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的電影越來越難看了究竟是我們的眼光變高了,還是電影品質變低了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的電影越來越難看了?究竟是我們的眼光變高了,還是電影品質變低了?
時過境遷,電影行業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完善,產出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問題也是越來多,能看的電影沒有幾部,大多數的電影都只能用「嘩眾取寵」來形容。
造成這樣的原因也很簡單,過度的偶像化演員,不注重劇本的投入,有時經常會聽到一部電影幾千萬上億元的投資,聽著高端霸氣上檔次,結果拍出來的卻什麼也不是,讓廣大網友深惡痛疾。
編劇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團隊,都是寫劇本為生,但是電影行業卻偏偏不注重劇本,寧願花大價錢請大明星,也不願意花錢買好的劇本,的確,明星的流量效應能保證票房,但是爛片也因此大行其道,最後陷入一個死循環。現在的很多明星經過包裝就能獲得廣大的關注,然後沒有任何演技的情況下就被請去拍電影,投資方錢賺到了,罵聲也賺到了,最後還是我們自己買單。
㈡ 為什麼很多好電影就是有人說不好看
說實話,電影好不好看,只能看過才知道。
每個人對電影的需求不一樣,有人進電影院就是為了開心,所以一部惡搞的、能逗他笑的片子就是最好的,而對於想要寫一些影評的人來說,則是要從鏡頭,故事性,真實性,寓意,演員表演,甚至的政治偏向進行觀看,就這兩者來說,觀看《泰囧》必然得到兩種不同評價。
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如果對於現在大部分國產電影來說,以會個女朋友打發時間吃個爆米花來講,都是很適合的。
如果按照剛才提到的影評分析來說,基本上全軍覆沒。
把娛樂當成無下限的惡搞與低俗,把青春當成扭曲人格塑成法則,把商業當成明星明導的堆砌。
而營銷都是為了讓你做出進電影院的決定而做的,沒有參照意義。
㈢ 怎麼評價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作為張嘉佳短篇都市情感故事的集合,《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記錄的故事,都是張嘉佳多年以來收集的各色市井裡可感可觸的情感故事綜合起來的短篇集。這種發生在全國各地的各種不同地域文化的小故事,脫離了他們原本發生地的地域特色,強行嫁接到山城重慶來,使得故事突然間變得面目模糊,虛無縹緲起來。
就算文字變成影像化的電影,刻意賣弄生活與情感的不如意,所展現出來的依舊是和現實生活隔了一層的感覺。張一白甚至刻意用文藝抒情的加長MV手法來講這三段沒有啥實際意義的情感故事,刻意往情懷上靠,劃清與現實生活的區別。結果更加加重了張嘉佳文字里的不落實地,和生搬硬造,徹底將電影變成了一晚加入太多味精的心靈雞湯,還沒喝完呢,已經咸齁了!
㈣ 看電影怎麼說
這個電影很難看下去
The movie is too bad for me to adhere to the end.
這個電影很難把它看完
It is difficult to see through the movie.
㈤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的電影越來越難看了呢
現在的電影,無論是美國好萊塢的,還是國產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好故事好題材越來越少了。電影發展100多年來,從1895年只有一分多鍾的黑白宣傳片《工廠的大門》,到現在各種各國的電影,從黑白無聲到3D,電影質量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㈥ 怎麼樣判斷一部電影是否值得進電影院看
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11月20日下午18時57分,中國電影2017年度票房達到500億元,用時為324天,創下歷史最快紀錄。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影市,但是各類影片魚龍混雜,好的影片讓你驚艷,壞的讓你惡心。
如何在茶餘飯後選擇一部好看又不讓你失望的電影,讓你覺得對得起支付的電影票錢。
1.看導演
導演決定著一部影片的好壞,一個著名的導演,則是票房的保障,也會有更多的影片投資人為期保駕護航。
也有一些不出名的導演,在拍第一部影片時,找不到投資人,只能自己賣房拍片,甚至會導致影片擱淺。
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一直活躍在電影拍攝的前線。
第五代導演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為輝煌的一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
主要是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張藝謀去年導演的電影《長城》,陳凱歌導演即將上映的《妖貓傳》。
第六代導演則有更多我們熟悉的,賈科長(賈樟柯)、寧浩、管虎、王全安、陸川、婁燁。
之所以會有劃分第幾代導演,是因為他們是科班出身。
再例如馮小剛,姜文,一個是從美工轉到導演,一個是從演員轉到導演。
再看香港導演,香港電影被稱為『東方好萊塢』,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則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
八十年代涌現出了暴力美學大師吳宇森,擅長武俠片的徐克,槍戰片杜琪峰,王晶今年的轉身之作《追龍》,陳可辛零差評的《中國合夥人》。
當然還有小資們的首選王家衛導演,據說拍片從來不用劇本。
