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
一生只專心講好一個故事,就像一些痴情的人一生只愛一個人一樣。專注雕琢,或許能成一代奇作。
如果滿意的話
盡快採納我的回答
這將是對我的極大鼓勵!
Ⅱ 呂克貝松說他一生只拍幾部電影
"一生只拍10部",不過只有說當導演,不包括編劇啥的.
最近上海電台還有他的訪談,LZ可以網上搜來看看.好像是楊讕的節目/有提到的.
作品年表:
2000《舞者/呂克貝松之光芒萬丈/Dancer, The》(法國)、《終極殺陣2之霹靂雷霆/Taxi 2》(法國)
1999《聖女貞德/Joan Of Arc》(法國)
1998《出租汽車/Taxi》(法國)
1997《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法國,美國)
1996《Kamikaze》
1994《職業殺手裡昂/這個殺手不太冷/Professional, The;leon》(法國,美國)
1993《Point of No Return》、《舐血狂花/Assassin, The》(美國)
1991《大西洋島/Alantis》(義大利,法國)
1990《墮落花:尼基塔/Femme Nikita, La》(法國,義大利)
1988《碧海藍天/Big Blue, The;Grand bleu, Le》(法國,義大利,美國)
1985《地鐵/Subway》(法國)
1983《最後的戰斗/Dernier combat, Le (法國)》
獲獎記錄:
1990年《尼吉塔》(Nikita)獲得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9項提名,榮獲一個獎項
1988年《碧海藍天》(The Big Blue)獲得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8項提名,並榮獲二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
1985年《地鐵》(Subway)榮獲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13項提名,並榮獲三個獎項(詳細資料)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碧海藍天 (1988) .... 導演
暴力13街區 (2004) .... 導演
綠芥刑警 (2001) .... 編劇
企業戰士 (2001) .... 編劇
第五元素 (1997) .... 導演
鬱金香芳芳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3 (2003) .... 編劇
光芒萬丈 (2000) .... 編劇
暗流2:天使啟示錄 (2004) .... 編劇
車神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2 (2000) .... 編劇
碧海情天 (1988) .... 導演
不歸路 (1993) .... 編劇
這個殺手不太冷 (1994) .... 導演
聖女貞德 (1999) .... 導演
的士速遞 (1998) .... 編劇
的士女王 (2004) .... 編劇
狼犬丹尼 (2005) .... 編劇
地下鐵 (1985) .... 導演
最後決戰 (1983) .... 導演
亞瑟 (2006) .... 導演
13區 (2004) .... 編劇
非常人販2 (2005) .... 編劇
女搶匪 (2006) .... 編劇
亞特蘭提斯 (1991) .... 導演
霹靂煞 (1991) .... 導演組
法國電影大師:呂克·貝松電影作品集
一提起法國導演,人們通常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無比深沉、或者超級前衛的形象,似乎他們總是熱衷於表現人類精神危機之類的東西,充滿知識分子氣。在這種情況下,呂克·貝松就顯得十分另類。這個來自法國的導演,既可以拍出夢境般純凈的《碧海藍天》,也可拍出比好萊塢更好萊塢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揚言自己只拍十部電影就夠了。對於電影,他沒有太多的豪言狀語。他說他自己拍片,只是為了某個坐在戲院角落裡的少年,「只要這小孩喜歡我的電影就夠了!」
實際上呂克·貝松的作品已經遠遠超過十部,最新的《非常人販2》已經在北美票房榜上打拚了。
5K名為《呂克·貝松眼中的電影》作品集,收錄了其截至2005年最新《狼犬丹尼》一共21部電影,21D5。所有作品均精心挑選最佳D5配置,其中不乏獨家。
以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1983)——24歲的呂克貝松初出茅廬的異類之作,影片沒有任何大腕,也無任何對白,完全不含任何商業因素,卻一舉拿下瑞士阿沃基影展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也開啟了呂克·貝松國際大導演的大門。一區版,由於本片沒有對白,所以也沒有任何字幕。可變型寬熒幕,畫質修復的非常不錯。本片是黑白片。
