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外那些明星、名人或運動員是10月29日出生的啊
1656年:愛德蒙·哈雷,英國天文學家。(逝於1742年) 1795年:約翰·濟慈,英國詩人。(逝於1821年) 1887年:林茂生,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失蹤於1947年) 1889年:李大釗,中國共產黨始創人之一。(逝於1927年) 1897年:約瑟夫·戈培爾,德國納粹黨主要領導人之一,自殺(逝於1945年) 1935年:高畑勲,日本動畫導演、製作人。 1938年:愛倫·約翰森·希爾麗夫,賴比瑞亞總統。 1945年:小栗康平,日本電影導演。 1958年:陳升,台灣歌手 1968年:張楚,中國歌手。 1969年:陶晶瑩,台灣節目主持人、歌手、作家。 1970年:雲達沙,荷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0年:高古,荷蘭前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1年:薇諾娜·瑞德,美國電影女演員。 1973年:皮利斯,法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5年:林熙蕾,台灣女演員。 1982年:林依晨,台灣女演員。 1982年:張雁名,台灣演員 1987年:小川麻琴,日本女歌手,早安少女組的成員之一。 都是在10月29日出生 問問專業團隊
『貳』 張雁名的介紹
張雁名,本名張雁旻,1982年10月29日出生於香港,中國台灣男演員、主持人,畢業於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系。2004年,客串台灣偶像劇《戰神》,從而進入演藝圈。2008年,出演台灣偶像劇《籃球火》1。2010年,出演首部電影《魚狗》,在劇中擔綱男一號魚仔2;同年,擔任台灣三立電視台《冒險王》節目主持人3。2011年,擔任Channel [V](星空音樂台)《明星大暴走》節目主持人。2012年,在台灣偶像劇《東門四少》中擔綱男一號朱少之4。2013年,主演電影《幸福快遞》5。2014年,出演警匪單元劇《廉政英雄》,在劇中飾演宋繼綱6。
『叄』 老演員張雁今年多大年齡
張雁年齡:
98周歲
,中國影視演員。1918年生於陝西興平。曾參加西安民教館實驗話劇團。1938年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表演系。
『肆』 月亮灣的風波的主演簡介
張雁(1918—1997),原名張克剛,陝西興平人,中國電影演員;中學時期在西安讀書,曾參加西安民教館實驗話劇團;1938年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表演系學習,1941年畢業後任中央青年劇社、劇專劇團演員。抗戰勝利後在上海任中電二廠演員,先後在舞台上扮演了眾多的角色。1947年在《遙遠的愛》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78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在《三毛學生意》、《淮上人家》、《蘭蘭和冬冬》、《布穀鳥又叫了》、《大風浪里的小故事》、《燎原》、《火紅的年代》、《平鷹墳》、《婚禮》、《楚天風雲》等十多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銀幕形象。
1982年因在影片《月亮灣的笑聲》中以樸素、自然的表演風格塑造了農民江冒富的銀幕形象,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
張雁同志一生專注表演事業,後來曾主演影片《出門掙錢的人》、《白楊樹下》、《月亮灣的風波》、《最後的太陽》、《人間恩怨》等不同類型的電影,繼續創作不同的銀幕形象。 《遙遠的愛》(1947)
《乘龍快婿》(1947)
《腸斷天涯》(1948)
《子孫萬代》(1949)
《喜迎春》(1949)
《淮上人家》(1954)
《閩江桔子紅》(1955)
《椰林曲》(1957)
《大風浪里的小故事》(1958)
《布穀鳥又叫了》(1958)
《紅孩子》(1958)
《山裡的人》(1958)
《蘭蘭和冬冬》(1958)
《三毛學生意》(1958)
《鋼鐵世家》(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他們的心願》(1960)
《燎原》(1962)
《李善子》(1964)
《火紅的年代》
《平鷹墳》(1977)
《婚禮》(1979)
《楚天風雲》(1981)
《出門掙錢的人》(1983)
《白楊樹下》(1983)
《月亮灣的風波》(1984)
《最後的太陽》(1986)
《人間恩怨》(1987)
『伍』 楚天風雲的主要演員
鄭榕.... 董必武
夏漢碧.... 宋慶齡
龔雪 .... 唐楚梅
馮奇 .... 唐雲階
謝午元.... 鄭虎
張雁 .... 孔龜年
孫渝烽.... 申主編
富恆智.... 潘培新
柳傑 .... 王媽
胡大剛 .... 方雷
張元.... 方大爺
李農 .... 馮大律師
茂路 .... 更夫
馬紅鷹.... 汪精衛
趙恆多.... 蔣介石
葉高 .... 孔繼石
何麟 .... 孔少戎
嚴家祥 .... 胡檢察官
張妙珍 .... 四姨太
徐才根 .... 王九癩子
王紹光 .... 胡庸
於明德.... 麻城地主 電影內容介紹 1927年初,在歡慶北伐勝利的喜慶日子裡,董必武來到漢口,寄居在好友——法院院長唐雲階家中。
面對蔣介石的反共方針,董必武邀請進步人士商討反擊日益囂張的農村反動勢力的對策,共同擬定了「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並組織征糧隊下鄉,由黃安七紫鄉農協主席鄭虎擔任隊長。
唐雲階的女兒楚梅和她的中學同學們也都參加了征糧隊。沒過幾天,鄭虎突遭逮捕,報紙指控他殺人放火燒糧,並聲稱「幕後有人」,矛頭直指董必武。
汪精衛與唐雲階的親家——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常委孔繼石狼狽為奸,脅迫唐雲階出任「鄭虎案」的審判長。為了營救鄭虎,馮正浩大律師受共產黨委派決定出庭為鄭虎辯護。
某日,已晉升為汪精衛侍衛隊長的孔少戎邀未婚妻楚梅出遊,以虛情假意騙得楚梅的信任。楚梅竟將她目睹孔少戎的祖父孔龜年放火燒糧倉,並殺死老更夫而嫁禍於鄭虎的真情和盤托出。次日,馮大律師死於侍衛隊的汽車輪下,血的事實和董必武的開導教育了楚梅。
「四一二」後,蔣介石親自指使孔繼石拿鄭虎開刀。
孔繼石領命後加緊活動,收買檢察官,讓兒子孔少戎誘使楚梅離開,命特務盯住董必武,然後逼唐雲階提前開庭,企圖在被告無律師和證人的情況下,判處鄭虎死刑。
