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八佰》點映現場,動情處明星們紛紛落淚,這是一部什麼主題的電影
電影《八佰》自從上映以來口碑爆棚,成為了2020電影界最大的黑馬。這部電影從8月14日開始點映,當日點映票房1400萬,截止到8月31日21:17:48,票房突破20億大關。這是一部以抗戰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一幫視死如歸的戰士抗擊日寇的故事。
電影中沒有主角和配角之分,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是主角。他們每一個人都表現出了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心系國土,心繫民眾。正是有那麼多大無畏的人,才有了我們今天和平安寧的生活。
感謝這部電影台前幕後的所有人員,是他們共同的努力才帶給我們一部如此精彩的戰爭大片。也是這部電影讓我們重溫了那段炮火紛飛的年代,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
② 八佰電影跳下去的是幾分幾秒
1小時4分鍾趙樹生安排後事,把一排手榴彈背上肩頭,縱身跳入鬼子盾牌陣。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獲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電影。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③ 電影《八佰》中有哪些細節打動你
《八佰》一刷看震撼現場,二刷看細節,這些動人細節你發現了嗎?
作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大片,《八佰》沒有讓觀眾失望。截至目前,票房已經突破6億,僅周六單日票房便突破2億,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給剛剛復甦的電影市場打了一劑定心針。
四、不再沉默的歌女
影片中有位中俄混血的歌女,夜夜在對岸的燈紅酒綠中吟唱,她聲音婉轉動聽,是倉庫里戰士們每日溫暖的慰藉。
她看得見對岸戰士的一舉一動,除了特意為他們唱歌,還在一片議論聲中給軍資籌備處留下一疊現金,面對身旁嚼舌根的婦女,她只回應一句:我父親是中國人。
這場戰役,不只是「八百壯士」的戰役,而是全部中國人的戰役,只要身體里流淌著國人的血液,內心都會有種激盪與凝聚,都不會置身事外。
五、穿越時空的味覺記憶——酒釀圓子
影片在一位老太太的溫柔講述中緩慢開場,四行倉庫的戰爭時,她還是個孩子,留在記憶里的畫面不是炮火紛飛,而是那碗甜甜的酒釀圓子。
後來在對岸擁擠嘈雜的人群中,隱約聽到小女孩喊叫著吃酒釀圓子的聲音,心中一酸,或許對面還是少年的小湖北來到上海,也是想吃上一碗正宗的酒釀圓子。可他只能在戰壕中飛速成長,與嚮往的生活擦肩而過。
也許老太太記憶里的這份甜,就是像小湖北這樣的少年戰士拼盡全力守護來的。八百壯士,身處地獄,守衛天堂。
這樣的細節在影片中還有很多,謝團長的家書,陳樹生空缺的照片,對岸歌女的吟唱...《八佰》在細節處理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更多的動人細節,還是應該由觀眾親自挖掘,因為觀影後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八佰》還在持續熱映中,影片不僅有恢宏震撼的戰爭場面,還有值得細挖的細節。喜歡探究細節的網友也許已經買好了二刷的電影票,等待挖掘更多驚喜。不想被劇透的觀眾,還是早點去看吧。
④ 八佰為什麼最後要沖橋
戰士們為啥沖橋?《八佰》之所以要沖橋就是為了存活下來。在電視劇中表明之所以允許其中數百人作為備用,是為了在另一邊的法租界向國際觀察員展示,這個國家希望通過這場戰斗表現出決心抵抗戰爭的心情,並且還希望贏得西方的同情,然後獲得在議會中發言的權利。
最後,不管是留下打掩護的士兵,還是最後沖橋撤退的士兵,他們都是值得歌頌的抗日英雄。他們都投入到了抗日中去,所以單憑這一點說沖橋撤退就不是真英雄的,這種思維本來就是一種問題。
一部好的戰爭片必須是可以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戰爭,所以對《八佰》的結局為什麼要沖橋並不是這部劇的敗筆,而是最貼近歷史的存在。
很多人也是看了討論之後才恍然大悟,而後再去電影院欣賞一遍,這也讓這部電影得到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可見並不是導演的不用心,而是太用心讓人無法接受而已。
⑤ 請問電影八佰里,為什麼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嗎
我寫過四行倉庫相關歷史,還被人罵過,說是國粉來的。我就在想,咱們中國的軍隊,為何國軍英雄咱就能隻字不提呢?他們不也是為中國付出了生命嗎?謝晉元,我唯一寫過的一位國軍英雄。而最近熱榜電視劇《八佰》,就是根據謝晉元的英雄事跡改編的。
