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電影名字
求解放軍橫渡長江的電影名
《打過長江去》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CX8DWzYKO2B1DGLgF7ttA
③ 請問這個描寫中英長江炮戰的片段出自哪裡
請問這個描寫中英長江炮戰的片段出自哪裡?
不是《外交風雲》,《外交風雲》里戰斗場面沒這么詳細。那就是《換了人間》
④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打過長江去》作為一部獻禮片,在創意上的確不錯,之前,表現類似題材的,只有一部「渡江偵察記」。
影片導演邀請的是香港導演彭順,之前彭順曾經導演過抗美援朝題材的《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在表現戰爭場面上展現的彈火橫飛、炮火連天的情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近年來少見的一部表現此題材的影片,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彭順作為香港導演,也有著他在執導這類題材時必然遭遇到的水土不服的問題,所以影片引起爭論也多。《我的戰爭》當年取得的票房為3648萬元。
而弟弟斥責敵人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個人仇怨,而是直指林長官:「你分裂國家。」可見整個電影都是統一地圍繞渡江戰役的歷史意義而展開了情節的編織。應該說這是電影立意的新穎處所在。
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在電影里設置出的兄弟關系的轉化上,缺乏必要的合理性,這關鍵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標題中所指出的文戲太弱的緣故。影片里的兄弟見面,本來有很多的內心沖突的戲,但整個電影里,兩個人的性格沖突嚴重不到位。特別是電影里的重點人物、解放軍教導員李綬光在電影里台詞量非常有限,估計不會超過一千多字,在兄弟見面時,弟弟李緩明的轉變,根本不是李綬光動之以情、曉以大義的勸說,而是因為頭號敵人林長官把弟弟綁架到郊外,准備槍殺,而無巧不成書的是,這里正是哥哥李綬光的埋伏地點,於是哥哥把弟弟順竿爬蛇地給解救了,弟弟也就一言不發地站到哥哥的陣營里來了。可以說,電影粗暴地把弟弟推到了歷史正道的陣營中來,而不是哥哥用自己的思想影響了他,從中正可以看出,電影對人物刻畫的粗疏,不得不通過強制性、偶發性的情節來推動人物立場的轉變,這不能不說是電影的一個敗筆。
⑤ 百萬雄師下江南簡介及詳細資料
導演: 史東山 呂班
年份:1955
影片類型:劇情 歷史 戰爭
地區:內地
影片紀錄了我人民解放軍在三年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戰斗實況。千帆萬漿,橫渡長江,把勝利的旗幟插上南京總統府,一舉推翻了對中國人民進行反動統治近二十二年之久的國民黨 *** 。然後大部隊繼續前進,連續解放了蘇州、杭州和上海。 實戰過程中拍攝的完整紀錄渡江戰役的電影紀錄片《 百萬雄師下江南 》是1949年渡江戰役時由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廠戰地攝影記者拍攝的。當年他們都是20多歲的小夥子,如今他們都已年逾古稀,卻對往事記憶猶新。 在采訪中,總領隊吳本立說:渡江戰役是攝影隊投入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9名攝影師分成9個攝影隊共23人參加戰地拍攝。而戰爭開始是粟裕召集團以上的幹部,開軍事會議,就是要行動,准備從哪打哪,哪個部隊在哪個位置,怎麼打法,有一面牆的地圖。當時吳本立同志看到粟裕很沉著地、很有條理地在那講,於是拿著機器就拍了。采訪結束後,我答應和我住在同院的吳伯伯,等我編好片子第一個請他過來看。沒想到就在我們片子後期合成中,吳伯伯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在鏡頭前為我們講述的渡江戰役竟成了絕版。
⑥ 渡江戰役片段
夕陽西下,渡江戰役即將打響,各部隊迅速登船,從內河駛向長江,停在指定地點,等待進攻命令。
第九兵團27軍「濟南第一團」的一個班,接受任務的時候,通訊員傳錯了口令,將「聽令開船」誤傳為「立即開船」。班長一聽,馬上命令:「出發!快!」
六名船夫拚命地劃著船,飛快地出了內河,向長江對岸駛去。
周圍的戰士們不知道怎麼回事,以為總攻開始了呢!紛紛開動,你追我趕,都想當渡江第一船的英雄。
全團上百條船黑壓壓一片,悄無聲息地駛向南岸。
部隊的首長一看還不到時間呢,箭已離弦,制止已經來不及了。隨機應變唄!
