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巴霍巴利王電影追妻片段

巴霍巴利王電影追妻片段

發布時間:2022-09-27 03:05:58

A. 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下講了什麼 巴霍巴利王下劇情

《巴霍巴利王下》是指《巴霍巴利王2:終結》。

巴霍巴利和巴拉拉德夫德斯在爭奪南印度摩喜施末底王國王位的時候,太後希瓦伽米(拉姆亞·克里希南飾)決定立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飾)為王國的王儲,但是這件事情對於她的丈夫(納賽爾飾)和巴拉拉德夫德斯(太後親子)有太大的沖擊力。

然而,加冕的當天,希瓦伽米太後卻立巴拉拉德夫德斯(拉納·達格巴提飾)為國王。因為巴霍巴利違背了太後的旨意。

原由是巴霍巴利之前游歷時,他對提婆犀那公主承諾過,他會娶她,並且照顧她一輩子,所以巴霍巴利想要娶提婆犀那公主(安努舒卡·謝蒂飾)為妻,但是希瓦伽米太後卻答應過巴拉拉德夫德斯,她會讓巴拉拉德夫德斯和提婆犀那公主結婚。




(1)巴霍巴利王電影追妻片段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巴霍巴利

南印度摩喜施末底王國的王儲,巴霍巴利被太後立為王儲後,按照太後的意思游歷全國。回國時為了與提婆犀那公主結婚,而放棄成為國王。


2、希瓦伽米

南印度摩喜施末底王國的太後,她選擇巴霍巴利作為王國的王儲。但是,卻因巴霍巴利違背她的命令,而讓巴拉拉德夫德斯成為國王,並且對巴霍巴利不再有以往的疼愛。


3、巴拉拉德夫德斯

希瓦伽米太後的親子,為了王位陷害巴霍巴利,從而讓太後將王位給他。此後,為了消除巴霍巴利,設計讓太後將巴霍巴利和提婆犀那趕出王宮,並且將巴霍巴利殺害。


創作背景

導演S·S·拉賈穆里表示,主創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影片的基本概念確定,並且花兩年半的時間將故事可視化,最後進行拍攝。但是,在影片已經基本完成製作時,概念設計師還在針對部分內容進行特效工作。


B. 巴霍巴利王和百姓一起歡慶懷孕的妻子,他在人群中吹起嗩

巴霍巴利王2終結

C. 巴霍巴利王二 第93分鍾審判巴霍妻子,巴霍出場插曲

我在快手極速版上看過第二部,關注作者上面有很多免費電影看。

D. 《巴霍巴利王2:終結》中,有哪些精彩的鏡頭

《巴霍巴利王2:終結》是印度的史詩電影,耗資3.3億人民幣,戰爭場面恢宏,精彩鏡頭不斷。

1、場面宏大。巴霍巴利王所在的國家主城,上下層巒疊嶂,偏暗色調與宮內的鉤心斗角相呼應,士兵,戰馬帶著盔甲戰爭場面宏大。巴霍巴利王在游歷諸侯國時邂逅了公主,這位公主氣質出眾,眼神深邃,非常漂亮。公主所在的主城為白色調,與公主豁達的性格相呼應,並且與巴霍巴利王的王國形成鮮明的對比。

《巴霍巴利王2:終結》曾經作為印度的電影票房冠軍,不同於以前所熟知的印度「開掛」神劇,這部劇以神話人物為藍本,為觀眾展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幾代巴霍巴利王,電影中不乏宏大的戰斗場面,也不缺威猛的戰士,妖嬈的女子,溫情的場面和悲壯的戰爭,電影的各方面都非常契合,促成了本電影的成功。

E. 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觀影指南

前不久我偶然在央視六套看到一部印度電影。和以往歌頌愛情或反映現實的題材不同,這是一部史詩電影。

說起來我看過的上一部史詩電影是不知何時的一部關於特洛依木馬的電影,當時只是抱著重溫童年那些和《奧林匹斯星傳》相關的回憶的想法,但是故事太過血腥寫實,除了兩位英雄男主的惺惺相惜之外,我對該影片並沒有其他深刻的記憶。從那之後,不論是史詩,還是史詩題材的電影電視都很難再引起我的興趣。這恐怕也是史詩題材的一個硬傷,很多人因為無法與其他文化產生共鳴,或者對其稍有理解的觀眾抱有獨特的個人期待,總會從各種角度質疑作品。有的人質疑這部作品在各大平台的評分過高,有的人反而會覺得低了,評分本來就是具有個體差異的事情,我們所看到的數值不過是取了它的平均值,讓分數看起來盡可能中庸,盡可能均衡,讓人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意識中。

