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懷念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嗎
怎麼不懷念,就是因為有那些不要錢的露天電影,讓我了解了解放前的許許多事;知道紅軍、解放軍是怎樣打白匪,打鬼子漢奸,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以及農民是怎樣鬥地主分田地,後來又是怎樣熱火朝天建設 社會 主義的等等。它培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長大後成為了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很多的正能量都開始從電影故事中學到的,直到今天,那些放電影、看電影的情景以及不少電影的故事情節仍然還記憶猶新。可現在不那麼喜歡了,記得前凣天,社區在壩子上放了一場電影,前去觀看的人了了無幾。那種人山人海擠著看,事先還搶著佔位置的場面再也不會有了。
現在的電影和電視劇拍得非常離譜,有的內容更是瞎編亂造,嚴重脫離實際,誤導人特別是誤導了不少的青少年,只有那些革命 歷史 故事劇略還好一點。
要說看露天電影,小時候看的真不少。當時也沒有電影院,大部分都是露天電影。家屬院,小路上都是演電影的場地。只要聽說今晚演電影,早早佔地方。看的最多,印像最深的像: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李向陽,打擊侵略者,白毛女,紅燈記等。現在想想記憶猶新,彷彿就在眼前。
每逢周末,操場上就會拉起一張大大的白底黑邊的電影幕布。
人們奔走相告著晚上的電影片名。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笑容,真有點像過節的感覺。
有些家庭,早早的就將櫈子佔地找好位子,也有的用磚塊 代櫈霸位子。更有甚者,為了位子爭吵而後發生肢體沖突,不過這都是孩子們之間的事情,電影看完了,也和解了。還津津有味、你一句我一言、義猶未盡的在議論著劇情。
我們一般都會坐在放映員的旁邊,視線非常好。放映員還會時不時的給以解說。但我並不喜歡解說,反而有點討厭!還是自我領會好!
露天電影,一代人的懷念和回憶!
小時候看的都是露天電影,學校操場上,大隊部門前,莊上空場子,村頭荒地邊,牛屋院等這些都是放電影的最佳場地。那時候除了看電影沒有其它誤樂節目不象現在電視、手機、電腦看不完使瞎眼,結果是電影現在在農村已絕跡了。
那時農村那個莊上有玩電影的信息全都是靠人傳人知道的(戲稱肉廣播),玩電影的村子在傍晚收了工或喝湯時(晚飯),用大隊喇叭播一播在村那那玩電影望老少爺們喝了去看,順便再發點通知,開個小會,交待個事,布置個啥任務等。為了能在電影場占個好位置,男女老少都是早早吃飯搬椅拿橙去趕場。最喜歡最愛看電影的當然是年輕人了,不過好惹事的也只有年輕人。八十年代左右流行綠軍帽、喇叭褲、男留長發、穿高跟鞋、花襯衫(人稱流皮、流光蛋、流氓),個別小青年看電影是幌子,實是去找事,打個架(打群架),抓個帽子,招個女的,往電影場里扔個坷垃、搞個磚頭,電影場里成圈溜達找目標好下手,打架斗毆大多數是因耍流氓,賤女的引起的。(導致第一次"嚴打"開始)
步行看電影是常有的事(黑夜裡,庄與庄之間的士路上象過部隊一樣),往往是跑步去或捎地去,為此也沒少跑空腿(信息不準確加上好看電影),極少數人騎自行車(車子少,電影場里也不安全)去,一個大二八車上連騎帶馱三四個人。有時遇到跑片(一個片子兩個地方演上下集輪演)還要趕場去看,一跑大半夜。哪時電力供應緊張,停電要用汽油發電機發電才能看完電影。看過的電影已記不多少了。《第二次握手》《一江春水向東流》《冰上的來客》《帶手銬的族客》《花為媒》《少林寺》《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渡江偵察記》《兵臨城下》《小兵張嘎》《江姐》《神秘的大佛》《徐九經陞官記》《西遊記》《大刀記》《紅牡丹》《草原兒女》《東進序曲》《戰上海》……等等等等。有的電影故事能從頭背到尾,男女主演姓名全說出來(看誰記的多記的准)。夥伴間經常說就是這電影那電影。
