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電影打過長江精彩內容怎麼寫

電影打過長江精彩內容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9-09 02:51:45

①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摘要 楓葉荻花瑟瑟,長天秋水澄澄,眼前彷彿一幅濃墨重彩的水墨畫,然而江南之秀麗與硝煙交織,最令我震撼的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②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

一個個或深或淺的腳應形成一道蜿蜒曲折的軌跡消失在沙灘的盡頭,綿延在天邊嗜血的夕陽上,是那麼清晰熾眼的一道神來之筆,下面是給大家介紹一篇關於抗戰的 觀後感 ,歡迎大家查閱。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1

我把淮海戰役反反復復看了三遍,總覺得還是不大明白怎麼回事。這是世界戰爭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太多的後人正想對這次在中國的中原戰場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緊湊,卻又花了大的筆墨來描寫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細節,來突出戰斗的慘烈,指揮員的緊張。

相對於勝利的結果來說,戰役的過程是環環相扣的。中原戰場是如此大規模的局勢調動對雙方的指揮官來說,都是及其嚴峻的考驗。戰機稍縱即逝,黃伯韜的被圍完全就在於他兩天「種.種原因」的磨蹭,沒有架浮橋,讓十萬人馬成了粟裕的盤中美味。這是他做為指揮官的失職。

可對於杜聿明來說,失敗的結果是他早就預見到的。他拿著蔣介石措辭嚴厲的親筆手術,無奈,憤恨。蔣介石給他過四十四歲生日,讓蔣經國帶著10萬銀元給杜聿明的母親過生日,軟硬兼施,逼杜聿明帶兵撤出徐州,卻又在中途來了這樣一紙手諭。三條作戰路線,粟裕賭准了杜聿明不會愚蠢到走兩淮,雖然我軍都已經在截獲的國民黨電報裡面得到所謂國防部的建議,讓杜聿明走兩淮。畢竟,杜聿明被蔣介石從徐州調葫蘆島,又從葫蘆島調徐州,他在國民黨的軍官裡面,還是有軍事才能的。

但是應了巴達維的那句話「您為什麼不讓那些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年輕將軍們在戰場上作出軍事部署,而要每逢戰事,親自督戰,做做站部署呢?」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在電影裡面是屢屢被敗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蔣其人身為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的校長,到底會不會打仗,這個,沒有研究過蔣介石的生平,也無從說起,不過,撤出徐州之後的杜聿明收到的蔣介石的一紙措辭嚴厲的手書,就已經預感到他杜聿明的後路就掐斷在了這淮海戰場上了。他滿腹的憤恨,慨嘆說——「不知三軍之權,而統三軍之任,沒到重要關節總是直接干預指揮,唉——完了!完了!照這個手令執行,三個兵團,數十萬將士,眼睜睜的就——」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許是杜聿明被俘後中共給他治病,而後全家在大陸團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對於杜聿明的描述是很豐滿的,從某總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甚至還有專門的他T恤士兵,不想讓自己的士兵凍死餓死,不帶武器投降的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鏡頭。

而於蔣介石的蹩腳的軍事指揮才能相對應了,還有他的治國方略,太多的事情是從根基上決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註定了不會有什麼扭轉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顯出了他的悲劇色彩,沒有什麼來挽救他的絕望,結束自己的人生,儼然成了他最後的選擇。

陳毅元帥曾靜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推車推出來的」,蔣介石打仗的時候忙著平息後方人民的騷亂,而共產黨的部隊這邊,人民群眾傾家盪產也要支援前線,這就是人心。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2

為了配合學校發出的熱愛家鄉、迎接國慶90周年活動,我在暑假專門觀看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I——遼沈戰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這場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塔山阻擊戰。

塔山並不是山,只是錦州與錦西之間一個有著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1948年遼沈戰役錦州之戰打響,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當時的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在這里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阻擊防禦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戰鬥打得異常慘烈,解放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錦州的國民黨救兵,為遼沈戰役的關鍵——錦州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先機。戰斗共進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約100米,共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從而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錦州攻克之後,長春的國民黨守軍起義,衛立煌逃走後,沈陽的守軍投降,緊接著我們有攻克了營口。遼沈戰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7.2萬餘人。這一戰後,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主席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沈戰役結束後,又經過了平津戰役、淮海戰役,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遼沈地區這片曾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如今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我們相信英雄們鮮血不會白流,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3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90周年紀念以及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一邊是承前的歷史,一邊是啟後的未來。作為中華兒女倍感振奮,同時深深領悟到國力強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持續8年之久。

