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杜比怎麼用
杜比環繞定義
[編輯本段]
杜比環繞是由杜比實驗室於80年代初研製成功的環繞聲技術,先後有幾種程式開發的是Dolby Stereophonic System,它是為改善立體聲質量而研製專業用系統,已在電影院中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其後,杜比實驗室又相繼推出了Dolby Surround System和Dolby Prologic Surround System,作為家用視聽環繞聲系統打入市場,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年來,又開發出效果更好的杜比AC-3數碼立體聲系統。
杜比環繞發展
[編輯本段]
雖然杜比環繞對於電腦愛好者來說比較陌生,但它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和技術,它是美國杜比公司研究發明的用於處理影院音頻系統的專利技術。早在70年代後期,該公司就將杜比立體聲(Dolby Stereo)專利技術應用於35mm電影的影院系統,標志著影院多聲道系統的真正開始。此後杜比公司又不斷改進,推出了杜比環繞、杜比定向邏輯等一系列的音頻處理技術,用於電影院和家庭影院中。
杜比環繞技術的核心是對音頻信號的4-2-4編碼解碼技術。即在錄音時,把原來的左、右、中、環繞四個聲道的信號通過特定的編碼手段將其合成為二個聲道的復合信號;在還原聲音時,通過解碼器將二個聲道的復合信號解碼還原成原來的四個聲道信號。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能夠完全兼容原有的雙聲道立體聲系統。
由於杜比環繞技術經歷了不斷改進和從專業電影院應用到家庭影院的發展過程,所以其名稱和標志也有多種,常常使人困惑,現將常見的幾種列出如下:
Dolby Stereo:杜比立體聲。這是最早(1976年)用於35mm電影的杜比矩陣四聲道技術,為了與傳統的雙聲道立體聲區別而命名;
Dolby Stereo SR:這是1987年推出的對Dobly Stereo的改進型,主要是克服Dolby Stereo聲道隔離度不好的缺陷,採用了杜比矩陣四聲道SR型編解碼技術,而Dolby Stereo採用的是杜比矩陣四聲道A型編解碼技術;
Dolby Surround Basic:杜比環繞。前面介紹的兩種杜比技術是應用於專業電影院的,20世紀80年代初杜比公司又將其發展為應用於家庭影院系統。由於民用產品在價格上必須大大低於專業產品,所以採用的技術及解碼設備都有所不同,Dolby Surround Basic只有左、右、環繞三個聲道;
Dolby Surround Pro.Logic:杜比定向邏輯。這是杜比公司於1987年推出的,由Dolby Stereo SR發展而來的用於家庭影院的杜比技術,它克服了Dolby Surround Basic因採用廉價解碼器而帶來的部分聲音信號丟失等缺陷,而且與專業影院系統一樣含有四個聲道,在解碼器中使用了一種方位增強電路,故稱為杜比定向邏輯。
目前的家庭影院杜比解碼器基本上都採用的是杜比定向邏輯四聲道解碼技術,但習慣上人們並不嚴格加以區分,仍然稱其為杜比環繞。
杜比環繞聲
[編輯本段]
杜比環繞聲(又稱杜比立體聲)。這種環繞聲是由美國杜比實驗室推出的,它需配置前面左中右,後面左右共五隻音箱,共產生左中右及環繞四個聲道信息,其中後方兩只音箱只是一個並聯的單聲道信號,而沒有左環繞和右環繞之分。
杜比環繞聲的稱呼與杜比立體聲意義一樣,只是在強調與其他方式不同的聲。然而什麼是杜比定向邏輯呢?其實它並非新的杜比立體聲制式,定向邏輯是針對解碼技術而言的。
