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晚上拍電影怎麼用光

晚上拍電影怎麼用光

發布時間:2022-09-04 11:53:16

Ⅰ 電影拍攝時,怎麼用燈光來模擬現實光源

這個問題略微有些籠統,嚴格講,電影拍攝時,只要是非自然光拍攝,只要使用了燈光,都是在用燈光在模擬現實光源。但這中間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模擬畫面中不存在的假定性光源,如陽光、月光、陰天的天光,以及畫面中看不到,但我們假設存在的路燈、車燈、霓虹燈等等光源;另一種是模擬電影場景中真實存在的道具光源,如陳設在場景中的台燈、落地燈、吊燈、燭火、電腦電視屏幕等等。我想,題主問的問題應該主要屬於後一種情況。 雖然是模擬,但這種模擬的行為在不同的影片和不同的電影攝影師處理起來,在分寸上的把握是不一樣的,並不能一概而論,這種分寸上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影片的風格和電影攝影師、燈光師工作習慣的差別導致的。如果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光影都追求紀實風格的真實感,那麼在處理起來,就會盡量還原現實。以燭火為例,燭光火光的特徵是色溫低,大概色溫在2000k左右,顏色看起來發紅,燃燒的過程中會有閃動和搖曳,你只要模擬到了這些特徵,基本上就可以模擬燭光了。過去膠片拍攝的時候,膠片感光度不如現在的數字攝影機,所以有的攝影師為了追求真實感,就在畫外和道具燭光相同的角度點亮更多的蠟燭,比如畫面里有一支蠟燭,依據所需要的光孔,可能要在畫外放置十支二十支加粗了燈蕊的蠟燭,或者其它火光來照明,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當然也可以用功率合適的鎢絲燈,放在相同的角度,燈前加上能把色溫降到2000k左右的色紙來模擬燭光的顏色,再通過變換調壓器的數值或者在燈前用一些遮擋物來晃動,人為地製造不規則的閃爍,盡量去模擬。現在都使用數字攝影機來拍攝,感光度較膠片有了長足的提高,攝影師可以少用一些蠟燭,或者使用相對小功率的燈具來模擬了。同樣,模擬電腦電視屏幕的光源,我們也可以通過調亮屏幕亮度,縮短屏幕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增加屏幕數量這些方法來產生真實又照度足夠的光源效果,也可以使用LED、Kinoflo這些柔光燈具來模擬。

Ⅱ 攝影打光技巧

基本沒有全黑環境,夜晚房間一般都會在窗外補光,模擬自然光從窗投射,另外還會用一些小燈在需要補光的地方,用遮擋、反射等方式營造視覺不容易看的光束到但實際是有光補充的漫反射光,還有就是在這種環境,一般都是超大光圈鏡頭。還有許多不太講究的方法就是後期製作的時候調黑,加上運動跟蹤、遮罩蒙版等方式保證被拍攝物體的輪廓有足夠的視覺效果,將背景相對調黑。第一張圖是藍色的?也有一種拍攝方法是加ND鏡,減少進入鏡頭的光亮,來模擬黑環境,這種拍攝的好處是物體的細節保留,光照度降低。

第二張圖,是在人物右側補了光,從背景看的話場景內人物右側是沒有強光源的,人臉的光比較突兀,這種補發大多是反射補,在另外一個角度投射光,用反射、漫反射的方式將光源消減到與場景相比配的照度,再投射到人物上,從人物右側脖子的陰影可以看到,這個補光的面積不大,主要是針對臉部,而且高度應該高於人物身高,另外判斷在人物左側也有類似的補光,但照度更小,面積更聚焦在人物頭部,看脖子的明暗與肩部對比,另外在人物的上方靠後應該也有補過光的,看頭發兩邊的光照,但是人物左肩沒有光,但是人物背包的帶子後側是明亮的,所以這個光是模擬路燈的,比正常路燈的光照要小許多就是了。而且估計攝影機的背後,會有一大塊漫反射光板,用來實現漫反射及削弱部分光到人物的正面。其實電影拍攝之後,都要後期的,所以不一定能布出很逼真的光,只要光照足夠,後期是可以調整的。

拍電影的布光跟攝影布光是兩個概念,前者是盡力模擬自然環境,需要將環境各個角度都考慮進去,而後者是為了凸顯拍攝主體,布光與環境的融合度一般不太考慮。

Ⅲ 攝影的基本燈光怎麼打

攝影的6種基本燈光布局:

