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妮為了報恩嫁給陌生人是什麼電影名字
安妮為了報恩嫁給陌生人的電影名字叫《安妮·霍爾》。《安妮·霍爾》是聯美電影公司出品的愛情喜劇片,劇中安妮為了報答男主的救命之恩,嫁給了當時還是陌生人的男主,兩人慢慢相處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最終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該片於1977年4月20日在美國上映,由伍迪·艾倫執導,伍迪·艾倫、黛安·基頓等主演。
2. 為什麼是《安妮·霍爾》而不是《艾維·辛格》影評
事實證明啊,一部電影多看幾遍真的會有不同的體驗,就像某瀾之家說的那樣,每次都有新感覺!
前段時間痴迷伍迪·艾倫這位大神的電影,把他的幾部經典之作找來看了遍,其中就包括影評人給出的「伍迪·艾倫十部最好的電影」中名列前茅的《安妮·霍爾》(1977),該片當年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四項金像獎,並獲該年度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四項大獎,實力不容小覷!對了,它還被認為是電影一百多年歷史上最有趣的劇本哦,沒有之一!
可是啊,我第一次看伍迪·艾倫1977年作品《安妮·霍爾》的時候,全程昏昏欲睡,是撐著眼皮看到了最後,結果只記住了好聽的「La-De-Dah」(美國俚語,用法多樣)和雞蛋理論,心想安妮(黛安·基頓 飾)真是好看、伍迪·艾倫這個小老頭果然聒噪啊;第二次再看,就有了點兒新的想法,想著「分手後才能發覺對方的好嗎」?到了第三遍,我才敢說稍微看出了這部電影裡面的一些小九九。
這些小九九也只是循著自己思考的方向去看的喲。
來吧,一起頭腦風暴!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安妮·霍爾》是伍迪·艾倫早些年執導的一部愛情喜劇片(這里的「喜劇」意味著哭笑不得),由伍迪·艾倫、黛安·基頓等主演。伍迪·艾倫在其中演了一位神經兮兮的喜劇演員艾維·辛格,他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後與一心追求歌手夢想的安妮·霍爾走到一起。兩人經由朋友牽線相識、相戀、相知,最後分手。這就是故事的全部內容。
電影里的對白總是充滿著機趣,伍迪·艾倫偏愛引經據典、大吊書袋,以致於很多人覺得他的骨子裡滲透著紐約派知識分子的傲慢和咄咄逼人,從而成為不少觀眾不愛他電影的主要理由。《安妮·霍爾》里也充滿了對這種知識分子的打量和諷刺,也正是很多人在這部電影里看到的一面,不過,今天我要來說說電影里的愛情游戲規則。
艾維和安妮在棒球場上相識。幾個回合下來,安妮對艾維充滿好感,在安妮主動開啟的一段尬聊之後,艾維「上鉤」,兩人一並驅車回家,以後情路一度平坦。在此之前,艾維已經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前妻均是高級知識分子;安妮也有過幾段不成熟的小曖昧,但都無疾而終。兩人這次看對眼了,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在於:安妮對艾維有一種孩子對大人般單純的崇拜感;艾維感到自己能掌控安妮;以及,兩人在性愛上能達到完美。
不得不說,最後一點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對艾維來說。因為從影片展現給我們的片段來看,他在兩位前妻那裡沒有得到過滿足。這些片段多是安妮在主動談及艾維和他前妻們的時候,從艾維腦海里蹦出來的回憶性畫面。對了,必須承認的是,《安妮·霍爾》能奪當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用心的對白與吊詭的敘事方法,如主角直接跳出戲外與鏡頭對話、人物能夠看到並審視自己的過去等。
當然啦,安妮此舉是在旁敲側擊艾維的過去,女人嘛,對自己男人的過去總是充滿好奇。
安妮和艾維在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兩人一起看戲、散步、日落時分甜蜜親吻。艾維對渾身散發著知性氣質的女性沒有抵禦能力,當初也是他一邊維持著自己的自尊、一邊主動落入安妮的「圈套」中的;他也能機巧地用三言兩語、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套出第一任妻子的姓名和論文題目。可以說,他在開啟兩性關繫上的能力不可小覷,游刃有餘,女人們也都很愛他。
那是為什麼,身邊的這些女人們一個個全部離他而去了呢?