由於杜比立體聲是一種採用編碼技術的數字化立體聲,而解碼技術上採用了一種方向識別電路或定向邏輯電路,因此凡是使用杜比公司這種電路技術的聲就稱為杜比定向邏輯聲;具有杜比公司專有的特定解碼技術的解碼器就稱為杜比定向邏輯解碼器。
當然,只有使用帶杜比下向邏輯功能的AV放大器,播放按杜比聲方式錄制的軟體時,才能聽到真正的高保真數字式立體聲效果。
杜比AC-3
[編輯本段]
杜比AC-3,也稱Dolby Digital(杜比數字),它與前面介紹的杜比環繞技術最根本的區別是:杜比環繞處理的是模擬音頻信號,而AC-3處理的是數字信號。AC-3目前被廣泛用於DVD影碟中,美國的高清晰度電視也採用AC-3作為音頻標准。
AC-3音頻系統是全音域的5.1聲道系統(五個聲道的頻率響都應為20Hz~20KHz,±0.5dB),這五個聲道是左、右、中、左環繞、右環繞,5.1聲道中的.1聲道是超重低音聲道,頻響范圍為20Hz~120Hz。AC就是Audio Coding(音頻編碼)的意思,AC-3將5.1聲道的數字音頻信號經過壓縮編碼以後形成單一的比特流,在還原聲音時,通過AC-3解碼器將比特流解碼還原成5.1聲道的音頻信號。由於編碼解碼器處理的是數字信號,所以就不會出現杜比環繞技術中的聲道分離度不佳等缺陷。
AC-3是如何對音頻信號進行壓縮的呢?它是採用了一種稱為ATC的第三代感覺編碼技術,利用人耳的聽覺效果來達到壓縮信息的目的。舉例來說,假設在你的周圍有兩個聲音頻率相近的人在講話,其中一個聲音很大而另一個聲音較小,那麼你就聽不到較小的聲音,這就是人耳的遮蔽效應。AC-3在壓縮編碼時,通過分析音頻數據,將頻率相近、音量較低的會被遮蔽的信息刪除,將音量低於聆聽界限的信息刪除,這樣將大量人耳聽不到的音頻信息去掉,達到壓縮信息的目的。
AC-3中的3是什麼意思呢?當然表示序號啦!既然如此,也就有AC-1和AC-2。AC-1是杜比公司為DBS(直播衛星)而設計的,特點是解碼器價格便宜,性能也較好,數據比特率為220Kbps~325Kbps;AC-2主要用於專業音響傳輸技術上,其壓縮率和音質都比AC-1好,數據比特率為128 Kbps~192Kbps。
為了推陳出新,使電影院的環繞聲更上一層樓,同時也為了使家庭影院能夠輕而易舉地享受到同樣的樂趣,並滿足下一代電視廣播的要求,1994年12月27日,日本先鋒公司宣布與美國的杜比實驗室合作研製成功一種嶄新的環繞聲制式,並命名為杜比AC-3(DOLBYSurrround Audio Coding-3)」。
杜比AC-3是一種全數字化分隔式多通道影片聲跡系統,亦稱杜比數碼環繞聲。在技術規格上,杜比AC-3與杜比定向邏輯環繞聲和THX系統最大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它的所有聲道均是採用全數碼方式錄音,而杜比定向邏輯和THX則是採用模擬方法錄制;二是它採用了效率極高的MPEG2數碼壓縮編碼技術,從而在許多方面克服了傳統杜比環繞聲的缺點。從性能指標上看,與杜比定向邏輯和THX環繞聲相比,杜比AC-3環繞聲系統具有以下一些優點。如:真正的立體環繞聲、全音頻范圍的寬頻帶、各個通道完全隔離、極其寬廣而且可控的動態范圍、與現行音響系統的兼容性 。
⑵ 我用的聯想Y460P,播放視頻的時候,好像電影院的那種環繞立體聲,如果我想改一下,請問怎麼操作
鍵盤上面有光感按鍵,就像攝影機那個圖標就好,按到第一個就好。如果還有想改別的,你就嘗試這打開後台運行的揚聲器,點兩下就好,有多種選擇適合你的。
⑶ 環繞聲的原理是什麼
就是在重放中能把原信號中各聲源的方向再現,使欣賞者有一種被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音包圍的感覺。環繞聲是立體聲的一種。普通的立體聲是平面立體聲,電影院或家庭影院僅僅在聽眾的前方設置「左 -右」雙聲道或「左-中-右」三聲道,隨聲聽領域僅僅在聽眾的左右設置雙聲道;而環繞聲,屬於球面立體聲,至少要有三個聲道,並且聽眾必須處於各聲道的發聲點包圍之中。在環繞聲中,除了聽眾前方「左-中-右」三聲道外,其它的聲道一般都被叫做環繞聲道,但是在7.1以上聲道環繞聲中,左中和右中聲道不被稱為環繞聲道。