1、分割布光 (SplitLighting)

顧名思議,就是把面孔一分為二,一面光,一面暗,會製造出較強烈的戲劇感,適合個性或氣質較強的人物例如藝術家、音樂家等,當然陽剛味也會較重。

要製造這個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於對象的左邊或右邊,可稍稍移前或後,以遷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須跟隨對象的面孔而改變,頭部轉向的時候,燈光也應跟隨。

(3)晚上拍電影怎麼用光擴展閱讀:

主光:

主光是被攝體的主要照明光線,它對物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的表現起主導作用。拍攝時,一旦確定了主光,則畫面的基礎照明及基調就得以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對一個被攝體來說,主光只能有一個,若同時將幾個光源作主光,被攝體要麼受光均等,分不出什麼是主光,畫面顯得平淡;

要麼幾個主光同時在被攝體上產生陰影,畫面顯得雜亂無章。

輔光:

輔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產生陰影部位的亮度,使陰暗部位也呈現出一定的質感和層次,同時減小影像反差。

在輔光的運用上,有一點應明確,輔光的強度應小於主光的強度,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並且容易在被攝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

輪廓光:

輪廓光是用來勾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輪廓光賦予被攝體立體感和空間感。

逆光和側逆光常用作輪廓光,輪廓光的強度往往高於主光的強度。深暗的背景有助於輪廓光的突出。

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用來對被攝體局部進行裝飾或顯示被攝體細部的層次。

裝飾光多為窄光,人像攝影中的眼神光、發光以及商品攝影中首飾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

背景光:

背景光是照射背景的光線,它的主要作用是襯托被攝體、渲染環境和氣氛

Ⅳ 燈光攝影技巧

燈光攝影技巧

在人像攝影燈光照明中,不同的布光方法可以營造出各種氣氛的效果。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燈光攝影技巧,希望你會喜歡!

燈光攝影技巧

1. 一個柔光燈

A:柔光燈

這是最簡單的布光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常用的,只需要一個柔光燈就可以。放到模特的左、右任意一側即可,柔光燈要放到比模特高一點,從上方45度角方向打下來。

2. 加亮

A:柔光燈,B:反光板

如果覺得只用一個柔光燈太暗的話,可以放一個反光板在主燈的對面。折射部分光線,讓需要突出的細節部分拍攝得更清晰,將整個主體加亮。

3. 加強對比

A:柔光燈,B:黑色反光板

使用反光板的目的是增加亮度,而使用黑色反光板則相反,枝術上來說它的作用不是反光,所以你也可以稱之為「減光板」或「吸光板。使用黑色反光板的原因是要降低主體一側的亮度,讓照片的對比效果更突出。

4. 背光式

A:柔光燈,B:背燈

如果想為照片加入一點不同的效果可以使用背燈,突出模特頭發的層次,同時高光也可以突出模特的身材。

5. 側光

A:柔光燈,B:側光

柔光燈的強度應該比側光強,側光可以為模特正面補光,減少明暗對比度。

6. 三燈

A:柔光燈,B:顏色側燈,C:顏色側燈

在模特身後加上兩個不同顏色的燈光可以為照片做出特別效果,非常適合拍攝時裝時使用。

實用攝影燈光技巧

觀察光源

現實生活的照明光源大體上可以劃分為自然光和人光燈兩大類。自然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太陽光。人工光中有鎢絲燈、日光燈、公路上的水銀燈。

在影視燈光領域中,影視場面有必要明確和設定「光源」環境。特別是人工光源的場合,是鎢絲燈還是日光燈?不同的設定所產生的氣氛完全不同。

我們來看這個場景(下圖1.2)前景有三條馬路,兩側馬路是藍色的,中間的馬路是黃色的。選在這個地方拍攝,如果光源不確定,稀里糊塗地拍攝一個一個鏡頭,連接起來會亂七八糟,發生跳光現象。

色溫

色溫是一種表達「有色光」的方法。

最通俗的解釋,色溫就是「光的顏色」。低色溫是紅色的,高色溫是藍色的。

最通俗的解釋,色溫就是「光的`顏色」。低色溫是紅色的,高色溫是藍色的。

生活中的光線都具有偏色特徵,稱「有色光」,只是人們已經養成習慣把「有色光」看成「無色光」。任何人都無法看到「有色光」,即使戴上有色眼鏡,一旦佩戴時間長了,適應後也會感到沒有顏色,對這個世界的光影仍然「感到正常。