最重量級的星爺,可以說是票房霸主,《大話西遊》成為永遠的經典。
還有咱們的寶島台灣,問鼎奧斯卡的李安導演,《最好的時光》侯孝賢。
好萊塢導演『鬼才』昆汀,姜文也被稱為中國的昆汀,『諾蘭出品,必屬精品』的諾蘭,今年的導演的《敦刻爾克》。
以上列舉的導演則是本人比較喜歡的,而且也是出佳片比例最高的導演。還有韓國、日本的導演以後有機會再重新梳理。
2.看演員
很多的人看電影有時候就是直奔演員去的,當然這也是比較靠譜的選擇。一個好的演員可以彌補影片中的不足。
說到演員必然要說演員的演技。如果一個電影的演員在尬演,尷尬的不止是他自己,還有觀眾。他們更應該多去看一下那本名著《演員的自我修養》。
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注重演員要融入到角色,角色即演員;布萊希特體系,要求演員高於角色,要駕馭角色,要用表演技巧來表演角色。
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藝術體系,你懂得。
中國內地的演員在國際上獲獎的影帝,葛優葛大爺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夏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廖凡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以及前兩天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段奕宏。
還有智商與情商雙高的黃渤。最會演大哥的孫紅雷。
女演員推薦顏丙燕,可以看一下她主演的電影《萬箭穿心》。
藝術無國界,再說一下韓國演員。個人有時候更喜歡韓國的電影演員,去年《隧道》中的河正宇,大叔演員宋康昊和孔侑的《密探》,《新世界》中的黃政民,動作演員宋承憲,一口吃掉一個雞腿的馬東錫。
3.看是否獲獎
當然獲獎影片並不會差,這邊要說的是,一些影片里演員獲獎,但影片沒有獲獎的電影,這樣的電影也值得推薦看一下。
推薦一個小眾的電影展: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這個電影展的影片有的不會在電影院上映,但是在這個電影展獲獎的影片都值得一看。
推薦兩部《黑處有什麼》、《心迷宮》
而且這些青年導演,大多用的都是業余演員,但是也並不會覺得他們的演技有多浮誇,反而都能將情緒表演的很到位,人物塑造的也很豐滿。
4.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影片上映兩天以後看群眾們的反映,好的電影自然好評如潮,差的自然撲街。
這無疑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最受用。但是一百個觀影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品味不一樣,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差。
有人會覺得不在意電影票的錢,但是你不得不在意你看電影所用的時間,好的電影讓你如沐春風,饒有趣味,差的電影讓你如坐針氈。
不管怎樣,看電影本身是一種娛樂的方式,你開心就好。
―END―
㈦ 難看的電影 英語怎麼說
a boring movie
a poor movie
㈧ 電影院怎麼進
先打車到電銀院門口~~
然後找到售票處,買你要看的電影的票
進場,工作人員檢票~~
最後找座就行了~~~ 找不到座您就找導票員,讓他給你指座
㈨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的電影越來越難看了是我們的眼光變高了,還是電影品質變低了
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看的電影並不是特別多,因為時間有限。我喜歡在電影上映的時候去看,這樣就能第一時間接觸到最新鮮的電影,就像吃菜一樣,小炒總是比流水線生產的更好吃。
所以,覺得現在電影不好看的原因大致就是這些。希望對你有些參考。歡迎關注我,定期分享好電影。
㈩ 看過《唐山大地震》的請進! 聽說這部電影很好看 很感動人心 大家感覺怎麼樣
這部電影可真是褒貶不一啊,剛出來時候在豆瓣上只有不到6分,不過現在升到7.5了,說到看過的感受,怎麼說呢,首先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錯是在命名上,如果名字改成地震之後,或者乾脆就叫震後或者更有點深度叫餘震,我想會被更多人接受,因為電影的主體描述的就是地震之後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情感糾葛,這讓花錢買票的觀眾看完後有種被騙的感覺,被電影名字吸引來之後發現名字只是噱頭,只是為了吸引你進來,然後再用煽情的表演打動你,讓你掉眼淚,讓你覺得票錢沒白花……
說到眼淚,我想說的是,看這樣一部電影,很難
做到不哭,你在看汶川地震的新聞畫面時心靈肯定是有所觸動的,面對生離死別時人們心裡的痛楚是正常的,導演只是藉助電影語言放大了這種情感,讓你看的時候忍不住落淚,宣傳方甚至以讓觀眾哭作為賣點,但能讓觀眾哭的電影就一定是好電影嗎?我想說的是,很多電視劇也能做到,而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內地拍的電視劇的感覺~
以上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不滿意的地方,但反過來說,你也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就現在內地電影的大環境而言,這樣的一部算是主旋律的電影拍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是別的模樣可能會有更多人不喜歡。所以說,馮導是一個合格的「匠工」導演~
總的來說,如果滿分10分,我會打7分,還是推薦你看的~
(嚓,用手機不知不覺碼這么多字,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