經過一番復雜的斗爭,董必武帶著楚梅突然出現在法庭上,他們有力地辯護和作證,終使冤案真相大白。
鄭虎獲救了,孔龜年卻罪責難逃。氣急敗壞的孔繼石連忙授意兒子暗殺董必武。
當孔少戎將罪惡的子彈射向董必武時,楚梅用自己年輕的身體衛護了敬愛的董伯伯。
迎著楚天風雲,董必武告別老友,投入了「寧漢合流」後的武裝斗爭。 1927年,蔣介石派遣心腹孔繼石由南昌來到武漢,對付正在武漢領導革命運動的董必武。面對蔣介石反共、分共的方針,董必武邀請了漢口《國民日報》申主編、記者潘培新和黃安七紫鄉農協主席鄭虎,商討對付農村反動勢力的措施,擬定了《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同時,為支援北伐戰爭,組織征糧隊下鄉。
當時董必武寄居好友、省法院院長唐雲階家裡。唐的女兒唐楚梅,在董必武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影響下,主動報名參加了征糧隊。幾天以後,征糧隊長鄭虎被綁架。報上刊登了鄭虎殺人放火,燒毀糧庫的消息。
孔繼石和汪精衛密謀,想利用這一案件鎮壓農民運動,他們要唐雲階當鄭虎一案的審判長。唐雲階十分驚懼,猶豫不決,董必武勸他主持主道,伸張正義。黨為營救鄭虎,一面組織革命報刊進行反擊,一面委託馮正浩大律師出庭為鄭虎辯護。
一天,汪精衛的侍衛隊長孔繼石的兒子孔少戎,邀未婚妻楚梅外出劃船,他虛情假意佯裝要和欺壓百姓的家庭決裂,楚梅信以為真,竟將糧庫失火真情和盤托出。次日,馮大律師被侍衛隊的汽車撞死。董必武用血的事實教育楚梅,使其幡然醒悟。
開庭前夕,董必武與宋慶齡商議斗爭策略後,決定親自出庭為鄭虎辯護。孔繼石在背後加緊陰謀活動,收買胡檢察官,讓少戎誘使楚梅離開,命特務盯住董必武,然後逼親家唐去階提前開庭,妄圖在被告無辯護律師和證人的情況下判鄭虎死刑。正當法院開庭之際,董必武和唐楚梅甩掉尾巴及時趕到法庭,經過他們有力的辯護和作證,冤案真相大白。
原來,孔繼石的父親孔龜年,與帝國主義分子簽訂了以糧食換取軍火的合同,後因機密敗露,遂殺死更夫,嫁禍陷害鄭虎。孔繼石的反革命陰謀未能得逞,又授命兒子暗殺董必武。當董必武和唐楚梅等人步出法庭走過一處樹叢時,孔少戎在暗處射出了罪惡的子彈,楚梅發現用身體擋住子彈,用她的生命保護了董必武。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撕下偽裝,與蔣介石同流合污公開反共,在血雨腥風中,董必武與老友唐去階告別,投入了武裝斗爭的洪流。
戲說革命史,電影《楚天風雲》明顯兩大失誤
電影《楚天風雲》出現的兩大失誤,流弊至今已31年。 一是對歷史的真實做了歪曲的描寫,二是有影射革命烈士之嫌。
其一,兩條路線的斗爭,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內是不存在的,硬要這樣寫,是對歷史的歪曲。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是由董必武、陳潭秋等中共創始人和早期領導者創建和領導發展壯大的,由董必武領導統籌一切,主要領導人為中共黨人和國民黨左派,根本沒有孔繼石這樣的異類,更不要說蔣介石安插的爪牙。
其二,編造的反面人物孔繼石,可以按圖索驥找到真實人物,傷害了革命烈士。1927年元月,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新一屆執委會,復由執委會選舉產生三名常務委員,他們是:董必武、錢亦石、何翼人。這三人中,除董必武外,何翼人即何羽道烈士。剩下一位錢亦石,他同孔繼石有沒有關系呢?事情的巧合和偶然性,往往出人意外,叫人目瞪口呆,稍肯動腦筋的人一看,很容易對號入座,將錢亦石和孔繼石聯系起來。
不直接寫出真名,而採取曲折的方法,用隱藏諧音等手法打啞謎,暗含原意於其中,是中國文人常用的文字游戲。如《紅樓夢》中的賈政,暗諷其假正經,賈政的清客中有一人叫詹光,是「沾光」的意思;大觀園中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的頭一個字連起來,暗含「原應嘆息」的意思。如果用這樣的方法推敲,中國俗話有「錢為孔方兄」之說,「孔」與「錢」就對上了,「繼」「亦」是疊韻字,兩人的名字里都有「石」,說孔繼石就是錢亦石,應該不是隨意猜測吧?如果影片編劇辯解說,這樣聯系是牽強附會的話,那千不該萬不該,影片編劇為什麼要玩弄這樣的文字游戲呢?電影《楚天風雲》的編劇之一署名華中思,考證的結果,「思」和「師」是諧音字,華中思就是華中師,這是華中師范學院(今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兩位教師參與該影片編劇所用的筆名。影片《楚天風雲》中有一位《漢口民國日報》的申主編,「申」與「沈」同音不同調,申主編即沈主編,也就是茅盾先生沈雁冰,當時他應董必武的邀請,擔任《漢口民國日報》總編輯。正因為受編劇的啟示,按照他們的思路去曲徑通幽地索隱求證,我們很容易將孔繼石和錢亦石聯繫到了一起。
說孔繼石影射錢亦石,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因為歷史上真有錢亦石其人,他又名錢介磐,是早期中共黨的理論家,也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岳父。錢亦石因積勞成疾,於1938年病逝於抗戰前線,延安舉行了公祭,毛澤東和朱德給他送了「哲人其萎」的輓聯。前幾年中央電視台播放「永遠的豐碑」,也專門介紹了錢亦石烈士。2009年,他當選為「影響湖北50人」之一。
華中思在該片的創作上雖然跳出了僵化窠臼,卻又受限於突出政治論的桎梏,不尊重歷史,信馬由韁不加考證地聯想,硬要將兩條路線斗爭強加入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硬要生造出一個專門和董必武作對的反面角色孔繼石,結果,弄巧成拙,造成了大的失誤。其實,華中思這兩位作者以後在語言文學的領域里,都是學有所成研有所為的專家學者,當時正當盛年的他們,如果克服稍安勿躁,如果黨史專家們能負點責,這兩大失誤就可以避免了。
『陸』 誰說長得不好看,不配做演員這十位老戲骨個個甩小鮮肉十萬條街
說到演員這個職業,可能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相貌出眾,儀表非凡。好像一個人要是長得不好看,就不配做演員似的。
是的,因為演員是以自身為材料和工具,在舞台或熒幕上塑造各種角色,所以外在的形象很重要。
但外形生得好,和能否塑造出角色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的演員貌比潘安,但如果他沒有表演天賦,可塑性不強,那他可能就只能演「潘安」。甚至連「潘安」也演不了。 因為他一旦有「演」的概念,就會心存雜念,而當「秀」的成分佔據上風,那他就不再是「原本的潘安」了。