⑷ 3D環繞音樂怎麼製作,求大神
3d環繞最近真的很火啊,可我也不是大神,我都是用一個軟體做的,叫美冊,它直接有個3d環繞的效果,效果非常強,主題背景也非常多樣,我自己就一次換一個,而且還可以跟著節奏跳動,可以自定義的。
⑸ 電影院的超級音效是如何煉成的
電影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從無聲、單聲道到多聲道立體聲的技術改進,從普通銀幕發展到大幕、球幕、環幕等。在世界電影放映史上曾產生過3次大的危機。一直以來,改善電影院的視聽環境是增強電影放映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影院中觀眾所接收的聲音信息的質量,不僅取決於影片自身及還音系統質量的優劣,還取決於電影院聲學特性的好壞。在片源和還音系統相同的條件下,對影廳的控制就成為各個影院改善觀眾廳視聽環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電影蓬勃發展,而相對地電影院的趨勢式逐漸趨向小型化和多廳化;小型化的電影院的一般觀眾廳容納在300-500座以下,且均已不設樓座。而多廳化的情況則集中在整棟建築物內部,有時廳與廳之間相鄰接,難免雜訊相互干擾的問題相對突顯,建築設計時就需要謹慎應對處理。
對於觀眾而言,選擇一家電影院,除了考慮影片的播出方式——如平面或三維IMAX形式,其次就是電影院的音效如何了。
電影院的銀幕可以做得很大,使觀眾在很遠也能看清楚。揚聲器的功率也不受聲回輸的限制,也可以音量調整到很響亮;如此觀眾廳可以很長,但是長度超過40米以上,會造成視聽不同步的缺陷。再擇如果揚聲器功率使用過大,前後座位的聲級差會更加懸殊。
來自未經聲學處理後牆的長延遲反射聲(主要對前區座位),很容易產生明顯回聲,使對白清晰度嚴重受損,這是常見的聲學缺陷。可以在後牆加裝傾斜的板牆,使來自揚聲器的直達聲部分反射給後座聽眾。務使揚聲器發出的直達聲與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強反射聲之間的初始延遲時間的間隙不超過40微秒,它相當於直達聲和反射聲的傳播路程差13.7米。觀眾廳內如果要保留一些反射面時,頂棚中央區乃是優選界面。
從視線方面來考慮,電影院座位應以環繞銀幕成弧形排列為宜,結果後牆也順著成為弧形;而銀幕後面的揚聲器總是指向觀眾廳的後牆,如此就更會對前座引起強烈反射聲,甚至產生聲聚焦現象,形成的回聲干擾特別嚴重。因此電影院的後牆一般還是處理強吸聲為宜。
平行側牆之間會產生顫動回聲,但電影院的背景雜訊較音樂廳為高,因為時有笑聲、嘁嘁細語聲,所以只要不是十分強烈的反射表面,這些顫動迴音的干擾程度並不太明顯。為控制電影院的混響時間,側牆必須做吸聲處理,有利於消除顫動迴音。
為了使全場聽眾都有較為均勻的直接聲,前後的聲級差不致過大,揚聲器的位置應該放置在銀幕高度2/3以上;同時利用揚聲器的指向特性,主軸射向後牆,以便利用揚聲器軸向聲級最高的特點,彌補隨著距離作反平方衰減的損失。這樣使聲束覆蓋區均勻一些,以便調節前後排座位聲級的差異。實驗得知揚聲器主軸對著前面觀眾席,前後排相差10dB-12dB,而對著後牆則前後差可縮減為5dB左右。但是如此將會使後牆反射更強烈,更需要做強吸聲處理。如果揚聲器主軸射向2/3的後座,可以減少後牆強反射的威脅,但是前後排的聲級差異會稍微大些。
銀幕後面的強吸聲處理,可以消除後牆反射聲對直達聲的干擾,同時也減少這個空間的混響而提高言語清晰度,對多聲道立體聲電影院,則更有利於聲像定位。
