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塔巴德有沒有第二部
有。
這部印度電影絕對和你之前看到的所有印度片都風格迥異。沒有正能量的教育、猜不到結尾的懸疑。
《塔巴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Mls3PLZ9m1Idrnd0ruZXA
Ⅲ 塔巴德為什麼兒子沒接過布袋
塔巴德兒子沒接過布袋是因為恐懼。塔巴德兒子是《塔巴德》電影中的人物,在電影中塔巴德拿著布袋向自己的兒子示意來拿,兒子感受到恐懼,念了咒語,使變成怪物的父親沉睡。
Ⅳ 塔巴德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
對哈斯塔的恐懼。
因為拿到錢袋,那麼哈斯塔可能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哈斯塔畢竟是神,盡管當時可能被困住,但是說不定就被釋放出來,即便沒有,總有一天會被釋放。
《塔巴德》又名塔巴德魔神,是由印度發行的一部驚悚奇幻片。電影的主題很簡單,就是人性的貪婪。這是電影片頭就開宗明義的:世界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卻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貪欲——聖雄甘地。
Ⅳ 墜落看國語還是原版
【墜落】在線觀看免費完整國語2021高清(手機版)
發布於 2022年9月8日評論關閉 閱讀(104)
【墜落】在線觀看免費完整國語2021高清(手機版)
↓網路網盤↓
網路雲鏈接:https://pan..com/s/Sg-8vc68WWLvqWSLg-c6BQQ3Bq3
↑網路網盤↑
[墜落]電影網絡雲高清網盤【資源分享】
「切,你以為呢?病入膏肓那種。」易曉楠口氣不厭煩。
影片的主角貝基和亨特就是這項極限運動的喜好者,開頭全景式的爬岩呈現,也是足夠搖撼,如紀錄片式地真實精確細致周密,當然貝基的丈夫突遭不測,命懸一線,最後或者無力挽救,墜入很深的水而亡故,從這以後的貝基陷入了很大的悲痛、驚慌害怕之中,許久沒有方法還原、消除心裡掛念。
先請求見面,得到准許,讓她有時刻間收拾情緒,把最糟糕的一面藏好,留出體面。
?就是這種單手懸在空中的動作,她還得讓Becky給她照相片。
電視塔
眨眼間簡直是驚濤駭浪,現在的我應該怎麼辦呢,只能先聊著看吧,我沒想到讓她知道我現在的窘境。
追殺本·拉登用了足足十年,於2011年五月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達到高潮,本·拉登被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殺死。據稱是9·11籌劃者的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於2003年被擒,中央機密局對他酷刑逼供。他和另外四個人被控訴訓練、資助和指揮那一些劫機犯,在美國位於加勒比地區的關塔那摩海軍基地關上十多年,受審日子還未確定。
大約六千多個人生命體身體受損,那邊邊有一些人永遠不會還原健康。還有幾千人,那邊邊非常大一小批是緊密反應擔擔任職務務的上下團結調查擔擔任職務務的人,得了呼吸、心理和其他方面的疾病,這些個疾病在後來才顯露出來症狀。9·11過去將近十七年後,聯邦調查局宣布負責亞特蘭大局的戴維·勒瓦利逝世,他以前花了幾個星期調查這次襲擊。「戴維是在工作崗位上犧牲的,」聯邦調查局宣布,「這是他在世貿中心工作的直接最後結果。」幾個星期以後,紐約救火局負責各處尋找工作的局長死於可以追溯到世貿中心毒素的癌症。羅納德·斯帕達福拉是紐約救火局第1百七十八位死於9·11有關疾病的救火隊員。誰也不會以為他是最後一位。當局估計,到9·11二十周年時,死於與世貿中心爆炸有關疾病的人數將會超過死在攻擊中的人數。
