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美學角度評論電影,要是哪幾個方面
如果是從美學,以《阿凡達》為例:美學的討論上色彩,場景。是比較重要的。《阿凡達》上的色彩是冷色系的藍綠系列為主,藍色和綠色給人的感覺是寧靜安祥,和睦舒暢。正好對映呢潘多拉星球和人的特徵。當然,象我們寫作文一樣它還照映著人類的冷酷無情。還有便是色彩之間的相互照映,不但沒有使色彩太過混亂還使人境合一呢。場景的布置上是一個重點。比如抗戰時期的電影,極間苦的情況下,一張破爛的桌上有一個奢華的杯子,從人物的對話上,用一點聰明的話吧兩者結合對比,便一下更突出戰地艱苦。相反的話,場景便會因此「千創百孔」。
Ⅱ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正所謂,看電影,所以當然是從「看」,眼睛開始。動作片,那就緊緊的盯住他們的動作,情節片,那就要看他們的表情。但是,還要看到一點,那就是他們每個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奧,可其實並不難。電影為了表達出人物,演員們都會把表情盡可能的真實。好的演員,會把那個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邊一個朋友一樣。通過他們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內心。是痛苦?掙扎?還是開心?幸福?跟著人物的內心,一起體驗電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
2
電影,不僅僅只是想讓我們看,還需要我們聽。傾聽什麼呢?配樂,人物說話的語氣,還有出現在其中細微的聲音。配樂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比如宮崎駿電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歡的配樂,也讓我們記住了久石讓。)配樂,主要為了烘托氣氛的,成功的電影中成功的配樂,總能帶著大家一起進入電影,配合著人物說話的語氣,混合出或者悲傷,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們要帶著我們的心去看電影,說的高雅些,就是欣賞。看懂了情節,聽著音樂,了解每個人物的心之後,總會有一些感慨。走馬觀花的同志會評價這是部好片還是爛片,而真的用心去體會的,會從電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會現實,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許是自己從前的夢想,也許是和其中某個人物相似的生活經歷。接著——會感情洶涌。那看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了,給我們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瀾,一些感動,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記住一些事,忘記一些人,然後輕裝信心滿滿的繼續生活。
Ⅲ 急需!從美學角度賞析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
鄙人是學美術的,看電影是我的愛好!我有幸能看到了這樣一歌頌人性的偉大影片!下面,我想說一下我觀看後的一點淺見,和與朋友們的討論!
首先,這部片子是不是悲劇?我認為它應該是。它是一部被喜劇化的悲劇(很矛盾)正如世界上最痛苦的表情不是失聲痛哭而是欲哭無淚一樣,俄國美學大師別林斯基說:「悲劇性的本質不在流血的結局,那隻會引起令人窒息的恐懼,還混合著厭惡之感;悲劇的本質在於流血的結局必將到來的過程!」本片就是敘述悲劇過程的優秀影片。一反普通悲劇的表現方式,將痛苦用逗樂的方式呈現,讓人有種「笑出淚來」的感覺。
本片最感人的就是羅貝爾托.貝尼尼扮演的那位偉大的父親,他是延續兒子心中「美麗人生」的人。也許,一個人在面對悲慘命運時表現出懦弱會博得人們的同情,但決不會有那麼大的感染力!而貝尼尼扮演的父親角色在面對悲慘命運時卻是如此的堅強與偉大。影片中,他直面死亡,嬉笑玩鬧,扮著小丑,跳起脫衣舞,勇敢的用自己的方法從納粹的血腥中奪回兒子的「美麗童年」。
影片為什麼要以這種喜劇的手法來描述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我想貝尼尼的最終用意是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為了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基多不僅讓兒子,同時也是讓自己相信:一切噩夢只是暫時的,最後的勝利終歸屬於我們。所以即使在集中營里,基多也始終是笑聲不斷,因為他有著對生活的堅定信念,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納粹試圖通過集中營毀滅種族,也毀滅人性,但人類畢竟有超越死亡的情感和品質。基多為了不讓小兒子面對人生悲劇,一直以超乎尋常的意志力控制自己,說服兒子,也說服自己,這個集中營只是人生的一個荒謬游戲,這個偉大而可愛的父親最後終於成功了。看著基多站在德國人旁邊冒充翻譯,把集中營規則變成游戲規則的段落,我們一邊爆笑著,一邊抹去眼角的淚珠。這是可以總結整部影片的情節,以荒謬的態度對待人生的荒謬,以樂觀的精神對待人生的丑惡,貝尼尼把自己的人生態度搬上了舞台。
影片以喜劇的形式表現二戰時殘酷黑暗的納粹統治和集中營生活,它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這樣的表現手法是罕見的,同時也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邃的內涵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
《美麗人生》沒有一絲血,也沒有一滴淚,因而人們能在其中找到一種美麗。
Ⅳ 從美學的角度分析一部電影 ,急!急!急!