我們拍電影需要一個穩定的」有色光」,不然拍到影像一會紅顏色,一會藍顏色,沒法欣賞。一般我們選擇穩定的「有色光」,有高色溫光源5500k和低色溫光源3200k這兩種。於是製作燈泡的商人就製造了用於拍攝電影的兩種燈泡。隨著影像文化的普及,高色溫光源5500k和低色溫光源3200k作為兩個標准也漸漸普及,成為影視常識,並且利用這個「常識」可以玩弄一番「光色」,給影像添加味道。

高色溫光源5500k

太陽光直接照射的情況下,大約是5500k的色溫度。這種光叫「日光」,所謂「陽光直射」、是太陽直接照射時的色溫度。多雲天氣,日光通過雲層時,色溫溫度大約達到6000k以上。

低色溫光源3200k

鎢絲燈的光源的基本色溫是3200k,但是燈泡長時間使用會老化,其色溫就會降低一些。

實際生活中的光源很微妙。日光燈可分為白色、晝日色。在影視製作中那些比較專業的日光燈,以A的數量來評價熒光管,AAA表示級別高,稱為3A熒光管。其色溫比較好,大約是4500-4800,這些色溫值,因燈管壽命和清潔等因素會有所變化。

正常光源的概念

攝影的「正常光源」概念,是指通過校正「有色光」,可以正確還原物顏色的光源。例如數碼攝影機能在自動白平衡設定之後可以把「有色光」自動校正成為「無色光」。

玩弄色溫度(WB)

在數碼攝影中可以利用色溫特徵來再現特定的光源,這是色溫運用的技法。具體作方式是在調整白平衡時,用偏暖色的白紙作為「白標准」來拍攝,攝像機會偏向冷色調,同理,用偏藍的白紙作為「白標准」來調整「白平衡」,攝像機會偏向暖色調。也可以在製作後期通過電腦來調整畫面的顏色。

如果想再現月光的味道,可以依靠照明來表現,照明光線比攝像機「白基準」色溫提高1000-2000K、顏色會發藍。畫面帶有藍的色調,可以明白地表達夜晚氣氛。

如果你想要再現愛迪生電燈泡那種橘黃色的感覺,例如場景為飯店、酒吧等這些場所的布光,可以把「白基準」色溫降低500k左右。如果設定場景為商品展現廳也要降低色溫。事實上,許多高檔商店內部安裝調光設備,把照射商品的照明降低一些色溫來吸引顧客的眼球。專家認為:用橘黃色光線作為記憶色來展現商品其效果最好。

布光本意

打光是保證必須的光亮

在光亮不足的環境下不能隨心所欲拍攝。燈光可以提高環境的亮度,保證必要的感光度。

打光是促使顏色鮮艷

影像的顏色和拍攝時充足的光照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要是沒有充足的光亮,無法指望顏色飽滿。要是暗處沒有基本光照,所拍出的影像就會黯然失色。

打光是視覺創意

導演對光效的設想是一種場面調度,稱「視覺誘導」,光線的安排是不可缺少的。燈光可以改變所拍攝的事物,並且讓觀眾對現有的生活印象由燈光來決定的。

;

Ⅳ 夜晚如何拍出大片

夜晚拍出大片的方法如下:

1、確定夜晚光線種類。晚上會遇到各種燈光情況,無論是日光燈還是冷色調的光,這些可能引起的色溫差異的燈光,就攝影師來說,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電影拍攝的早期,即使是大師級人士也發現,要用彩色抵消這些照明條件具有挑戰性,因為很難正確曝光儀表。在當今的數字世界中,我們也發現,晚上拍照,高感光度下所產生的噪點也是挑戰。

2、設備的准備。想要在夜晚派出大片,保持LED燈和鏡頭隨時可以使用,不要拖延和浪費時間在考慮用什麼鏡頭,如何構圖上。人眼的另一個奇妙之處是它很快就會適應這些惡劣的弱光條件,經過一段時間後你將能夠看到很多東西。

3、選好主題和構圖。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針對某一拍攝對象拍攝照片的多少,都可以說明你的攝影類型。把拍攝對象合理的納入鏡頭中,可以讓你的構圖技術更上一層樓。夜晚惡劣的照明條件可能難以適應,但是人們應該相信白天拍攝的任何東西也可以在夜晚拍攝,必須適應許多照明條件才能使其變得更加有趣。

