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看完3D的阿凡達想吐該怎麼辦
目前正在放映的3D電影《阿凡達》非常火爆。可是剛放映幾天,就有觀眾反映看完電影之後眼睛出現干澀、酸痛、視物模糊,甚至頭暈、惡心想吐等症狀。有媒體報道,有人甚至出現了青光眼急性發作。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3D的效果是怎麼「看」出來的
正常人的兩眼相距約5厘米。兩隻眼睛除了看正前方之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是不相同的。雖然圖像差距很小,但圖像經眼睛傳到大腦,大腦就用這微小的差距,感受遠近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3D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影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用兩個放映機將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有重影的。當戴上特製的3D眼鏡(實際上是一種偏光眼鏡)時,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眼底上,由大腦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在3D電影上看到的立體和平時我們所看的真實的立體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虛擬模擬的結果。這種虛擬模擬的立體感需要觀看者的眼睛不斷運動眼睛的肌肉,進行緊張的調節才能完成。長時間(《阿凡達》近3個小時)處於影院光線昏暗的環境中,以及強烈聲光的特效刺激,這些都會使人的眼睛容易疲勞。加上電影情節緊張,觀眾長時間睜大眼睛,情緒激動,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出現眼睛不適,甚至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
哪些人不宜看3D電影
青光眼病人或有患青光眼危險的人。比如,醫生檢查發現眼睛前房淺、房角窄、眼壓較高的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中有青光眼患者,老年性白內障膨脹期的患者等。
嚴重乾眼症患者。長時間睜眼和用眼可加重乾眼症。如果坐在影院前三排位置,因為離銀幕太近,看片時要仰著脖子,睜大眼朝上看,使眼睛表面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增大,會明顯加重乾眼症。
有紅眼病等傳染性眼病患者。一方面長時間用眼,造成眼睛疲勞,不利於眼病的恢復;另一方面,現在看3D電影,會使用影院的3D眼鏡,除少數是一次性使用外,多數是要回收和重復使用的,易造成交叉感染。
雙眼立體視覺功能差的患者。斜視患者、兩眼視力相差很大者等戴上3D眼鏡也看不到立體效果,或者立體感很差,而且時間長了還容易出現眼睛疲勞、頭痛等症狀。
3歲以內的孩子。他們立體視覺尚未發育好,感覺不出明顯的立體效果。
護眼秘籍
●盡量選擇合適的座位,距離屏幕不能太近。座位離屏幕15~20米最好。
●選擇設備較好的影院觀看3D電影。
●近視、遠視、散光的人一定要戴矯正眼鏡觀看。
●雙眼度數相差大於250度的人最好戴隱形眼鏡。
●看3D電影時,每隔一段時間就閉一閉眼,讓眼睛放鬆一下。建議看15~20分鍾就拿掉3D眼鏡,閉眼睛休息2分鍾。
●間歇性內外斜視者和集合功能差的人,當感覺疲勞時應及時出來休息一會。
●40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應避免在暗環境下停留時間過長,應間隔半小時到亮環境下休息5~10分鍾
⑵ 孩子看3D電影危害大嗎
3D電影的光學原理反應會使人看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眩暈,嘔吐現象(特殊群體,身體不好的),建議不要讓小孩子看(1-12歲左右 吧)
⑶ 七歲寶貝吃完肯德基後去看3d電影回來就開始吐是怎麼回事
小孩不應該看3D,嘔吐這因數看是沒辦法判斷的,只能看她精神不,如果和平時不對勁就要及時就醫。
⑷ 為什麼有的人看了3D電影會惡心嘔吐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或解決的嗎
首先那有幾種可能,一 是看3D電影時周圍的空氣太渾濁,呼吸道的刺激引起大腦嘔吐的感覺。二 看3D時戴的那個超大的眼鏡太重不習慣,加上心理作用就有可能會了。放鬆一點,吃點酸的東東應該就沒事了!!嘻嘻
⑸ 看三d電影感到惡心嘔吐是怎麼回事
應該是不習慣這種放映模式,就像暈車一樣是有點兒暈電影了,也有可能是自己沒有休息好,看電影弄得大腦疲憊,多注意休息,再看兩場試試如果還是暈,自己可能真的是不適合看3D電影了
⑹ 小孩看三d電影弦暈不停吐
3D電影畫面逼真,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並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信息。 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並沒有運動。「動」,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這樣頭腦發生了「知覺錯誤」的矛盾,造成了神經中樞...的混亂。中樞力求擺脫這種矛盾的困境,發出強烈的眩暈指令,希望重新調整機體運動狀態,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的症狀。 再則,3D電影,屏幕上不僅有屏幕前面,或屏幕後面的實焦畫面,還有元素豐富的虛焦布景畫面,像遠景虛焦的樹葉就是眾多元素里的一部分。