可是有的演員,明明在生活中並不起眼,然而一到舞台或熒幕上,便會光芒萬丈,演起角色來,不僅信心百倍,而且栩栩如生,就如同劇中人,觸手可及一般。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演員的職責,不是展現自我,而是創造藝術之美。
雅清今天想說到的這十位老戲骨,在生活中,都特別朴實,有的像工人,有的像農民,就是不大像演員。然而他們曾經創造過的那些角色,卻是那麼經典,那麼令人刻骨銘心,那麼難以超越和復制。
我覺得, 他們才是真正的「演員」。而且在更多網友的心中,他們才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
我在想,如果在「以貌取人」的當下,那麼張雁是一定不會被選中做演員的。
因為他「長得不好看」啊。
你看他,小眼睛,厚嘴唇,相貌平淡無奇,還滿臉褶子,放到人堆里,瞬間被淹沒。他的外形,真是與「英俊」和「挺拔」一點也不沾邊啊。
說他長得像農民,倒真是很貼切。據說他當年在安徽涇縣拍《月亮灣的笑聲》時,將自己混在當地村民之中,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很多老百姓還誤以為他就是自己的鄰居呢。
然而各位看他在《月亮灣的笑聲》中所扮演的江冒富,多麼神形兼備,多麼引人入勝?他不僅長得像農民,而且氣質和狀態,全都與江冒富這個角色「合二為一」。
在這部戲里,他那「不出眾」的外形,反而成了一種優勢,彷彿他不用演,就能將江冒富的憨厚、朴實和倔強,給體現出來。
除了外形和氣質上無限接近角色外,張雁還在《月亮灣的笑聲》中呈現了高超的演技。他憑借極具生活化的表演狀態,將一個經歷曲折、幾經磨難的老農民的悲憤和無奈,都演繹得真實生動。
1982年5月,在陝西西安舉辦的第二屆金雞獎評選活動中,和張雁一同競爭影帝稱號的另外兩位演員,一個是主演《西安事變》的金安歌,一個是主演《鄰居》的馮漢元。他們在外形上,都比張雁更加出眾。 然而因為張雁所呈現的無可挑剔的「神演技」,所以最終的獎項,還是頒給了「貌不驚人」的老戲骨張雁。
其實除了《月亮灣的笑聲》中的江冒富外,張雁還在眾多影片中有出色的表現,如《淮上人家》中的黑子爹、《閩江橘子紅》中的王胡伯、《鋼鐵世家》中的劉貴山、《燎原》中的陳工頭、《平鷹墳》中的張廣才等,雖然大多都是配角,但卻都演得形象鮮明。
所以一個演員長得怎麼樣,真的不重要,而能否塑造好角色,才是演員的職責所在。
說到長得像農民的演員,我還想到了一位表演藝術家,那就是前幾天(2022年6月29日)剛剛去世不久的村裡。
村裡老先生稱自己是 「從河北農村走出的莊稼漢」。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他1932年出生於河北望都縣東關村,是農民的兒子。他後來走上演藝之路,也是演農民居多。像《紅旗譜》中的朱老明、《冤家路寬》中的高廣樂、《陳奐生上城》中的陳奐生等,都是農民,都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首先也得益於他長了一張特別朴實的面龐,不用化妝便自帶泥土氣息。其次他的表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如演《紅旗譜》中的盲人,大家就都以為他是「睜眼瞎」,演《陳奐生上城》中的陳奐生,大家就都覺得他是一個南方農民。其實這與他戲外所下的功夫,有很大的關系。
為了演好農民,他交了很多農民朋友。他不斷深入農村,去深入體會農民的感受和情懷,由此他所塑造的農民形象,就更為飽滿,而且立體鮮活。
生活中,他也從不以演員的身份自居,而是始終保持著一個農民兒子的本色和本分。 這使他演起劇中的角色來,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加深刻真實。就像《啊!搖籃》中的羅桂田羅爺爺,時隔40多年,許多影迷仍然難以忘記。一聽到「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的歌謠,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村裡,想起他像高粱一樣黑紅的面堂,想起他那像土地一樣質朴的表演。
如今,像村裡這樣不像演員的演員,真是越來越少了啊。
胡敏英長得也不漂亮,而且也不算十分有特點。不像有的女演員,雖然長得不艷麗,但卻很有辨識度,容易讓觀眾記住。所以我想,如果胡敏英走在大街上,應該沒有幾個人會認為她是個演員。
但是她在《英雄虎膽》中所扮演的女匪首李月桂,簡直無可替代。無論是和李漢光談論戰事時的躊躇滿志,還是試探曾泰時的小心謹慎,還是面對阿蘭時的醋性大發,她都演繹得出神入化、層次分明。
盡管影片中還有王曉棠這樣賞心悅目的美麗「花旦」出演女特務阿蘭,但卻絲毫搶不走胡敏英的強勁風頭。她所體現出來的女匪首的氣勢和女人的敏銳心思,都那麼恰到好處,體現了一個專業演員的深厚功力。
《奪印》中的爛菜花,戲份不多,身份也與《英雄虎膽》中的李月桂不同,但同樣被胡敏英演繹得妙趣橫生,令人難忘。
兩部電影,兩個角色,使得胡敏英獲得了「八一廠第一女反派」的稱號。
所以盡管胡敏英作為女演員「貌不出眾」,先天優勢並不明顯,但她在戲中所體現出來的自信和實力,卻使很多「徒有其表」的明星望塵莫及。
一個演員的外形重不重要呢?當然很重要,但與演技比起來,一個演員的顏值怎麼樣,真的不值一提。
方輝倒是長得有特點,一張長臉,可與北宋文豪蘇東坡媲美——「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流到腮邊」。可是他的長相,也無法與「濃眉大眼」的標准男演員形象聯系在一起。如果在生活中,讓他和同為北影廠演員的於洋站在一起,大家首先看到的,一定是高大挺拔的於洋,而不是他。
可是一旦進入戲中,兩人可就平分秋色了。比如同樣在八一廠拍攝的經典影片《英雄虎膽》中,他倆分飾正反男一號。論形象,於洋自然勝出,將偵察英雄曾泰的英俊瀟灑、沉穩和機智,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若論表演,在雅清看來,方輝塑造的土匪頭子李漢光則更為生動。
那年演《英雄虎膽》時,方輝其實才29歲,但卻把李漢光的各個層面都演繹了出來。包括李漢光散漫的性子,善於隱藏的城府,以及他面對阿蘭時輕佻的做派,和面對李月桂時的色厲內荏,都被方輝通過「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暗潮洶涌」的演技,刻畫得栩栩如生。
也正因為《英雄虎膽》中李漢光這個角色的成功,所以此後方輝被列入了「反派專業戶」的行列——《糧食》中愚蠢但卻想要兩面討好的李德順、《暴風驟雨》中唯命是從的李青山、《紅雨》中賊心不死的孫天福等,都是那麼人各有貌,又鮮活生動。
有人說方輝長得像農民,也有人說他長得像工人,就是沒人說他像個演員。然而 他卻有本事讓自己在不同的戲里,就變身為不同的角色。我想,這才是一個演員的職責和本分吧?
