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有的人看3D電影會頭暈
經常有些人在面對著看電影或者玩游戲的時候,會出現一種「暈3D」的反應,導致頭暈。其實這是體內某種機能失調導致的。
由於3D這類的電影級效果十分逼真,而視角又需要頻繁切換,使得人眼向大腦傳達「我真的在動了」等這種信息,但肌肉表示自己並沒有發出相關的信號,大腦就會很迷惑的產生「知覺錯誤」矛盾;隨著耳前庭器的平衡感被打亂,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
⑵ 看電影為什麼頭暈
科技發展讓現代人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尤其是3D電影、電視的出現,更是奪人眼球。但一些人看完後,卻覺得眼睛酸脹、干澀、頭疼、惡心。
《洛杉磯時報》刊登的一項研究稱,3D電影的原理是,兩個鏡頭從不同方向同時拍攝影像,製成膠片。放映時,用兩個放映機將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會有重影。戴上特製的3D眼鏡後,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看到右像,雙眼將左、右的影像重疊在眼底上,由大腦產生三維立體視覺效果。
在3D電影上看到的立體,與平時我們所看的真實的立體不一樣。正常人兩眼除了看正前方,看任何東西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但成像的差距很小。圖像經眼睛傳到大腦,大腦利用這些差距,感受遠近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3D電影是虛擬模擬的結果,這種立體感的獲得,需要觀看者的眼睛不斷增加調節力才能完成。在黑暗的環境中,眼睛的調節能力會下降,而過度的調節勢必會導致眼睛疲勞、干澀、酸痛,甚至出現頭暈、惡心等症狀。
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眼科學教授邁克爾·羅森伯格指出,看3D電影、玩3D游戲還可能導致頭疼。因為大腦需投入更多腦力適應3D的效果變化,刺激更大也就更易頭疼。此外,所戴的3D眼鏡不舒服,也是頭痛的一個重要原因。
建議看3D電影時,選擇稍微靠後一些的位置,每隔15分鍾~20分鍾摘掉眼鏡,閉眼休息一下。如果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惡心,應立即停止觀看。近視、遠視、散光的人一定要戴矯正眼鏡看,雙眼度數相差大於250度的人,最好戴隱形眼鏡。觀看之前,檢查一下3D眼鏡是否有問題,舒不舒服。另外,乾眼症嚴重或有眼疾的人,以及8歲以下的孩子,不宜觀看3D電影。
⑶ 看電影頭暈什麼原因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暈車的現象。
如果電影拍攝震動的幅度比較大,可能就會有會有頭暈、想吐的症狀,類似於暈車反應;
當然看電影頭暈、想吐也有可能與環境有關,比如說環境空氣流通不好會導致腦組織乏氧,也會頭暈。
⑷ 為什麼看完3D電影會頭暈啊
頭暈的來源很多,我拆成幾個方面回答好了。
首先,有些人缺乏適應非自主視覺的能力,連看2D電影也會暈。
比方說你坐在一輛車中,由於車輛的顛簸,你的腦袋幾乎不可避免的晃動起來,於是你的視野就會跟隨搖晃。期間有視覺、觸覺(身體受力)與平衡(搖擺晃動)等多種同步化的感知。
但換到電影中的飆車場景,畫面模仿出駕駛員視野的劇烈晃動,但坐在觀眾席上的你卻紋絲不動。相比日常生活的感官體驗,觸覺、平衡無法與視覺信號匹配,某些身體協調能力較差的人,就會范「暈」。類似「暈車」,但成因卻剛好相反。
好在現代人在各類屏幕源源不斷的訓練下,對這種非自主視覺的適應力已經非常的高。
其次,對於3D電影,畫面雖然只是增加了「深度」這一維,卻再一次導致了某種「失調」。
人類對觀察立體事物有著豐富的日常經驗,而人眼更對視覺焦點有著全權的控制:我們既可以細看自己的指紋,又能領略遠處的風光,都仰賴大腦對雙眼的主動調整,並且「遠近不可兼得」。
回到3D電影中,我們看電影時的焦點實際上被牢牢鎖定在屏幕上,當畫面中的一顆子彈向我們飛來時,我們無需把焦點回拉——但很不幸,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這么做。一旦焦點離開屏幕,畫面就變的模糊,我們又一次下意識的將視覺焦點推回屏幕。
這么「一來二去」的拉鋸狀態下,人眼非常容易疲勞。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多重感知不同步(相比2D,我們對於3D畫面的感知訓練少的可憐),「暈電影」的比例自然就陡然升高。
還有就是3D畫面的某些內容導致的神經緊張(比如前面提到的子彈飛來),也會一定程度上加劇「暈3D"的反應。
綜上,看3D電影的要訣就是倆字「淡定」…讓它們鬧騰吧,你喵著屏幕,啥都別管……不過,這或許就不是看電影了……
⑸ 看3D電影時為什麼會感到頭暈
看3D電影時,由於眼睛過度調節導致晶狀體睫狀肌疲勞,會影響到視中樞,從而導致後循環缺血,會引起頭暈。這時候患者需要閉目休息,盡量減少視覺刺激,必要時就診神經內科,進行眼震電圖檢查,前庭神經功能檢查,明確診斷後可以應用穩定前庭功能葯物,比如東莨菪鹼,也可以服用止暈葯物,西比靈膠囊或者敏使朗片。中成葯也可以,比如強力定眩片。
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因此發布禁令,禁止讓6歲以下兒童戴上3D眼鏡看3D電影。除此之外,電影院里分發的公用3D眼鏡,可能會沾有油脂和細菌,對於健康也是有一定威脅的。
1.觀看3D電影的時候,觀影位置盡可能距離屏幕遠一些,同時讓小朋友們中途摘下眼鏡進行適當的休息。
