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電影院怎麼都是國產片

電影院怎麼都是國產片

發布時間:2022-09-15 05:28:42

Ⅰ 春節期間電影院怎麼全是垃圾國產電影我也是醉了

因為是中國的節日啊,都想著拿到好的票房!~

Ⅱ 我為什麼覺得最近電影院上映的都是國產片了,美國火爆大片去哪裡了

最近是國產片的主場。好萊塢最近也沒什麼火爆電影啊,除了mad max不過這一部太火爆沒引進。沒出意外的話過幾天就來了,有《碟中諜5》

Ⅲ 廣州電影院怎麼只放國產電影

主要就是因為今年是建國六十周年,所以大都上演一些主旋律電影
今年國慶長假,很多人的休閑方式是選擇到電影院看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電影。雖然這八天內沒有一部好萊塢大片上映,但廣州本地票房仍然高達4456萬元,遠超歷史同期,其中《風聲》和《建國大業》兩部獻禮片就佔了大約八成。讓人有點意外的是,號稱有172位明星坐鎮的《建國大業》卻以微小的差距輸給《風聲》,只能屈居亞軍。

火爆:下午6時已買不到票

國慶又逢中秋,再加上近年影市的持續火爆,今年的「十·一」長假徹底變為「電影黃金周」。處於商業旺地的飛揚影城八天收獲322萬元,成為廣州各大影院中的票房冠軍。中華廣場電影城、崗頂電影城和北京路青宮電影城分別以181萬元、145萬元和129萬元緊隨其後。其他老城區的電影院同樣收獲頗豐,各影院的總票房加起來比今年初的春節檔都高。

黃金時段電影票難買,是很多觀眾在長假的共同感受———有些影院甚至到了下午6時就不得不打出所有場次「全部售罄」的字樣。很多人只好選擇上午和下午的非黃金時段觀影,但同樣需要「搶票」,因為國慶期間單位包場的情況也在增多。據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廣州兩大院線不斷建設新影院,並通過各種方式培養觀眾,不懈的努力終於贏來了「收獲季」。而今年長假天氣持續晴好,也是觀眾樂意走進影院的一大因素。

牛氣:兩部獻禮片雙雄爭霸

《建國大業》和《風聲》兩部獻禮片,毫無疑問成為觀眾的第一選擇,包攬了廣州票房的八成。但長假期間《風聲》險勝《建國大業》,不少業內人士連稱「沒想到」。據了解,《風聲》在廣州的票房超過1800萬元。

分析個中原因,《風聲》上映前的大規模宣傳策略以及影片的良好口碑,都為其「以小勝大」打下了基礎。一位業內人士說:「《風聲》的明星雖然不多,但幾乎每個人都有突破性演出,而且影片在上映前就營造了種種懸念,吊起了觀眾的胃口。」但他又補充強調,這並不代表《建國大業》的受歡迎程度不及《風聲》:「畢竟前者上映時間比後者早將近半個月,大部分廣州觀眾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把這兩部片子都看了。」

另據消息,《建國大業》截至10月5日,全國總票房沖破3.34億元,超過《非誠勿擾》的3.25億元,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國產電影。此外,該片在香港上映六天走勢強勁,票房已直逼500萬港元,擊敗同期多部好萊塢大片,連日來均為單日票房冠軍。《建國大業》還將參加於10月17日開幕的東京電影節,這將是該片首次在國外放映。

不過看新聞,國產片市場還不錯吧

Ⅳ 為什麼最近電影院老是沒大片,都被國產霸佔了,好像獨立日2才上幾天,就變得好像快要下映一樣只有幾場,

因為現在是屬於國產保護月,能來一個口碑還行的《愛寵大機密》就已經很不錯了。知足吧。
至於那些國產爛片,呵呵,不去看不就行了唄。反正人家拍出來就是為了騙那些腦殘粉絲的錢的,和咱這些普通觀眾無關,還是不要去湊熱鬧為好。
現在咱們還是一起天天待在家裡倒計時吧,畢竟離23號《諜影重重5》上映就只有8天了!!!