地下鐵Subway (1985)——此片是呂克·貝松初次結合大卡司,邀請身價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藍伯,尚雨格安哥拉等來演出。此片有連環漫畫式風格,對話簡扼,通俗的警匪片卻帶著巴洛克式的色調。此片的出發點是邊緣人克里斯多夫藍伯對伊莎貝艾珍妮的迷戀。這是一部擁有繽紛原色的電影(藍,紅)。解剖現代文明底下的地鐵。克里斯多夫藍伯以此片贏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主角。這張D5的配置也可謂獨到,法2+正宗六區國配+三區中文字幕,法2畫面是可變的,畫質不錯,六區國配似乎還是頭一次加到9區節目中來。
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1988)——這部片子太有名了,所以偶就不多介紹了。日2版。
霹靂煞/尼基塔Nikita(1990)——此片是呂克·貝松從一個特務殺手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爪。濃厚的商業色彩讓好萊塢相中而將此片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由布麗姬方達詮釋片中的女殺手。此片也呈現呂克·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調的動作片。此片也是呂克·貝松電影風格朝著好萊塢商業領域轉變的關鍵之作。日2版+六區國語+六區中文字幕+三區中文字幕,這個配置對於D5來說比較豪華了。另外說明一下,六區的中文字幕實際上跟國語翻譯一樣。日2的畫面也是原版中的佼佼者。
亞特蘭提斯Atlantis(1991)——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此片與10年之後出現的《深藍Deep Blue》有異曲同工之妙。日2版+自製中文字幕,日2可變畫面畫質很不錯。本片只在影片開頭有一段簡單的英語獨白,所以自製字幕沒有任何問題,本片精妙之一,就是幾乎沒有任何對白,全憑觀眾想像力任意發揮,去領略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影片拍攝精美異常,值得好好欣賞。
殺手萊昂Leon /The Professional(1994)——本部影片是呂克·貝松的顛峰之作,也是呂克·貝松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從此呂克·貝松憑著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在大師雲集的好萊塢殺出了一席之地。並且,本片也被譽為《尼基塔》的姊妹篇,前後兩部影片講述了男女殺手的復雜世界。一區特別版(畫面水準跟超碼版大致一樣)+六區版國配+電視版國配+六區DVD字幕+享譽江湖的全美版中文字幕,此片其實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確鑿的消息能證明三區有發售DVD,以前的字幕都是全美那版仿三區字幕,集成六區字幕的,5K是第一家。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7)——呂克·貝松真正好萊塢商業化的第一部大作,以好萊塢流行的科幻為題材,加上布盧斯·威利的加盟,成為真正的賣座大片。一區特別版+三區全套字幕+六區國配,江湖傳聞此特別版的畫面要優於之前發布的超碼版。
出租汽車Taxi( 1998)——呂克·貝松經典的幽默片之一,也很出名了,不再介紹。法2TF1+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1999)——個人認為呂克·貝松比較爛的一部片之一,宗教題材看來不適合這位天才導演,而且,女主角神經兮兮的表演著實讓人有點透不過氣來。不過,片子隨爛,配置可不差。日2超碼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出租汽車2Taxi2( 2000)——98年經典搞笑片的續集,Taxi三部曲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本集同樣是TF1素材,法2TF1版+三區中文字幕。
無聲的舞者Dancer, The( 2000) ——2000年是呂克·貝松的多產年。人們不會忘記在2000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那部由馮特里爾導演的震撼了評審團和無數觀眾的丹麥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冰島女歌手比約克把這位「黑暗中的舞者」演繹得入木三分。她讓我們知道語言是可以看見的。影片《無聲的舞者》同樣是一部描寫舞蹈語言的影片,但在呂克.貝松這樣一個前衛、叛逆並不斷向自己挑戰的導演手中,它就附加了許多與眾不同的東西。
本節目5K為獨家配置,市面以前並不見其他版本面世。5K此片獨家法2版+自製優質字幕(無三區),首次面世的法2素材非常值得稱道。