紀念大會和閱兵式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據了解,抗戰勝利日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閱兵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以及前輩們的奮戰精神。作為中華兒女更不能忘記歷史,就拿圓明園來說吧,圓明園作為愛國主義 教育 基地,去參觀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極深。人群中有憤怒,有痛心,憤怒當年英法聯軍禽獸般的暴行,痛心這被燒毀掠奪的絕世園林。然而,大多數人恐怕是一時的感情沖動,離開園林後便將一切拋之腦後,照樣我行我素。若是這樣,那圓明園只能又徒添一聲嘆息。如今我們要想在世界強國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學,廣納百川,以傷疤作為警鍾,不斷進取,開拓創新。雖然現今中國已有些成就,而要趕上發達國家,還必須得靠新時代的我們發奮圖強,繼續努力,確保國力強盛。

中國夢,是屬於我們的夢,我們的夢,一定是跌宕起伏卻又精彩滿程。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4

記憶中,很久沒看黑白電影了,似乎已經淡忘了,但在我們這些90後大學生的心中並不代表消失了,因為當那熟悉的革命奮斗旋律響起時,我們便找回了那些年學校里組織在國旗廣場前看電影的那段歡樂的、難以忘懷的時光。黑白電影,它充滿了濃郁年代感,不僅這樣,其骨子裡還流淌著革命的本質,傳達出一種當時的人們朴實自然的品質卻又隱藏著一種強大的張力給予你無限的力量。我想抗日戰爭片《地道戰》就是這樣一部好的黑白電影。

雖然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之中,但這樣一部好的電影依然是我熱血沸騰,彷彿回到了那個用鮮血染紅紅領巾的時代。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觸,是因為「地道戰」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片中人們對革命的無私奉獻,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可敬,對高尚情節的追求,對那些勤勞而充滿智慧的中華兒女的崇敬愛戴之情。

1942年,霸道的日本軍侵入中華兒女的國土,在中國冀中平原上,有這樣一群英勇奮戰的男女士兵,憑著一顆愛國的心,從四面八方趕來集齊,准備戰斗。為了能順利的戰勝日本軍,冀中根據地的人民用智慧作戰,展開了挖地道的行動,我方士兵運用野外地道站的戰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終於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有智謀的高傳寶,令我無比的佩服;有忠誠至上的老鍾叔,有讓人臭罵的漢奸湯司令,還有那個令人恨之入骨、窮凶及惡的日本山田隊長,這些老演員所刻畫的深刻的人物形象彷彿如電影中那些經常響起的動聽的音樂一樣,時時縈繞在耳邊,難以揮之。

電影結束了,我卻還意猶未盡,腦海中還都是當地人們作戰的畫面。那麼的鏗鏘有力,那麼的富有感染力,使我看完之後內心熱血沸騰,感觸頗多。我想那是一份對高傳寶同志的敬佩之情,一份對士兵們頑強斗爭意志的佩服,一份對司令可笑舉止的憤恨,一份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與其說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還不如說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偉大人們才是奇跡,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捍衛了中國的領土,是他們在民族抗日戰爭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記。而正是這一點,才會讓我們每次在看這種紅色電影時,內心會產生了一絲感動,一種莫名的沖動,一份對人性、對自由、對和平的強烈渴望,一份久違了的愛國情結。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5

平如是一個男人的名字,美堂是這個男人的妻子,這本書是平如在美堂過世之後對這一輩子的回憶,從打小開始到遇到美堂,到美堂過世。整本書沒有任何華美詞彙的點綴,有的是真情的流入,有的是一個老人對人生的詮釋,有的是鉛華落盡後的平常,有的是讓我們這些晚生對人生真諦的感悟。