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他用盡全力,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訴兒子,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游戲,游戲的獎勵是一輛嶄新的坦克。於是,他的兒子便有了足夠的勇氣,熬過那段水火的歲月,最後,當他坐上盟軍的坦克時,他的幸福無可言語,而那種幸福,正是他的父親用生命為他交換的。他不放棄任何機會為他風雨中的家庭製造哪怕是點滴的歡欣,在路過集中營的廣播室時,他冒著危險在廣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訴她,他和兒子都還活著。他趁著做侍者的機會,為妻子播放了《船歌》,這首曾經響在他們定情之夜的歌曲,飄過沉沉迷霧的阻擋,在黑夜裡,給他的妻子帶去安慰,也讓他們一家人,都鼓起了勇氣,共同經歷灰暗的時光。
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箱子里,然後,去尋找他的妻子。當他被捕之後,路過那個鐵箱子時,他知道他的兒子正注視著他,於是,他裝出一副滑稽的模樣,惹得兒子笑出聲,他仍然堅持著,堅持著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千萬不要害怕,永遠要微笑而樂觀地去面對。然後,槍聲響起,他去了,而他的兒子與妻子終於獲得解放,當他們在陽光下摟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兒子說道,我們贏了!確實,在這一場浩劫當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有一個英雄的丈夫與父親,他的名字叫基度。
《美麗人生》是一部相當浪漫的電影,猶太青年基度到一個義大利小鎮上准備以開書店為生,在那裡,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多拉,然後,是一系列充滿了智慧、滑稽、陰錯陽差、浪漫的輕松片段,終於,基度與多拉終成眷屬,鏡頭一轉,他們從房間里追著他們的兒子來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羨慕,基度用自行車載著美麗的妻子,車框里坐著機靈的兒子,他們飛馳而過,而街道上,卻已經出現了納粹的鐵絲網。
沒有什麼比快樂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當基度的幸福生活剛剛開始之時,他的猶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本來並不用去集中營,卻毅然的隨他們跳上了火車。最真摯的愛情,有時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連執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縱身一躍,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當中,演多拉的演員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種很克制的平靜,當她在集中營里聽到孩子將要被殺掉的消息時,她的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只是站在樓梯上,由著後面的人群在她身上沖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遠。後來,她被派去挑揀死難者的衣服,那種小心翼翼,不敢也不願發現兒子衣服的感覺很到位。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最深沉的愛,其實,是很平靜的,能夠撕心裂肺哭出來的,往往也是釋然的開始。
最後,基度的兒子和多拉在陽光下抱在一起,他大聲喊叫著,我們贏了。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去。電影響起旁白,以基度兒子的語氣,聽聲音,他也已經步入老年,那麼,這部電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憶。在他的回憶里,他的父親,依舊是那樣鮮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活著。槍炮、炸葯、毒氣、死亡、飢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後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剎那,意思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於是,我們總會贏。
Ⅳ 以《起風了》為例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論文的美學特點
以《起風了》為例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論文的美學特點