在離對岸還有一百多米的時候,岸上的敵人發現有動靜,打出了照明彈,立刻,江岸上照如白晝,一看數不清的船隻劈波斬浪洶涌而來,慌忙開槍開炮。
部隊的首長命令炮兵延伸炮火,壓制敵人火力。
霎時間,長江北岸炮火齊發,一發發炮彈飛向對岸,沿江的碉堡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被炸的七零八落。但是,殘存的敵人還在負隅頑抗,輕重機槍瘋狂地向渡江部隊掃射著。
戰士們伏下身體,用工兵鍬幫助劃水,只有舵手無法彎腰,仍然奮力地搖著櫓。
第一艘出發的船真的第一個到了南岸,他們迅速用長梯搭在岸邊岩石上,20名戰士勇敢地躍上岸去。但是,船老大中彈犧牲了。
佔領灘頭陣地後,五班打出了三顆信號彈。團長王景昆的船隻正到江心,看到信號彈連忙用報話機向師部報告:「飯做熟了!飯做熟了!」意思是登岸了。
戰後出現了個小插曲,在評功的時候,渡江第一船的事報到軍長聶鳳智那裡,他說:「命令都傳達錯了,差點影響整個戰役,怎麼能算立功呢?」但是,討論的結果還是給了他們「渡江第一船」的英雄稱號,因為勝利是沒有錯的。
在這場渡江戰役中,人民群眾踴躍支前,他們知道,只有打敗敵人,才能過上好日子。所以,當聽說部隊需要船隻時,紛紛把自家賴以生存的打漁船送給大軍。
造船廠日夜趕工,打造船隻,敵機頻繁轟炸,大家就把造好的船隻沉入水中,敵機找不到目標,只好飛走了。
有了船,還要有船工,有父子三人同時報名,在這場戰役中,父親和哥哥犧牲了,只有弟弟活了下來。人們問他後悔不,他說,不後悔,解放軍是替我們窮人打天下的。
最著名的是馬毛姐,渡江戰役時她才14歲,報名時,人家嫌她歲數小,不要。可是,戰役發起時,船一離岸,馬毛姐用竹篙一撐,跳到了船上。然後,就幫助哥哥劃船。
敵人的炮彈不斷落下來,爆炸沖起一道道水柱,有的船被掀翻了,有的船被炸碎了。北方的戰士們不會水,在水裡掙扎。馬毛姐一見,跳進江里救起戰士們。
在激烈的戰斗中,馬毛姐的手臂受傷了,但是,她簡單包裹了一下,仍然不肯下戰場,駕駛船隻六次橫渡長江,三次送解放軍過江。
後來,馬毛姐的英雄事跡,上了報紙,毛主席也知道了,並親切接見了她。
⑦ 問下有沒有1949年解放軍在長江炮擊英國軍艦的電影
1957 年,英國導演邁克爾·安德遜拍了一部名字叫《揚子江突圍記》黑白電影,故事背景就是「紫石英」號事件和揚子江炮戰,這是一位以英國方為視角的電影。
⑧ 關於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電影有哪些
有三部:
風雨下鍾山
開國大典
大進軍之大戰寧滬杭
以上電影都有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情節和畫面。
⑨ 《打過長江去》:打進虎穴命懸一線,險象環生殊死斗爭
於2019年上映的《打過長江去》,是由香港導演彭順執導,張桐、於越、楊軼等主演的精彩戰爭電影。主要講述渡江戰役打響前夕,人民解放軍一支先遣分隊潛入江南,打進虎穴鬥智斗勇,身處險境卻與各種敵人殊死斗爭,最終配合百萬大軍過長江的戰爭劇情故事。這是香港導演彭順來內地拍的主旋律戰爭題材電影,在香港導演眼中,如何解讀渡江戰役這段 歷史 ?