導演想用這種手法來隱藏全片最大的疑點,也是全片最大的反轉。墜落
蔡健雅演唱歌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0個義項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
貢獻維護者 daiyis123
《墜落》是一首由蔡健雅創作並演唱的流行歌曲,作為第四主打曲收錄於蔡健雅2013年9月發行的國語專輯《天使與魔鬼的對話》中[1]。
中文名
墜落
外文名
Crash
所屬專輯
天使與魔鬼的對話
歌曲時長
4分10秒
歌曲原唱
蔡健雅
Ⅵ 《塔巴德》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塔巴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olaRHbzB-d0mbq5fuatNg
Ⅶ 老頭長在樹里是什麼電影
老頭長在樹里是電影塔巴德。塔巴德是由印度發行的一部驚悚奇幻片,主要講述是怪老頭因為受到詛咒與樹融為一體,在主角坤沙阿爾巴耶夫的努力下成功解除詛咒的故事。所以老頭長在樹里是電影塔巴德。
Ⅷ 《塔巴德》這部電影說了什麼
20世紀初,印度有一條名叫Tumbbad的小村莊,Vinayak就住在村莊的郊外,他是村長不承認的私生子,痴迷於神話中一個祖傳寶藏。他的曾祖母是一個被詛咒沉睡千年的女巫,Vinayak認為寶藏的秘密就藏在她身上。
經過與曾祖母的對質,Vinayak最終直面寶藏的守護者邪惡的墮落之神。最初的幾枚金幣迅速升級變成一種不計後果,跨越幾個世紀,永恆不滅的渴望,倘若Vinayak如願以償,這種渴望將變成一種會延續至下一代的魔咒。
評價
《塔巴德》成本僅僅70萬美元,差不多480萬人民幣,前後拍攝歷時6年。2018年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成為第一部在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Critics' week)上映的印度電影。
《塔巴德》的思想性極高,通過一個跨越數十年的故事,深刻探討貪欲對人性的影響。影片表現完全超乎我的預期,如果僅僅將其看做是一部恐怖片就有點看輕了。
Ⅸ 塔巴德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
是出於對父親犧牲的愧疚或者是出於對慾望本身的畏懼。在《塔巴德》電影中,對於「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的原因沒有具體明確的說明,根據劇情分析是這兩種可能。《塔巴德》又名塔巴德魔神,是由印度發行的一部驚悚奇幻片。
Ⅹ 偷吻中安托萬的職業是什麼
「安托萬.達諾的歷險」號稱電影史上的奇跡,在長達20年的歲月中,特呂弗和讓.皮埃爾.里奧5次合作,演繹了安托萬童年離家出走、少年青澀初戀、青年成家立業,直到中年出軌離婚的人生歷程。如果不是特呂弗1984年因病去世,大概安托萬的故事還會繼續下去。
在安托萬系列中,《四百擊》是殿堂級經典,被譽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偷吻》也是系列中比較知名的作品,為特呂弗斬獲了1969年的法國影評協會獎。若不是碰到了蘇聯人長達400分鍾的巨制《戰爭與和平》,《偷吻》有機會拿下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那麼,這部詼諧可愛的電影大概會流傳得更廣一些。