Ⅳ 我發現最近一段時間電影院全是國產片了,外國片都推遲了

國產電影保護月是國家電影局從扶植國產電影的角度考慮,2004年口頭下達的希望全國各院線支持國產影片的通知,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間,不鼓勵引進海外分賬大片。這段時間則被媒體和業界稱為「國產電影保護月」。

Ⅵ 為什麼去電影院看了很多國產電影都感覺被騙錢了

中國電影市場真是一個熱中有冷,爛中開花的神奇存在。高票房電影已經被翻來覆去地研究了個透,炮灰電影看似「沉默的大多數」,但仔細打量這些奇葩,同樣是觀察中國電影的一個維度2013年就要過去了,票房贏家們很懷念它。截至今年12月8日24時,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突破了200億元大關。在2005年,全年總票房才剛剛過20億元,2010年則剛過100億元。就算再外行的人也看得出來,中國電影市場正熱得滿臉通紅,眼瞅著就要發燒。另一組數字是,2013年全國電影院平均上座率僅15%,投入市場的影片有700多部,其中能盈利的不足10%。
國產驚悚:「你神經病啊」
以前人們還可以說,國產驚悚片就是中國足球,但現在恆大得了冠軍進了世懼杯,只留下國產驚悚片孤獨地扮演著扶不上牆的阿斗。在2013年票房炮灰電影里,國產驚悚片是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映的國產驚悚片有將近20部,票房在幾百萬到一千多萬不等,七成以上都是賠錢的。這些電影的網站評分幾乎都在5分以下,評論中最常見的一句話是:「早就知道國產驚悚片全是爛片,我就是犯賤/腦子抽了/閑得蛋疼才會來看。」國產驚悚片=爛片已經是公認准則,但每部爛片都各有各的神邏輯。霍思燕主演的《午夜火車》里,女主收到一張不知道哪裡來的火車票,莫名其妙地上了車,車上有個男的,限制級鏡頭時有出現。最後發現自己失憶了,原來她小時候玩煙花爆竹燒死了包括自己小玩伴在內的一車廂人,而這趟火車就是當年那個列車長承包的,聚集起死難者家屬,一起去上墳。當女主角意識到我國鐵道部還沒有提供包火車業務時故事就結束了。最讓觀眾疑惑不解是,車上的男人是她自己分裂出來的另一個人格,但這段跟最後揭開謎團完全沒有關系。吐槽無力的觀眾只能認為這是為了展示影片的宣傳口號:「不只有恐怖,還有感情和愛。」關於這部電影最生動的影評標題為:《朋友是影城的經理,我想看,她告訴我說這電影沒人看除非你包場》。
中國國情是,不允許電影里真的有鬼或其他超自然力量,因此國產驚悚片只能不斷製造靈異事件,把恐怖因素指向一個又一個神經病。日子久了觀眾也對這種模式有所准備,有點蛛絲馬跡他們就立刻明白了,這就是趙又廷的台詞:「你神經病啊!」《搏擊俱樂部》式的精神分裂橋段也被導演們重復到泛濫,在《咒·絲》、《女蛹》等片中都有這種劇終才揭秘某個角色只是精分人格的故事模式,非常地「走進科學」。在神經病們中還經常跳躍著莫名其妙的激情戲,純是為了放在預告片里增加噱頭,多半和情節沒有關系。當「神經病梗」被用濫之後,更奇葩的橋段出現了,那就是做夢。