老人這輩子是不虛此生的,經歷總是美好的,人生的經緯度因為經歷而更加完整。孩童時期的平如是大戶人家的少爺,他經歷過富家子弟的日子。他喜歡豐子愷的畫畫風格,當自己八十多歲的時候開始描摹豐大師的作品,學習畫畫,然後把對兒時的一些記憶畫出來,讓我們這些晚生也能生切了解屬於那個時代的一些 文化 。

老人參過軍,打過仗,是真真實實地從戰火中過來的。抗日戰爭時生命的無常,面對死亡時的那種絕望,兵荒馬亂之時人們的簡單,所有種.種讓我不禁感概:人生啊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踏實快樂不好嗎?生存真的需要那麼多那麼多的東西來點綴嗎?到底是點綴還是累贅?

平如和美堂是媒妁之言的婚姻,他們的相見、戀愛、結婚,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平常常。柴靜有一次問老人:「第一次見到美堂,覺得美嗎?」老人如實回答:「那時覺得女孩子都是好看的。」相親結束,平如帶著幾張美堂的照片回部隊,繼續戰爭,那時候他站在船頭,看滾滾長江上波光,覺得他自己的命從此輕慢不得,因為生命中多了一個人,他還拿著照片給他的戰友們看,這些點點滴滴是多麼的幸福。真正的感情就是如此,不需要太多的誓言,太多的物質,真正愛一個人會把他放在心上,而不是嘴上。

有人說夫妻之間吵吵鬧鬧才是正常的,貌似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會吵架、吃醋、相互折磨,美其名曰「在乎」,我不這么認為。老人回憶說他記憶中只有和美堂吵過一次,老人說那時候年輕氣盛,之後就在也沒有爭吵。兩人彼此不說話,過了兩三個小時,他過去拉她要勸解,沒想到美堂倒噗哧一聲笑了起來。我覺得愛一個人是信任和包容,而不是佔有、比較。今天我愛你多一點,明天你一定要愛我多一點,我覺得這樣愛情是交易,付出計較回報,所有世間美好的東西都會打折。

平如說:「看電視,一個男的也五六十歲了,跟老伴兒吵架了,這個男的說他老婆如何如何不好。她沒你文化高,她智商不如你,你的邏輯好,你會分析,她不會分析,她講不出理由,她對你好的時候你想過沒有。你有理,可是你無情。」這是一種暖暖的智慧,這是一種包容和諒解。活著本來就不要太多的斤斤計較,當下的得失,如果把時空無限拉長以後,誰得誰失誰知道。活著,愛著就好。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抗戰電影觀後感500字作文8篇

★ 抗戰電影觀後感500字作文8篇(2)

★ 抗戰影片觀後感300字

★ 抗戰影片觀後感作文3篇

★ 抗日戰爭感受作文300字

★ 中國抗日戰爭心得體會

★ 抗日戰爭感悟500字

★ 抗戰文章讀後感作文

★ 抗戰勝利70周年觀後感500字5篇

★ 觀看紀念抗日戰爭的紀錄片觀後感

③ 看《建國大業》後的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④ 打過長江去觀後感

打過長江去觀後感格式:

1、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

2、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3、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4、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範文:

1、不同於常俗的戰爭片,《打過長江去》既有寫實的戰爭場景,也有意念化的人物處理,比如說,在片中有一對兄弟,哥哥李綬光,是我黨的優秀指導員,帶領先遣小隊潛入敵營,為迎接渡江戰役的大進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打過長江去》以渡江戰役為背景,立足小人物視角,從「兄弟對陣」和「平凡戰士的犧牲」來體現戰爭的殘酷性,以及祖國統一來之不易。為了讓故事呈現更加飽滿,影片還融合了諜戰、懸疑等商業元素,既符合時代精神的主流價值,又豐富了影片的觀賞度和可看性。

3、《打過長江去》與以往宏大敘事的戰爭影片有不一樣的格調,從細節出發,從人物出發,以情感為內核,在戰爭中融入「兄弟相爭」的復雜情感,以小切口折射大世界,小人物呈現大時代,於細微處灼見真章。

4、「每個偉大時刻的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個平凡人物,在宏大的歷史呼吸脈動之間,植入小人物的基因血脈和生命肌理。」這種平衡感,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成為電影中的「小人物」,情緒共振,形成強烈的共鳴感。