說到方輝,我又想起了早已過世的另一位昔日北影廠的好演員安震江。 我覺得他是真正的「表演天才」,演啥像啥。
可是他本人,長得不帥,也不高大。當年和趙聯、李亞林等同學一起考入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北京電影學院前身)的時候,安震江怕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位學生了。但畢業出來之後,走上銀幕,他卻迅速綻放出了異樣的光彩。
我想,也許正是因為在外形上「不像演員」,沒有優勢,所以無法像同班同學趙聯那樣,一出道,便演萬眾矚目的男主角,而只能演一些邊邊角角的小角色,甚至是反派。
但就算如此,他也能將每一個小角色,都演出彩來。
比如在《平原游擊隊》中,他演老地主楊老宗,那年他才27歲,但卻把一個壞老頭的行為、動作、神態和語氣都拿捏得准確無誤。
比如在《糧食》中,他演四和尚,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甚至說話的語調,都那麼生動有趣,在一個反派角色身上,賦予了一種難得的幽默感。令觀眾每每回想起來,便總是忍俊不禁。
還有《紅孩子》中的肖振五、《暴風驟雨》中的張富英、《偵察兵》中的王德標…… 他似乎每演一個角色,都能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表演方式,賦予角色一些與眾不同的個性化的標志。 所以,他演的這些角色,都深刻地保存在了觀眾的記憶之中。有時我們會忘記片中主角們的表演,卻對安震江的表現記憶猶新。
我想,若不是肯用心鑽研角色和演技,安震江又怎會取得這樣的成效呢?而現在,又有幾個演員,能夠像安震江這樣牢記做演員的初心,堅守做演員的本分呢?
安震江一生從未演過一次主角,然而在更多演員的心裡,他卻是真正的「表演大師」。比如李雪健,就無比崇拜他,立志成為像他一樣的好演員。
如今再說安震江,誰還會去在意他的形象呢?我們記住的,永遠是他所扮演的角色。 也許他長得一點都「不像演員」那麼光鮮亮麗,可是誰能否認——他才是真正的好演員呢?
賀汝瑜放人堆里,可不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老頭嗎?說他是演員,可能很多「以貌取人」的人,打死也不會相信。若他去報考一些藝術院校的表演系,說不定第一輪就會以「形象不合格」或「身高不達標」而被刷下來。
可是如果把他放到電影中,那麼就誰也無法忽略他的存在了。盡管他和安震江一樣,也是一輩子都在演小配角。但看他的表演,卻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因為他在每個角色身上,都賦予了獨有的魅力。他所塑造的角色,又永遠都那麼妙不可言。他進入表演狀態時,時常都不按常理出牌,令觀眾感到意外,但仔細一琢磨,卻又在意料之中。不由像看戲曲名角的表演一樣,忍不住大聲地對他叫一聲「好」。
賀汝瑜長得不帥,不高,骨架子還特別瘦小,幾乎是人群里最容易被忽視的那種類型。可是我們看他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管家、在《虎穴追蹤》中扮演的小特務、在《雲霧山中》中扮演的灶神爺、在《花好月圓》中扮演的小聚、在《劉三姐》中扮演的莫進財等,哪一個不是有聲有色、惟妙惟肖?
其實主角演出彩來容易。因為戲份多,這場戲演得不到位,下一場戲還可以彌補。可是配角不一樣,尤其是像賀汝瑜這種類似大龍套的演員,往往在一部戲里,就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場戲和幾句台詞,這就需要演員將每個眼神每個形體都做到位才行。若沒有高超的演技,真的很難達到賀汝瑜這樣的高度。
所以盡管賀汝瑜沒有「明星們」高大帥氣的外形,也從沒演過主角,但卻同樣擁有很多粉絲。盡管他出演的電影也不多,可是在長影廠,他卻被稱為殿堂級的「寶貝演員」。我想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他體現出了演員這個職業最基本的素質,那就是塑造人物。
現在很多女明星,都患上了「容貌焦慮」綜合症,就算是原本長得貌美如花,也感覺自己與大眾評判標准有差距,於是拚命醫美和整形,一個個都變成「網紅臉」,原本的真實美不見了,辨識度也失去了,戲路也越來越窄了。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她們只想當「明星」,而忘記了自己的職業是演員。因為當「明星」多好啊,又出名,掙錢還快,還輕松。可是演戲的話,又要准備角色,又要研究人物,那多累多辛苦啊。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演藝圈,浮誇風愈演愈烈。那些女明星,不僅要在鏡頭前選擇最美的角度展示最美的自己,而且在生活中,也是裝模作樣,虛張聲勢,誓要與別的女明星一爭高下。
其實真正的好演員,從來不屑於這等煞有介事的做派。雅清采訪過許多女演員,她們在生活中都特別樸素,一點也不像她們站在舞台上時那麼光彩照人。我記得有一次我采訪一個特別有名的女演員,冬天,她穿了一件極其普通的棉大衣。采訪結束後,我們在電視台門口分手,她就隱沒在來來往往的人群里了,沒有任何人將她認出來。
鄭毓芝也是一個在生活中不講究「形象」的人。她不演戲的時候,就挎個籃子去菜市場,看上去與上海里弄的阿姨沒有任何兩樣。然而她演起戲來卻格外認真。這些年她在眾多熱播劇中都有出色表現,如《婆婆媳婦小姑》中的婆婆、《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齊老太君、《琅琊榜》中的太皇太後、《慶余年》中的南慶太後等,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她在上海話劇界特別有影響力,精湛的演技備受肯定。可是在生活中她卻一點也不像演員,甚至經常會被人認成「紡織廠的女工」。所以我覺得, 真正有實力的人,從來都不需要靠一些外在的包裝來凸顯自己,做演員,在演技上見分曉,才叫真本事。
奚美娟曾為自己的外形深深地自卑過。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女演員,就應該像潘虹那樣天生麗質,一雙大眼睛令人見之忘俗。而潘虹,恰恰就是和她同一年走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同學。
後來,在老師的啟發下,奚美娟才重新獲得表演的自信—— 演員的工作,是讓角色出彩,而並非凸顯演員自己。
奚美娟如今在演藝界所取得的成就無需多言。她直到現在都沒演過一個「美女」類型的角色,然而淡雅如菊的她在《假女真情》、《山楂樹之戀》、《安家》、《突圍》等影視劇中所塑造的人物,卻無不透露著一種性格美。
我覺得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演員」的真諦——以德為先,用作品說話。讓自身創作出角色的藝術美,才叫真本事。 而如果只有好看的臉蛋,那充其量,只是爹媽的功勞而已。
於是之很反對外人稱他為「明星」。他說, 我就是個普通演員,演過幾個角色而已。
在觀眾和後輩演員心中,於是之是像「神」一般存在的表演大師。然而他的夫人李曼宜卻說, 於是之沒有什麼特殊,他太普通了,走在大街上,沒人知道他是演員。 跟現在的「小鮮肉」們一出行就帶一大隊保鏢所不同的是,於是之就算上街,也穿著樸素的衣服,神色坦然。 他從不擔心會被觀眾認出來。就算認出來,微笑著,就像老熟人一樣打打招呼,也就過去了,一點「作秀」的成分也沒有。
過去的演員活得多真實,他們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有多深刻。 看於是之、藍天野、鄭榕先生他們演出的話劇《茶館》,那可真是幾代人心中的經典啊。而現在的年輕演員,就算刻意模仿,也還是有些差距的。
再看於是之在《龍須溝》、《青春之歌》等電影中所塑造的程瘋子、余永澤等角色,每一個,都是那麼精彩絕倫,性格鮮明。我想,這跟他的藝術追求,有著直接的關系。
有的人,在生活中是演員,在舞台上卻什麼都不是。 而像於是之這樣的大師,他們在舞台上才是演員,而在生活中,他們就是普通人。
我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明星」,和藝術家之間的,最大區別吧?