《校花詭異事件》專門討好學生中愛驚悚的人群,打出「女高怪談中國版」的宣傳語,安排校花女主角在一個詭異的旅店裡不斷遇到恐怖事件。恐怖橋段變笑點,觀眾已經見怪不怪了,電影的驚人創意在於,旅店裡的人都變成了鬼,校花以紫薇自殺的姿勢墜崖,這時忽然逆轉,校花在做噩夢。下一個鏡頭一秒鍾變小清新,男女主角演了一點校園純愛MV,電影結束了。創作上固然有限制,但創作者的思路匱乏,對「驚悚」的低層次理解也顯而易見。參加過國產驚悚片宣發的小魚說,國產驚悚片常見的宣傳手段就是渲染恐怖,但最近幾年受眾見多識廣,刺激點不斷提高,再加上這個類型的國產片幾乎是「臭名在外」,創作者幾乎已經才盡。大批量粗製濫造的國產驚悚片不斷涌進影院,和前幾年部分電影的成功有關。2009年的《午夜計程車》成本200萬,票房1200萬,2010年同等規模的《午夜心跳》收獲了3200萬的票房,2011年《孤島驚魂》撞了楊冪走紅的大運,票房收獲9000萬元人民幣。這幾年是國產驚悚片的開荒年,沒有知名演員、導演,甚至沒有好劇本,只要宣傳嚇唬人就有票房,因為驚悚片愛好者是一個固定人群,很容易被忽悠進電影院。開荒時代的驚悚爛片賺得盆滿缽滿,熱錢涌進了這個行業,國產驚悚片的好日子也到了頭。大部分驚悚片不需要大投資,急功近利的資方拚命壓縮成本,讓這個類型的電影成了不知名導演和演員的集中展示區。這時驚悚片粉絲們也漸漸明白了這些電影的含金量,不再因為恐怖的海報和通稿而進影院,國產驚悚片們淪落到院線不想排,觀眾不看也直接打一星的境地。
大家一起「囧」
國產電影宣傳有一套固定的庸俗語匯:超強陣容、賀歲巨獻、老戲骨、萬眾期待、網路熱議……這幾年他們最愛用的一個詞,非「接地氣」莫屬。學院派對此的評語是:「戲劇是反現實敘事,接地氣什麼時候成了好電影的標准了?」接地氣可以是某一種電影風格,卻被跟風跑的中國電影人用成了一個褒義詞。但凡都市題材的電影,動輒就標榜自己「接地氣」,你們考慮過「地氣」的感受嗎?
絕大多數這類電影只是對高票房電影的機械模仿。《人再囧途之泰囧》走紅之後,囧字成了低成本國產喜劇最喜歡的字眼。《臨終囧事》明明是講殯儀館的故事,硬要往「囧」上攀,最後搞成了四不像。男主角小時候被雷劈過不會笑,觀眾以為導演要搞雷喜劇了,話鋒一轉說他家祖傳開棺材鋪,從大山走進城找的工作還在殯儀館。你以為導演要來中國版《入殮師》了,男主角卻在殯儀館里各種見鬼,觀眾剛准備迎接一部國產驚悚片,溫情戲緊接著又來了。如此天馬行空,宣傳方卻說這是
「接地氣」、「展現小人物悲歡」。另一部囧字頭的《囧人之越撓越囧》,鐵了心要復制泰囧式的繁復挫折,設計了一對七年之癢的夫妻,丈夫靠妻子發家卻在外麵包小三,妻子找偵探拍證據想要丈夫凈身出戶。兩夫妻相互算計,小偷騙子全用上了,故事卻單薄到只靠相互追著跑來解決。喜歡看輕松喜劇的人沖著「囧」進了電影院,看得一頭霧水只記住了一個「跑」字。難道一直在地上跑就是「地氣」的精髓?直接用網路熱詞的電影更是爛出了新水平。先請體會一組片名:《光的棍》、《午夜微博》、《負二代》、《不要迷戀姐》、《別跟我談高富帥》……不祥的氣息撲面而來。創作者們一個人在家裡憋創意,網路上億萬人一起攢創意,電影從網路里得靈感也無可厚非,但通常簡單粗暴地移植熱詞意味著拙劣地追逐「潮流」,最終形成極其土鱉的文化產品。鑒於電影有生產周期,他們
呈現的是半年到一年前的熱門段子。演員們面癱地來一句「太給力了」,基本上就把電影送進了虧錢的絕路。《別跟我談高富帥》里,白富美和男朋友吵架,進山度假遇到了男屌絲,先吵架再相互了解再陷入愛河的俗套劇情再次上演,她的閨蜜一直忠心耿耿,忽然一變臉就成了勾搭前男友的壞女人。白富美住的旅館是大學生消費水平的農家樂,整個畫質看上去像中學生DV作品,碰上了憂愁,白富美就脫光了跑到河裡去邊洗澡邊思考,導演藉此順利展示了肉體。整部戲看上去
