式獲取素材的一個劣處就是下載素材時需要保存完整的素材,比較耗費時間。
v 錄制素材:我們可以藉助第三方軟體或者直接使用萬興喵影剪輯軟體錄制素材,我平常會剪輯,萬興喵影是直接支持錄制功能的,用起來非常方便。在軟體首頁點擊【錄制】-【錄制電腦屏幕】,然後播放對應的素材片段即可錄制,停止錄制後素材會自動保存在素材存儲區,直接拖拽到剪輯區即可開始編輯,錄制的素材是非常高清不會壓縮畫質。
2、剪輯內容選題
剪輯內容的類別有劇集、混剪、解說等多個類別。在這里推薦初學者可以從事混剪方向,就是多個素材拼接充足成為新的內容。因為很多影視劇集涉及到版權,是不允許直接搬運的,而且如果沒有流量的推送是很容易石沉大海的。而混剪視頻如果做得比較好就很容易吸引網頁的關注,比如下面這個明星名場面混剪視頻:
這種混剪素材,我們使用萬興喵影的錄制功能錄制素材就非常方便了,截取多個影視片段,重新導入到剪輯軟體進行二次拼接和編輯。
3、剪輯視頻
在製作視頻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剪輯這個步驟,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剪輯的各個工具,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幾個常用工具的使用辦法。
裁切:移動剪輯區的紅色軸線可以對視頻進行定位,點擊小剪刀即可裁切素材,多次裁切可以將視頻分割為多個片段,選擇不需要的片段,點擊【】即可刪除素材,其他的素材會自動拼接在一起。
添加特效:給視頻添加文字、轉場、貼紙、濾鏡等效果都能提升視頻的質量,這些功能的使用方法基本一致,選擇對應模板一鍵拖拽應用即可。以添加濾鏡為例,點擊【濾鏡】,挑選一個喜歡的濾鏡模板,拖拽到視頻軌道上方即可,這里需要注意將模板的長度拖到與視頻一般長,意味著應用全部視頻。
❹ 電影怎麼剪輯視頻片段
要有具備清晰的剪輯思路。
任何形式的影片,都具備「金字塔」式的框架,你要開始思考,它是一部什麼類型的影片等基礎問題。准備剪輯時你會發現,眼前的素材眼花繚亂。理素材是重中之重,只有整理好了素材才能提升效率。各類影片不同,如何整理素材相信你們有各自的方法。
剪輯簡介: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
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剪輯」一詞,在英文中是「編輯」的意思,在德語中為裁剪之意,而在法語中,「剪輯」一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後來才用於電影,音譯成中文,即「蒙太奇」。在我國電影中,把這個詞翻譯成「剪輯」,其含義非常准確。
「剪輯」二字即剪而輯之,這既可以像德語那樣直接同切斷膠片發生聯想,同時也保留了英文和法文中「整合」、「編輯」的意思。而人們在漢語中使用外來詞語「蒙太奇」的時候,更多地是指剪輯中那些具有特殊效果的手段,如平行蒙太奇、敘事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對比蒙太奇等。
❺ 如何影視剪輯的
影視剪輯就是把你喜歡看的電視劇或者電影錄下來,剪輯你覺得最精彩的一些片段,然後合成一個短視頻。
當前最火的剪輯視頻的手機軟體有剪影。加上字幕 加上音效 或是濾鏡 就代表了這個視頻的創作。
❻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系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准確性。那麼都有哪些技巧呢?以下僅供參考!