最近,大家在追《幸福到萬家》這部新劇時,發現了一位「寶藏演員」,那就是遲蓬。
很多網友「後知後覺」地表示,直到今天,我們才知道,原來在《幸福到萬家》中扮演「碎嘴子」婆婆的遲蓬,就是在前不久剛剛播完的熱播劇《警察榮譽》中出演毒舌岳母的那位演員啊。
是的, 演員是同一位演員,但是每演一部戲,就變一次臉,這可不是每位演員都能做到的啊。
說得多好啊。我想也正因此,所以遲蓬所出演的那些角色,才能做到演一個,成一個。
而放眼現在的演藝圈,那些所謂的流量明星「小鮮肉」們,都只是在「戲外」下功夫。一旦出現在戲里,那拙劣的演技,那尷尬的做派,恨不能讓人走進屏幕直接趕他出畫。
所以誰說長得不好,就不能成演員?咱們今天說到的這十位表演大師,哪一個的演技,不甩小鮮肉們十萬條街? 就算他們貌不出眾,不像演員,又怎樣呢?誰規定演員就一定要長成一副模樣呢?對於演員來說,能將角色演得出神入化、難以超越,才叫真正的「硬功夫」。 而其他的,都是浮雲。
給80年代「最會演戲的男演員」排個名,達式常第三,唐國強墊底了
《幸福到萬家》播完9集 給演員演技排個名 趙麗穎第5 老戲骨劉威第2
梁曉聲《知青》播出十年 15位男星變化大 王凱成頂流 唐曾憑新劇翻紅
『柒』 電影演員尚麗娟
《主犯在你身邊》這部片子是80年代 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汪孟淵
主演:尚麗娟、肖林
她還曾主演過<新來的女售貨員》
編劇:戴雲卿
導演:賴淑君、蔣友寧
攝像:何延京
主要演員:尚麗娟、張雁
首屆「梅花獎」於1984年3月29日~4月17日在北京評出,5名話劇演員:李雪健、尚麗娟、劉文治、馮憲珍、蔣寶英均獲獎。據說現在只有馮憲珍還在演舞台劇,其他人都不演了.
應該說尚麗娟在話劇舞台上更有名氣,而作為電影演員,她的作品並不太多,也沒有大紅大紫.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話劇演員。現在移居國外。主要作品《絕對信號》、《吉慶有餘》;電影《主犯在你身邊》,《新來的女售貨員》等。曾獲第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主要成果有:「 BXL-210 型塗刷式除銹磷化劑研製」獲機械部教育司科技進步一等獎,「鉛酸蓄電池無銻效應的研究」 2001 年通過遼寧省科委鑒定,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 40 余篇。目前從事產品開發及金屬材料表面工程研究。代表性論文 : 稀土元素在金屬表面處理中的應用, 沈陽工業大學學報, 1998 激光熔覆鎳基和鈷基自熔合金的研究, 中國激光, 1990 用稀土改性鈷基合金激光熔覆層,稀有金屬, 2002
尚麗娟,女,生於 1961 年 12 月,九三社員, 1986 年獲得沈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 2001 年晉升教授,現為中國機械工業學會會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會員
『捌』 在線求月亮灣的風波(1984)張雁,仲星火主演的電影免費在線觀看資源求分享
《月亮灣的風波》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q7CRDBpSHq3N0PQWSOollQ
導演: 中叔皇
編劇: 方義華
主演: 張雁 / 仲星火 / 歐陽儒秋 / 虞桂春 / 洪融 /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4(中國大陸)
片長: 93分鍾
又名: Yue liang wan de feng bo
該劇講述了1980年代,皖南山區。靠勤勞致富的冒富大叔(張雁飾)最近被人頻頻「揩油」,內心很是不爽。公社李主任接連借了兩次錢,親家慶亮(仲星火飾)也趁火打劫,編造借囗張嘴要錢,並唆使冒富報假案,謊稱被人偷了錢。同村的冒尖戶秋生(虞桂春飾)看到冒富的遭遇,有錢不敢存銀行,將錢偷偷埋在萊地里,卻不料被人竊走。冒富由於報假案唯恐事發,央求民兵營長(方舟波飾)不要再查,可幹部們不答應。冒富發現慶亮用騙自己的錢賣票放電視賺錢,一氣之下搶回了彩電。
『玖』 42年後《啊搖籃》演員現狀 祝希娟83歲 村裡90歲 張瑜馬曉晴變化真大
2021年5月4日,由林柯執導,王茜總編劇,海清、李澤鋒、周也、朱銳領銜主演,徐紹瑛、郎月婷、李芯逸、田征、劉潤南、李寶安,張航瑜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啊搖籃》與大家見面了。
該劇目前剛播出兩集,海清演技在線,將女主角 丑子岡那風風火火的性格,塑造得活靈活現。尤其是對丈夫張靜平(李澤鋒飾演) 說的那句「你不讓我上抗大,我就不讓你上炕」,著實令人忍俊不禁。
而也正是在看這部劇的同時,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了42年之前的1979年。
那一年,是國際兒童年。上影廠的著名導演謝晉,為我們呈現了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也叫《啊!搖籃》。
我不由自主地,會將兩個作品來進行對比。
因為它們所講述的,其實是同樣的故事。那就是在上個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在革命的聖地延安,眾多革命者為保護紅色後代而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故事。
只是因為篇幅的原因,電影版更加精煉,而目前播出的電視版則容量會更大一些。
但我看了電視版之後,感覺除了海清等少數幾位演員令人滿意之外,其他眾多演員無論是造型還是表演,都讓人很出戲。這就愈發讓我覺得,42年前電影版的《啊!搖籃》中,那些演員們的表演,似乎更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加令人難忘。
那麼,如今42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家還記得電影版《啊!搖籃》中的演員們嗎?像祝希娟、張勇手、村裡、張瑜、馬曉晴、方超等演員,他們的現狀和近況如何呢?今天,就讓雅清和大家一起,來探尋和回顧一下吧。
1978年,當謝晉看到《啊!搖籃》這個電影劇本時,感覺非常喜歡。因為他被其中所體現的那種「真情實感」所深深打動。所以他主動接下了執導該片的任務。而且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又花大力氣,增添了許多「感情戲」。
而在選擇女主角李楠的扮演者時,謝晉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祝希娟,而是施建嵐。而且施建嵐都已經進組進行拍攝了。可是因為她在練習騎馬時不慎被摔傷,無法再繼續參加拍攝,所以謝晉只好臨時選擇其他演員來救急。這時,他就想到了曾經在《紅色娘子軍》中有過合作的祝希娟。
祝希娟這一生,在事業上,最應該感謝的人,我覺得就是謝晉。
正是因為謝晉的慧眼,才使得祝希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上戲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了當時和趙丹、張瑞芳、秦怡等齊名的「22大明星」之一。
同樣的,1978年,當人到中年的祝希娟因為年齡原因而不得不面臨片約明顯減少的情況時,又是謝晉,向她發出邀請,使她再次憑借《啊!搖籃》中的李楠一角,而回歸到一線演員的行列。
如果說祝希娟在《紅色娘子軍》中塑造吳瓊花時,更多的是憑借自己本身的天賦條件和個人魅力的話,那麼在《啊!搖籃》中,她已經顯示了一個成熟演員的真正實力。尤其是對幾場 情感 戲的把握,都是那麼恰到好處,令人難忘。最終使得李楠,也成為祝希娟演藝生涯中的又一個經典形象。
1983年,祝希娟從上海來到深圳,擔任起了深圳電視台副台長兼深圳電視台藝術中心主任的職務。在她的帶領下,深圳的影視業發展十分迅猛,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今這位老藝術家83歲,但仍在堅持拍戲。去年,她還因在電影《空巢》中扮演獨居老人趙一梅,而再次獲得大家的一致贊譽。
