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影訊 > 90年代的電影是怎麼調色的

90年代的電影是怎麼調色的

發布時間:2022-08-23 04:20:59

❶ 給一部電影調色的過程具體是如何實現的

LUT進入電影級的工業流程進行調色了!
第一步
在開始前首先需要找到大眾攝影數字課堂,然後下載資料找到「VisionLOG」文件夾,文件夾中含有一些相機的LOG.dcp文件。解壓後得到「VisionLOG」文件夾。
第二步
使用Mac OS系統的用戶,把這個文件夾拷貝到
HD:/用戶/yourusername/資源庫/ApplicationSupport/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使用Windows系統的用戶可以拷貝到C:/Users/yourusername/AppData/Roaming/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第三步
在Bridge中選一張Raw格式圖片文件。在Camera Raw中打開,在工作流程窗口中將色彩深度選擇為「16位/通道」,使照片有更大的動態范圍。
第四步
在「相機校準」下的「相機配置文件」中選擇剛剛導入的「VisionLOG」,此時會發現照片變得很灰、很平,飽和度和對比度都減低了,高光和暗部都生成了非常豐富的層次。轉換LOG格式成功。
第五步
在Camera Raw中單擊「打開對象」在Photoshop中打開照片。在圖層面板「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中選擇「顏色查找」,打開顏色查找屬性面板。
第六步
在顏色查找3D LUT文件中選擇LUT預置文件。Photoshop CC2014默認自帶一些預置文件,通過切換選擇可以看到不同的色調效果。
第七步
選擇最適合這張照片的3D LUT預置,獲得最終的效果。這樣就實現了Raw格式照片載入LUT以電影的方式進行調色了。

❷ 影視調色方法

影視調色方法六則

影視作品是真實的情感在銀幕流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調色師,要掌握影視調色的法則。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影視調色方法六則,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熟讀影片劇本

不僅限於調色,這個問題經常被許多影視後期工作者所忽視。熟讀劇本的重要性,真的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大。

要知道,真正的電影劇本是為銀幕而寫作的,也就是說,好的劇本是具有畫面感的。影像中的色彩也參與了敘事,在調色工作進行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劇本所講述的故事。

下面以移民題材的電視劇《填四川》為例,此場景為農家小院中一行人商議建房買種子所需錢財的事宜。 剛開始從畫面分析,農家小院,炊煙裊裊,好一幅悠然恬淡的田園畫,於是我們往往本能地將其調成暖色調。但是通過劇本得知,填川移民所到之地,地廣人稀,地處荒野農村,所以又做了些調整,將畫面調成綠色 調,反映了偏遠農村的大環境。再後來,通過前後故事的解讀,發現這個場景雖然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 喜悅的場景,但是下一部分就是有人來將他們意外所得的金子要回,他們千里迢迢移民到此,地廣人稀,房屋簡陋, 好不容易有錢開墾土地,建造房屋,無奈又有人來此要錢。根據劇本內容,則將這一畫面調成了帶有悲涼色彩的 藍色調。

可見,剛開始對畫面的判斷是片面的、主觀臆斷的,只有通讀劇本,了解前後關系,才會對畫面 有一個全面的整體的把握。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調色師,首要任務必須是熟讀劇本。

二.調整心情

影視作品是真實的情感在銀幕流淌,影視作品也是由無數的情感的積累而組成。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是創作者在充滿激情的良好狀態下產生的;而一部好的影片,其創作時的情感狀態決定了 影片的藝術高度。同樣,影視調色工作中,調色師的情緒狀態應該能夠達到影片創作時的激情狀態,在對劇本的充分了解下,在一 個調整好的狀態下,才能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更好地將色彩處理達到影片該有的技術水準與藝術高度。

而人類視覺對顏色的識別,情緒因素帶來的差異更大。這就要求我們進行調色工作之前,要調整一下自己的 心情,如果覺得狀態不好,或者有一些小的負面情緒,那麼就不要去做眼前的調色工作。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言過其實 有些誇張。事實上,如果你帶著情緒進行調色工作,那麼你對色彩的敏銳度及其判斷力會嚴重下降或者偏移,即使你 完成了工作,第二天你再回頭看,也會是一塌糊塗,務必還要重新來過。