作為史詩類作品對製作團隊的要求理應是相當嚴格的,一個不慎損害了神話英雄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地位,後果一定是相當可怕的。但是如果足夠好,也是會有姣好的回報,所以大多傳奇神話作品難免「無妄之災」,最終紛紛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快消品。

神話的影視化無非是將口口相傳的故事可視化,而能列為史詩,它便意義非凡。本土看的是英雄本人帶給他們的震撼和感動,這個越是從小聽他們的故事長大的人越能理解人物的內核。所以史詩作品出了國外影響力會自然削減,我們來看只是圖個好看罷了。這一部電影難免會有人吐槽其中誇張的力量和特效,但是簡單粗暴地把史詩等同於寫實未免刻薄偏頗。就好比有個外國人看完三國演義發出類似的感嘆。史詩本來就是個人英雄主義(不是貶義)的延伸,以戰爭為背景,壯烈而讓人動容。還有一點,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除了少數民族的同胞們傳承下來的史詩,我們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史詩的。

在這部影片影片中自然會有很多晦澀難懂的象徵,如果真想看懂其中的奧妙,這里也是不能給出翔實的解答的。

不想被大量劇透的正在快速閱覽本文的你請拖到最後往回看,以〔〕為標識。

以下是全部故事八分詳細的陳述:

(作者記名廢,以下會用大多數人都能看懂,而我也方便講述的方式記錄:巴霍巴利王是關於兩代的故事,以下簡稱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三代是真正意義上的王。但是故事相對而言還是第二代的精彩程度更勝一籌。主要配角有二代兄(二代堂哥:巴拉),一代兄(摩喜施末底開國國王的兄長,二代巴霍的叔叔),公主(二代妻,三代母,他國公主:提婆犀那),王後(一代兄妻,二代兄母,三代祖母:希瓦伽米),老奴叔(二代稱之為叔叔,三代稱之為爺爺:卡塔帕),大表哥(公主表哥兼他國國王),現在就看不懂了?不要緊,下面我會說明。)

和特洛依的故事不同,巴霍巴利沒有復雜冗長的前情提要,但如果想要了解完整的故事是無論如何要把兩部都看了的,而先看哪一部似乎都不會影響觀眾對故事的理解。

為了便於各位理解,我首先按順序從頭到尾講一遍,再按《開端》《終結》分理一遍。

這個故事講的是:

第一代巴霍巴利繼位之後為人民帶來久違的太平。但實際應該繼位的其實是他的哥哥(一代兄),他一直以左手殘疾為自己痛失皇位的緣由,不能承認自己弟弟的優秀。(這種擁有對抗心理的人設順承到他兒子的身上。)

可惜第一代英年早逝,而他的妻子(真.王後)也在分娩第二代巴霍巴利時死亡,是第一代巴霍巴利的廢柴哥哥(一代兄)的妻子(「王後」)接下了國王的擔子,將第二代和自己的親生兒子(二代兄)無差別撫養長大。並且給予他們平等的繼承王位的機會。

至於這里王後為什麼「破了相」(下圖就是霸氣的王後)?那是政變者的鮮血,第一代夫妻雙雙死後,國家無主,空檔期間(一代妃才剛去世)引來為官者的覬覦。而王後抱著自己的兒子不動聲色地與政變者對峙,對方被反間,政變失敗後惱羞成怒,王後趕在敵人殺她之前反殺敵人,還留下了:「這就是權術」的霸氣台詞。試問天下誰主?!反正不能是廢柴一代兄。這里正式宣告王後統治地位的形成。