(4)電影打過長江精彩內容怎麼寫擴展閱讀:

1、《打過長江去》是由韋廉監制,彭順執導,趙寧宇編劇,張桐、於越、楊軼、淳於珊珊、洪天照領銜主演,趙濱、許雅婷、姬曉飛、趙靖舒玉、賀寬、閆鵬主演,聶遠特別出演,呂小品、趙寧宇、王勁松友情出演的電影。

2、故事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人民解放軍一支先遣分隊潛入江南,打進虎穴鬥智斗勇,命懸一線卻與各種敵人殊死斗爭,為祖國統一而捨生取義、奮勇拼搏,最終配合百萬大軍渡過長江,將紅旗插遍中國

⑤ 《打過長江去》:打進虎穴命懸一線,險象環生殊死斗爭

於2019年上映的《打過長江去》,是由香港導演彭順執導,張桐、於越、楊軼等主演的精彩戰爭電影。主要講述渡江戰役打響前夕,人民解放軍一支先遣分隊潛入江南,打進虎穴鬥智斗勇,身處險境卻與各種敵人殊死斗爭,最終配合百萬大軍過長江的戰爭劇情故事。這是香港導演彭順來內地拍的主旋律戰爭題材電影,在香港導演眼中,如何解讀渡江戰役這段 歷史 ?

影片的背景是渡江戰役發動前夕,我軍多支先遣隊隱蔽過江,在江南人民和地下游擊隊的幫助下,先期執行特殊任務。然而解放軍某營的肖營長帶領一支先遣隊過江半個月了,連著四天電台呼叫一直沒有音訊,會是會不會出事了?上級決定派出以李綬光為隊長的先遣隊前去查明情況,故事情節由此展開。

李綬光帶領解放軍先遣隊化裝成國軍,從八圩港過江穿過江堤到達太湖鎮,很快與當地地下黨聯絡人接上頭,暗語對得上,地下黨聯絡人小林帶領他們去見叫老爹的游擊隊,一切似乎順風順水,根據預先的約定,太湖鎮燈籠為號,在預定的時間與肖營長匯合,李綬光也讓人把燈籠掛上。

然而背景音樂馬上變換成緊張的模式,而人物之間不自然的表情也似乎透露出玄機,他們真的是地下黨嗎?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忽隱忽現的人影,預示了危險就在眼前。與總部聯繫上的肖營長及他的先遣隊員也按燈籠為信號,在指定的地點前來匯合。然而這是敵人一個謀劃已久,請君入瓮的陰謀,一張大網向他們撲來,中埋伏的兩支先遣隊命懸一線,他們能完成任務嗎?拿到江防圖的情報嗎?

死裡逃生拿到了江防圖情報,電台卻被打爛。渡江戰役馬上要打響,如何把情報發送出去?好不容易與當地真正的地下黨聯繫上找來了電台,卻被國民黨特務捕捉到無線電波信號,卻引來了敵人大隊人馬來包抄,先遣隊九死一生,能完成任務嗎?

本片最具看點的是,在戰爭中融入「兄弟相爭」的復雜 情感 。身處兩個不同陣營兄弟之間的矛盾糾葛,哥哥李綬光是共軍先遣隊的教導員,弟弟李綬明是身處國民黨陣營。為了各自的信仰,他們把槍口對准了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這槍能開得下去嗎?如弟弟所說的,從小父母雙亡,是哥哥一手帶大的,哥哥走了,家也沒了。現在兄弟倆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站在不同的陣營,手中的槍能下得了手嗎?

可圈可點的是,影片中運用了一些影片資料,通過遠景、近景結合特效,展現百萬雄獅過大江的大場面,戰爭場面非常精彩,尤其是槍炮交火、爆炸硝煙等場景特效非常逼真。為了讓戰爭題材故事呈現更加新穎,以獨到的方式,以小見大的情節設計很有新意,影片還融合了諜戰、懸疑等商業元素,讓影片更具觀賞度和可看性。

