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完電影《爆裂鼓手》,你有哪些感悟
大學時曾學過一段時間的架子鼓,也特別喜歡這部電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所理解的學架子鼓的人是什麼樣的呢?
電影的結尾實際是悲劇,媒體的影評也多少在這一點達到共識,大概正是如此,片中固然有勵志的成分,但是成功的代價是少年純真的喪失,如果本來尚有純真的話。
但不管結局如何,他至少為他的夢想努力過、奮斗過。
生活從不會善待任何人,包括那些為了夢想一直默默耕耘的人,但即便如此,也還是要為了心中那永不磨滅的夢想之光孤獨前行,星爺不都說了嘛,人要是沒有夢想,那跟咸魚有什麼區別?
Ⅱ 誰能給我一篇《爆裂鼓手》觀後感,500字以上。勵志方面的
《爆裂鼓手》觀後感
片子毋庸置疑,是通過師徒間的對話,展現社會對人性的扭曲--一定要爭第一,一定要為了那些獎狀、虛名而忍耐磨練至瘋狂。我在電影群中說,這故事就是專業版的《霸王別姬》,核心只有一句話: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倒是片中魔鬼老師弗萊徹對音樂一些嚴酷到近乎變態的標准讓我印象深刻,比如,他能在眾多樂器一起演奏時分辨出哪個樂器在哪個音上跑調,對於男豬的架子鼓,那就是能聽出節奏時長的錯誤。我半途而廢的學過一些吉他與架子鼓,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是專攻音樂的,知道達到這樣的水準是一種什麼難度
拋開弗萊徹人性扭曲的一面,我覺得這個細節體現了他的專業化。當時弗萊徹正通過高壓心理戰術排除走調人員:有人走調了,他要自己站出來,因為他站不出來,說明問題更大--一個搞音樂的連自己走沒走調都聽不出來?言下之意,他認為沒達到這個條件的人將來以音樂為生幾乎是不可能的,是對職業的侮辱,將音樂的職業水準提高到流行音樂之上也是本片的一個主導思想,這從男豬桌子上貼著的一張相片也可以看出來。
「少壯不努力,老大搞搖滾」,影片認為,在音樂這一行,即便是打鼓也應該在經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以登上林肯中心為榮,而不是當個街頭地下室的搖滾樂隊鼓手,永遠隱藏在主唱與吉他的後頭,在歌曲編曲中處於弱勢與配角的地位,即便是一個節奏從頭打到尾也能頂個英倫搖滾的招牌到處晃。
Ⅲ 怎麼評價電影《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_J_vLM1y8ZFvznBl1WLYpg
《爆裂鼓手》(Whiplash)是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一部音樂劇情片,由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2014年10月10日在美國上映。《爆裂鼓手》講述一個熱愛音樂的年青人努力地想要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的故事
Ⅳ 怎樣評價《爆裂鼓手》這部電影
黑暗又勵志,極端又努力,是我眼中《爆裂鼓手》的主題。摯愛音樂的少年為了實現心中純粹的夢想,不惜代價去用極限來磨淬才華,在魔鬼教師的特訓和層層重壓的精神世界下,去用極限磨淬才華。最後他也失去了初衷,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的人少之又少。
Ⅳ 求爆裂鼓手的觀後感,600字以上
以勤開徑,以苦作舟
——《爆裂鼓手》觀後感 昨晚散步完後看了這部電影,真的被它深深的震撼到了。這部電影是一部音樂為主題的勵志電影 。
19歲少年安德魯一心想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在一次大學樂隊排練中,他被魔鬼導師弗萊徹相中。弗萊徹確實是個「變態」,不僅精神上侮辱你,還對你肉體進行攻擊。安德魯為了爭奪弗萊徹的樂團核心鼓手這個位置,他忘我的訓練。每當受到。弗萊徹贊揚的沒過多久,安德魯又會被弗萊徹狠狠的批鬥以及各種刁難。這就是所謂的,鼓勵,打壓,鼓勵,打壓。正是在在嚴師督教下,以及安德魯對音樂的熱愛,安德魯最後在音樂節上證明了自己。
安德魯用自己的「勵志」故事告訴我們,想成為萬中無一,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以勤開徑,以苦作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的這句名言,大概無人不知。但大家卻更喜歡引用它的下一句。「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這句話真是害人不淺,它把一切由於自身不夠努力導致的失敗,統統歸咎於天份不足、運氣不好、時候未到。來說本片的主角安德魯。在遇到翻天覆地般改變了他鼓手生涯的弗萊徹之前,他不過是個無名者。為什麼?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不夠努力。他太容易分心了,要陪父親看電影,還要搭訕妹子,連自律精神都欠奉,意義重大的第一次排練居然遲到。一個有些天分,卻不夠努力的大一新生,考進最頂尖的音樂學府、加入最高竿的樂隊、來到最嚴格的指揮手下,怎麼可能不被狂虐?