張勇手如今也是一位86歲的老人了。當年參演《啊!搖籃》時,他44歲,正是一個成熟男演員,最有魅力的時候。
而且好像也正是在參演完這部電影後,張勇手就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幕後創作中去了。
張勇手是我國觀眾最為熟悉的電影演員之一。尤其是他在《林海雪原》中所扮演的少劍波,在《奇襲》中所扮演的方勇,在《英雄虎膽》中所扮演的耿浩等,都是幾代影迷難以忘記的經典人物形象。
《啊!搖籃》中的蕭漢平,也是張勇手演藝生涯中頗有分量的一個角色。尤其是與祝希娟之間的對手戲,顯得是那樣相得益彰。
此後,張勇手作為導演也取得了不俗成績,陸續呈現了《南海風雲》、《彩色的夜》、《祁連山的回聲》、《沉默的冰山》等電影。從八一廠離休後,張勇手依然關心著中國電影的發展,不時會以客串的身份出現在一些年輕導演的作品中。2018年,張勇手獲得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在我的記憶里,中國有好幾位演員,是不用化妝就可以直接演農民的,張雁算一個,趙子岳算一個,而村裡,也算一個。
村裡原名周存禮,他是河北望都人。他不是專業電影演員,而是河北省話劇院的台柱子。然而他在影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卻絲毫不亞於許多電影明星。比如他在《紅旗譜》中所扮演的朱老明,在《陳奐生上城》中所扮演的陳奐生,在電視劇《咱爸咱媽》中所扮演的喬父等,都是那麼深入人心。
而在《啊!搖籃》中,村裡同樣呈現了最為動人的演出。我想,對於更多的觀眾來說,電影中最難忘的一個場景就是,羅爺爺躺在草堆上,安靜地去世了。然而孩子們不知道,他們玩累了才發現「爺爺累了」、「爺爺睡著了」,然後看到爺爺眼角的淚珠,又說「爺爺哭了」,於是用小手給爺爺拭去眼淚。看到這里,有多少人早已泣不成聲。
村裡的表演一向都是那麼淳樸,自然,散發著泥土的芳香,對於觀眾來說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只是可惜他在晚年的時候因為身體的原因並未出演太多作品。如今這位老藝術家也有90歲了。只是不知道他的近況如何呢?
《啊!搖籃》中有一個苦命的女人,名叫趙玉霞,她的扮演者,是上影廠的演員倪以臨。
這是一位被耽誤的好演員。她於60年代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但因為遇上特殊時期,所以無戲可拍。等到有戲演的時候,她已經人到中年。白白浪費了一個女演員的最好年華。她並不是上影廠最有名的演員,但幾十年來同樣認認真真地演好自己的每個角色。其中《啊!搖籃》中的趙玉霞,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倪以臨後來還出演過《巍巍昆侖》、《上海的早晨》、《上海一家人》等,是上影廠著名老戲骨之一。如今77歲,氣質更好了。
張潮如今也是老戲骨一般的存在了。而他在影壇的起步,就是從這部《啊!搖籃》開始的。
1978年,謝晉籌拍《啊!搖籃》時,就在北京電影學院,發現了剛入學的表演系新生張潮。那年他22歲,滿臉青澀。
雖然初登銀幕,但張潮依然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務,將戰士丁大勇塑造得有血有肉。
不過他真正成名,還是和同學沈丹萍一起主演了《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這部電影之後,他所扮演的小豹子,曾經打動了無數年輕觀眾的心。
張潮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出演了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影視劇,尤其是系列劇《重案六組》中的鄭一民,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如今他66歲,不僅自己活躍在鏡頭前,而且還將女兒也帶入到了影視圈。她的女兒張曄子,前不久在電視劇《新世界》中有不俗表現。
馬曉晴這些年的變化,真是挺大的。
她當年,在出演《啊!搖籃》這部電影時,才10來歲的樣子。
是謝晉在一群孩子中發現了她,並安排她在影片中扮演戲份較重的湘竹一角。事實上馬曉晴也的確沒有辜負謝晉的期望,她將湘竹的純真無邪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且無比動人。
在《啊!搖籃》中,馬曉晴較好地展現出了自己的表演天賦,也因此成為了80年代頗有名氣的小童星。她陸續在《子夜》、《苦果》等電影中出演了角色,並於1986年如願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然而在上戲就讀不到兩年,她就因為感覺「沒意思」而選擇了退學。此後她又出演了《紅樓夢》(扮演史湘雲)、《編輯部的故事》(扮演小保姆)、《北京人在紐約》(扮演寧寧)等影視劇。
馬曉晴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她好像從2000年以後,就淡出了觀眾視線。
這之後,她也曾嘗試復出,比如參演過電影《團圓》,但影響力卻大不如從前。倒是她發在社交平台上的一些照片,令人看後瞠目結舌,跟之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算起來,她如今也有53歲了呢。
張瑜在出演《啊!搖籃》時還沒真正出名。但她卻已經連續參演了三部謝晉執導的電影了(前兩部分別是《春苗》和《青春》),可見謝晉是多麼喜歡這個有靈氣的演員啊。
張瑜演戲的確很有靈氣,這一點在《啊!搖籃》中就可見一斑。她在影片中扮演女文工團員梁燕,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女戰士,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終於認識到了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她的表演沒有那個年代所特有的痕跡和套路,所有的反應和體現都很真實自然。我在看這部電影時就覺得這個女演員很不簡單。果然,一年之後,她便因在《廬山戀》中扮演周筠,而一飛沖天。
只是很遺憾這些年,她並沒有太多影視作品呈現。張瑜作為極具天賦的好演員,她最輝煌的時刻依然停留在80年代初那段時期,那時她陸續拿出了《巴山夜雨》、《小街》、《知音》、《雷雨》等作品,是完全可以和劉曉慶、潘虹所媲美的頂流明星。可惜她後來出國後,就顯得後勁乏力了。
這之後,張瑜雖然也主演和製作了一些影視作品,如《太陽火》、《重金防線》、《大道如天》、《天地告白》等,但影響力都非常有限。有很多部劇,大家連聽也沒聽說過。2010年,張瑜還執導了《廬山戀》續集《廬山戀2010》,然而並未濺起多大水花。2012年,她又執導了《雲之錦》,也同樣反響平平。
直到現在,差不多10年的時間過去了,張瑜除了偶爾會以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一些電影節活動中外,就再也沒有新的影視作品推出,這對喜歡她的觀眾來說,也是遺憾吧?如今她63歲,我覺得她與年輕的時候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加優雅和沉穩了。眼看著她昔日的朋友和搭檔如陳沖、郭凱敏、劉曉慶等依然活躍在鏡頭前,我們也希望張瑜能夠早日重歸熒幕之上,展現獨特魅力。
在《啊!搖籃》這部電影中,有幾位小演員的表現,著實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央拉扮演的亮亮,和方超扮演的院生。
央拉參演《啊!搖籃》時才4歲多一點,但卻已經是一個「老」演員了。在這之前,她就已經在宋曉英主演的電影《丫丫》中有過出色表現了。而且謝晉也正是被她在《丫丫》中的表演所打動,所以最終決定將亮亮這個角色交給她。也因此央拉有了一次「女扮男裝」的機會。