從小第二代就展現出親民、善良、孝愛和守禮,和哥哥完全不同的養成路線。但是王後的教養是無差別的,長成什麼樣都是自己的選擇。

兩人競爭王位的時候到了。王後經常讓二人比賽來決定誰是王誰是將。

一次追捕間諜的任務中,間諜選擇了跳崖,第二代眼疾手快,將繩子的一頭拋給了哥哥,自己抓著另一頭跳下去追捕間諜。這個時候哥哥的陰毒狡猾就體現了出來:他眼看著繩子的尾巴從自己的手中飛出去。但是英雄成為大英雄之前是不會這么輕易死掉的,那條繩子的末端卡在了一顆大石頭上,正在他打算弄碎石頭任由自己的弟弟和間諜同歸於盡,其他的追兵同時趕到,他趕忙擺出一副兄恭弟愛的樣子,把他打算殺掉的第二代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事後還與第二代對上信任(?)的目光。

之後真正決定二人誰成為國王的戰役到來了。砍下敵首的腦袋的人才會成為王。

二人的區別在這一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第二代有勇有謀又善良又仁愛,而他的哥哥只有匹夫之勇。

出征前,提出有效戰術的第二代比哥哥多了謀,敢於初戰試煉也是藝高人膽大。分配戰備時,是一代兄分配的,他自然把最好的都給了親兒子,給二代的只是些攻城的器械,他只能靠智慧好好利用這些東西。祭天時,親自砍殺牲畜的二代兄比以自己的血祭天的第二代少了善良。戰場上,將俘虜和敵人一同殺死的哥哥比救下俘虜殺死敵人的第二代少了仁愛和智謀。盡管最後哥哥搶下了弟弟的人頭,但也早讓王後有了斷決。

綜合他們的表現,王後說「能殺死一百個人的是勇士,而只要能救下一個人就是神。」雖然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攻破了敵人,還順利搶下了敵首的人頭。但依舊不如胸懷百姓的巴霍巴利第二代。

能贏得戰爭的人當將軍,而能讓人民感到安全幸福的,才更適合當國王。

這只是開端的結尾,王還沒有加冕,但已是人民心中的神。

(看到這里的各位可以休息一下,以下內容是另一個節點。)

之後第二代和王後最忠實的奴隸——老奴叔(因為看著二代長大,二代也和他親近,叫他做「叔叔」)去別國游歷,臨走還得到王後在他回來後就給他一位公主的許諾。

就在游歷期間,他偶然遇到了讓他怦然心動的公主,很巧的是這位公主與王後有著異曲同工的相似之處。

第二代扮作普通人以下的人混在公主身邊,加上老奴叔幾次助攻,他和公主有了路人以上的交情。期間隱形的互動也很美好,不做贅述。

之後敵人入侵公主所在的國家,第二代才暴露了身份,並且激發了公主的表哥——稍微無能的國王「大表哥」的隱藏力量,而在此役中和他結下了深刻的友誼。

第二代與大表哥對峙時發現了他的天賦力量(史詩里天賦很重要),在危急時刻拋下一把自己的短刀(請記住這把短刀)給大表哥自保並保護他身後的女人,自己去救公主了。大表哥挨了兩刀後一個巧合見到敵人的血後,潛力解放,從一個連木樁都砍不開的庸人,變成可以打虎送皮給妹妹的俊手。

唉呀!有一件重要的是還沒有說。

第二代的哥哥可是一個有野心的政治家,而且足夠陰險。

王後把王位給了巴霍巴利後,一直對自己的兒子抱有歉意。賞賜金銀財寶給他兒子(二代兄)作安慰,他兒子表示自己不是小氣的人,還拒絕了母親的賞賜。(這就是為什麼拒絕實物賞賜的功臣應該被殺掉的原因,他想要的更多。)

一路追蹤弟弟的二代兄得知第二代有了心上人,又看到人家公主的畫像就情不自禁,和王後表明心意。二代兄確實對公主一見鍾情,但依舊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結合囚禁情節來看,這是一場三角戀,巴拉是單向的那個。)