電影院的聲音是錄音重放,其衰減過程比較特殊,它不僅體現出觀眾廳的衰減過程,而且包括錄音棚中錄下的衰減過程,或是電子調音加工過程中所帶來的衰減過程。
為了便於控制混響,電影院的每座容積在4 m3左右。作為專用電影院雖然沒有舞台空間,但銀幕到第一排座位之間必須保持相當距離,而使用寬銀幕時,這個距離更大。因此在這個空區的地面上最好鋪設地毯,減少反射和加強聲源定位。銀幕有一定的設置高度,如此觀眾廳的每座平均容積會比4 m3大些,這時只有加強界面吸聲處理。另外電影院的滿座率因為影片關系的變化很大,所以要採用吸聲較大的軟墊式座椅,俾使人多或人少的不同佔用座席的電影院內部的總吸聲量,都能保持穩定不致差異過大。人造皮革座椅吸聲較差,不易滿足此種要求。這些都是保持觀眾廳內有較短響時間的控制因素。
放映立體聲電影效果影片的觀眾廳,為使來自各個聲道的聲音保持明確的方向感,電影院廳內混響時間比普通單聲道的廳堂要求更短一些。
由於電影廳混響時間很短,聲音在廳堂內傳播有點像半自由場,所以靠近揚聲器的前排可能太響,而後排又會太輕;因此把揚聲器盡量提高,使揚聲器高音頭剛好放到銀幕上部邊緣處的高度,並利用揚聲器高頻指向性對著後牆來緩和廳內前響後輕的這種矛盾。由於人爾對於垂直方向的敏感度較差,所以不會有聲音和影像分離的感覺。有人嘗試把高音揚聲器升高到銀幕之上,聆聽感覺還不錯,只是對於最前面的幾排會聽出定位偏高。揚聲器掛高之後,可以使掠入射聽眾席所帶來的低頻衰減低谷消除,從而也相當於提高聽眾席中後區的低頻響應。
人耳對水平面上聲源定位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布置銀幕後面揚聲器時要特別注意。通常使用三聲道揚聲器時,中置的一組揚聲器放在中央是毫無疑問的,而左右兩組則分別放在銀幕左右邊線之內約為幕幅寬度六分之一寬的位置。如果是五聲道揚聲器時,兩側揚聲器約為寬幅約十分之一寬的位置。其第二和第四組揚聲器則分別與相鄰揚聲器距離幕幅寬度五分之一寬的位置。有時尤其在狹長電影院內,為了加強中區和後區的立體聲效果,還可以把揚聲器間距布置得更大一些。
有時為了加強低音效果,把低音揚聲器前的障板連接起來,高音揚聲器則露出在上面。這時就要考慮大面積障板表面作高頻吸聲處理,以減少電影廳縱軸上的反射。注意揚聲器切勿與建築障板有任何聯接,以免產生不應有的強迫振動雜聲。
在特別小型的電影院廳中,有時可把揚聲器完全嵌入牆體內部,此時要考慮檢修時出入的方便。當時寬銀幕立體聲電影已經日趨普及。為了增加某些情景的臨場效果,觀眾廳還設有一套環繞式揚聲器,布置在兩側牆的後三分之二部位及後牆上。它們一般不少於12個揚聲器,兩側和後牆各4個揚聲器。寬的後牆可適當增加一些,揚聲器數量增多,聲場可以均勻一些,而且不讓聽眾感到環繞聲來自某一個揚聲器,以獲得置身其境的效果。再則環繞揚聲器的單只功率不會很大,但總的聲功率應與一個主聲道的聲功率相近,如果個數太少就會影響環繞感的氣氛。
環繞揚聲器的高度一般至少3-4米,並作15度向下傾斜,以照顧中區聽眾。否則邊座聽眾會特別注意到環繞聲來自最近一個揚聲器,而破壞整體環繞感氣氛。為了達到均勻覆蓋聽眾席的效果,這種非強方向的小揚聲器要使用得很多。揚聲器垂直輻射角-3 dB處,應與聽眾席靠牆邊線相接。
在眾多的立體聲電影院中常見的觀眾廳平面體形主要有矩形、扇形、鍾形等,剖面體形主要有一層懸挑式樓座、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和無樓座等模式。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TI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TI均值比其它兩種體形稍低。三種平面體形在頻率1000Hz的SPL值在觀眾席分布都比較均勻,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PL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PL均值和其它兩種體形有顯著區別,且平均聲壓級值也最高。