關於如何欣賞《偷吻》,我有一個自認為有用的小提示:完全可以把他當成一部獨立的影片來看待,不需要考慮和前作的聯系。
任何系列影片都面臨承上啟下的問題,有的恨不得逼著剛入坑的小白退票,有的則對所有觀眾雨露均沾。表面上看起來,《偷吻》似乎屬於前者:安托萬經常遇到一些熟人,他們像老朋友一樣揮手寒暄,談論著曾經的過往。第一遍看《偷吻》時,每當出現此類情節,我總會有些忐忑不安:這里是不是承接上一部的劇情?要不要補一補《400擊》和《安托萬與柯萊特》?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把前兩部全看過了,這才恍然大悟:《400擊》講的是安托萬小時候的故事,年代相當遙遠;而《安托萬與柯萊特》僅僅是一部半小時的短片,情節和人物都非常單純。所以,那些敘舊的場景可以說是《偷吻》獨特的敘事方式,簡潔、明快又意味深長。只要建立起適當的審美期待,完全能夠從影片的本身去解讀他們。
比如這位老兄,他是一個不得志的文藝青年,寫著永遠沒人賞識劇本,只能和朋友說大話充充面子。這次偶遇,恰好發生在安托萬承擔了一起重要案件的時刻,會對他的內心產生何種影響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由,或許更加重要:安托萬的形象是與前作割裂的。他從小缺乏家庭溫暖,多次離家出走,進過少管所、挨過400擊。17歲時早已獨立生活,在唱片廠打工,去電影院泡妞。這樣一個人應該懂得謀生的艱辛,應該是謹慎、務實,不浪費任何機會的。可是《偷吻》里的安托萬與此截然相反:馬馬虎虎、毛毛躁躁,一言不合就撂挑子,完全一副剛出新手村的模樣。
前作中唯一登場的配角,安托萬少年時代的女神柯萊特。即使沒看過《20歲的愛情》,也能明白他倆曾經關系密切。看到人家已經結婚生子,小安瞬間壓力山大
1968年的法國動盪不安,特呂弗也曾在戛納電影節上大聲疾呼。但《偷吻》的內容是純粹的,與政治無關、與五月風暴無關,只講述年輕人成長的經歷,只講述特呂弗心中的愛情。
雖然《偷吻》以電影資料館緊閉的大門開場,但後面的情節與此毫無關聯。
《偷吻》的情節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四份工作,兩個女人。
四份工作對應著四次失業。第一次失業發生在影片的開頭,安托萬當時還是一名士兵。他從監獄里被放出來,挨了軍官一頓訓斥,然後開除出部隊。
安托萬雖然身份微妙,但是他犯的錯誤極其簡單:擅離職守,連續三次!這看似荒唐,卻為我們的主人公定下了基調。他是一個自由散漫的年輕人,做事隨心所欲,不喜歡受約束,把情感看得比責任更重要。除此之外,他沒有更高的訴求,對時局形勢、對社會動向毫不關心。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是如此,安托萬初次拜訪克里斯汀家時,她的母親講述克里斯汀外出度假的原因,分明是在影射電影資料館罷課事件,但是沒有評論,沒有抱怨,更沒有抗議,語氣平淡得像在談論天氣。特呂弗從這個敏感點一擊脫離,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
軍官告訴安托萬,沒有榮譽軍銜,他只能沿街乞討。安托萬毫不在乎地笑了。後面我們將會看到,他漸漸笑不出來了
第二份工作是克里斯汀父親介紹的,在一家小旅店當前台和守夜人。沒過多久,安托萬就因為捉姦事件再次失業。「捉姦」是影片中一個妙趣橫生的段落,對三個主要人物的刻畫精準傳神,把安托萬的青澀懵懂,偵探的老練狡猾和丈夫的懦弱卑鄙展現得淋漓盡致,堪稱一筆入魂的典範。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①安托萬清晨倒垃圾(小夥子夠賣力氣!),看到兩個陌生人闖進旅店,急忙趕回去攔住他們