王後本來就想要補償一下自己的親生兒子,好不容易等到他開口,就手手相對發了誓:我一定會讓你娶到她。

flag立下之後,王後就派人去提親了。公主不答應,還罵二代兄是躲在母親身後讓別人來提親的膽小鬼。

可是聽到消息的老奴叔以為這是第二代的婚事,把迎取和拒婚的消息都告訴了第二代。

「對我來說這兩個都是好消息,她拒絕的是那個我,是因為她喜歡上了這個我。」

後來他們的護國之戰剛剛結束,他才和公主互通了心意,就收到了王後因為拒婚要求正好在當地的第二代把公主抓回去。第二代為表心意也與公主立誓絕對會保護她。嬌傲的公主最後是以他的同伴的身份回到了他的國家。

但因為這個惡毒的誤會,第二代在王位和公主之間必須做出選擇。總不能哥哥什麼都沒有對吧?(永遠正確的王後人設開始崩塌)

第二代當然選了公主,所以他成了將軍還在哥哥的加冕儀式上為他開道。但是百姓的呼聲仍然全部都是屬於第二代的。仇恨在他哥哥的心中生根發芽,當然二代兄之前心理就不是很健康。

第二代的貶降之路還遠沒結束。

因為公主砍下了一個意圖非常不幹凈的檢察員的手指,而被帶到了已經成為國王的二代兄和王後面前,進行審判。第二代趕來時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當場砍下來那個人的頭。(你永遠不知道一個護妻狂魔可以這么帥!)

但也因為這件事情他和公主都被逐出了皇宮,成為了平民百姓,而公主也在這個時候懷孕了。雖然沒有了皇家身份,但他依舊是人們心中的神,被貶出皇宮之後反而和人民打成了一片。

可圍在他身邊的人群中總會藏著一些險惡的人。這被前來送賀禮的大表哥看到了。一路追蹤,他終於落在了一代兄和二代兄的圈套之中:原以為自己能解救第二代,卻被利用成為光明正大地殺害第二代的理由。(前面要大家記住的短刀在這里是至關重要的「罪證」之一)

成為國王的二代兄慫恿王後殺死了第二代,動手的正是老奴叔。老奴叔的軟肋是王後:王後說「如果你不能殺掉他,我就親自動手。」老奴叔就這樣妥協了。

後來知道真相的兩位老一輩人,已經無法挽回這種局面。此時剛剛誕下第三代巴霍巴利的公主正好趕來並得知第二代已死。這時王後在趕來追問第二代情況的城下眾民面前立第三代為王,這間接廢去了二代兄的王位,可在皇宮之中,她忘記了自己已經勢單力薄。國王政變,公主虛弱,王後只得抱著第三代逃亡。

(疲憊的各位看到這里可以再休息一下,之後就是第三代的故事了,我盡量簡化)

王後帶著第三代通過一個暗道逃到了瀑布之下,並且機智的殺死了兩個追兵,可是卻不慎掉進了河裡,水淹過頭的關鍵時刻,他把第三代拖出了水面,此後保持著托舉的姿勢,也在臨死之前表示了自己的懺悔。直到第三代的養父母發現了她,在孩子被抱走之後,已經身亡的王後,她的那隻手向了瀑布上方。

在第三代的養母的堅持下並沒有打算把他送回去,而是選擇把他撫養長大,並為他取名「濕瓦」。

史詩中另一個比較重要的設定就是使命感。不論他最終流落哪裡,他都知道自己應該去往何方。所以他從小就在攀爬瀑布,可他不知道有一條暗道直通瀑布上面,因為他的養母發現那個地方之後就把那裡堵上了。直至十幾天沒有發現他的下落,他的母親才打開了那個通道。

在幻覺或者是仙女的誘惑下,他憑一己之力終於爬到了瀑布上方,而幻覺也就此消失,他也因此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並且展開了一段奇妙的追求。

然而使命和愛情不可兼得,他的心上人背負著拯救公主的任務(失敗即死),但又不願意放棄與他的愛情。

後來他才知道一位(原本是他生母的)公主被囚禁在了那個國家的廣場上,於是他承接了他心上人的任務:「你是我的人,那你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

保護母親的本能不僅使他保護了養母不受「神諭」的侵害(「要想讓自己的兒子聽話必須給石像澆夠一千壺水,親自完成。」第三代實在沒有辦法阻止母親就直接把石像扛到了瀑布下,這里他的非人天賦顯現),也在本能的驅使下爆發了護佑生母之心(還順手砍死了二代兄的兒子,復仇路上第一血)。