可是當央拉以男孩子的裝扮出現在外景地時,劇組的其他小朋友都不接受,因為「亮亮是男生,不是女生」。而最終,是央拉靠自己的表演,讓小夥伴們相信了,她就是亮亮。從此大夥兒就可佩服她了。
央拉後來成為了臨潼華清中學藏文班的一名學生,而且一直都記得拍攝《啊!搖籃》期間與「媽媽」祝希娟之間所建立起來的深厚感情。
而說到方超,大家相對就會更加熟悉一些。
他可以稱得上80年代最有名氣的小童星了。
那年他才兩歲,就被舅舅帶到了謝晉導演的面前,要自薦演電影。而他也的確是塊好材料,每當鏡頭對准他,他就會有非常精彩的表現。比如在拍孩子們合唱《南泥灣》這場戲時,方超因為不會唱這首歌,所以望著別的小朋友一臉茫然。然而當鏡頭搖到他的時候,他卻能夠無師自通地搖頭晃腦假裝會唱的樣子。
我想,也正因為方超有天賦,所以他很快就被更多導演所發現,又陸續主演了《牧馬人》、《泉水叮咚》、《大橋下面》等影片。作為長得漂亮又最會演戲的小孩之一,方超得到了全國觀眾共同的喜愛。
然而這位具有表演才華的年輕人在長大後,卻屢次被各個藝術院校拒之門外,而理由說起來也比較可笑,那就是方超個頭不高。
成年後的方超在形象上也有了較大變化,而所獲得的演出資源也比較有限。後來他乾脆做起了製片人和導演,參與製作了 《長大成人》、《三十九度青春》等影視劇。如今他也有45歲了。當年的小院生,如今也人到中年了。看他的近照,竟然有恍然如夢的感受。覺得時光在不知不覺間,便已遠去。
只是,當我們回頭深情凝望,卻發現,他們還是當年最美好的樣子——那時 祝希娟41歲,張瑜22歲,方超才3歲。而看電影的我們,那年,是幾歲呢?
文/DJ雅清編輯部:雅清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拾』 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歷屆回顧
歷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時間屆次男主角女主角最佳導演1981 第01屆 空缺 張瑜《廬山戀》、《巴山夜雨》 謝晉《天雲山傳奇》1982 第02屆 張雁《月亮灣的笑聲》 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成蔭《西安事變》1983 第03屆 空缺 潘虹《人到中年》
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吳貽弓《城南舊事》1984 第04屆 董行佶《廖仲愷》
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龔雪《大橋下面》湯曉丹《廖仲愷》1985 第05屆 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李羚《黃山來的姑娘》凌子風《邊城》1986 第06屆 劉子楓《黑炮事件》 岳紅《野山》顏學恕《野山》1987 第07屆 劉文治《孫中山》 劉曉慶《芙蓉鎮》丁蔭楠《孫中山》1988 第08屆 張藝謀《老井》 潘虹《井》吳天明《老井》1989第09屆陶澤如《晚鍾》、《歡樂英雄》
謝園《棋王》、《大喘氣》 徐守莉《歡樂英雄》吳子牛《晚鍾》、《歡樂英雄》1990第10屆 盧奇《百色起義》空缺李前寬/肖桂雲《開國大典》
謝鐵驪/趙元《紅樓夢》 1991第11屆李雪健《焦裕祿》奚美娟《假女真情》空缺1992第12屆 王鐵成《周恩來》宋曉英《燭光里的微笑》孫周《心香》
《大決戰》(導演創作組) 1993第13屆葛優《大撒把》鞏俐《秋菊打官司》夏鋼《大撒把》1994第14屆李保田《鳳凰琴》潘虹《股瘋》何平《炮打雙燈》1995第15屆李仁堂《被告山杠爺》艾麗婭《二嫫》黃建新/楊亞洲《背靠背臉對臉》1996第16屆高明《孔繁森》宋春麗《九香》吳天明《變臉》1997第17屆劉佩琦《離開雷鋒的日子》於慧《喜蓮》韋廉《大轉折》1998第18屆 馮鞏《沒事偷著樂》陶虹《黑眼睛》胡炳榴《安居》
塞夫/麥麗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999第19屆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寧靜《黃河絕戀》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2000第20屆 陳道明《我的1919》鞏俐《漂亮媽媽》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陳國星《橫空出世》 2001第21屆戈治均《押解的故事》宋春麗《相伴永遠》霍建起《藍色愛情》2002第22屆 寧才《天上草原》陶紅《生活秀》
倪萍《美麗的大腳》 楊亞洲《美麗的大腳》
陳凱歌《和你在一起》 2003第23屆夏雨《警察有約》余男《驚蟄》張藝謀《英雄》2004第24屆劉燁《美人草》章子怡《茉莉花開》
鄭振瑤《美麗上海》 彭小蓮《美麗上海》2005第25屆成龍《新警察故事》金雅琴《我們倆》馬儷文《我們倆》2007第26屆 富大龍《天狗》顏丙燕《愛情的牙齒》
劉嘉玲《好奇害死貓》 尹力《雲水謠》
戚健《天狗》 2009第27屆吳剛《鐵人》周迅《李米的猜想》
蔣雯麗《立春》 馮小剛《集結號》2011第28屆孫淳《秋喜》娜仁花《額吉》陳力《愛在廊橋》2013第29屆 黃曉明《中國合夥人》
張國立《一九四二》 宋佳《蕭紅》陳可辛《中國合夥人》2015第30屆張涵予《智取威虎山》 巴德瑪《諾日吉瑪》徐克《智取威虎山》 歷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之最 獲獎最多的前十部影片 次數 電影名稱 8項獎 《孫中山》 6項獎 《大決戰》、《巴山夜雨》、《野山》、《開國大典》、《鴉片戰爭》 5項獎《一九四二》4項獎 《駱駝祥子》、《老井》、《紅高粱》、《英雄》、《安居》、《生死抉擇》
《美麗的大腳》、《驚濤駭浪》、《美麗上海》、《集結號》 獲獎最多的女演員:潘虹(四次獲獎,其中三次為最佳女主角) 潘虹 先後於1983年第3屆《人到中年》、1988年第8屆《井》、1994年第14屆《股瘋》三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並在1995年第15屆因曾3次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榮獲第15屆特別獎,2006年榮獲世界吉尼斯頒出的獎項「迄今為止獲得金雞獎影後最多的演員」。 獲獎最多的男演員:孫飛虎(兩次配角)、李保田、孫淳(一次配角一次主角)『共2次』 孫飛虎 先後於1982年第2屆《西安事變》、1990年第10屆《開國大典》兩次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堪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最多獲得者。 李保田 先於1988年第8屆憑《人鬼情》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1994年第14屆憑《鳳凰琴》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是獲得金雞獎最多的男演員之一。 孫淳先於1996年第17屆憑《緝毒英雄》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28屆憑《秋喜》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是獲得金雞獎最多的男演員之一。 金雞獎獲獎最多的導演:張藝謀(八次獲獎:一次攝影、一次男主角、三次最佳影片、三次最佳導演) 張藝謀 先於1985年第5屆憑《黃土地》獲得最佳攝影獎,再於1988年第8屆憑《老井》獲得最佳男主角獎,而作為導演先後於1988年第8屆《紅高粱》、1993年第13屆《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屆《我的父親母親》三度獲得最佳影片獎,而其個人也先後於1999年第19屆《一個都不能少》、2000年第20屆《我的父親母親》、2003年第23屆《英雄》三度獲得最佳導演獎,張藝謀堪稱金雞獎歷史上的大滿貫第一人。 