剪輯的作用和目的:
作用是將單獨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音和畫面,經過剪輯產生旋律,通過組合形成情節。
目的是:
1、准確鮮明地體現影視片的主題思想。
2、做到結構嚴謹和節奏鮮明
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
剪輯的精髓:
用畫面講故事。
有些人指出流暢的秘訣是動接動,其實這並不是唯一方法,剪輯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畫面剪輯其實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但是有一些准則是不能違背,比如說動接動:
1、既然是動接動,那麼畫面就不能是死的(固定畫面),必須要有"推拉搖移跟升降"中的任意一個,如果碰上死畫面,到PM或AE等軟體中作推拉!!清晰度雖然有一點損失,但比起損失畫面流暢感來說,要劃算得多。
2、兩個畫面不能是相同景別相似機位(通常情況下,同機位剪輯是大忌,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
3、不能等畫面運動到落幅才接,(簡單說快定住或定住後)這樣會影響流暢感,很多人以為畫面一定要長到看清楚才行,其實畫面剪輯也是一種調動人想像力的技巧,一個很短的鏡頭因為人的經驗、想像,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現的內容當成是已表現。
4、動的要有根據。如果是一個人在到茶壺喝水,那麼鏡頭的邏輯關系就應該是:手拿茶壺、開蓋(如果有)、另一隻手拿杯子、倒水、水滿......(基本上正常的規律),如果順序顛倒,這組鏡頭就會看起來別扭。 褥瘡怎麼治療褥瘡如何治療褥瘡
5、注意節奏。節奏有兩種,1:所表現的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形成的內在節奏。這是本來就有的。 2:外加的如音樂、雜訊、這是人為的、利用外加因素控制節奏。
一條片子不能沒有節奏,所謂流暢感其實就是剪輯中的節奏對人的沖擊帶來的心理影響。
剪輯的一般規律
1、 正確的剪切點:
剪輯是將許多零碎的畫面片斷串聯為一個有節奏的整體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一個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的問題。
這里要提到一個畫面頂點的概念,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中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這里要提到一個剪輯技巧:因為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前面一個鏡頭的畫面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在實際剪輯工作中,遇到快速運動(畫面內容)的鏡頭,要將剪切點提前一點。這樣可產生體現出影像的旋律感和舒適感。比如一個翻書的動作,我們可以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25幀畫面,那麼就選擇從第4或5幀處進入。將後點設為第21幀左右,這樣不會對觀眾理解翻書動作產生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前後鏡頭的連貫性。
2、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指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方法是將同一連續動作用不同機位和景別連接起來。為什麼這么作:起源傳說:一盤膠片時間很短,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片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人們發現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演變成動作剪輯的固定方法。
第一點:動作以7:3連接。
同一機位,不同景別時一般採取這種方法。如正面拍攝一個投手投球的動作,一個全景、一個近景,可以在全景開始30%或70%處接近景投手的細節,使整體動作達到流暢。當然根據素材的不同,可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使整個動作體現另外的含義。
第二點;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第一點介紹的是用不同的鏡頭連接同一個被攝物體,此處要介紹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叫「單個動作剪輯」。如擊球動作,一般會這樣處理: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一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採用這種剪輯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沉悶的印象。通過「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作法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一壘手回頭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當然在實際剪輯中我們為可以在加一組現場觀眾回頭的鏡頭,來強化飛得很高很遠的球(剪輯無定式)。
;❼ 影視剪輯技法
電影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下面給大家介紹影視剪輯實用技法,歡迎閱讀!
影像剪輯者必備能力
1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
2 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
3 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以及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4 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5 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呢?尋找剪切點無疑是編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這里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
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能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 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
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
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
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 ,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動作以 7 : 3 連接