三.構思立意

無論是抽象還是具象的作品,色彩都是以比自然狀態所賦予的更多的意義來豐富空間形態的。作為調色師,應當將影像色彩在創作過程中匠心獨運地展開想像,最終形成貫穿於整個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總觀念和思想性。

影片《帶我去遠方》中,小女孩阿桂是色盲,所以她眼中的`世界必然是另一種色彩。影片中並不是將所有的 阿掛的視角調成另類的色彩,而是在阿桂爸爸給阿桂有色眼鏡的時候展現了阿桂眼中的另一個不同色彩的世界。

在調色工作中,我們可以將色彩進行適度的處理,恰如其分地表現色彩的形式與內容;我們還可以將色彩進行大 膽的創新新處理,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然而,適度處理與大膽創新之間的關系卻又令人難以准確把握。只有人心之 感,才能感人之心。

四.與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的合作

一個好漢三個幫,調色師再強,沒有與前期導演、攝影師和燈光師的良好合作的話,你會開始懷疑人生的!

在影視製作過程中,導演將電影劇本所描寫的形象,運用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創造性地體現為銀幕形象;攝影師則盡可能多地捕捉信息,並涉及光線、運動、畫面構圖的 處理及何種攝影技巧的運用,並通過鏡頭,捕捉盡可能高的動態亮度的顏色位深,為後期製作提供最大的可能;而燈光師則協助攝影師完成影片的造型處理,完成電影攝影技術工作和藝術任務。

在進行調色工作時,調色師在熟讀劇本之後,要同導演進行溝通,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將其付諸畫面。此外,還要同攝 影師交流其構圖理念,同燈光師交流光線的處理。

有時候,我們對畫面的光影處理可以是創造性的。在電視劇《填四川》中,有一個場景是小文儒去當鋪典當首飾 以給娘治病。此畫面太平,缺乏光影層次與戲劇性。當鋪老闆充當的是心地善良的熱心腸好人的角色,救 人於水火。因為拍攝時在小文儒背後有燈光,所以小文儒在畫面中顯得較亮,故我們將前景的亮度降低。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的光源部分是窗子,為了表現當鋪老闆的高尚,我們將老闆面部亮度提高。除此之外,我們添加節點模擬窗外光線射入屋內的效果。經過多個節點的認真調整之後,我們最終得到了想要的 影像效果。

五.修改與復查

在調色工作完成後,我們往往會隔一天,或者出去休息一段時間,再回頭來看。千萬不要一次性調色完成之後就認為工作已經完成了。由於長期在工作間,對色彩的感應會變得遲鈍,調色工作久了會出現偏差。往往工作一段 時間,就需要看看窗外的風景或是休息一下。整個調色工作雖已完成,但當你睡一覺或者出去活動一段時間再回來,就會發現,很多鏡頭的色彩已經完全不是你當初想要的效果,有的可能曝光過度,有的可能飽和度過高,等等。這 時候我們就需要再做一些調整。

六.膚色處理指南

影視攝制工作中,燈光與攝影都在力所能及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更好地還原人物在真實環境之中的膚色。針對這一問題,膠片生產商專門做了技術研究,生產了不同光線條件下最大可能地對皮膚進行還原的高質量的膠片;化妝師盡最大可能彌補人物膚色本身的瑕疵;攝影師將攝影機調整到最佳的狀態獲取人物皮膚影像;在影視後期調色工作中,調色師則充當了「數字化妝師」的角色,將人物的膚色調整到最完美的狀態。

然而對於一些難處理的皮膚,比如滿是鬍渣鐵青色的臉,如果影像需要更加柔和的皮膚,那麼化妝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在後期調色工作中進行修繕補償。

《暮光之城》中的人物膚色處理

有時候,通過調色工作可以完全取代化妝工作。超高清時代,化妝趨向於更加精準真實,而通過調色工作使得這 一工作不再依賴於化妝顏料。《暮光之城》中,愛德華一家打棒球時遇到吸血鬼勞倫等三人,為了表現吸血鬼勞倫已 經聞到了人類貝拉的氣息,鏡頭給了勞倫的眼睛一個特寫,而這時勞倫的眼睛由正常的黑白色變成了血紅色,通過表 演是不可能達到這種藝術效果的,以前只能通過復雜的化妝來實現。如今調色工作使得這一工作變得更加容易,通過 後期影視調色,我們可以將勞倫的眼睛調成任何一種顏色。