獲獎最多的編劇:王興東『共2次』、蘇小衛『共2次』 王興東 先後於1993年第13屆《蔣築英》、1997年第17屆《離開雷鋒的日子》兩次獲得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蘇小衛蘇小衛,又名秋實、思蕪,是一名女性編劇,先後於2002年第22屆《生活秀》、2003年第23屆《暖》兩次獲得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此外,她還於1996年第16屆《贏家》、1999年第19屆《那山那人那狗》、2009年第27屆《沂蒙六姐妹》、2011年第28屆《唐山大地震》四次獲得金雞獎提名。獲獎最多的攝影:侯詠『共4次』 侯詠 先後於1987年第7屆《孫中山》、1989年第9屆《晚鍾》、1997年第17屆《鴉片戰爭》、2000年第20屆《我的父親母親》四次獲得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獲得兩次獎項的女演員/女導演 鄭振瑤 先於1983年第3屆憑《城南舊事》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再於2004年第24屆憑《美麗上海》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宋曉英 先於1984年第4屆憑《十六號病房》最佳女配角獎,再於1992年第12屆憑《燭光里的微笑》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丁嘉莉 先後於1987年第7屆《山林中頭一個女人》、1992年第12屆《過年》兩度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也是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最多的女演員之一(另一名為袁泉)。 鞏俐 先後於1993年第13屆《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屆《漂亮媽媽》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岳紅 先於1986年第6屆憑《野山》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再於2009年第27屆憑《走著瞧》獲得最佳女配角獎。 宋春麗 先後於1996年第16屆《九香》、2001年第21屆《相伴永遠》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袁泉 先後於1999年第19屆《春天的狂想》、2003年第22屆《美麗的大腳》兩度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也是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最多的女演員之一(另一名為丁嘉莉)。 徐靜蕾 2003年第23屆憑《我的美麗鄉愁》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同屆再憑《我和爸爸》獲得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是極少數能在同一屆憑兩部不同電影獲得兩項金雞獎的演員(導演)。 獲得兩次獎項的女編劇 蘇小衛蘇小衛,又名秋實、思蕪,是一名女性編劇,先後於2002年第22屆《生活秀》、2003年第23屆《暖》兩次獲得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程曉玲 先於2009年第27屆憑《清水的故事》獲得評委會編劇獎,再於2011年第28屆憑《歲歲清明》獲得最佳編劇獎 獲得過最佳導演獎/新導演獎的女導演麥麗絲1998年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與丈夫塞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徐靜蕾2003年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我和爸爸》烏蘭塔娜2003年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暖春》彭小蓮2004年第2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美麗上海》馬儷文2005年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我們倆》陳力2011年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愛在廊橋》趙薇2013年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獲獎年齡最大的女演員:金雅琴(81歲)金雅琴2005年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我們倆》唯一的新人獎(演員類)獲得者:李敏李敏2003年第23屆組委會首次增設表演新人獎,由李敏憑《婼瑪的十七歲》獲得,而金雞獎歷史上表演類最佳新人獎也僅設這一次,所以李敏也是唯一的新人獎獲得者。第一位獲金雞獎的港台演員:成龍 成龍 2005年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新警察故事》 第一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港台導演:陳可辛陳可辛2013年憑《中國合夥人》獲得第29屆最佳導演獎,同時還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獎同班同學同一屆獲獎:劉燁與章子怡、黃曉明與趙薇劉燁
章子怡 第2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劉燁《美人草》、最佳女主角章子怡《茉莉花開》同為中央戲劇學院96級的同班同學 黃曉明
趙薇 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黃曉明《中國合夥人》、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為北京電影學院96級的同班同學。獲得過金雞獎的夫妻:塞夫與麥麗絲、寧才與娜仁花、夏雨與袁泉、巴音與巴德瑪塞夫
麥麗絲 1998年第18屆憑《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佳導演獎。寧才
娜仁花 寧才於2002年第22屆憑《天上草原》獲得最佳男主角,娜仁花於2011年第28屆憑《額吉》獲得最佳女主角,他們是金雞獎史上唯一的一對影帝影後夫妻。夏雨
袁泉 夏雨於2003年第23屆憑《警察有約》獲得最佳男主角,袁泉於1999年第19屆憑《春天的狂想》、2002年第22屆憑《美麗的大腳》先後兩獎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巴音
巴德瑪 巴音於1996年第16屆憑《悲情布魯克》獲得集體表演獎,巴德瑪於2015年第30屆憑《諾日吉瑪》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獲得最多提名的女演員:徐帆徐帆截至2015年已經先後六次提名,分別是1993年第13屆《大撒把》、1995年第15屆《永失我愛》、1999年第19屆《不見不散》、2011年第28屆《唐山大地震》、2015年第30屆《洋妞到我家》五次提名最佳女主角,此外還於2000年第20屆憑《一聲嘆息》提名最佳女配角,不過截至第30屆仍然未曾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