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是怎麼配音的
兩種情況:
一是近幾年引進的國外大片,國內譯制公司能夠從國外授權方拿到混音素材,就是人聲、背景音樂、特殊音效還沒有混在一起的音軌,這樣比較容易,國內只要配好人聲,與其他音軌混聲就可以了。
二是經典老片,或者沒有得到授權的片子,拿不到混音素材,就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專門的硬體設備)把原配音中的人聲去掉(實際上很難完全消除),再把配音的人聲加進去。
2. 拍攝微電影用什麼收音
你可以採用內錄的方式啊,攝像機上有這個功能,直接連調音台 外界一切雜音盪然無存,效果更不用說。 你也可以先拍外景,回去做後期的時候單獨配音不就行拉,那肯定沒一點雜音 就是費電功夫而已,畢竟你那是相機,硬體設施達不到啊。
3. 電視劇或是電影的聲音是現場收音的還是後期配音製作的呀
一般都是現場收音,如果效果不好,或者演員的口音達不到效果,後期配音。北京 視域 影視 教育
4. 拍戲是如何收音的
拍電影電視劇,收音有三種。
1、同期錄音。
這種錄音方法,攝像機如果不開自帶錄音功能則本身不錄音,而是用專業錄音器材,連接攝像機同時錄音,音頻錄進錄音設備中。再根據攝像機時間碼對照已經錄好音軌,後期製作,消除雜音。之後混音,出成品。
2、後期錄音
錄音話筒直接和攝像機連接,不需要另外的錄音設備。
同期錄音的,一個俗稱舉桿,也就是舉話筒的,另一個人身上掛著的是小型錄音台,也就是錄音設備。不算太專業的設備,一般用來拍小成本的短片或者內MV之類。
同步錄音的設備可以清晰並且指向性地錄音,可以減輕周圍雜音的傳入,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雜音。但錄音設備比較專業,可以區分雜容音和指向性音源,後期可以將雜音處理干凈。
中國內同息聲的片子很少(就是現場錄音),錄音還得全場特別安靜,有的香港的導演拍同息聲的鏡頭都重錄了好多次,而且有時候是演完了,單獨錄聲音。雖然中國也有用原聲的,但是還是得到錄音棚里,演員自己重新配一遍,所以每部電視劇聲音都好清楚。
3、前期錄音
有的必須把聲音事先記錄下來,然後在拍攝畫面時把聲音放出來,讓演員聽著聲音的節奏表演,如排中國京劇及歌劇等影片,稱前期錄音。
(4)電影是怎麼收音的擴展閱讀
發展現狀:
隨著數字音頻製作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環繞聲系統的廣泛應用,觀眾對影視作品中視聽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視作品在滿足觀眾視覺體驗的同時,還要照顧到觀眾的聽覺體驗,美國影視藝術越來越重視對作品後期的配音,其目的就在於追求聲音的動態、保真效果。
傳統意義上講,影視作品屬於遺憾的藝術,很多時候為了保留較好的畫面效果,就要放棄一些已經錄制完成的同期音,通過後期配音來突出聲音的細節,使其更具表現力,
因此,影視同期錄音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由於國內影視製作很多時候都要受到經費的限制,為了彌補錄制前期存在的一些缺陷,在後期製作中更要注重對同期聲的修剪和再創作。
5. 影視劇為什麼還要配音而不完全現場收音
首先說一下,影視劇也好電影也好,既有現場收音,也有後期配音。有的可以完全現場收,有的可以完全後期配,有的現場也收後期也配。那麼為什麼不能全都現場錄好呢?是不是因為現在鮮肉當道,演員全都是「數字小姐」呢?那可不盡然!具體的還聽我來說一說。
諾蘭與IMAX攝影機
影視作品是各部門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一部作品要經過無數個程序,拍攝現場也是狀況百出,各種情況都有。我們當然不能簡單的認為用配音的就不是好演員,同期聲的就是。從成本、效果綜合考慮,每個導演不管懷著什麼目的,我相信都是想把作品以最好的方式呈現出來。
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得呢?說出你的觀點吧~~
也別忘了點贊、關注哦!
棉花怪,用不一樣的視角看電影
6. 電影里演員的原聲是現場收音呢還是演員後期自己為自己的角色配音呢
有一部分是現場的,有一些後期的配音的大多是打鬥場景或者是噪音比較大的一些場景,還有的是整場電影都是配音,比如說星爺的電影都是別人配的音。
7. 汽車電影院是靠什麼設備聽聲音
電影院安裝一個FM發射器,車內用收音機收聽,距離短,幾乎沒什麼干擾。
8. 影視劇拍攝有現場收音的嗎 還是都是後期配音
影視劇拍攝都是現場收音的,不收音的話會把周圍的嘈雜聲也錄進去,後期成片質量很差
但是最後成片是使用原音還是配音就不一定了
有的演員天生大舌頭,或者聲音難聽,就會進行後期的配音
9. 有誰知道在電影院的電影聲音怎麼放出來的錄音帶
電影的聲音
是錄制在膠片帶邊上的,播放時由
光電轉換
成音頻再放大,本是同步的.
聲音信號是在制拷貝片時和影像同時洗印到膠片上去的(不是錄制上去的),伴音信號位置在膠片一側邊緣「地帶」。播放時畫面放映到哪一格,聲音也就被光電轉換系統同步還原到哪一時刻了。錄像帶也是類似情形,聲音信號「錄制」在磁帶邊緣處,只不過圖像和聲音信號不是光電轉換而是電磁轉換了。
10. 影視收音(收聲)的技巧和基礎
視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