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何抗戰片以八路為主,新四軍就很少
其實這主要是八路軍和新四軍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決定的。抗戰結束八路軍有百萬部隊,而新四軍有10萬部隊。八路軍在哪裡發展?大多是出於國民黨派系斗爭比較嚴重的地方,比如山西、華北地區等,八路軍雖然隸屬於國民革命軍建制。
但是只是掛個名號,國民黨當時缺少基層力量,而日軍的進攻也很快,所以就會導致在大量的鄉村留下一些政權的空白,再加上當時一些地方的雜牌軍投降敵人等,這就使得八路軍在這種地方發展更加的名正言順。
反觀新四軍則不同,活動區域大部分是國民黨的根基之地,比如山東、江蘇等地區,當時日軍佔領江浙等地後,蔣介石曾經明確的要求浙江和江蘇的守軍和地方政權不能後撤。
就地和日軍進行斗爭和周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四軍的發展慢是肯定的,皖南事變的時候,顧祝同一夜之間就集結了10萬精銳部隊,可想而知國民黨當時在這里的掌控力度有多麼的強,新四軍發展緩慢很正常。
(1)電影1942怎麼沒有八路軍擴展閱讀:
紅軍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簡稱「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
1927年黃安縣(今紅安)農民政府大門兩旁寫對聯出現的「紅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紅軍」一詞稱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1928年5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
1930年後,又逐漸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在國共內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不斷發展壯大,先後組成了第一方面軍(曾經稱中央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紅軍部隊。
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連續粉碎了國民革命軍多次「圍剿」和「清剿」。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根據中共中央同國民政府達成的協議,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在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個地區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⑵ 電影1942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