前來追趕他的老奴叔,終於認出了第三代的臉,並把他父親的英勇事跡講給他聽。而王子也因此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展開復仇。

最後,第三代殺死了堂叔(二代兄)終於登上了王位。

故事被我這么一寫真的是相當的冗長,但是講的終歸不如看的帶感。

〔不想被過度劇透的請從這里看起〕

期待大家去看一下電影。

《巴霍巴利王》因為故事梗概與《哈姆雷特》類似,而被吐槽為印度的《王子復仇記》,王後在城頭宣布第三代為王的鏡頭,也被吐槽為:「辛巴!」

但故事的講述方式和精彩的畫面表現,加上印度烙印式的風格,絕對是值得以新眼光看上一看的。不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顏值都會被拋之腦後,而選擇沉浸在美麗的畫面和跌宕的故事中。

如果以正敘方式娓娓道來,故事或許就會略顯平庸,毫不出彩。

但是這兩部影片把愛情故事和政治斗爭以及戰爭場面交叉演繹,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故事交替進行,因此沒有使影片節奏平平,缺少起伏。再加上優美動人、製作精良的歌舞表演,實在是讓人無法對這部史詩影片不上癮。

裡面的音樂恢宏大氣,出現的時間也是恰到好處。一些特效的運用也是非常地適合時宜。戰爭和打鬥中會經常出現一些慢放的鏡頭,使其變得極具觀賞性,要麼愛意濃濃,要麼震撼霸道。而歌舞表演或者節奏歡快,或者沉重恢弘,或者曼妙悠揚,配合劇情,極為震撼。我對其中幾段比較有印象的是:第三代在爬瀑布的時候受到美女的誘惑,美女如夢似幻,舞姿迷人輕盈,歌聲悠揚神秘。(末尾配圖)還有巴霍巴利的專屬bgm:既表現一個鏡頭推到了極致,又預示人物的覺醒爆發。(沒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敗我!)裡面大多數音樂都是經得起單曲循環的佳品,而且能夠輕易喚起觀眾對影片相關劇情的回憶。

《開端》是以第三代的成長歷程為開端,直至第三代通過他人回憶的方式了解了了不起的第二代在政治斗爭之前(也是第二代的成長歷程)的英雄故事。以講述者回憶完畢,留下懸念和一段壯烈而耐人尋味的鏡頭為結束。是兩代巴霍巴利的開端到暴發激變之前的故事。

下面是老奴叔的回憶和與第三代相遇。忠心不改,但是愚忠。不過就是讓人恨不起來,更多的應該是心疼和無奈。

《終結》則以上一部關於第二代未完的回憶為開始,直到接住上一部末尾的鏡頭,延續至上一部開頭故事之前發生的事為止,故事轉到第三代復仇現場,直至第三代加冕為王結束。

之所以說先看哪一部都可以,是因為無論如何你都會把倆部一起看完。故事是首尾接應的,不論先看哪一部都會留下未解的疑惑,是非要一起看完才會看懂,而故事也真正完滿。

以下是第三代的戀愛歷程的部分截圖,細細品味是如此的美好。

《巴霍巴利王》中唯美的鏡頭相當多,光線、色彩、動態、角度、特效……全部都是亮點。

我不能吹他「每一幀都能做壁紙」,但是在這里截一張漂亮的圖還是很容易的。

請大家趁熱食用,莫等白了頭,空悲切。

感謝從頭看到尾的諸位,辛苦了。有什麼關於這部影片要交流的可以在下面評論。

應微痛的良心的要求,下面放一點瀑布奇遇的截圖:(第二代故事相比第三代少了一些玄幻,而故事性更強一些。)

畫面:四星半(個別特效扣半星)

音樂:五星

故事:三星(正序其實是個比較普通的故事)

敘事結構:五星(穿插的兩線講故事讓故事更生動)

綜合可看性:四星半(五星有過分吹的嫌疑)