4、焦點的把握。焦點的把握最困難的是當你已經在正確的框架內瞄準了正確的主體時,獲得正確的焦點和正確的構圖。這種自動對焦功能非常豐富,有十多個點可以捕捉正確的位置,但是在惡劣照明條件下可能無濟於事。人們還必須學習手動對焦的技巧。嘗試更高的ISO,更多的手持式曝光測試,完美地對焦,然後繼續拍照。

5、調整好光圈。眾所周知,最大的光圈可以提供更多的光線,更高的快門速度,從而減少照片模糊,並獲得正常的照片。當計劃長時間曝光或者拍攝延時照片時,請相應地調整好光圈參數。

6、調整好動態范圍。不同於白天的自然光,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光源,可以根據不同光源產生不同的戲劇場景。什麼是動態范圍呢,它是場景中最亮的白色和最暗的黑色之間的差異。僅在月光下拍攝可能不會有很大的動態感,與日光相比它微弱,因此長時間曝光才會產生微妙的陰影,使其具有一定的動態感。

Ⅵ 華為手機榮耀10晚上拍視頻怎麼開燈光

華為手機拍視頻在夜晚模式下要打開燈光,點擊屏幕的左上角的閃光燈符號,開啟即可打開燈光了。

微電影夜景實拍拍攝技巧

微電影夜景實拍拍攝技巧

在微電影拍攝當中,實景中拍攝夜景有三種處理方法:夜晚拍夜景、黃昏拍夜景和白天拍夜景。

夜晚拍夜景

採用的是偏自然光效的拍法,因為實景空間的限制,擺燈困難,不允許使用較多的燈光器材,因此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高感光度膠片、低照度。在充分利用環境光源現有光的基礎上,進行少量的人工光處理。

在人工光處理上,需要加強環境現有光源的強度,我們可以將60W的燈泡換成300W—500W,將一般油燈燈芯加粗,或使用「多燈芯」燈具,有時則用小的電光源代替油燈燈芯。總之加大光源強度,以便直接利用光源光線做環境和人物的主光。

其次,還可以利用人工光照明攝影機附近牆面,模仿環境反射光做環境和人物的.副光使用。這種方法既方便,又省器材,實用而且光效真實。

黃昏拍夜景

在拍攝過程中一般有兩種情況:如果室外景物空間較小如院落、房屋、牆門、樹木、花壇等,可以用燈光照明,在夜晚拍攝。但是當室外空間廣闊如遠山、原野、城市、遠景等,則無法用燈光照明,必須採用黃昏時刻利用天空餘暉照明景物進行拍攝。實景黃昏拍夜景與外景黃昏拍夜景相似,先布置好室內夜景光效,然後等待天空散射光暗到一定程度,進行搶拍。

實景中需要白天拍夜景

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通過門窗看到室外景物的鏡頭較多,這在一個黃昏時間難以拍完;二是當夜景鏡頭較多時,一個晚間也無法完成或者晚間無拍攝條件(如房間主人晚間要睡眠,不同意拍攝等)時必須在白天拍攝。

在實踐操作中,前一種情況拍攝相較難度較大,因為要降低室外靜物的亮度使其達到夜景拍攝的需求。其方法是利用大張灰色濾光片,將門窗蒙罩,擋暗室外景物亮度。而室內按夜晚拍夜景布光法布光即可。後者相較於前者比較簡單,只要把門窗全部遮擋掉,不透光線即可。

;

Ⅷ 拍電影都需要什麼燈光設備

1、電影燈具通常分為常用燈具和效果燈具。常用燈具主要包括散光燈、聚光燈和背景幻燈等;效果燈具主要包括追光燈、水浪效果燈,雨雪效果器和閃電效果器等。此外,還有電瓶燈及其它燈具。

2、如果拍攝夜晚外景,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通常使用發電車,如不同期錄音,需要的功率小的話,可以用攜帶型發電機。

3、錄制聲音是和短片同期錄入通常都是獨立錄音,後期合成。現場錄音只錄對白(人聲),其他聲效一律後期采樣或者使用音效庫。但如果預算有限,可以現場錄音。後期配音(ADR)只有在現場環境太糟無法錄制的情況下使用。