像胡鬧,一位觀眾看完的感想是:「拍這戲大概幾百萬吧?大家站在黃河邊上把300萬人民幣換成硬幣往河裡扔,扔一個小時也比拍這電影有意思。」據「中國電影票房吧」數據,這部電影的票房是2萬。有了這些電影的襯托,《富春山居圖》還是挺好看的。「跟風、模仿,是國內每個行業的通病,不只是電影。」麥特文化傳媒總裁陳礪志說。他發現在《致青春》之後,同類型題材電影項目明顯增多乃至泛濫,而因為80後都市情感題材的熱門,明年「閨蜜題材」必將大熱,跟風者眾。但他對大多數趕時髦的電影都不看好:「今年上半年的幾部片子都有其特殊屬性,例如《致青春》能引發全民懷舊。但跟風者做不到這些,只有市場才能去教訓他們——必然血本無歸。」另一方面,陳礪志也認為市場環境在變化,以小博大的電影勝算在降低:「平均每周有七八部電影上映,其中一定有大片,這樣的市場容量留給小片的機會越來越小。」想成為黑馬顯然不能只靠跟風亂貼標簽。
電影中的三聚氰胺?
喜羊羊走上大銀幕,每年春節都能輕松順利過億,兒童片再度成為投資熱點。喜羊羊給了資方無窮的想像:成本低、受眾廣、製作不麻煩,甚至情節也不費腦子,不就是狼抓不到羊嘛。兒童片,不管是動畫的還是真人的,就此成為低質量電影的重災區。和皮克斯那些全家觀看的高分動畫電影不同,國產動畫電影幾乎都是孩子愛看,家長陪睡玩手機的狀態,電影網站上關於此類電影的低分評價都是被迫進電影院的成年人留下的。今年8月上映的《高鐵英雄》票房78萬,由常州電視台和東京電視台合作出品,購買了1998年著名日本動畫片《鐵膽火車俠》的版權,但CG效果慘不忍睹,表情僵硬動作緩慢,高鐵俠形象簡單得像兒童畫,劇情則是幼稚的「拯救世界」。帶孩子看片的家長認為「直接把98年電影放上銀幕也比這個好」。動畫片太幼稚,真人兒童片卻太不像孩子。主打今年暑期檔的兒童電影《小神來了》,山寨《小鬼當家》,講述三個孩子在家碰到蠢賊的故事,小童星們裝腔作勢地在家商量捉賊大計,過分地賣弄可愛,完全是「大人臆想的可愛的小孩」,而沒有孩子該有的稚氣、純真以及說話的磕磕絆絆。再加上柳岩和邱啟明在片中扮演一對情
侶,讓電影氣氛更加奇怪。暑期檔里這部電影僅有65萬票房。一部名為《西柏坡2:王二小》的動畫片,用動畫做了個兒童版的抗日神劇。王二小的故事被重新演繹,他和小女孩棗花一起出抗日奇招,最終犧牲,票房40萬。縱然有炮灰,但也有運作得好的兒童片成了票房黑馬。《我愛灰太狼2》有喜羊羊系列的噱頭,動畫當引子,主要是真人演,劇情在大人看來沒有邏輯,上線18天收
獲票房7251萬;《洛克王國2聖龍的心願》累計票房6556萬元;《巴啦啦小魔仙》4702萬元,靠的都是已有游戲、電視劇的品牌效應。成年人頻頻以「弱智」、「低級」來形容國產兒童片,最嚴重的說辭是「電影中的三聚氰胺」。指導最新一部「小魔仙」系列的導演於人覺得這些意見情有可原:「確實存
在太多劇情簡單的作品。」於人很早就從事兒童影片工作,早年國內的工作習慣是「一定要寓教於樂」,以說教姿態拍電影,自然比不上迪士尼的吸引力,但這幾年有電視動畫的示範,影片又漸漸趨於低幼處理。尤其是用已經形成產業鏈的品牌做電影,對創作者的限制更多,於人就聽說某兒童品牌要拍電影,對導演最多的要求就是展示玩具環節不能少,重復動作以帶動兒童消費習慣。
瑞格奇跡副總裁邢芳正從事兒童動畫工作,她直言國產兒童片從創作到技術還都很不成熟,「產業整體水準落後」。「從《大鬧天宮》到現在創作者的斷檔,折射出來的是過去二三十年教育的失敗:原創力量枯竭,學外國又學不到根基和精髓。」
作者:王英俊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Ⅶ 為什麼電影一上映就是 美國大片,或國產片,韓國也會有,,那其他國家都沒有嗎