預警:喜歡快節奏觀影的各位,這里我就要收回安利了。可能跳過某一點就看不懂了。所以請選擇性觀看。

F. 巴霍巴利王開始-終結

走進電影院看巴霍巴利第二部的時候是因為宣傳片的介紹,但是當走出電影院在優酷找第一部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卑微而又渺小,感謝神明讓我生活在現代,感謝父母養育我這么多年。

夜間久久不能睡去,聽窗外雨聲叮咚,指落鍵盤寫下對巴霍巴利王這部影片的想法。

巴霍巴利並不是印度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的存在是民間流傳的一個象徵,我們不能帶著歷史的眼光去看這部電影,因為他在講述神的故事。

網路上有本當紅小說叫做百煉成神,這部小說開場便設計了大千是世界和環宇世界,一花一草一世界,我們存在在一個世界中而這個世界之外可能是一個人的身體,我們稱那人為神。

作為四大古國之一的印度,有著神秘的傳承和悠遠的歷史文明,導演和編劇將一個神話人物引薦到我們面前,用一個看似老套的梗講述一段神,人,愛情,親情,權力,奴性,人性,多種元素交織在一起的故事。

故事的線索簡單明了但是拍攝手法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形式,由於時隔兩年拍攝,有些人可能已經把第一部都忘記了,所以我們用直述的方式來看一下這部影片我所認識的事情。

「三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

本片有毒,年輕的姑娘們最好不要選擇,不然對於男人的看法現實實在耗不住。

Mahishmathi(摩西施末底)王國擁有一座無比炫耀,氣派的城池,他龐大而又富饒是很多小國爭相攀附的對象。王國的建立人擁有非凡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和他一樣睿智勇敢,大兒子卻是一個殘疾。獲得王位的小王子並沒有長久統治國家而是不幸死去,他的遺腹子被兄嫂西瓦格米收養並視若己出培養成人,成為第一代巴霍巴利。

Mahishmathi(摩西施末底)王朝的建設人是巴霍巴利的爺爺,但當繼承王位的巴霍巴利的父親去世的時候,出面掌握大權的卻是西瓦格米這個女人。

影片中的西瓦格米身份非凡,她便是法律,便是一切,她是國家的主宰卻不是國王,她是人們的信仰卻仍然是一個凡人。人設中她是女性不屈不撓的象徵,是主權的歸屬但她其實只是一個附屬品。

西瓦格米的身份高於了自己丈夫大王子的身份,這說明她來自皇室擁有強大的後盾,她有著政治謀略,武術技能,豐富的知識和內涵,這種高地位的女人在當下的印度是難能可貴的,與電影相比,印度女人的地位卑微的可憐。

可神不這樣解釋,從電影中可以解讀,印度女性曾經的地位可以高於男性,甚至比男性更加有判斷力和決策力,女性有著強大的能力讓男性倍感恐懼。這在巴霍巴利二代養母身上一樣體現出來。回到西瓦格米,她的一個眼神,一句談吐都令人敬畏,她完全可以坐擁天下卻並沒有這樣操作。女性母愛柔弱的一面再一次的展現鋪墊,而這種人設體現出來的更是一個女性的弊端,而是一個女人,母親,婆婆才會有的情感生活,她讓西瓦格米僅僅是做了一個識大體的女人存在而不是女神。

故事細節中可以揣摸出西瓦格米應該不愛自己的丈夫,她對他厭惡,不屑,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看,她應該是憧憬著巴霍巴利的父親,即便不是愛慕也是一種欣賞。

而當這個女人創造了神和惡魔。故事便真正展開。

巴霍巴利一代的成長中潛伏著宿命中的敵人巴拉——西瓦格米的親生兒子。

一個被描述性格陰冷毒辣的王子,他的成長隨時和巴霍巴利一代做著比較,他永遠不能超過巴霍巴利甚至做出的任何事情都要比巴霍巴利遜上一大截,換個人可能早就崩潰了,按中國人的俗話既生瑜何生亮。這個可憐的年輕人就這樣含著金湯勺卻時時刻刻被人打臉巴子般成長著。

天生呆萌又善良的巴霍巴利一代深得西瓦格米和百姓的喜愛,他和巴拉的文韜武略可以說不相上下,兩人天生神力,殺人的時候連眼睛都可以不眨,只是一個不殺自己人,一個隨便殺。