一層懸挑式樓座體形和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體形的整個觀眾席STI均值無顯著差異,無樓座體形整個觀眾席的STI 均值和另兩種體形有區別,均值稍低。三種體形全部觀眾席的SPL均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對於有樓座的觀眾廳,給安裝環繞揚聲器帶來很大困難,尤其在眺台下的聽眾席。所以正規電影院廳不推薦採用跳台方式,而採用坡式布置。
銀幕畫面要對上口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時眼睛(以及畫面)會欺騙耳朵的聲源定位能力。當然有時耳朵也會欺騙眼睛,聲音會使人感到固定光點似乎在移動,因此畫面上某處出現講者嘴唇方向。所以多年來電影系統中的所有對白只錄在中置揚聲器的聲軌上。
現在流行多廳式電影院,房屋隔聲更顯重要。相鄰兩廳之間的隔聲量要求很高,一個分離的雙層牆可達到此要求。如有可能設置走到隔離,頂棚和牆面均用吸聲處理,這樣方式最為理想。如果兩廳式上下迭加構造方式,則樓板的空氣聲和固體撞擊聲(例如翻動座墊)隔絕都很重要;理想措施式浮築式樓板再加上彈簧吊鉤的頂棚。
THX系統曾按不同條件提出隔聲推薦值,相當於美國隔聲曲線指數達到STC-70的牆體構造。所以在隔牆設計上需要仔細考慮,尤其在低頻段困難更大。另外在電影廳與休息廳之間也要處理隔聲問題,採用類似聲閘的雙道門吸聲處理走道,除了阻絕雜訊侵入內廳,另也可使觀眾進出較暗電影廳之前後,適當調整眼睛適應過程,防止門扉開關的漏光干擾。
電影院的超級音質不只在主動方面的揚聲器的等級,對於被動方面的建築聲環境的預先規劃設計與裝飾處理,更是保證電影院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感官享受。
(作者:杜銘秋;同濟大學建築聲學博士)
⑹ 音樂是怎麼做到環繞的
環繞聲是看電影才需要的特殊的不同方位的聲音~
5.1需要五個麥克風,在前、後、左、右、中五個方位分別同時錄音;
如果你在左前方開槍,左前方那個麥克風錄音就強勢一點,播放出來的聲音也是左前方大一點,於是就有了方位感覺!
還有可以移動的聲音~例如飛機從右到左,從前到後,都可以被麥克風錄音然後在播放出來,也可以聽出飛機移動的軌跡。
但是5.1音箱需要嚴格按對稱圍繞著一個中心來擺放才有環繞聲!
你的前面有左右兩個音箱,還有一個中置音箱,後面左右兩個音箱,都要對稱擺放。
如不按照這個方法擺放音箱,是沒有環繞聲效果的!
環繞聲不是聽音樂的,是看電影聽響動的!
聽音樂要2.0音響才好!
⑺ 電影院音箱應該如何布置
不管是電影院,還是家庭影院,布置音響都比較注重的是氛圍及臨場的效果,所以環繞箱子的布置很重要,一般是在電影院或者家的房頂兩側位置,電影院的環繞可能會很多,分為中環和後環,總之房間的幾個角都是放置環繞的好地方,令一個就是低音炮的擺放,這個就要求不大,因為低音炮沒有聲音的指向性,前置最好是放在舞台或者屏幕的兩旁了,中置要放在前置的中間,大體擺放就是這樣了。
購買的時候可以問下廠商或者在網上多查查資料。
⑻ 電腦環繞聲音怎樣弄
1、右擊小喇叭圖標--錄音設備。
⑼ 電影院的3D音效怎麼搞出來的
這個,只要多幾個音響就能有這個效果了.不需要什麼昂貴的東西把.現在的耳機不是也有這個效果嗎? 電腦揚聲器也行.應該只要播放軟體支持3D處理就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