《起風了》描繪了日本昭和時代的特有的田園風光以及當時的風土人情、以及噩夢般的關東大地震。每部作品均有著精美的畫面設計、流暢的角色動作設計、跌宕起伏的情節設計、融入人文精神獨特的思想教育意義。通過對大自然的細膩真實的描繪、探討人和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以無法表達的美通過動畫呈現給觀眾。《起風了》這部動畫電影論文來源於法國詩人保羅-瓦勒里所寫的浪漫詩句:還要繼續的活下去。宮崎駿先生以完美的姿態,完成了職業生涯的最後一部作品。
一、對蘿莉的控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及其表現
動畫大師宮崎駿先生的少女情結具體的表現在於:在他過往的每部作品中,都會有一位蘿莉外表堅強內心的女性角色。她們的成長歷程為故事的主線,《風之谷》女孩娜烏茜卡、《天空之城》女主角希達、《干與干尋》少女干尋[1]。這次也不例外,《起風了》菜穂子被塑造為一位擁有可愛的蘿莉外表且內心善良的姑娘。堀越加代的形象,使我們聯想到《龍貓》小女孩小梅、《懸崖上的金魚姬》海神女兒波妞,有著相似的蘿莉可愛的外表,堅韌的內內心。菜穂子與病魔作斗爭以及堀越加為自己夢想堅持的描寫,表現了宮崎駿的日本堅強女性的尊重之情。
二、對西歐建築的喜愛
宮崎駿早年游歷義大利,這些經歷使得作品中常會出現一些具有濃重歐式風格的場景。大到房屋建築,小到衣帽服飾、生活用品,甚至於一些角色的體貌特徵都具有典型的歐式風格。即使如此,觀眾們也不會把這些作品當成是歐洲的動畫產品。但他的動畫作品,往往帶有很深的日本獨特的民族風情。他推崇用自己民族靈魂的東西講述著他的動畫故事。
三、對自然生靈的崇敬
宮崎駿動畫永恆的主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幽靈公主》中隨處可見、蔥郁的森林,《魔女宅急便》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都在透露著他對於自然的嚮往之心,及他對人類過度利用自然造成生態破壞的擔憂。《懸崖上的金魚姬》海水裡到處是人類生活的垃圾,凸顯了被人類污染的海洋;《狸貓大作戰》狸貓們保護自己的家園「森林」與人類抗爭的故事。
宮崎駿30歲時,受到中尾佐助的「照葉樹林(常綠闊葉林)文化論」[2]以及「萬物皆有靈」的思想的影響。綠色為永恆的畫面主色調,作為精神寄託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眼中樹不僅有靈性、而且有頑強生命力。《幽靈公主》、《風之谷》自然環境被肆意破壞的情況下,《起風了》經過地震災難後的場景。大樹們都能依靠自己頑強的生命力重新茁壯成長。就像他自己一樣,無論面對多大困難仍堅持夢想不放棄。愛、童年、友情、成長、勇氣正能量的傳達,使觀眾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
《起風了》展現給觀眾一幅幅日本昭和初期風光旖旎的自然風景畫卷。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戰爭,往往是通過印象派背景以及廣闊藍天和廣袤新綠間的.血紅殘陽來表現的。戰爭代表破壞與毀滅,它摧毀了夢想的舞台,拆散了青梅竹馬相愛的愛人,代表夢想的飛機,因戰爭而破碎。
四、飛行夢與反戰情節
我們都能夠很輕易的看到他對於「飛行」的渴望,這些源於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親身經歷以及飛機製造世家的出身。在動畫作品《風之谷》,用滑翔機在腐海森林上空遨翔;《天空之城》神秘的道具「飛行石」、大量的關於飛行的場景畫面、以及最大的飛行器——高懸於雲之端的天空之城;《紅豬》男主角憑借出色的天空飛行技術,以抓捕在亞地里亞海上空的劫匪為生;《哈爾的移動城堡》通過魔法可以移動飛行的城堡。《起風了》是宮崎駿先生所創作的一部完整屬於飛行的作品,這部作品不單單是為了引起人們對戰爭的反思,更是為了展現作者對飛行與夢想的堅持。通過描寫二郎從小的夢想就是製造出能自由飛翔的飛機,但是後來卻由於戰爭的需要,不得不設計製造戰斗機,也揭露了二郎「想設計優美的飛機」的單純設計理念與零式戰斗機在戰爭中起的作用之間的矛盾。這與宮崎駿先生本身對飛行器的執著以及反戰意識是相通的。
五、現實與夢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在影片中,無論是地震還是戰爭都是採用真實的表現手法來描寫當時日本的真實情況。日本關東大地震以及經濟大蕭條之後,男主人公成了航空精英,並與曾在火車上邂逅的菜穗子重逢。不再像《魔女宅急便》中乘著掃帚在天空飛,《懸崖上的金魚姬》魚子從海邊飛奔在陸地的這樣的包含種種幻想元素的作品,影片中並沒有魔法及怪物的出現。第一次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題材,真實存在的成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但片中的男主人公與德國大師學習,最後與妻子相見,都是通過虛幻的表現手法,以夢境的形式來實現的。通過現實與夢幻的結合,觀眾感受到地震以及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慌與痛苦,二郎與菜穗子感人的愛情故事。通過夢的手法,人生如夢,展現愛情在戀人心中的永恆,同時也模糊了生死的界限。