很多人可能會吐槽一個人殺人就跟玩一樣完全不符合現實,如果你把這個當成現實那麼很抱歉,從一開始你就沒看懂這電影,那些殺人的場面不是導演編劇為了嘩眾取寵故意安排或者為了震撼視覺故意設計而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賦予了這群皇族子弟神力,強大的力量,以一抵百的潛力,只要是皇族無論男女都擁有這種力量,越厲害的人物力量越強,而凡人能達到的水平不過是卡塔帕那種。

這影片潛意識就把權力和能力掛在一起,能力和責任掛在一起,權謀和死亡掛在一起。

當巴霍巴利一代在西瓦格米的期盼下成長,他本應該順利當上國王卻在最後的游歷遇見了提摩西娜,一個小國家的公主。

這公主不但顏值爆表而且武藝超群,讓巴霍巴利一代一見鍾情,並裝彪賣傻也要贏得公主的喜愛。

印度編導也看出來戀愛中男人的智商通常會跌出下線,當然,美人還是愛帥氣的英雄,一場強盜突襲提摩西娜王國更改了巴霍巴利裝傻賣瘋的處事狀態,他偉大的拯救了這個國家並贏得了提摩西娜的芳心。

故事如果這就完了也挺好,愛情,親情,歌舞都不缺可是這樣就太過單調,壞人就沒有辦法使壞了。

巴拉的小跟班發現巴霍巴利愛上了提摩西娜公主,巴拉借機向西瓦格米提出聯婚要求,作為一個對親生兒子才生虧欠的母親,她在不知道另外一個兒子也愛上這個姑娘的時候居然發誓讓這個陌生的姑娘必須嫁給自己親兒子。

矛盾在這里埋下伏筆,故事卻在這里明朗起來。一切禍端因此而起,紅顏禍水不是罪,得罪婆婆好不了。一個有權力和金錢的婆婆會讓她的兒子們知道忤逆自己的罪過,會讓她的兒媳婦們生不如死。

中國神話故事裡的這種棒打鴛鴦的梗也不少,七仙女,寶蓮燈,也是婚姻中融入了大家長意識,所以看電影也是長知識,年輕人姜還是老得辣,想斗得過丈母娘老婆婆的還是趁早收手,不然遇見自己家那口子不懂事的還是自己吃虧。

提摩西娜便是一個死犟的女人,她原本幸福的婚姻生活被西瓦格米搞的亂七八糟,早早就守寡,在露天監獄裡面等了25年,美人遲暮但信念猶在,她的形象是女性要學習的,獨立自主,明辨是非,勇敢堅韌,雖然飽經風霜但依舊氣勢不滅,這便是新時代女性的象徵。

整場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便是提摩西娜隨著巴霍巴利一代回國這一場戲,大家別就看熱鬧,這場戲演的非常好。

船踏板踩入水中,巴霍巴利下水替代,提摩西娜的表情和做法那是女人高傲的自信心和值得驕傲的榮耀。這是一場感情細膩,場景豐滿的戲份,什麼是心動,心動和情感融合的最佳畫面這場戲絕對可以說完美。你所看見的是一艘形態奇特的天鵝帆船,其實這是一種暗語,天鵝的愛情是純凈無暇的如同提摩西娜和巴霍巴利,女人嬌羞的一面,高傲的一面,幸福的一面都是男人來襯托的,影片將這一切掌握的恰到好處讓狗糧嚴重塞滿你的全身,以至於後來巴霍巴利對老婆的種種愛護行為讓全世界的女人為之傾倒,這就是男人,丈夫,女人的神,女人真正的選擇。

年輕的姑娘你婚後的眼淚都是婚前聽多的甜言蜜語,所以一個男人說是說,做事做,千萬要分辨明朗。

如果這影片讓你落淚,不要懷疑,你看懂了,記住找男人就要找這種的。

印度電影沒有特別刻意的大起大落,他所設計的環節過度單純簡單,讓人真實的體會感悟不會突入的硬生生切換,一切順流而下水到渠成,巴霍巴利一代就這樣被巴拉設計了,他反抗了含辛茹苦養大自己的養母,為了妻子不惜放棄了王位,愛江山更愛美人。