看露天電影,對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是太普遍了,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值得回憶。六十年代,各公社成立了電影放映隊,輪流在各村放電影,因為農村平時晚上也沒啥事,看電影成了年輕人的主要 娛樂 活動。時間長了,和放映員都熟悉,一場結束了,就打聽下一場在那個村,晚上又成群結隊的去看。那時,咱們國家拍的電影不是很多,還有蘇聯進口的幾部電影,翻來復去就那幾個,看的多了,台詞都熟悉了,平時開玩笑都能用台詞。後來把幾個京劇樣板戲也拍成電影了,大家一邊看,一邊學唱,看著唱著,人人都會來兩句。到了八十年代初,電視還比較少,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露天電影仍然是很受歡迎的,在一些大的單位工會,每周也放露天電影,後來拍的影片也多了,因為改革開放,內容也不像原來那麼固化,比較精彩,同時又涌現出了許多電影明星,好多現在還活躍在屏幕上。
實際上,早期年輕人看露天電影,不光是一種 娛樂 ,也是一種交流。隨著電視的普及,露天電影成為過去。年輕人看電影都到影院去了。
我不會懷念露天電影,一起想看露天電影時,就感覺到無比的寒酸和痛苦!
那時看電影要走七八里,有時看電影的中途時就下雨,一身淋得像落水雞,回家路上沒有電筒或火把帶上,山區地方全是泥巴小路,不知要摔多少跤,遇上冬天就更慘了,一定是會感冒的!
現在在家裡就能看電影、電視了,而且喜歡看什麼就看什麼,再不會像看露天電影那樣受活罪!
你好題主,很懷念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因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放電影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
不象現在家裡有電視、平板、電腦、手機等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隨時隨地都能看。那時的農村幾乎沒有什麼 娛樂 活動,好幾個月來一次的電影成為孩子們最大的企盼。有時想看場電影要跑出十多里地到鄰庄去看。
那時放的電影多數是黑白的,記得有《紅燈記》、《春苗》、《地道戰》、《電雷戰》、《小兵張嘎》、《渡江偵察記》、《雞毛信》、《智取威虎山》等等。
露天電影太平常,
影院平生未賞光。
生在農村條件差,
差別自古有城鄉。
當然懷念。1958年,我讀小學5年級,才11歲,在班級最小,聽說街上露天電影場晚上放《豬八戒招親》,街離我家12里,沒人帶我父母不給去。大男同學不帶我,我央求幾個十八九歲二十歲的女同學帶我去。不知哪個同學為我打了5分錢的票。進場後,才知電影場地小,售票太多,我擠進去根本看不到影幕。幾個女同學也很難擠到前面,但帶我來又不能不讓我看上一眼電影,於是幾個人一商量,硬是在人叢中幾人合力把我托起,我就看到"豬八戒躺在大樹下"一個秒把鍾的鏡頭,卻永刻心中。
至於在鄉村放電影,更是難得,無論十里八里必去,有時消息不準跑空腿也不怨。《追魚》電影連看三晚不嫌夠。到十幾歲時,農村每一兩月,電影隊都到大隊放次電影,從電影隊推著車進村,小孩跟著前呼後擁。從影幕豎起,小孩不吃飯坐等,大人早早搬凳子佔位置。發電機一響,一陣歡呼。電影隊員了不起,大隊要招待晚飯,人人尊重,試片時,千人注目。一旦停了,眾人焦慮,隊員修不好,盼隊長上來。等個半小時一小時常有。當宣布修不好時,戀戀不舍走好遠還回頭…
㈡ 農村生活怎麼拍抖音
農村生活抖音可以隨意拍,自娛自樂也讓給別人去分享,不居於形式,只要傳播正能量、新鮮事、好事,都可以以抖音視頻發表的。
㈢ 你看過鄉村放映的露天電影嗎其消失原因是什麼