首先看一下動作剪輯中的基本之基本,「動作連接」。
「動作連接」是指把一個動作用兩個畫面來連接的剪輯方法。
從理論上不說,這兩組影像只是畫面大小上的差別,描述的是同一時刻的同一動作,所以從任何一點開始剪輯都可以。
但是,這時會出現動作不連貫或重復的現象。最終剪輯出來的影像缺少節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輯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來連接動作,以達到動作流暢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前後動作看起來連貫,節奏感和生動感也應運而生。
當然,按照7:3的比例連接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根據素材和剪切點的不同,人眼有時會產生重復、跳越的錯覺。
所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動作反而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 在不同的影像中嘗試著改變剪切點來看看效果吧。
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單個動作剪輯」。
下文是使用的範例是:被打出本壘打的投手和一壘手回頭看著飛出去的球。兩位選手在同一時刻完成「回首」這一動作。
要想充分運用甩有的素材,一定會採用這樣的連接: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
但是,採用這種連接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贊成一種沉悶的印象。
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而言,就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上一壘手回頭動作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 動作連接的要點
兩台攝像機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攝出了兩種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這一規則來處理。
當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時拍攝而成的,只要改變一下角度,以某一動作的頂點(某一具特徵性的動作)為剪切點,連接的方法會有很多種。例如,先拍攝球出手前的一瞬間,隨後再拍攝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動作,然後把它們進行連接。
以動作為中心進行剪輯時,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以下就是要點所在。
①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 ②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 ③大幅度改變運用和攝像機的位置會畫面的氣勢。 ④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 ⑤同時拍攝而成的素材理論上可以在任意一點進行剪輯,但是選擇不同的剪切點,重復或省略一些鏡頭,動作會更為流暢。 ⑥同一動作使用不同的畫面連接時,要盡量在動作的頂點處進行連接。
有目的地重疊動作用以強調
通過有目的地重復,用以強調某一動作,這種方法被 稱為雙重動作或是三重動作。
範例影像中,把投手手臂舉到最高點的鏡頭作為剪切點,連接從前方、後方拍攝到的這一動作,最後再連接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側面全鏡頭。
這樣一來,對於觀眾不說,動作可能並不是那麼流暢,但是「出球」的動作重復了3次(三重動作),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雙重動作,只有當有意識地想要突出某一動作時才有效,而且要盡量精短,以免冗長。
激烈的動作場面可能省略中間部分
剪輯的目的之一在於時間和空間上的省略。
如果按照實際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移動進行剪輯,再多的時間都不夠表現,觀眾也會覺得冗長、乏味。
這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動作的部分中間鏡頭,然後連接組合。
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中間抽去手法。
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縮減時間,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讓觀眾百看不厭。
運用這種手法時,必須選擇抽去哪些鏡頭,這是難點所在。
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動作的頂點(特徵性動作)。手臂舉到最高處、手臂放到最低點、最生氣時的臉、笑得最燦爛時的臉等,如果抽去了這些頂點鏡頭,就無法了解動作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跳躍式剪輯發展了這一手法,它是中間抽去手法的一種,由戈達你創立,如唱機針般地對影像進行跳躍式的連接。
跳躍式剪輯敢於打破傳統剪輯的禁忌,使製作讓人印象深刻的場面成為可能。
動作的中間抽去手法通過抽去中間鏡頭來省略時間並突出速度感時,必須注意選擇應該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鏡頭,最初狀態、投球時手臂位置達到最高時,手臂下垂,僅用這3個鏡頭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現了出投球的動作。
連接 FRAME IN 和 FRAME OUT 畫面
被拍攝物體在拍攝框架中,這被 稱為FRAMEIN。
反之,被拍攝物體離開拍攝范圍,則稱之為FRAME OUT。
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動物、小轎車、電車,這些移動中的物體都可以對它們進行剪輯。
我們一起來考慮一下怎樣連接同一被拍攝物體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畫面。
自行車從鏡頭前騎過的場面,在不同地點拍攝兩組同樣大小的鏡頭。
當然,我們可以按照從自行車駛入空舞台(鏡頭中只有背景,沒有被 拍攝物體)到自行車駛出鏡頭的順序連接。
這樣的連接方法沒有錯,但是空間上顯得過於空曠,而且動作不夠流暢。
優秀的、有節奏感的動作連接方法是在前一組鏡頭是被拍攝物體即將離開拍攝范圍時,然後連接上後一組鏡頭中物體剛剛進入拍攝范圍的鏡頭。
要點是使用被拍攝物體一半在鏡頭中,一半在鏡頭外的畫面。這樣連接動作看上去會比較流暢。
如果被拍攝物體在前後兩組鏡頭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間加入一幀空舞台鏡頭,畫面前後會更為連貫。
用暗鏡頭或共同點連接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
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怎樣連接?