4、輔助設備很多,如:黑旗,各種遮光道具,6*6 或者 12*12的金屬架配遮光布,c-stand,combo-stand,蘋果箱,high-hat等等。

(8)晚上拍電影怎麼用光擴展閱讀

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Ⅸ 攝影時如何運用光線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最適合戶外攝影?什麼光線攝影的效果最佳?
晴天室外自然光的選擇與運用
晴天的光源是太陽,它是發光體,在所有光源之中它是最亮的。日光是直射光(集射光)其性質屬於硬光。太陽光在一天之內,隨著和地面的角度不同以及穿過大氣層的路途不同,其強度和色溫在不斷變化之中。掌握這個規律對攝像工作者有重要意義,一天之內太陽光的變化,根據太陽和地面的角度,我們大致上分四個時刻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時刻:0-15度左右。稱為日出、日落時刻。這一時刻自然光的照明特徵是:
①太陽光色溫低,天空光色溫高。照明景物的光線冷暖相映。由於太陽經過大氣層路程較長,波長較短的蘭光被大氣層擴散,只有波長較長的紅光透射過來。故這時的太陽呈現橙紅色,色溫大約在2500K-3500K左右,相當於鎢絲燈的色溫。如果加用5600K的濾色鏡,並以白光調白平衡,畫面將偏橙紅色,有明顯的早晚氣氛。由於太陽光色溫較底,天空光色溫高,受光面偏暖,背景面偏冷,寒暖對比明顯,景物色彩豐富多彩。
②光線投射角度低,景物投影長,垂直面受光強水平面受光弱。並且具有很強很明顯的空氣透視效果。其長長的投影往往是構圖的有利因素;
③有時天空出現彩霞,被太陽逆光照射呈現出形狀各異的媚人景象。這時太陽往往是被攝對象,容易拍出有意境的畫面;
④光線柔和光比小,色溫冷暖相間,是拍抒情畫面的最好時刻;
⑤這一時刻的特點是時間比較短促,光線變化較快(亮度和色溫)不易掌握。一般只能拍一、二個氣氛鏡頭。這一時刻,由於具有以上一些特點,所以被稱為效果光時刻,也有人稱為攝影的黃金時刻。
第二時刻:15°——60°左右。
這一時刻的光線特點是光源的光譜成分比較穩定,亮度也變化不大,反差正常,持續的時間較長,稱為正常照明時刻。這一時刻是拍電影和電視最出鏡頭數量的時刻。其次這一時刻,景物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照度差別不大明顯,光比適中大約在1:4-1:8之間,色溫大約在5500K-5600K左右。
第三時刻:60-90度左右。
這一時刻稱為頂光時刻,太陽光頂頭照射,在南方的夏季幾乎和地面垂直,太陽光強烈反差較大。這一時間為頂光照明,一般不適合拍攝人物中近景。因為頂光照明,演員面孔會被歪曲變形。一些遠景鏡頭亦可以此刻進行拍攝。
第四時刻:0度以下,這一時刻被稱為曙暮光時刻(或稱黎明或黃昏時刻)這一時刻的光線照明特徵是:
①太陽未出或已落,地面所有影物靠天空照明。天空是最亮部分,既是光源又是拍攝對象。這時天空和地面影物形成具大的反差。其亮度范圍大大超過膠片或攝像機的曝光容度。拍攝時如果按天空曝光,地面景物將呈現剪影狀態(沒有層次)。若重點表現景物用較低的角度把景物疊在天空上,輪廓鮮明;
②此時刻是拍攝夜景畫面的理想時刻。拍帶天空的夜景場面常在此刻拍攝。人物主光應高於或等於天空亮度,用人工光進行補助。可得到好的夜景效果;
③這一時刻天空亮度變化極快,當天空亮度達不到攝像機或膠片最低亮度值時,只能拍攝不帶天空的夜景畫面。不然天空將是一片死黑。這一時刻,太陽出處或落處(即早東、晚西)天空較亮,所以應該考慮到拍攝的角度。
晴天的天空,是由大氣層微粒散射太陽光形成的散射光源,陽光透過大氣層,其中波長較短的蘭光損失較多,所以呈現藍色。如果太陽光做為主光天空光即為副 光。它照明被攝對象陰影部分,故陰影部分偏藍色。主光和付光的反差程度和天空亮度有關,藍天時,亮度較低,反差大,有薄雲時,亮度高,反差小。
晴天陽光照明,物體所形成投影,其方向永遠和光源方向相反,投影長度和太陽的高度成反比。大面積的投影,會形成無陽光直射的陰影區只受天空照明,亮度一般低於陽光區2-3擋。陰影下的光線是散射光,在陰影區拍攝由於周圍環境光的影響也會形成較小的明暗反差。
沒有不好的光線,只有不好的選擇和運用。能有助於主題表現的光線就是最好的光線。沒有不好的光線,只有不好的選擇和運用。能有助於主題表現的光線就是最好的光線。任何天氣都可以攝影沒有不好的光線,只有不好的運用,關鍵是對光線的把握。