2.觀影前,家長們可以用消毒片擦拭3D眼鏡,同時提醒小朋友們少碰觸眼鏡。
3.觀影結束後,家長們記得要提醒小朋友不要反復地揉眼睛,回到家後也要記得及時清洗小臉蛋和小手哦。
⑹ 看3D電影為啥有人會頭暈
在觀看3D電影時,觀眾常常為劇情所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頻率降低,而在一些動作影片中,畫面又常常帶給觀眾強烈的感官刺激,在這種情況下,觀影者更容易產生疲勞。
觀看3D電影時,通過立體眼鏡,眼睛接收到相應的信號,找到立體感。通常來說,成人用的眼鏡規格是一樣的,但觀影者的兩眼之間距離未必都一樣,差別大的人,看3D電影時眼睛就可能不舒服。「這是因為,3D電影的兩部攝像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這就相當於觀影者的兩眼之間的距離。通常這個距離會取大多數人的一個平均值。」劉金壽說。對於個別人來說,眼鏡不合適就成了觀影時眼睛受累的原因之一。
另外,看3D大片時,多數人都很容易進入劇情,心理上會跟著影片角色有波動起伏。再加上感官刺激和視覺震撼都挺大,人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眨眼頻率低,眼睛的聚焦也不斷變化。如此投入,也容易讓人更累甚至頭痛。
有實驗結果表明,3D造成的視疲勞為普通畫面的3倍。尤其是戴著和成人一樣規格的立體眼鏡觀影時,未成年人的視疲勞會比成年人更為嚴重。
另外,乾眼症嚴重、青光眼患者、沙眼、白內障患者不適宜戴3D眼鏡。8歲以下的孩子視覺系統發育還沒成熟,眼部結構相對來說較為脆弱,若經常使用3D眼鏡,眼睛容易疲勞,時間久了會造成視力下降。
⑺ 看電影為什麼頭暈嘔吐
兩個圖像經大腦整合後產生的雙眼深徑知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立體視。有了立體視,我們不僅可以分辨出事物的高度、寬度、表面顏色和明暗程度,而且還可以判斷出物體離我們的遠近程度、物體之間的相隔距離。 根據這一原理,如果對同一景象,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通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就是運用了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電影正是建立在這樣的雙眼視基礎上的。它模擬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個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膠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當畫面投放於銀幕上,就會形成左、右「細微」的雙重影像。特製的偏光眼鏡能將左、右「雙影」疊合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觀眾感受到景物撲面而來,自己身臨其境的神奇體會。 其實,現在的數字3D電影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出現頭暈也是因人而異的。由於3D電影畫面逼真,視角切換頻繁,使得人眼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這一信息,但大腦卻沒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於是大腦就會發生「知覺錯誤」矛盾;加上耳前庭器的平衡感被打亂,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這種頭暈並不會損害人體健康,事後經過短暫的休息就能恢復。如果暈得厲害,建議觀看一定時間後,取下眼鏡休息一下,再繼續觀看。 早期立體電影使用的眼鏡多是偏振光眼鏡。當觀眾不戴偏振光眼鏡時,可以在銀幕上同時看到左右眼兩個畫面。戴上偏振光眼鏡後,左眼就只能看到左眼畫面,右眼也只能看到右眼畫面,從而實現了左右眼畫面分像。但這種偏振光眼鏡都是事先調好的,如果位置不正確或使用不當,不但會產生眩暈,甚至還有可能產生重影。目前,很多大中影院多採用3D電影主動式液晶同步開關眼鏡,極大地避免了偏振光眼鏡可能帶來的眩暈問題。 其他如3D電影本身製作存在色差、畫質不良等問題,也容易誘發觀眾的視覺疲勞,進而誘發不適感。 有的3D電影時間長,觀眾的眼球反復聚焦,引發調節性視疲勞,從而誘發眼睛酸脹、頭暈甚至惡心嘔吐等不適感。觀看3D電影時,觀眾應該重點關注實焦畫面。若屢屢對虛焦畫面聚焦失敗,就容易出現頭暈。有暈車、暈船等問題的觀眾,如果想觀看3D電影,最好先准備嘔吐袋,以備不時之需。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青光眼、斜視、嚴重散光等眼部疾患的病人,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等病人,不宜觀看3D電影;兒童及中老年女性應謹慎觀看。3D電影聲光效果強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導致急性青光眼發作。另外,散光病人因光線不能准確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物像,斜視病人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都不宜觀看3D電影。 如果你近視,最好戴隱形眼鏡去看3D電影。因為戴框架眼鏡的近視者,如在眼鏡外面再加一層3D眼鏡,兩個視軸一旦沒重疊好,就可能造成視覺疲勞和頭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