這個男人單純的就如同孩子,可愛嗎?不可愛。害死巴霍巴利一代的不是巴拉而是那些愛戴巴霍巴利一代的人,他們愛他擁護他導致剛剛坐在王位的巴拉害怕了,恐懼了,他做出所有人都會做出的決定不擇手段的鏟除巴霍巴利。中國歷史上這種不擇手段可以說屢見不鮮,所以巴霍巴利一代的死就是一種白白的犧牲。

如果巴霍巴利一代變通點帶著妻子離開,如果卡塔帕變通點放過巴霍巴利一代,如果西瓦格米變通點寬容了巴霍巴利一代那麼一切都將不一樣。

可是現實也是如此變通很難,寬容很難。

一切果都有一切因,因果循環是不變的定律,神秘的神明在冥冥之中指引和懲戒著世人,讓信仰終結罪惡。

西瓦格米死了,她願意用生命救贖希望,她願意用死亡懲罰自己的愚蠢,她向偉大的濕婆神祈禱,用生命結束了禱告。

濕婆神,偉大的生死掌控,是生殖與毀滅的象徵,是正義的化身,無畏,堅強,作為印度三大主神之一。

從第一部開端西瓦格米手舉巴霍巴利二代面向濕婆神祈願,這部影片就將大千世界因果循環,善惡循環,毀滅和生存並存道理展現到世人面前。

前世今生的恩怨,殺父辱母的大恨,血流成河的王朝,我們眼中的巴霍巴利王或許是一部雄偉震撼的片子但它其實是一部人類歷史長流中催人淚下的故事,那些隨時喪命的普通百姓,那些永生不能獲得自由的歷代奴隸,那些失去目標信仰的人們,如同螻蟻卑微健在。

希瓦,巴霍巴利二代,濕婆神庇護的孩子,他被濕婆神指引著靠向命運的紐帶,他被濕婆神庇佑著遇見了愛情阿婉提伽。阿婉提伽的出現更是弱化的女性的形象,一個內心依然柔軟的女孩,她失去了家園跟著領袖立志救出提摩西娜,這領袖是提摩西娜的哥哥,為了救出自己的妹妹他從未放棄。

希瓦雖然是作為巴霍巴利王出現的角色甚至是和巴霍巴利一代同一人飾演卻同樣沒有巴霍巴利一代的魅力,他就像是一個稚嫩的青澀果子,明明也該讓人印象深刻可卻被另外一個自己無限制的秒殺。

本片的情節老套,但是故事場景安排,演員演技卻都能耗住全場無尿點,讓你悲喜讓你憂,讓你捨得進電影院,讓你震撼,讓你慶幸活在當下。

巴霍巴利王—女人心中的男人,男人心中的英雄。

未婚少女慎重選擇觀看,未婚少年慎重選擇模仿。

G. 印度電影短片一個男人追一個會變成藍色蝴蝶的女人

《巴霍巴利王:開端》

http://ke..com/link?url=DwCVhBrlBu_M0onXF0xjm0v7lEGcL0Fx8xFl1hJ-muotNhLNmbp-WIQBJDFjD-1dHuXhkrdXHW107Kr--f

閱讀全文

與巴霍巴利王電影追妻片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敵古裝電影片段 瀏覽:688
百度網盤分享電影如何下載 瀏覽:795
阿凡達電影戰爭 瀏覽:624
短柄斧系列電影解說 瀏覽:288
電影是怎麼做到不泄露的 瀏覽:262
純情日本電影資源 瀏覽:51
寮國同性題材電影 瀏覽:12
電影電影票電視劇戰爭 瀏覽:255
微電影映客直播 瀏覽:904
神馬我不卡午夜電影 瀏覽:643
微電影做作爰 瀏覽:156
微電影如何布局 瀏覽:586
解放二戰電影完整版 瀏覽:513
類似奪命深淵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70
蘋果電影mp4下載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85
大學生建黨百年微電影劇本 瀏覽:474
電影宣傳時間 瀏覽:31
西瓜影音很多電影都看不 瀏覽:595
英國同性偵探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27
東北微電影搞笑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