②老偵探撒了個謊,安托萬信以為真,立刻說出了科林夫人的房間號,絲毫沒有留意旁邊面色不善的禿頂男人。(這一方面說明安托萬不成熟,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可見他天性善良,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③進到房間,禿頂男沒有沖上去暴打姦夫,而是把老婆的內衣扯碎了(這人咋樣立刻就明白了)
④他老婆毫不愧疚,反而大肆揭露禿頂男的老底(大汗)
⑤老偵探看不下去了,把桌子上的花屏遞給禿頂男。大哥怒發(?)沖冠,把瓶里的花狠狠扔在了媳婦身上(瀑布汗)
⑥在一再引導之下,禿頂男終於砸碎了花瓶。老偵探的目的達到了,拉著安托萬下樓報警。安托萬把電話打到了消防隊(洪水汗)。老偵探塞錢,安托萬拒絕。
⑦安托萬報了警。旅店老闆聽見吵鬧聲出來詢問,此時安托萬仍然搞不清發生了什麼,卻莫名其妙地把老偵探的錢拿在了手裡(已然無汗可流)
⑧老闆趕走老偵探,順便把安托萬炒了魷魚
看看安托萬的急切,典型的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安托萬因禍得福,在老偵探的推薦下,進入巴拉迪事務所當起了私家偵探,從此有了第三份工作。這是《偷吻》的主線,安托萬的種種際遇全都因此展開。
偵探的工作體面、收入高、驚險刺激,又能滿足安托萬的虛榮心,看起來非常理想。然而在小安加盟不久,事務所的一次會議,似乎預言了他的未來。會議中共有4個人發言,每個人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其實你我工作的公司也是如此:有的人能力突出,卻喜歡鑽規則的空子,占些小便宜(女偵探);有的人缺乏天賦,但是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中年人);有的人資格老、輩分高,連經理、Boss都讓他三分,他也樂得倚老賣老(老偵探);做領導的需要高屋建瓴、縱覽全局,透過現象看本質。當然還有我們的超級萌新安托萬,毫無懸念地一樣也不佔……
女偵探匯報完之後,開始悠然自得地塗指甲油(還是在佔便宜)。聽見同僚說,跟蹤某人三個星期,仍然一無所獲。立刻抬起頭來撇了對方一眼,又扭頭看所長的反應。精明世故的形象躍然紙上
安托萬的偵探生涯搞砸了三次,而且砸得層次分明,簍子越捅越大:第一次跟蹤某女被發現,人家報了警,安托萬狼狽逃竄;第二次在郵局跟丟了魔術師,這本身不是什麼大事,但安托萬自己作死,提交了一份火星的報告:認為魔術師在郵局裡過夜,因此遭到了替換;最後一次在塔巴德先生的鞋店卧底,卻給他帶了一頂綠帽子……這次真的惹禍了,嚴重觸及了所長的底線:你工作能力不行,我可以忍,你不懂職場規矩,我也可以忍,但是你假公濟私、斷老子的財路,我TMD忍不了了!偏偏老偵探在這個時候不幸去世,讓安托萬失去了最後的靠山。
安托萬的第四份工作是電視機維修工,從堂堂的私家偵探再次淪為藍領。此時的他,已經有點窮途末路、氣急敗壞的味道了。所幸的是,安托萬交上桃花運,找到了感情的歸宿。但是他再次失業,漫漫求職路依然看不到終點。
此時的安托萬起碼明白了,工作應該專心致志,雖然依舊做不到
講完了四份工作,咱們再來講講安托萬生命中的兩個女人:克里斯汀和塔巴德太太。
其實除了她們二位,安托萬還有很多女人。比如被軍隊開除後,他迫不及待地去找小姐,也曾經和一個高個子女孩讓「牆壁動搖」。這些事他做得毫不猶豫、毫不掩飾、毫不愧疚,和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正常。在特呂弗看來,這純粹是生理的需要,不會玷污愛情,甚至是愛情的基礎。