都有的。有些國外片子不符合國內口味,廣電局覺得可能不值得就沒有購買引進。還有些直接就是歐美大片,這樣就囊括了很多國家,你會以為都是美國的。像泰國印度日本的電影雖然很少但還是有幾部值得一看的,網上也到處能找到!

Ⅷ 為什麼電影院放的外國電影都是國語的

國語的叫做譯製片,英文的是原聲電影。早期中國有非常優秀的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了大量的經典外語片,很多外國明星如格利高里派克,高倉健等都曾親自會見過這些幕後配音演員。21世紀開始,隨著大批優秀配音員去世,流失。中國的電影配音質量越來越差,再難有佳作出現。所以大部分觀眾更傾向於看原聲電影。 一般影院有外語片上映時會有兩個版本,原聲和譯制,供觀眾自行選擇

Ⅸ 為什麼在國內院線里常見國產電影與美國大片卻很少見韓國日本電影呢

韓國全球文化產業學會會長李永求在「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說,韓國華語電影市場並不景氣,要把韓國觀眾聚集在銀幕前觀看中國電影,首先還是要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提升其對中國電影的評價。

你看《星球大戰》、《阿凡達》、《速度與激情》等好萊塢大片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流,場面夠大,受夠了國產五毛渣的我們,像吃了一頓朝天鍋似的,過癮啊。相對而言,韓國電影就缺少這個基因了,即便有,觀眾也不相信鄰居家的製作水準。《鐵線蟲入侵》、《漢江怪物》等,基本能代表的韓國特效水平了,韓國人哇哇地為之自豪,但我們看後不過爾爾,在中國上映後,票房可憐得也只有705萬+1300萬。

閱讀全文

與電影院怎麼都是國產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enom電影全球上映時間 瀏覽:466
怎麼拒絕異性朋友請你看電影 瀏覽:247
電影票怎麼在快手買 瀏覽:670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英文 瀏覽:409
天眼與紅毛鬼電影免費看全集 瀏覽:367
在電影院被人強佔位置怎麼辦 瀏覽:833
三體電影西瓜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524
貓鼠游戲電影構圖 瀏覽:945
微電影微塵 瀏覽:445
冰雪題材電影大全 瀏覽:480
二戰經典電影攻克柏林 瀏覽:220
吃泡麵看電影時間 瀏覽:130
西瓜視頻未刪減電影完整版 瀏覽:94
如何在電影事業上找份工作 瀏覽:168
騰訊把電影做成了游戲 瀏覽:412
愛上70歲有錢大叔哪個電影 瀏覽:864
俄羅斯二戰電影長空夜鶯在線觀看 瀏覽:588
6項奧斯卡戰爭電影 瀏覽:36
歐美頂級電影音樂 瀏覽:22
珍惜時間的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