範例中是奔跑而來的人物和飛馳而去的汽車之間的連接,首先讓奔跑而來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滿整個畫面,使畫面變成黑色,然後連接上後續的鏡頭。 雖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車的速度不同,但是一來一往之間的黑屏(或者是光線很暗的鏡頭)成功地再現了流暢的動作。
對話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人物台詞的剪輯方法,對話在這里就是指台詞。
對話剪輯是指對登場人物的台詞進行的剪輯。
它與動作剪輯並列為最具代表性的剪輯方法,是展示故事情節時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起來簡單的對話剪輯,其實也是一些用來表現特殊效果的固定規則。
台詞以 1 : 3 連接
台詞與台詞之間,除去SE和BGM等之外,餘下的就是無聲狀態了。
對於影像剪輯來說,重要的是如何製造出這種無聲狀態,並利用它來表現影片的節奏。
範例中是兩個人在車上對話的場景。剪輯的關鍵在於兩人的對話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間隔。一個一個的對話鏡頭都是用攝像機代替另一個人物拍攝而成的,因此兩個人並沒有進行真正的對話(=間隔)。剪輯時,如何製作出自然的對話間的間隔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對話與對話之間的間隔按照1:3的比例進行連接會比較連貫。
如果前組鏡頭中台詞結束後所空的間隔為1個長度,那麼在後續鏡頭中的對話開始前就要空出3個長度的間隔。
台詞的上移下移,增加戲劇性效果
對話的上移下移,即將台詞部分插入前一鏡頭(上移)或拖入後一鏡頭(下移)中。
它的作用在於突出人物因對話內容而產生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
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說「你好,A先生」,將這一部分上移,隨後出現B先生的鏡頭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詞,「這不是B先生嗎!」。
這樣一來,整個場面就顯得更為流暢和連貫了。
例如:將前一鏡頭中的「我有了喜歡的人」這一關鍵名下移,突出表現在這句話的影響下男主角的表情變化。這是這一技巧的意圖所在。
例如: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請兜風的前後表情的變化,將男主角的台詞上移,和女主角的臉部鏡頭一起出現。如果不上移台詞,畫面中中有女主角無聲的臉部鏡頭,影片會顯得很長,而且沒有節奏感。
並不是台詞的長短決定鏡頭的剪切,而是要一邊考慮情節一邊進行有目的的剪切,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使用嵌入的蒙太奇手法表現心情
要想讓上面的場面更戲劇化,可以使用在台詞之間插入其他鏡頭的方法。比如,露出一點後續的鏡頭,這樣也是可以的。 前組鏡頭中女主角的台詞說到一半時,插入男主角的`臉部鏡頭,這樣不僅能表現出男主角在聽了女友的回答後強烈的表情的變化,更是能強調之前平靜愉快的狀態。
非動作和台詞的剪輯方法 場景轉換和製造連接點
初學者可以使用傳統的 O.L 方法柔和地過渡鏡頭
O.L(OVER LAP重疊攝影)與淡入、淡出一樣,是非常常見的過渡效果。
表示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移動,也可用於表現心情。
類似的過渡方法還有抹拭法、消散法等。
用遮蔽物連接不同場景!換窗
換窗是指被拍攝對象的前面有遮蔽物時,通過用遮蔽物遮擋畫面的方法來過渡到後續鏡頭的剪輯方法。
遮蔽物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不可動遮蔽物(牆壁或是其他很大的東西)和行人等可以動的對象。
兩者本來都是可以直接連接的,但是使用遮蔽物連接顯得更加自然。
用模糊畫面連接不同的場景
聚集和不聚集是指把模糊的圖像漸漸合成清晰的圖像,或把清楚的圖像漸漸變為模糊的圖像。
因為它是非常抽象的畫面,所以用它來連接兩個不同鏡頭時非常自然。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前面的圖像和後面的圖像在顏色和圖像上沒有共同之處,最後做出的結果看上去會很不和諧。
比如說,從紅色的玫瑰轉到警車的信號燈,或是從一個人的臉轉到另一個的臉等,模糊畫面連接的應該是具體的場面,在舞台或被拍攝對象在顏色和形式上有共同點時才能使用。
用運動造成的模糊效果連接鏡頭
快速移動拍攝是用極快的速度左右(也可以是上下)移動攝像機進行拍攝。
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會出現模糊的效果,連接不同的鏡頭。
這種手法給人以重視空間移動的印象,注意應該使用非常短的快速的鏡頭。如果使用了冗長的鏡頭,就很難作為場景轉換的連接鏡頭來使用了。
注意不同場景中的背景也應有較大變化。
用一樣的風景來連接鏡頭