克里斯汀與她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前文說過,在《偷吻》中安托萬經常碰到一些熟人。克里斯汀一家就是安托萬關系最鐵的熟人,甚至可以說是他的靠山和救星:安托萬能夠隨意去克家蹭飯;老克里斯汀為他介紹工作;撞壞人家的汽車不用賠償;二老一心撮合安托萬和女兒;克里斯汀最終成了安托萬的妻子……對於沒家庭、沒財產、沒學歷、沒本事的安托萬來說,能認識克里斯汀一家,即使上輩子沒有拯救過銀河系,這輩子也為老克擋過子彈。
克里斯汀是一個單純的女孩子:一直住在父母身邊,除了安托萬之外,不見其他的男性朋友,不會向克萊特一樣腳踩兩只船。蛛絲馬跡表明,安托萬很可能是克里斯汀的初戀:一次去她家吃飯,安托萬在酒窖里吻了克里斯汀,這讓她慌得六神無主,甚至此後的一段時間故意躲避安托萬。
單純不等於遲鈍。面對喜歡的男人,克里斯汀並非束手無策。經過了漫長的戀愛拉鋸,她終於巧施美人計,俘虜了浪子的心。那是一個特呂弗式的幽默場景:樓下,電視機被拆得七零八落,計費器早已爆表——糟糕的手藝,克里斯汀只拿走了一個零件啊……樓上,安托萬又一次和女僱主上了床——糊塗的傢伙,這份工作也干不長了……
與克里斯汀的一片痴心相比,安托萬並不怎麼在意克里斯汀,對待她可謂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兩人約會途中,他能毫不猶豫地丟下克里斯汀離開。見不到克里斯汀的時候,他也能偷偷摸摸去約其他女孩。遇到塔巴德太太之後,安托萬更明確表示,他和克里斯汀只是純潔的男女關系。
安托萬之所以和克里斯汀結合,一方面因為他失戀加失業,正處於人生的谷底;另一個原因是:她給予了安托萬從沒體會過的家庭溫暖。起床後,廚房裡已經擺好了可口的早餐。對於一個童年並不幸福的孩子來講,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克里斯汀對安托萬說:「我會教你一些你永遠忘不了的東西,我會把知道的全告訴你。同樣的,你也要把知道的全告訴我。」真是一個靠譜又犀利的愛情告白~
然而這份感情並沒有得到特呂弗的祝福。安托萬把開瓶器當作戒指套在她的無名指上,分明在暗示觀眾:這不是一個神聖庄嚴、堅不可摧的婚姻承諾。安托萬只是被幸福的錯覺迷惑了,無法保證未來不會背叛克里斯汀。事實上,在後面的《床笫風雲》和《愛情狂奔》里,他的確這么做了。
與這對冤家的分分合合相反,塔巴德太太一出場便征服了安托萬的心:彷彿聽見冥冥之中的召喚,安托萬伴隨著空靈縹緲的無源音樂,穿過空盪盪的鞋店。看到這個衣著華麗的少婦在試鞋子。商店外面,塔巴德先生的汽車在等著她。
張專在《西方電影藝術史略》里寫道:「特呂弗的作品最有法國精神和法國情調……他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言情大師,法國藝術浪漫、優雅、多愁善感的氣質在他的作品中一覽無余,愛情是其作品的永恆的主題。」在《偷吻》中,特呂弗想要描述一種讓人無法自拔的激情之愛。這是《偷吻》的核心所在,而塔巴德太太就是激情之愛的化身。更確切地講,見到塔巴德太太之後,安托萬徹底被激情占據了。
安托萬17歲就開始談戀愛,雖然稱不上情聖,也是花前月下的老手。不過在塔巴德太太面前,他又一次變成了情竇初開的小男孩,永遠臉色蒼白、永遠手足無措,永遠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心底的秘密,卻瞞不過任何人的眼睛。
「故事裡,我倆都喜歡女士把鑰匙扔到窗外去。可是為了我倆,這個花瓶是最好的選擇。」「把鑰匙扔到窗外」象徵著義無反顧的愛情,放到花瓶里只能算露水姻緣了。牆上克里斯汀的照片是亮點……
激情之愛並非安托萬獨有,影片還描述了另外兩段激情之愛,分別是偵探事務所的委託人阿爾本尼對魔術師,和神秘男子對克里斯汀。在特呂弗的鏡頭中,愛情從來不是對等的。
激情之愛是不需要原因的致命吸引力,安托萬與塔巴德太太萍水相逢,神秘男子與克里斯汀素昧平生,但是一個眼神或者一次擦肩,就足以燃起愛的熊熊火焰。