我前段時間接觸到了一個名詞,叫做「行為的一致性」,這個名詞解釋了我很多的困惑,所以在看到艾維種種感情失敗的經歷後,我瞬間想到了這個詞。什麼意思呢?可以結合一個小現象簡言之:如果你被老公家暴,即使他再怎麼痛哭流涕、跪在你面前懇求原諒——「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相信我吧老婆」,你也不要輕易相信。因為人的行為聽令大腦指揮,當刺激產生,人會主動執行慣性的行為動作,簡言之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再通俗一丟丟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就像前段時間被有暴力傾向的男友打死的中國留英女學生。
扯遠了,回到我們神經兮兮、啰啰嗦嗦的猶太老頭艾維身上來,按理說,聰(心)明(機)的人比較容易留住愛情,怎麼他就不行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艾維自身難以忽視的人格缺陷:他的內心極度敏感和脆弱,對人生持有明顯的悲觀看法。過度自尊到有些自卑,並且非條件反射式的仇視高級知識分子,而與一般偽知識分子一言不合就要來場嘴炮,在真正的知識大佬面前又躲著不露面。
影片對此作了很強的對比,一是在電影院里排隊時與身後高談闊論試圖贏得女伴崇拜的大學老師當場懟起來,二是在第二任妻子的party上羞於與評論界大佬們會面。
更關鍵的一點是,他試圖在戀愛關系裡強勢注入自己的主觀意志,或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自己卻拒絕做出相應改變,這一點全部體現在他與安妮的戀愛關系裡。
艾維給安妮帶來的改變有兩種:自願且好的改變,和不自願卻好的改變。
兩人相戀伊始,艾維發現安妮愛唱歌,但沒自信,他極力鼓舞安妮,不要懼怕聽眾,勇敢開嗓。在他的鼓勵和安妮的天賦下,安妮逐漸被接受和認可,同時獲得了同行的青睞;慢慢地,艾維不僅給安妮買自己愛看的書,說著「如果我們要在一起,你應該要了解我這一點」,還要求安妮去大學旁聽,認為「你會遇到很多非常有趣的教授,會刺激你成長」,還付費讓安妮也去看心理醫生,哦,值得一提的是,在認識安妮以前,艾維已經看了15年的心理醫生。
安妮自然不會拒絕,對艾維的崇拜和愛使她斷然不會想到,自己已被改變得不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艾維,不過比後者幸運的是,安妮還有相對健全一點的性格特徵。
而好的戀愛是能讓雙方都變得更好。
安妮太愛艾維了,她想時時刻刻跟艾維在一起,於是沒有事先通知地搬到艾維家中,這讓艾維內心大為光火,卻只能竭力剋制,因為他能從安妮處能得到完美的兩性體驗,而在前兩任妻子那裡都是無疾而終甚至尷尬收場。可以看出,艾維對安妮的愛因性而生,而安妮對艾維的愛則因崇拜而生。安妮搬來是為了提前享受兩人結婚的幸福感,女人一戀愛似乎就忍不住往終身大事上聯想,而男人戀愛卻首先不是為了談婚論嫁,而是為了從中獲得樂趣,婚姻和戀愛對他完全是兩碼事,從艾維身上可以看出。
情感的變化是從何時開始的?大概是兩人做愛不再有激情的時候吧。
安妮:你有我的身體了。
艾維:但我要完全的你。
是艾維給了安妮機會和力量向上層社會和高級知識殿堂攀登,但他心裡卻漸漸不爽。艾維通過 「監視」發現,安妮對旁聽的老師大衛產生了崇拜感,急急忙忙來求證,安妮拒絕承認。於是,兩人爭吵不斷,關系瀕臨破敗,最終分手。
分手之後再次的性愛將兩人拉回原點,只是這時候,安妮已經改變太多,自信、自主是她身上的鮮明標簽。而艾維一成不變,永遠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中尋求告慰。
不久,兩人徹底分手。
安妮:艾維,面對現實吧,我不認為我們的關系可以繼續下去。
艾維:我知道,男女關系就像一隻鯊魚,必須一直向前,否則就會死亡。我們之間就像一隻死了的鯊魚。
但艾維還是能從現在的安妮身上看到自己欣賞的影子,他還是很得意於自己對安妮做出的改變的。當艾維提出「我覺得我們應該結婚,你還愛我的」時,安妮冷靜地拒絕了,她只想保持友誼狀態,just friends。對安妮來說,不是對艾維再無感情,而正像萊蒙托夫的那句詩一樣——也許我愛的已不是你,而是對你付出的熱情。
安妮認清了,艾維不是她真正愛的那一類人。
所以,這部電影的名字是《安妮·霍爾》 ,而非《艾維·辛格》 。
3. 安妮霍爾 ANNIE HALL怎麼樣