影片的背景是渡江戰役發動前夕,我軍多支先遣隊隱蔽過江,在江南人民和地下游擊隊的幫助下,先期執行特殊任務。然而解放軍某營的肖營長帶領一支先遣隊過江半個月了,連著四天電台呼叫一直沒有音訊,會是會不會出事了?上級決定派出以李綬光為隊長的先遣隊前去查明情況,故事情節由此展開。
李綬光帶領解放軍先遣隊化裝成國軍,從八圩港過江穿過江堤到達太湖鎮,很快與當地地下黨聯絡人接上頭,暗語對得上,地下黨聯絡人小林帶領他們去見叫老爹的游擊隊,一切似乎順風順水,根據預先的約定,太湖鎮燈籠為號,在預定的時間與肖營長匯合,李綬光也讓人把燈籠掛上。
然而背景音樂馬上變換成緊張的模式,而人物之間不自然的表情也似乎透露出玄機,他們真的是地下黨嗎?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忽隱忽現的人影,預示了危險就在眼前。與總部聯繫上的肖營長及他的先遣隊員也按燈籠為信號,在指定的地點前來匯合。然而這是敵人一個謀劃已久,請君入瓮的陰謀,一張大網向他們撲來,中埋伏的兩支先遣隊命懸一線,他們能完成任務嗎?拿到江防圖的情報嗎?
死裡逃生拿到了江防圖情報,電台卻被打爛。渡江戰役馬上要打響,如何把情報發送出去?好不容易與當地真正的地下黨聯繫上找來了電台,卻被國民黨特務捕捉到無線電波信號,卻引來了敵人大隊人馬來包抄,先遣隊九死一生,能完成任務嗎?
本片最具看點的是,在戰爭中融入「兄弟相爭」的復雜 情感 。身處兩個不同陣營兄弟之間的矛盾糾葛,哥哥李綬光是共軍先遣隊的教導員,弟弟李綬明是身處國民黨陣營。為了各自的信仰,他們把槍口對准了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這槍能開得下去嗎?如弟弟所說的,從小父母雙亡,是哥哥一手帶大的,哥哥走了,家也沒了。現在兄弟倆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站在不同的陣營,手中的槍能下得了手嗎?
可圈可點的是,影片中運用了一些影片資料,通過遠景、近景結合特效,展現百萬雄獅過大江的大場面,戰爭場面非常精彩,尤其是槍炮交火、爆炸硝煙等場景特效非常逼真。為了讓戰爭題材故事呈現更加新穎,以獨到的方式,以小見大的情節設計很有新意,影片還融合了諜戰、懸疑等商業元素,讓影片更具觀賞度和可看性。
⑩ 描寫49年渡江戰役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片名:風雨下鍾山
主創:
編劇:艾煊、梁信
導演:袁先、韋林玉、里坡
攝影: 韋林玉
美術: 劉競生
作曲: 傅庚辰
主 演:張克瑤 王鐵成 劉錫田 杜雨露 斯琴高娃
八一電影製片廠1982年攝制
劇情:
1948年冬,解放戰爭進入新的階段, 國民黨政權已搖搖欲墜。
除夕之夜, 蔣介石宴請軍政要員,席間拋出玩弄 「和談」陰謀的《元旦文告》,引起 國民黨內部各派系之間的激烈爭吵, 蔣介石大為惱火。
為戳穿蔣介石假和 談、真備戰的陰謀,中共中央主席毛 澤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爭取國內和平的八項條件,引起國民黨領導層一片混亂。蔣介石不得不在內外交困中宣布「下野」。
美國駐 華大使司徒雷登慫恿代總統李宗仁與 中共以「隔江而治」為條件進行和談 ,企圖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
此時,淮海、平津兩大戰役勝利結束,解放大軍進逼長江。而退居溪口的蔣介石 卻繼續在幕後加緊部署長江防務,意欲保住蔣家王朝半壁江山。
面對走向 光明、統一,還是走向黑暗、分裂的 兩種命運決戰的歷史關頭,毛澤東主 席在中央五書記會上庄嚴聲明:「只 要共產黨人死不絕,中華民族就一定 要統一!」
1949年4月1日,國共和談在北平舉行。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 劃江而治」的和談方案,使談判破裂 。
4月20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布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 雄師強渡長江,摧毀了國民黨軍隊苦 心經營的長江防線。
國民黨代表團團 長張治中聞訊,即宣布代表團解散。 周恩來懇請代表們留下一起共事,並 使張治中一家人在北平團聚,避免了「第二個張學良」的悲劇
。解放軍過江部隊乘勝前進,勢不可擋,一舉解放南京城,結束了國民黨的統治。中國的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本片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 化裝獎(顏碧君、李遵訓、許建新、 張家懋)、最佳煙火獎(於澤、王全榮、邱必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