Ⅹ 夜間拍攝的要點

夜間拍攝我們可以從這六個點來著手:
1、三腳架
拍攝夜景時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曝光,因此相機要保持隱定才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為避免震動帶來的影響,最好使用三腳架減低晃動。
2、調低感亮度(ISO)
相信大家都知道高感亮度可以在相同的光圈值下得出更快的快門速度以減低拍攝時晃震的問題,但隨之卻會令照片產生噪點。特別是在拍攝夜景的時候,長時間曝光會令暗部的噪點特別明顯,所以如果環境許可,應使用三腳架和較低的ISO值以獲得最佳拍攝效果。
3、使用大光圈鏡頭來取景
當我們將鏡頭裝上機身的時候,鏡頭的光圈會自動開到最大。在漆黑的環境中,較大的光圈可以令更多光線進入鏡頭,令觀景器上的畫面更清楚。舉例來說,兩位攝影師在同一時間,同一位置拍攝夜景。一位使用最大光圈為f/2.8的鏡頭而另一位使用最大光圈為f/5.6的鏡頭,使用f/2.8光圈那位攝影師的觀景器上的畫面會明顯更明亮,攝影師也能更容易看到清楚的細節。
4、使用小光圈拍攝
看起來或者會有一點矛盾,剛剛筆者才說過要使用大光圈鏡頭,為什麼現在又說要使用小光圈拍攝呢?原因很簡單,使用大光圈鏡頭的作用是為了方便攝影師 於取景時看得更清楚,但拍攝時把光圈轉小是因為以下的兩個原因:
小光圈能令景深更大,令景物不會受淺景深的影響而變模糊;如果晚上有燈光照明,使用小光圈拍攝可以令燈光變成星型,效果更突出。
5、長時間曝光
拍攝夜景的其中一個常見技巧便是長時間曝光(快門值慢至10秒、30秒或數小時),可以用於拍攝車軌、星軌、海浪等。長曝不但可以令海浪變得平滑或者記錄下汽車紅色尾燈的軌跡,還可以令一些平時肉眼看不見的光線顯現,效果絕對引人入勝,各位務必要多嘗試!
6、設定白平衡
拍攝夜景的時候不建議使用自動白平衡,因為在黑暗環境下,自動白平衡很容易會變得不一致,導致相片出現色差。拍攝夜景時你可以使用「鎢絲燈」模式的白平衡,但當然要根據當時環境來選擇最適合的模式。另外把相片儲存為RAW格式可以讓攝影師於事後才按需要調整白平衡,比較方便。

閱讀全文

與晚上拍電影怎麼用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當男人戀愛時電影百度資源 瀏覽:353
微電影漫長的冬日內涵 瀏覽:497
報告班長1電影西瓜影音 瀏覽:417
AG微電影 瀏覽:201
賽爾號大電影六迅雷 瀏覽:476
有什麼部落的電影迅雷下載不了 瀏覽:250
宋小寶程野電影全集 瀏覽:709
周星馳在哪個電影里說過別說了註定的 瀏覽:598
女阻擊手電筒影主題曲 瀏覽:522
美劇面對面電影全集 瀏覽:814
你好李煥英電影在線觀看Mp4 瀏覽:478
救援系列電影 瀏覽:812
二十二這部電影怎麼樣 瀏覽:996
全度妍電影精彩的一天迅雷下載 瀏覽:766
擺渡人電影圖片 瀏覽:309
天津有哪些電影 瀏覽:145
故事裡的故事電影網盤資源 瀏覽:531
小黃人整整齊齊看電影的圖片 瀏覽:715
蘇乞兒電影天堂 瀏覽:453
韓國電影向日葵在線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