觀看3D電影時,因為這些元素會讓眼球重新聚焦,且屢屢聚焦失敗,這樣也容易產生3D暈眩症。因此,有嚴重眩暈病史、易暈車暈船、有癲癇病史的人,那些耳前庭器的平衡感相對容易被打亂的人,都不宜看3D電影。 如果你看3D電影時並沒有同步感受到旁人奇妙的感覺,那就要注意自己的眼睛是否有毛病、缺乏立體視覺功能,如斜視、弱視、屈光明顯參差,甚至是眼底病(單眼的視神經萎縮、黃斑病變等)。因為3D 電影真正享受的前提是必須雙眼視覺正常或大致相同。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雙眼屈光度超過250度以上,明顯斜視等看3D電影是沒有立體效果的,反而由於畫面不清晰,而感到視疲勞、眼睛難受。 弊:學齡前孩子不宜多看但是對小孩看3D電影還是要慎重。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由於雙眼單視,融合,立體視能力還在發育階段,更不宜多看。 不正確觀看3D電影,對眼睛是有損害的。因為需要雙眼不斷調節融合,如果一個人眼睛調節融合功能差,那他看3D電影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甚至有頭暈目眩感。老年人、高度近視患者的調節力相對較弱,連續觀看都不好,如果是在家觀看的,以觀看一小時休息一下較好。如果連續觀看,眼睛不能耐受長時間的調焦,會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嘔吐,此時應停下不再看,如果經過眼睛休息,頭痛、眼痛仍然不能緩解的,應立即到眼科就診。 有屈光不正的人觀看3D電影也比較麻煩,因為除了要戴上3D電影的專用的紅綠眼鏡外,還要架上自己的眼鏡,因此在觀看時會比較不自在,除非你先戴上接觸眼鏡(隱形眼鏡)。 青光眼患者以及可疑青光眼者不宜看3D電影,因為情緒激動、黑暗環境容易引起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的急性發作,處理不及時會失明。由於畫面逼真刺激,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不宜看3D電影
⑺ 看3D電影對小孩的眼睛是否有傷害
因為紅眼病是通過接觸傳染的眼病,如果前面的使用者中恰好有相關患者而3D眼鏡又未經過認真消毒,後面的使用者被感染的風險很大。 看3D影視不僅可能傳播紅眼病,也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隱患。專家說,常有些年齡不大的孩子看3D電影後出現頭昏眼花、嘔吐等症狀,這可能是對3D電影不適應而產生的眼部肌肉痙攣,從而引發視頻終端綜合征。由於孩子的眼球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過多地看3D影視,還容易導致原有的近視加重。
⑻ 3D電影看一會兒就頭暈嘔吐的厲害!只要是3D每次都這樣怎麼回事啊
看3D電影的時候,投影在熒幕上的畫面其實由兩幅,所以當你摘下3D眼鏡,會發現熒幕上的畫面是模糊的。3D眼鏡通過阻擋光線,使你的左右眼分別看到這兩幅不同的畫面,然後在你的大腦中產生3D影像。
這種三維效果和你平時看物體的視覺效果並不完全相同,它需要你投入更多腦力去適應,所以容易造成眼睛的緊張感和頭疼。
⑼ 小孩看了3d電影又吐又拉肚子
孩子腹瀉後,最致命的危險就是脫水,一旦出現脫水,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嚴重時會導致休克,處理不及時甚至會危及生命。但怎麼給孩子補水呢?在記者采訪中,沒想到醫生開出的補水處方竟然是——米湯! 北京兒童醫院門診部魏新苗大夫介紹說,防治脫水的最好辦法就是補液,主要是靜脈補液和口服補液,實施靜脈補液需要在醫院進行。防脫水最好的「方子」是米湯加鹽,因為這個組合含有比較豐富的電解質成分,而且也容易吸收。500毫升米湯加1.75克鹽,如此精細的量該怎麼計算?魏大夫介紹了簡單易行的辦法,500毫升的量相當於一瓶啤酒,1.75克鹽的量基本就是啤酒瓶蓋的一半。另外,在500毫升白開水中加入一平勺的糖、半啤酒瓶蓋的鹽,這種液體也比較適合腹瀉的孩子服用。 北京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沈惠青強調,醫院推薦的口服補液,在糾正脫水上更方便,更直接。將一袋口服補液的鹽沖水至750~1000毫升。口服補鹽呈粉狀,按說明配成液體,分次給孩子喂服,口服補液鹽水應該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鍾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這樣積少成多,約4~6小時就能糾正脫水。 很多家長都會以為,孩子拉肚子就是吃壞的,只要不吃了,慢慢把吃進去的東西拉完,就沒事了。其實這種「飢餓療法」是完全錯誤的。不能讓腹瀉孩子餓肚子,要讓孩子繼續飲食,防止營養不良,尤其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更需要注意。 補液後孩子還會出現稀水便,而且有時腹瀉還會加重,這是正常的,並不意味補液無效。解放軍302醫院雜病科副主任姜天俊說,口服補液鹽後,「拉稀」反而加重,是疾病發展的過程,其實不一定是口服補液鹽引起的,但也有孩子確實對口服補液不耐受,出現腹瀉程度加重,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看兒科醫生,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補液。北京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沈惠青也認為,這是由疾病本身的進程造成的。秋冬季腹瀉要經歷一個由輕到重的過程,比如家長帶孩子去看病後,開始使用口服補液,而此時如果病情未發展到高峰,那麼就會出現孩子拉得更稀的現象,拉得更稀與口服補液沒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