激情之愛不分辨對象,不計較現實的利害得失。財富、地位、甚至性別都無法阻止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陷入激情。安托萬有太多理由去愛克里斯汀:克里斯汀了解他,克里斯汀忠於他,克里斯汀能給予他安定的生活,但安托萬僅僅把克里斯汀當成避風港。安托萬狂熱愛戀的人,卻是他不可觸碰的禁區。
激情之愛如同山崩地裂般震撼著人的心,使身陷其中的人不再受理性的束縛,拋棄自我的偽裝,變成常人眼裡的瘋子。所以安托萬會從塔巴德太太面前驚惶失措地逃走;所以阿爾本尼聽到魔術師結婚的消息,會在偵探事務所里暴跳如雷;所以神秘男子會對克里斯汀作毫無希望的表白。
神秘男每一次出現,都是對安托萬和克里斯汀婚姻的嚴厲拷問。影片結尾處,他對克里斯汀的獨白可謂全片的點睛之筆:
「我知道,對你而言我不過是個陌生人
我跟著你很長時間了
但我不會再躲了,是時候了
在看見你之前,我從沒愛上過任何人
我討厭臨時性的事務
我很了解生活,每個人都會背叛其他人
可是你我之間將會不同,我們永遠不離開彼此,哪怕只是一個小時
我沒有工作,也沒有生活負擔,你是我的唯一
我明白,讓你立即理解這些顯得太突然
你需要時間了斷過去,了斷那些臨時性的關系
我將是最後一個
……
我很幸福。」
克里斯汀:「那個人瘋了!」
安托萬:「……沒錯,我相信他是個瘋子。」
克里斯汀毫不猶豫的結論,恰恰證明了她的單純。而此時的安托萬,想到了不久前的自己吧?
神秘人跟蹤了克里斯汀好久,在他表白的前夕,安托萬走進克家,並且一夜未出。生活有的時候就是這么荒誕吧
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安托萬能和塔巴德太太長相廝守,或者神秘男娶了克里斯汀。他們的未來又將如何?
《偷吻》沒有直接回答,只給了一點晦暗的提示。
讓我們回到影片的開頭,安托萬與克里斯汀初次見面的場景,這里有個不算引人注目的細節。一對戀人未滿的朋友久別重逢,曾經親密的關系疏遠了,誰也摸不透對方的心思,談話中充滿了謹慎的試探、隱隱的責備和無力的辯解。其間克里斯汀透露,一個星期之內,安托萬曾經給她寫過19封信……
19封信啊!每天將近3封!如果說當時的安托萬沒有熱戀著克里斯汀,對兩個人都是不公平的。可惜這只是朦朧的背景,在《偷吻》正片中,安托萬早已失去了這份激情。是什麼讓他的心冷卻了呢?是遙遠的距離、是求之不得的煎熬、是醫院和監獄的折磨……歸根到底,是能夠消磨一切的時間。
安托萬居然和克里斯汀握手,這讓她微微詫異,立刻去吻他的臉頰。《偷吻》中充滿了這樣耐人尋味的細節
克里斯汀心中竊喜,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何她對安托萬如此執著吧
特呂弗鏡頭中的愛情,並非《神鵰俠侶》式的漫長等待,也非《海的女兒》那樣的無私付出,更不會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般的生死相許。面對著難以跨越的障礙,斤斤計較的現代人不可能為愛犧牲一切。因為他們心底明白,激情遲早會過去,再熱烈的愛也終將歸於平淡。阿爾本尼發過脾氣了,安托萬與塔巴德太太纏綿過了,神秘人對克里斯汀表白過了,他們的愛情也就此結束了。即使奪人心魄的愛也註定是短暫的,正是無數"臨時性的關系",鑄就了愛情和婚姻的永恆。
與特呂弗的其他作品相比,《偷吻》更加貼近生活,沒有生離死別、沒有你死我活,沒有人生中的驚濤駭浪。安托萬與克里斯汀經歷了一些小小的波折,最終走到了一起。生活還在繼續,安托萬還會一次又一次地失業,在一個又一個女人的裙下流連。可以說《偷吻》是過程,並不是結局。
《偷吻》是一出生活的輕喜劇,節奏明快活潑,時不時穿插一些小幽默,讓.皮埃爾.里奧的表演經常是誇張的。像一杯清澈透明的蘇打水,讓威士忌一樣的激情之愛不再那麼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