小時候家裡在農村文化生活很貧乏,看電影可以說是全村最盛大的文化娛樂活動。只是在田頭電線桿上的大音箱上接到“今晚女大台放了電影,請互相轉告”的通知後,這一天大家都很期待,孩子比春節更開心,等不及太陽落山了。傍晚,生產隊也提前解散,大家都拿著長凳,跑到放映點,孩子們急得脫下幾頓飯,等不及了,先來到放映機旁邊,抓住好位置,看得更清楚。放映隊帶來了放映機,還帶了發電機,下午,他們很早就提前到場,必須先把放映機安放好,先拉兩個長竹竿,拉好窗簾,然後再吃飯。每次調試,他們放一個大聲音、好像整個營每個場頭都能聽到。
“時隔40年回顧”,電影是無與倫比的。由於現在很普通的文化消費,電影的內容不太精彩。但是現在文化生活很豐富。可以選擇太多的文化娛樂節目,周圍的露天電影好像不太引人注目。
㈣ 抖音上天天拍一些在農村做鄉間美食的視頻上傳到平台的都是土豪嗎
這種很多是為了宣傳 想大家都去他們那裡做農家樂 不是說是土豪
㈤ 你看過鄉村露天電影嗎有什麼感觸
在上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電視還沒有普及,在生活相對匱乏的歲月裡面露天電影,成為了農村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隨著後來科學技術的提高,我們再也沒有辦法去重新回味這一種原始的觀影方式。這一官員方式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電影的星期,更多的是每一次看電影的歡樂和期待電影來的喜悅和等待的滿足。在那個時候公社的電影站,會將影片輪流得到各個大隊進行播放,而很多的影片在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之後,仍然還會去看,那是一種滿足和快樂。
㈥ 鄉村趙大姐拍抖音是干什麼的
賺流量。
抖音是一個分享生活的平台,當然也是品牌方們宣傳地好地方,鄉村趙大姐拍抖音是為了獲取流量,流量越多,就會有代言找上她,自然也就可以賺錢。
鄉村趙大姐,拍攝在農村的日常生活,在直播間中宣布是安徽蕪湖人,中說歡迎粉絲朋友們來找她玩,截止到2022年8月5日已經有了8萬的粉絲數量。
㈦ 回想起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是什麼感覺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看電影了,看電影了」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顧不上吃飯,拿好板凳,佔好地方等著放映,天漸漸黑了下來,大人孩子們逐漸在增多,周圍的小夥伴們在跑著跳著,大人們在談論著家長里短。
㈧ 一組產自鄉村的「時尚大片」在抖音里走紅,怎樣才能拍出時尚大片
近日,在廣東肇慶,一組產自鄉村的“時尚大片”在網上走紅,照片和視頻的主角,是視頻作者李啟航的奶奶。這些時尚大片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許多網友對此簡直是羨慕、嫉妒、恨呀,都想去拍一組時尚大片,那麼怎麼樣才能拍出時尚大片呢?
第三,我認為要拍出時尚大片,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要擁有一位擁有高超拍照技巧的攝影師。這里所說的攝影師並不是指影樓裡面的專業攝影師,我們知道身邊就有許多拍照很好的朋友,這些人,我們都可以稱作攝影師。在攝影師的照片中,雖然你不是俊男靚女,但是依然可以給你拍出時尚大片的感覺,你就是時尚大片中最亮的那顆星。他們善於抓住美景,優化結構,把最普通的風景變成最高大上的背景。
㈨ 我是一個鄉村電影放映員,我們去村裡放電影,每個人都帶著20個板凳
我父親是連雲港東海縣曲陽鄉的電影放映員,後來鄉電影院都沒了,所有人都下崗。待遇什麼都沒有,可憐啊,也沒的解決,辛辛苦苦露天電影放了大半輩子,到頭來什麼都沒有,退休金啊誰給啊!!!!!!!!!!!!!!
㈩ 拍鄉村為主題的抖音第一條視頻應該拍什麼
特色風景。
不要浪費鄉村自然的風景,可以將其拍攝下來上傳自媒體,美麗風景、特色建築都是可以的。
鄉村是指鄉村地區人類各種形式的居住場所(即村落或鄉村聚落),鄉村一般風景宜人,空氣清新,較適合人群居住,民風淳樸,以從事農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