《暮光之城》中調色替代化妝的效果

我們以往會通過化妝來實現的效果,隨著超高清時代的來臨,便存在一定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給人假的感覺,從而脫離了劇情將觀眾排斥到影片外。在這方面的問題中,影視調色可以完全取代化妝工作,從而取得逼真的視覺效果,調色工作甚至可以輕松地將顏色的變化過程逼真顯現; 而化妝工作要實現這一過程則是難上加難,既費精力又費時間。

《大話西遊》中白晶晶手、唇部色彩還是更多依賴化妝這種容易穿幫的方式

調色工作還會彌補由於演員表演所造成的技術上的不足。比如某個場景需要演員用一個長鏡頭從正常的臉色變得 羞赧腓紅,然後劇情急轉,演員臉色變得煞白。這樣的效果要求演員表演出來有很大的困難,藉助於化妝也只能是將 鏡頭分開拍攝。但是調色工作使得表演更加簡單,演員只需要表演出相應的情緒,後期調色工作中通過調色處理,我們會很方便地得到想要的藝術效果。

;

❸ 早期黑白膠片電影是如何還原為彩色電影的

針對圖片的著色效果,感覺基本上不錯,細節上還要進一步做處理.如果能夠把深度學習的模型更加完善一下,針對電影的特定場景做一些場景的訓練,那麼計算機可以達到或超越人工著色的水準,那麼這樣技術用於老電影的處理,將大大降低處理成本,是那些經典老膠片煥發新的活力.

❹ 影視後期調色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降噪處理Remove Noise/Grain


沒錯,如果有必要第一步是降噪,以幫主的經驗看,尤其在LOG素材有嚴重的噪訊的情況,最佳的選擇就是在調色前降噪,效果要遠遠好於調色完成後降噪。降噪的尺度要把握好細節和噪訊的平衡。


一級校正 PrimryColor Correction


校正整體畫面的反差、色度、色溫等,這一步的結果要盡可能的使畫面看起來自然、協調。


局部光線校正 RelightShot


對局部曝光過渡或者曝光不足的畫面進行修正,或者根據需要對畫面局部進行提升/降低亮度處理等。


增加光學濾鏡效果 Add lens Filter


很多電影攝影師偏愛類似於Soften、ProMist這樣的光學濾鏡效果,也會要求調色師在數字中間片處理時添加類似的效果,類似柔光的濾鏡效果尤其對畫面高光部分細節有比較明顯影響。


暗角處理 AddVignette


暗角是調色師用來加強畫面主體物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過於強烈的暗角效果會損失較多的畫面細節。


風格化處理 CeativeGrade


這一步驟對畫面產生的變化較大,與原始素材相比很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次序較靠後。


模擬膠片質感 FilmStock Emulation


為了模擬某種膠片質感,可以套用透明通道素材(例如婚禮光效和老電影效果),畫面的黑白電平以及曲線等參數會產生顯著變化,次序靠後。


銳化及畫幅修正 SharpenAnd Resize


最後一步進行銳化處理,同時可以通過裁剪高像素畫面(例如4K原始素材變成1080P成片可以縮放)等平移縮放對畫幅構圖進行調整。此外,如果畫面需要磨皮處理,也是在這個步驟進行。磨皮通過PR的磨皮插件來製作效果會比達芬奇製作更加方便,磨皮效果也接近。


關於影視後期調色的基本步驟,環球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❺ 電影中的調色一般都是怎麼做的

一部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與導演的個人風格,攝影師的拍攝手法,乃至膠片或數字攝影機等設備都息息相關。不過,數字時代,膠片拍攝的影片仍然面臨著數字的轉制和發行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調色師成為了銜接兩者的紐帶,他們完成了數字中間片製作、還原膠片色彩、DCP製作等諸多關鍵環節。

❻ 黑白電影是怎樣演變成彩色的

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1940年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1949年12月17日開通使用第一條敷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