一部1個半小時的電影,有1萬的以上單詞的台詞,真可謂目不暇接。很喜歡電影通過大量對白和一些自白所要表達的東西,感覺這是一種迷茫和矛盾的共同體,很真實很貼切的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愛情抽離出來。美麗而低俗,精緻而凌亂。據說此片在當時是叫好又叫座,這樣的片子實在很少,叫好因為它是一部帶有愛情的深度思考片,叫座是因為它是一部帶有深度思考的愛情片。很喜歡裡面的一句台詞,當我還是... []
4. 安妮霍爾電影哪些信息對自我年代有所反映
安妮霍爾用個人化信息來對自我年代有所反映,就是自己的人生經歷,比如猶太人,比如布魯克林區的生活,比如他的喜劇演員的生活,這幾乎可以看做是他給自己拍的傳記影片,甚至還是他自己演的,這是影片的成功之處。
影片的手法運用上也是用個人化來從形式上表現一種反叛。比如影片用現實與非現實的結合,男女主角一起回到過去,去探究自己的童年,對小時的自己指手畫腳。
再比如影片不斷打破「第四堵牆」,即演員對著攝像頭和觀眾交流等等。還有影片的構成,東一點西一點,還頗有些意識流的影子,想到什麼說什麼。
這些在當時極其標新立異的手法,也暫且不談它們對於主題的表現有什麼作用,它們也同樣反映了導演要進行一種反叛,一種打破陳規。綜上所述,「安妮霍爾」的時代「宣言」並不是寄予影片的內容或者主題上,而是富含在它的形式中,當然結合了影片的內容與主題,會得到更深的理解。
總結如下:
伍迪艾倫的影片有一種偏執,有一種強迫。他喜歡用影片給觀影的人灌輸自己的價值觀,也自戀地展現自己的認識,表現對紐約的極度依戀。雖然不喜歡伍迪艾倫的人會反感他這種偏執。
但是伍迪艾倫的作品能夠在展現他自己的思維方式的同時也體現出一個時代的思維方式,所以想去體會並思索研究時代特徵,不管「安妮霍爾」還是他其他的一些作品,都能起不小的作用。
5. 《安妮霍爾》講的是什麼
一、《安妮·霍爾》劇情簡介:
伍迪·艾倫,本名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音樂家與劇作家。
艾倫獨具風格的電影,范疇橫跨戲劇、脫線性喜劇。艾倫也以他速度飛快的電影拍攝過程與數量繁多的電影作品而見長。艾倫的電影常包辦編劇、導演,有時甚至自己上陣演出。靈感方面,艾倫則汲取自文學、性、哲學、心理學、古希臘、猶太身份、歐洲電影,以及他的出生地與一生的居所:紐約市。
2015年1月14日,伍迪·艾倫(Woody Allen)與亞馬遜簽約,被聘請為編劇並執導第一部電視劇 。
6. 安妮·霍爾的影片評價
《安妮·霍爾》是浪漫喜劇的典範之作。影片拍攝手法巧妙,將現實與超現實手法互相融合,其影響深遠。這部電影沒有明顯的故事線索,大部分情節都以回憶和對白的方式展開。該片是多種拍攝技巧的集合,倒敘、意識流和幻想等表現手法都被導演運用到其中。這些花樣繁多的拍攝技巧不但沒有影響影片的質量,還很好的交代了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新浪網評) 。
《安妮·霍爾》是一部簡單的影片,它沒有大場面或是滑稽的搞笑場面。片中散布著瑣碎的生活片斷、個人回憶、偶發感觸、閑散戲謔。濃郁的生活味道是影片最突出的特點。該片既有人生藝術的感悟,又有深奧的哲理,同時還充斥著溫馨傷感的情調(網易評) 。
困惑是《安妮·霍爾》表達的最突出的精神狀態。男主人公艾維的困惑是擁有的困惑、得到的困惑以及來自個體內部精神世界的困惑(網易評) 。片中艾維·辛格既缺乏安全感,又矛盾不已的性格是20世紀70年代小知識分子的寫照;而伍迪·艾倫在片中喋喋不休的對白和獨白更是影片的精華所在(新浪網評) 。
《安妮·霍爾》是一部典型的伍迪·艾倫式高智商喜劇片。該片以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為基礎,男主人公艾維的經歷與伍迪·艾倫有些相似,因此該片被公認為是伍迪·艾倫的半自傳片。雖然影片描述了一個反傳統模式的愛情故事,但是卻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新浪網評) 。
7. 安妮艾爾什麼電影
題主想問的是安妮霍爾是什麼電影嗎。
1、電影《安妮霍爾》講述了主持人艾爾維和女友安妮霍爾,的愛情故事,揭示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戀愛和生活中的人們的圍城困境。
2、《安妮霍爾》在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四項大獎這部電影是伍迪艾倫的代表作。
8. 誰看過安妮霍爾 好看嗎
當然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