六、愛情與夢想的堅持
在《起風了》中,愛情與夢想始終作為兩大主線貫穿著整部動畫作品。主人公努力追尋夢想以及主人公凄美愛情的故事。影片的故事開端二郎的空中飛行的夢境開始的,最後在夢到愛人菜穗子相見而結束。從主角兒童時期堀越二郎和妹妹對話,以及成年後每一次兄妹相見,可以看到二郎是個為夢想拼搏努力堅持不懈的人。二郎夢想設計出單純能在空中飛行的飛機,製造出的零式飛機最後卻專門用於戰斗。這種矛盾,就像宮崎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飛機迷,但同時也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反戰人士。「能夠打造出一台美麗的飛機就是我唯一想做。」是二郎與宮崎駿先生共同的的心聲,他們所熱愛的飛機,並不是用於戰爭的飛機,而是單純對飛機的熱愛。整部電影風是貫穿始終不可忽視的最重要的元素。一陣陣風未停止過,無論是影片開始時的關東大地震與女主的邂逅還是結尾的二戰結束。在火車上一陣強風把他們帶到彼此身邊,首次相遇。風讓他們再次相遇相識相愛,二郎飛機試飛成功是有風和菜穂子「幻影」陪伴。風看不到,但它一直存在,我們能真切的感覺到。
《起風了》在苦難年代中辛酸而堅強為夢想活著實現自己夢想的男人。宮崎駿的動畫事業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堅持,用自己別具一格的手繪風格,堅持自己心愛的關於動畫的夢想,全身心投入於動畫事業。「風吹唯有試著努力活下來」,也是宮崎駿先生所表達的主題。努力不懈為動畫產業奮鬥了四十年,最後用《風起了》這種特殊的方式和所有人道別,就像電影里主角的偶像卡普羅尼最後問他的「盡力了嗎?」,二郎斬釘截鐵給出的答案,也是宮崎駿先生自己一生對自己動畫事業與夢想的最真實的寫照。《起風了》作為圓舞曲,為自己的動畫生涯舞出一個圓滿的記號。對動畫夢想堅持的精神,也是動畫創作者所必需具備的品格,能完成自己動畫夢想,更好的為動畫事業奮斗。
;Ⅵ 美學是什麼,用美學評析影視作品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審美范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一般來說,影視美學鑒賞評論主要指的是對影視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形象、情節結構。
就是說影視作品 從內容,主題,鏡頭,背景,音樂, 色彩,動作,表情,甚至是著裝都要有美感
Ⅶ 如何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
對一部比較完整的故事片類型的影視作品,常見的具體的評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評片名,片名,是影視片的具體名稱。片名不但是個稱謂的符號,還包含著如下涵意:
1)文化含義,片名包含著製作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因為它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容。
2)統領意義。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著給觀眾聯想的餘地,起到審美作用,但最實際的,還應看片名是否承當了統領、指向影視片本體的職能。換一個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視片內容相關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僅僅切合影視片內容,而且對幫助觀眾理解影視片的主題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則更有評論的必要。
(2)評導演
1)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2)導演手段。導演為塑造銀幕形象,要在影視片中利用多種具體的表現手段,通過故事和人物感染給觀眾。導演手段包括:畫面的運動和鏡頭的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音樂、語言的運用;場景交換;氣氛烘托等。 評論影視手段運用,要億時億影視片的具體情況,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創造性。
3)導演風格。優秀導演在優秀影視片中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有異於其他導演的追求、創造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地,將特色稱為特色,將突出的特色(或轉為穩定出現、反復實踐的特色)稱為風格。 風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現。評論導演風格不僅是對導演創造力的一種衡量,而且是對評論者鑒賞力的一種衡量。不能把風格的帽子隨便亂戴,也不能對明顯的風格視而不見。