空切是在連接同時進行的兩個不同場景時,在前面的鏡頭中將攝影機抬起拍攝天空,再將攝影機落下變為其他場景的鏡頭剪輯方法,不是藍色的天空也可以,可以使用月亮、太陽、星星等。
兩個鏡頭中的場景可以離得很遠,但是一定要有共通點(如大海)。
用曝光效果連接鏡頭
像用強烈的閃光燈來拍攝一樣,用閃光(快速閃光出現的完全白色的鏡頭)來連接不同,鏡頭的方法叫做閃光效果
即使連接毫無共通點的鏡頭也能做到完全沒有不和諧感。
廣告和音樂電視中經常用到這一手法。
用分割畫面過渡到後續鏡頭
一般做法是將同時進行的鏡頭分割後放在一起。如果不這樣做,觀眾會很難理解畫面。
將鏡頭的右半部分分割出去,插上其他鏡頭來構成整個畫面的。在表現同步的事件時非常管用。
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 影像產品可以說是蒙太奇的集合
最後介紹的是CUT BACK(回切)等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剪輯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剪輯方法,使情節、登場人物的心情,以及影像的含義等有很大的改變,有的作品甚至由此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
蒙太奇就是通過畫面的組合來產生出故事性的,這里向大家介紹這種效果非常好的剪輯方法。
讓同時進行的不同鏡頭交替出現
讓在不同場所同時發生的事情交替出現,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
回切在強調場面連續性的同時,增強緊張感和表現力。
通過改變鏡頭的攝影速度(慢動作),可以使情節表現力更強。
在回切中讓不同場所的鏡頭交替了出現,最後雙方出現於同一場所,這種方法效果會更好。
例,約會遲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鏡頭與在約定地點等待的女性鏡頭交替出現。最後,無論是兩人最終見面,還是男性沒有趕到,女性一個人去逛街,鏡頭效果都會很好。
與回切相近的剪輯方法還有回閃(FLASH BACK)。
回閃是在表現登場人物的回憶或心裡描寫時,插入很多超短鏡頭。
當連接很困難時,插入黏合劑似的畫面
切出(CUT AWAY) 是像黏合劑一樣連接前後鏡頭的剪輯方法。它是一種反傳統理論的方法,在連接尺寸相同的兩幅畫面時全觀眾以很大的震撼力。
例如,拍攝兩個人在咖啡廳的情景時,並不是把兩個人的特定鏡頭連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間插入咖啡方糖的鏡頭,這樣影片顯得更有節奏感。
只要插入的鏡頭拍攝的是前面鏡頭中出現過的物體就可以。
例,把女性看寶石的鏡頭、寶石的特寫鏡頭和她在其他商店購物的鏡頭連接在一起。請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如果沒有這個寶石的鏡頭,在節奏感和震撼力方面給觀眾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用不同框架的鏡頭連接,產生節奏感!
放大和縮小是給普通鏡頭帶來新奇感的很常見的方法。
將框架不同的心情鏡頭(一般是可以表現人物心情的特寫鏡頭)與場景鏡頭(狀況鏡頭,一般是遠鏡頭或超遠鏡頭)階段性地連接起來,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個階段,注意不同鏡頭的框架是不同的。
例如一個分3次接近一個吸煙男性的鏡頭(放大)。也可以分3次將鏡頭逐漸拉遠。
如果使用同樣的框架單調,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從電影看「回切」的奇妙之處回切,就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景鏡頭以某種關聯*****錯出現的剪輯技巧。
這種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難,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劇與電影中看到,它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剪輯手法。
比如,打電話的男人和女人交錯出現,這是很常見的鏡頭,但它使用的就是回切方法。
回切的優點是讓時間的流逝重復出現,給人以更加接近電影的時間感。
比如描寫殺人犯以及追捕他的警察的時候,用回切的手法會使影片進入**,提高速度感,給觀眾以更高的緊張感《沉默的羔羊》中的**情節就是用回切的手法巧妙地展開的。
回切的手法可以賦予鏡頭新的含義。
比如希區柯克的電影《捉賊記》中的情景:凱力.布蘭德和格蕾斯.凱莉在旅館的房間里交談的時候,窗外放起了煙火為。這里煙火為了隱喻兩人的戀情。這里對煙火煌鏡頭進行回切,使得影片的情節更有表現力。
在克波拉的影片《地獄默示錄》中,回切又變得有幾分哲學意味了。
在溫拉德刺殺卡特大佐的畫面中插入了原住民用牛祭神的鏡頭。這個鏡頭冰大容易理解,但是克拉波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製作這個場景的。
來自 拍電影網|作者 aoxil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