Ⅵ 爆裂鼓手觀後感
聽說《爆裂鼓手》非常經典,自己抽時間看完了電影。看完以後,可以說給我內心的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震撼,電影講述了一位在謝弗音樂學院讀一年級的青少年安德魯,自幼成長在單親家庭,卻一心想成為頂級爵士樂鼓手。
電影里安德魯每天堅持練習,引起了學院頂級爵士樂團導師弗萊徹的注意,從而拉開了他與導師、父親、女友、樂隊其他成員之間,特別是與自己內心「斗爭」的故事。
看完電影我想明白了很多事,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能力達不到,也不是因為知識學得不夠好,技能掌握得不夠多,而是忽略了:簡單、專注、重復和一定要做成一件事的決心,有了這份決心為夢想做支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摒棄掉瑣碎的干擾,專心致志地逐夢,成事的概率就能大大地提高!
Ⅶ 如何評價電影《爆裂鼓手》(Whiplash)
電影《爆裂鼓手》(Whiplash)音樂角度上評價。
這是一部很明確的對於「悲情英雄主義」的描摹的作品。「悲情英雄主義」屬於「偽英雄主義」的一種,而且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偽英雄主義。是的,我想在這篇文章里,藉由這部電影,重新探討英雄主義。
電影《爆裂鼓手》(Whiplash)看的過程中感覺越來越壓抑,越來越看不到希望,最後的圈套更是把人性的冷酷推到了高潮。指揮一直想培養技術最強的樂手,也就是所謂「天才」,所以他用力把每個人都逼到極限,最後男主也終於達到了指揮的預期。
但這和我所認識的音樂有一點差別,在我所認識的音樂里,最優秀的音樂人,都要在自己的技術極限下留一點點空間,而那一點空間則用來成就藝術的巔峰。最後一刻的安德魯扭曲,痛苦,歇斯底里,卻真的打出了技術最棒的一次表演。
師生間相視一笑的那一刻,我的心徹底冷了,一個藝術愛好者終於被變成了一個玩命機器。當然這種悲劇常常發生,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結果,但這是第一次看到對這悲劇過程的深刻剖析。
Ⅷ 《爆裂鼓手》這部電影帶給我這種感覺,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科比說過,《爆裂鼓手》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之一,至於原因,後文會有分析。科比後來把這部電影推薦給了凱里歐文,歐文說,這是對他影響最大的電影了。
他在養傷期間反復看了六遍《爆裂鼓手》,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後來有勇氣離開詹姆斯,去波斯頓開拓自己的王朝,目前的一波連勝勢頭,足以說明歐文的決心。
最後的相視一笑,盡釋前嫌。他找到了自己的查理帕克,他成為了自己的查理帕克!那一笑,會心之處,別人壓根不能理解,但他們卻心照不宣!
說到底,那隻是一種成功的極端主義,只適用於內心偏執,不懼血淚與汗水的人!
Ⅸ 《爆裂鼓手》|在藝術的美好背後,是鮮血淋漓的現實
努力在天賦面前,真的那麼一文不值嗎?
如果即使是萬般努力,也終究毫無進步,那也值得嗎?安德魯,大一的鼓手,當他用鮮血淋漓的雙手,依舊持著鼓棒的時候,他用行動回答了所有人——值得。
《爆裂鼓手》,一部反傳統意義上的勵志電影。他用一個導師口中「毫無天分」的鼓手,告訴了我們,不懈的努力,即使無法成為「最」,但能夠超越自己。
弗萊徹,一個他自稱「神秘」的男人。人人眼中的魔鬼導師,他為了得到「最」,不擇手段。 他的過激性逼迫,讓曾經的學生尚恩患上了抑鬱症,以至於在公寓自殺。即使在被學校辭退後,他依舊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對藝術的極致追求讓他已然變成了一個惡魔。
藝術與生活的分割,似乎就如丁達爾效應般,膠狀細膩。但安德魯卻永遠離不開天賦的桎梏,即使他爭分奪秒瘋狂的練習,他依舊跟不上節奏,跟不住節拍。即使生活的現實讓他處處受挫,卻依舊在努力追逐著夢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為我想變得更優秀。」
「你還不優秀嗎?」
「我想成為最偉大的之一。」
就連與女友為數不多的約會,他腦子里依舊是「練鼓」。直至被大學開除後,他最後選擇了放棄。他扔掉了CD,他撕掉了牆上的海報。他望著電腦里存儲著的兒時打鼓的視頻,他幼小的身軀坐在整套組鼓裡,臉上大大的笑臉,最初的那份單純的熱愛,已然不在了。
但即使他無法成為「最」,他依然能夠做到超越自己。最後,安德魯終於坐在了聚光燈下,即使面對弗萊徹的惡意羞辱,他依舊堅決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交替的鼓槌,顫動的雙鑔,眼中堅韌的目光,崩起的血管——爆裂鼓手。
弗萊徹的臉上,終於掛起了微笑。聚光燈下,鼓手再次拿起鼓棒,他終於超越了自己。
影片落幕,或許安德魯依舊無法跨越到藝術殿堂的高峰,但是又如何呢?他依然跨越了冷眼與嘲笑,坐在了聚光燈下,爆裂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