4)導演創造。從影視片來看導演對劇本的轉化、實現成為影視片的過程中有哪些創造,可以看出他為社會生活、為影視藝術、為廣大觀眾創造了什麼,導演創作體現在影視片在中,因而,對影視片的評論,總相關著影視片的創作領導核心導演。因而,評影視片,就評論了導演,雖然有時不必單獨地評論。
(3)評主題。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分析主題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第二、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第三、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7)怎麼用美學賞析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的起源: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
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Ⅷ 如何從美學層面分析電影
可以從音效,服飾,拍攝角度,場面,(細節)人物表情所體現的心理活動等方面入手
Ⅸ 電影《茶花女》的美學賞析
《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奧列塔。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 這部根據小仲馬的名著改編的影片,是嘉寶主演的傳世這作。它描寫的是一個妓女的高尚愛情。片中的茶花女是一個高級妓女,她以自己的美貌向玩弄她的闊佬 們進行無可奪何的報復,弄得他們一個個傾家盪產。當她碰上真心愛她,關心她貴族青年阿芒時她動了真情。她寧願洗盡鉛華拋開吃得開手可得的奢華生活,與財產不多的阿芒去鄉間過隱居生活,可是她作為妓女的身份危及了阿芒妹妹的婚姻。最後,在阿芒父母的懇求下,茶花女強忍自己內心的劇痛離開了阿芒,並且在阿芒的誤 解與報復之中懷著對阿芒深埋在心的有死去。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在阿芒的父母像吻女兒一樣吻茶花女的前額時,他感激的老淚洗清了她所有的罪孽,可歌可泣的犧牲精神使她變得崇高如一位聖女。 《 茶花女》描寫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取材於當時巴黎一名妓的真實故事。據考證,這個妓女名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因家境貧困,十五歲出走巴黎,由於她天資聰穎關稅,便開始出入巴黎各大舞場,成了有錢的闊佬、公子哥們獵艷的口肉,以後便靠容貌和肉體換取奢侈的生活享受。終國過度的暴飲、狂歡和不分晝夜的肉慾縱橫而染身肺癆,吐血而死,二十三歲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小說的主人公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為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痹自己,但內心卻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這個依舊保持有純潔心靈的淪落女子,嚮往真正的愛情生活,後來被阿爾芒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瑪格麗特受到創傷的心靈也開始癒合,並決心徹底改掉過去的習慣,永遠和阿爾芒在一起,享 受一個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不幸阿爾芒父親的出現粉碎了她的美夢,他的虛偽、自私再一次把瑪格麗特推入災難之中。她被迫離開了阿爾芒,事後遭到阿爾芒不明真相的種種侮辱和傷害,終因心力交瘁,飲恨黃泉。
Ⅹ 如何從文藝美學角度賞析電影
想要從文藝美學的角度去鑒賞一部電影,我覺得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分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電影的內涵。其實一部電影的產生是有一個中心思想的,只有把這個中心思想理解透徹,把電影的內涵你清楚,這樣才能夠賞析一部電影。
注意電影裡面的細節。很多電影都是如此一個細節就能夠引起整個電影的走向,在我們鑒賞電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各個細節,細節很重要。
每一個人物存在的價值。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不能只看電影里人所以演的角色,而是需要看到這個人存在的價值,他存在到底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