1951年,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期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1972年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

(6)90年代的電影是怎麼調色的擴展閱讀

黑白電視發明

1925年,英國人約翰·洛吉·貝爾德,根據德國工程師尼普科夫設計的「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機,是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

當時畫面解析度僅30行線,掃描器每秒只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2英寸高,一英寸寬。在倫敦一家大商店向公眾作了表演。1926年,電視的發明者之一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1927——1929年,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1930年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❼ 影視製作後期調色的方法是什麼

有些時候,因為前期拍攝的原因,會讓我們的畫面缺少了點什麼,這時全道文化傳媒後期師會進行畫面調色,讓出現色偏差遺憾的畫面修正過來,讓光感提升,其中,常見方法有:

1.調整畫面對比度

景物曝光或者人物曝光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調色來糾正。

❽ 年代久遠的電影,是如何製成高清片的呢

當然是用電影的母盤(解析度非常高,當然是相對於電視來說),然後用計算機進行數字修復,之後在重新製作成高清晰的版本

前面所說的解析度是對於電視來說,目前數字視頻與數碼攝像道理是一樣的,現在很多電影和照片仍然再用膠片拍攝,就是說數字攝錄目前還不能完全取代膠片的還原效果,同樣,以前的電影也是膠片攝錄,那個時候製作VCD或DVD也是用膠片母盤復刻壓縮而成,如果用母盤進行重製,以現在的數字技術,製作出來的效果一樣非常出色 ,並不是說現在的高清版是用以前的VCD或DVD來製作的,那肯定是不可能

再通俗的解釋給你聽,普通的膠片拍攝出來的效果放大倍數可以等值於現在數碼相機的2000W以上的像素,一些專業的反轉片甚至能等效達到5000萬像素,現在普及型數碼相機也就發展到1000多W像素是吧,甚至更專業的中幅120,中大4*5,大幅8*10 ,像素都是幾億幾十億,所以膠片經過數碼修復重製之後是可以還原成像現在的所謂老片的高清版

❾ 哪位大哥知道如何將老電影變成有色的

記得以前老師說過,給老電影著色都是在膠片上一幀一幀的塗上顏色,應該挺麻煩的
您也可以試試Pr 但是在這上都是整體調色調,不能真正把電影變成彩色電影

❿ 為什麼香港90年代左右的電影色調都比較偏黃

有幾種可能,兩個方向,一是膠片的種類,二是導演攝影的藝術追求。
膠片可能是那種高感光質感強烈的膠片,具體種類我也不知道,老師講過一種西歐的老膠片品牌。
至於藝術追求,可能是為了營造歷史感,和「大漠孤煙落日圓」的地平線效果,色溫調的比較低,也可能使用了濾鏡。
最後一種色調偏暗黃的考慮,可能是膠轉磁的過程,膠片沒有保護很好,或者轉磁時的設置。

我個人感覺上世紀甚至更早數碼高清到來前拍攝的電影,發現色彩偏差的問題大多和攝影攝像師選擇的膠片種類有關,所以看起來和實際色調有偏差,這也是區別部分類型片風格的方法了:)當然選用何種膠片,也是導演為藝術效果表達的考慮。

閱讀全文

與90年代的電影是怎麼調色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電影石頭 瀏覽:79
天堂張望同內電影 瀏覽:110
電影有完沒完在線觀看 瀏覽:966
2021最新電影免費網站 瀏覽:956
星球大戰電影游戲順序 瀏覽:120
芳霏主演電影全集 瀏覽:196
電影彌天之謊在線觀看 瀏覽:256
電影送你一朵小花主題曲 瀏覽:904
真實世界電影解說 瀏覽:494
校園女孩游戲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84
講一個失敗的音樂家的電影 瀏覽:270
任達華梁家輝主演黑社會電影全集 瀏覽:469
悲情城市電影音樂 瀏覽:786
劉德華未來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73
億萬第二季電影天堂 瀏覽:638
游戲魔法電影完整版 瀏覽:183
電影票房之爭 瀏覽:572
愛情男女電影未刪減在線觀看 瀏覽:449
殘酷血腥戰爭電影雲播 瀏覽:991
沈騰最好的電影票房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