另外一個原因,陳樹生這么做,實際上也是“漲我軍之士氣,挫敗日軍銳氣”的一種戰術考量。戰士們見陳樹生勇敢犧牲,人人都更加鬥志昂揚。日軍見守軍均以自殺式的方式退敵,英勇果敢,不怕犧牲,膽都被嚇破了。
因此,陳樹生果敢躍出6樓,對鎮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從此之後,日軍再也不敢試圖靠近偷襲四行倉庫的圍牆。
⑥ 電影八佰最後為什麼過橋時日本人開槍
在看《八佰》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當時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沖橋?日本人為何要在那個時候開槍?
(一)撤離四行倉庫
和之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相比,在最後離開倉庫過橋的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其中就包括實際的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確實是比較憋屈的,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在四行倉庫堅持戰斗,像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一樣,戰斗到最後一個人,打死一個夠本兒,打死兩個賺一個。
所以說,和在四行倉庫的堅決戰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實並不是日本人給予他們的,而是在撤離四行倉庫之後,進入租界才開始的,而且是當時中國的所謂的友邦給予他們的。這也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國人不怕死,尤其是為了抵抗侵略,都願意捐軀報國,但列強卻不允許中國抵抗,要制止中國人抵抗。這才是更大的屈辱。
⑦ 怎麼看待電影《八佰》中護旗的片段呢
《八佰》里描繪的護旗沒有發生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肯定是照搬1975年的中國台灣版《八百壯士》里的情節,而《八百壯士》里的這段,要麼是編的,要麼是把在租界被軟禁期間,旗子被租界士兵搶走的事情改寫的。
這段對於當時的台灣當局有特殊的意義,那就是在日本和美國相繼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系”之後,來個又長又大的特寫,再描繪國軍士兵浴血護旗,自我安慰一下,台灣當局是不會屈服於國際壓力滴!
還有一種可能是把1938年8月11日在租界內的護旗事件改寫到保衛戰時期。
⑧ 八百壯士的電影劇情
一名壯士身縛十二個炸彈,從十二丈高樓聳身而下,與三十多名敵人同歸於盡。此外,壯士之一林俊單人匹馬掩護眾人,而弟弟林超則冒險攀上倉頂,高懸中國國旗。即使國難當前,社會上仍有人如楊大名般,只懂揮金追求歌女陳桂蘭,但對於捐款救國卻一毛不拔。就連他的兒子楊啟信亦跟父親一樣,只顧迷戀桂蘭的妹妹玉蘭。後來,二人覺悟前非,楊大名把一半家財拿出來購買救國公債,而他的兒子啟信則赴前線保衛國家。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一直孤軍作戰,直至最後奉命撤退回英租界,並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⑨ 八百壯士完整版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8EOmrITYdIoAid09Tp5q3Q
丁善璽編導的本片,繼《英烈千秋》後,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國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中國軍隊後撤,率領480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本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中國軍人與包圍的日軍進行陣地戰。導演根據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導演把握住雙方沖突的因素,安排叢生的險象,利用國軍在槍林彈雨下游過蘇州河,民眾都為軍人擔心的正反打鏡頭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場面,把劇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於1938年..
⑩ 八百電影在線高清免費觀看完整版
《八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