⑥ 打過長江去李綬明結局

《打過長江去》無疑是一部角度新鮮有足夠寫實的愛國主義戰爭電影,影片所歌頌的,是更多的為了祖國的解放而奉獻和犧牲的無名英雄們,他們倒在了黎明前的最後一刻,卻讓解放的腳步變得更加堅實而穩健。由此,在和平年代,重現曾經的斗爭,重溫曾經的壯烈,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

電影《打過長江去》不僅有著歷史學術價值,更有著毋庸置疑的歌頌與緬懷的意義。親情重要還是正義重要?這是個問題。在他們兄弟的血緣關系之上,橫垣有著不同的革命信仰和家國觀念。

如果從廣闊的視野和廣闊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光明力量和黑暗力量之間的變化,那麼鏡頭投射在兄弟之間的愛和殺戮中更能讓人們感受到斗爭中的痛苦。在整部電影中,兄弟倆有很多交集。當李綬光被敵人包圍並乘船突破時,他的兄弟李綬明雖然舉起了槍,但沒有瞄準射擊。

後來,李綬明被捕。作為一名兄弟,李綬光也知道感情和理性,並在眾議中說服了他的兄弟。手足之間的深厚關系就是這樣。雖然概念不同,但仍有良心,這也為他的兄弟放棄黑暗投票奠定了基礎。

⑦ 找一電影,英國軍艦到長江,毛主席命令開打是什麼電影片

決勝時刻 (2019)

還有一部電視劇《外交風雲》里也有這個紫石英號事件。

⑧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內容

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高度贊揚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⑨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打過長江去》作為一部獻禮片,在創意上的確不錯,之前,表現類似題材的,只有一部「渡江偵察記」。

影片導演邀請的是香港導演彭順,之前彭順曾經導演過抗美援朝題材的《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在表現戰爭場面上展現的彈火橫飛、炮火連天的情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近年來少見的一部表現此題材的影片,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彭順作為香港導演,也有著他在執導這類題材時必然遭遇到的水土不服的問題,所以影片引起爭論也多。《我的戰爭》當年取得的票房為3648萬元。


而弟弟斥責敵人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個人仇怨,而是直指林長官:「你分裂國家。」可見整個電影都是統一地圍繞渡江戰役的歷史意義而展開了情節的編織。應該說這是電影立意的新穎處所在。

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在電影里設置出的兄弟關系的轉化上,缺乏必要的合理性,這關鍵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標題中所指出的文戲太弱的緣故。影片里的兄弟見面,本來有很多的內心沖突的戲,但整個電影里,兩個人的性格沖突嚴重不到位。特別是電影里的重點人物、解放軍教導員李綬光在電影里台詞量非常有限,估計不會超過一千多字,在兄弟見面時,弟弟李緩明的轉變,根本不是李綬光動之以情、曉以大義的勸說,而是因為頭號敵人林長官把弟弟綁架到郊外,准備槍殺,而無巧不成書的是,這里正是哥哥李綬光的埋伏地點,於是哥哥把弟弟順竿爬蛇地給解救了,弟弟也就一言不發地站到哥哥的陣營里來了。可以說,電影粗暴地把弟弟推到了歷史正道的陣營中來,而不是哥哥用自己的思想影響了他,從中正可以看出,電影對人物刻畫的粗疏,不得不通過強制性、偶發性的情節來推動人物立場的轉變,這不能不說是電影的一個敗筆。

閱讀全文

與電影打過長江精彩內容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面紗原聲音樂 瀏覽:543
電影偷香資源 瀏覽:890
世界最美的電影 瀏覽:267
中文字幕要電影網站 瀏覽:769
電影消除原音怎麼保留背景音樂 瀏覽:822
好多小飛蟲會爆炸是什麼電影 瀏覽:686
神馬倫理第九電影 瀏覽:79
好看的電影戰爭免費 瀏覽:572
her電影在線 瀏覽:35
國外音樂生勵志電影 瀏覽:76
怪物獵人電影叫什麼 瀏覽:45
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視頻電影 瀏覽:515
電影沙拉的筆記本迅雷下載 瀏覽:712
微信好用的看電影公眾號 瀏覽:325
火影忍者女孩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476
工作女郎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215
登堂入室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97
微電影平安中國之守護者心得體會 瀏覽:30
法國微電影鏡子影評 瀏覽:538
征途電影迅雷電影天堂下載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