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科學電影片段及原理

科學電影片段及原理

發布時間:2022-08-26 19:13:27

⑴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

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電影的發展歷史: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遣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黑暗中,一群模模糊糊的黑白人影在晃動,屋子裡充斥著嘈雜的放映機雜訊。這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一天。盧米埃爾兄弟把影片放映在銀幕上供許多人一同觀看了《拆牆》、《火車到站》、《嬰兒的午餐》等12部記錄短片。

這一天被定為是電影誕生的日子。盧米埃爾兄弟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電影之父」。

1923年,美國人弗雷斯把電子管用在有聲電影的錄音設備上,錄音式電影問世。電影進入有聲時代。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統問世,第一部真正的彩色電影誕生。1949年,美國的沃勒工程師研究成功寬銀幕電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影原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影

⑵ 「包含物理原理的科幻電影推薦」

19) Frankenstein (the 1931 version) 19) 科學怪人 (1931年版)
18) 2001: A Space Odyssey 18)2001:太空奧德賽
17) Solaris (the 1972 version) 17) 的Solaris(1972年版)
16)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the 1956 version) 16) 入侵 (1956年版的魔花 )
15) The Terminator 15)終結者
14) Brazil 14) 巴西
13) Galaxy Quest 13) 銀河探索
12) Bride of Frankenstein 12) 科學怪人的新娘
11) The Road Warrior 11)道路勇士 (10) Aliens 10) 外國人
9) Star Wars (the 1977 version) 9)星球大戰 (1977年版)
8) The Host (a Korean movie from this year) 8)主機 (今年韓國電影從)
7) Children of Men 7) 兒童男子
6)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the 1980 version) 6)帝國反擊戰 (1980年版)
5) Minority Report 5) 少數派報告
4) Alien 4) 外國人
3) Metropolis 3) 都市
2)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 永恆的美麗心靈的陽光
1)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外星人
。。。
。。。
。。。
近距離接觸的第三類
地球停轉之日

⑶ 科幻電影中有哪些常見的場景是不符合已知基本科學原理的

《星際穿越》是描述高緯度超立方體,是把男主角放在超立方體中間用手拍動引力作用,這個有些草率,但是我也不能描述高緯度空間如何交流,這里只是解決引力是否可以穿越時間這個問題!另一個是蟲洞發生起點描述,再厲害的星際文明也需要一個蟲洞發生器吧!憑空出現的蟲洞就算在理論上支持,可是憑空就出現了?除非星際文明已經掌控了某些看不見又的蟲洞發生技術。

⑷ 電影是通過視覺自留原理產生的。是()否()

是。

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數字技術的出現),這一電影定義已很不確切。

電影是科學技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達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其先前的定義。因此,電影定義表現出階段性的特徵。

早期電影雖有盧米埃爾一幹人拍攝的街頭即景、放工、午餐等現實場景和愛迪生製作的動物表演、歌舞演出、拳擊比賽等娛樂片段紀錄,但從根本上說,電影還只是一種技術發明、游藝場的一項新奇節目、機械復現生活現象的「活動照相」。

(4)科學電影片段及原理擴展閱讀:

電影的技術原理的發展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電影的發明,與光學理論的發現分不開。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思想家就在《墨子》等著作中相當精闢地闡述了光與影的關系、光影的生成以及物象反映的原理。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⑸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拍攝的

關於電影的原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用人的視覺暫留來解釋,所謂視覺暫留是指人在觀看亮的景物時,由於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線刺激,當光線刺激消失時,視網膜上的影像不會立刻消失。

這種說法根據視覺暫留現象,認為當第一張畫幅移去之後,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所形成的影像尚未消失時,第二張畫幅又來了,這樣將各個逐漸改變動作的影像連接起來給我們觀看,便看成是活動的了。

另一種說法則用人的心理作用來解釋電影的活動原理,認為人在觀看電影時,能感受到有活動的效果,是人們根據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大量關於「動」的經驗,並經過心理的聯想而造成的。

(5)科學電影片段及原理擴展閱讀:

電影的問世源於一場賭約。1872年,英國幾名賽馬者為馬奔跑時是否始終有一隻蹄子著地而爭論不休,並為此打起賭來。麥布里奇為了解其中緣由,便在馬道一側放置了24台相機,當馬跑到各相機前時,就拍下馬此時的運動狀態。

然後,他將照片依次放在一個可旋轉的玻璃盤上,並用一個挖有槽口的圓盤做反向運動,使照片輪流出現在槽口,從而看見馬在奔跑時的一組連續動作圖像。這就是電影的雛形,它為後人研究電影奠定了基礎。

⑹ 有關科學的電影。然後其中有一些科學原理的。

就是要有科學原理,由身邊的常見用品變廢為寶,要有點科學原理。不要發拍照的時候曝光時間要長一些,所以不能用它來拍運動著的物體。但是它也有

⑺ 有哪些符合科學原理的科幻電影

你所說的就是硬科幻電影。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醫學等科學為基礎的,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
火星救援、地心引力、2001太空漫遊、月球等等很多。

⑻ 立體電影的製作原理是什麼

光波是橫波,立體電影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現象。
這要從人眼看物體說起。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不但能擴大視野,而且能判斷物體的遠近,產生立體感。這是由於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時,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體的左側面較多,右眼看到物體的右側面較多,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當然,實際放映立體電影是用一個鏡頭,兩套圖象交替地印在同一電影膠片上,還需要一套復雜的裝置.這里就不涉及了。

閱讀全文

與科學電影片段及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賣花姑娘純音樂插曲 瀏覽:52
好的動作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34
北京電影學院胡愛民講座 瀏覽:652
抖音電影怎麼發視頻 瀏覽:320
類似海上水世界的電影 瀏覽:294
老師的高清電影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677
鬼軍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11
巴比龍中文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20
時間小偷電影 瀏覽:892
世界第一部VR電影 瀏覽:751
電影人潮洶涌中的所有插曲純音樂 瀏覽:291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18 瀏覽:209
2018感人的青春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20
電影在線雲 瀏覽:306
手機錄制電影片段怎麼去除水印 瀏覽:244
正義聯盟扎克版電影天堂 瀏覽:518
江波上海電影藝術學院 瀏覽:336
007系列電影國語免費看 瀏覽:196
美國賞金獵人題材電影 瀏覽:458
西瓜電影看電影會怎麼樣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