龍之吻Kiss of the Dragon(2000)——本片呂克貝松其實是編劇+製片,不過,將這部影片放到呂克·貝松的作品集里還是非常合適的。這是呂克·貝松第一次功夫片的嘗試,而且也是第一次與中國演員合作,龍之吻盡管不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但是,這也是李連傑邁進好萊塢的重要一步。呂克·貝松就盛贊李連傑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員。一區版+三區中文字幕。
綠芥刑警Wasabi(2001)——在嘗試跟中國演員合作之後,呂克·貝松似乎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次與日本知名女星廣末梁子合作出品了這部影片,不過,這部片子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好評,大多數影評人都批評呂克·貝松敷衍了事。韓三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非常人販The Transporter(2002)——同樣呂克貝松只是擔任了本片的監制,導演是香港功夫片領軍人物之一的元奎Corey Yuen,更有靠拍攝三級影片走紅的舒淇Shu Qi加盟。一區版+三區全套字幕+國語。
出租汽車3Taxi3( 2003)——在前兩集的《的士速逮》系列電影中,我們領略了法國人獨特的法式幽默和搞笑能力。既有的士飆車的速度刺激,搞笑司機的睿智,又有對法國馬賽警察嘲諷的噱頭。第三集用回第二集的原班製作精英,選擇寒冷的季節,把場景搬上冷峻陡峭的阿爾卑斯山,冰天雪地的場面壯觀浩瀚,動作難度更大更刺激,極盡速度的雪山飆車精彩紛呈,加上頗有新意的幽默感,大大提升了電影觀賞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華人女星白靈也參與了演出。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日2版的優勢是帶有滿檔DTS,不過對於D5節目似乎沒有什麼價值。
鬱金香芳芳Fanfan la tulipe (2003) ——這個電影使人想到大仲馬的小說,故事曲折離奇,充滿傳奇色彩,俏皮幽默,但過目即忘。影片編劇是呂克·貝松。法2+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語。
車神Michel Vaillant(2003)——本片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項目之一,是中影集團重點引進的法國大片。除了酷,沒啥別的感覺了,看來呂克·貝松對汽車似乎也情由獨鍾啊,跟汽車相關的影片,算一算也至少有4部了。採用畫質最佳的法2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公映版國語。市面帶國語的D9都不多,5K的D5倒是帶上了這條國配。
暗流2:末日天使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2004)——呂克·貝松與讓·雷諾再度聯手!融合《七宗罪》的驚悚,以及《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動作,刷新觀眾視野!2003年,影片《暗流》曾經以中國第一部進口分帳法國大片的身份被引進國內發行。由於該片是美國投資、法國班底拍攝的好萊塢式偵探懸疑片,因此融合了法國電影細膩優雅、善於營造氣氛的特色,以及好萊塢電影所擅長製作的宏大逼真的動作場面,讓觀眾獲得視聽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暗流》在世界各地公映後好評如潮,創造高額票房收入,更榮獲2001年法國電影最高獎--愷撒獎的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音樂及最佳音響五項提名。在如此成功的背景下,續集《暗流2:末日天使》的推出自然不足為奇了。這是大名鼎鼎的呂克·貝松與著名影星讓·雷諾的再度攜手合作,共同再創法國動作片的奇跡。該片延續了《暗流1》中的驚悚風格,監制兼編劇呂克·貝松的劇本向觀眾們提供了更多令人不解的神秘感,而情節的錯綜復雜性,也比上一集更加豐富,是一個真實社會案件與神秘宗教的混合體。
5K本D5使用了日2素材,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這片日版的畫質簡直好到驚人。
的士速遞(美國版)TAXI(2004)——本片是1998年法國賣座電影《的士速遞》(英文同名)的翻拍片,當時那部電影是由傑萊德·皮爾斯導演,呂克·貝松編劇和監制的。影片在上映後獲得大獲成功,不僅創造了國內票房記錄,還順勢進去美國,在世界范圍內造成轟動。 日2dts加長版+三區中文字幕,有泰語音軌。
暴力街區Banlieue 13(2005)——呂克·貝松編劇,三區版。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狼犬丹尼》由歐美雙方斥資4500萬美元合拍而成,是法國名導呂克·貝松(Luc Besson)繼《終極殺陣》(taxi)、《赤色追緝令》等片之後,又一部身兼製片與編劇的力作,影片由《美麗新世界》和《玩命快遞》的助理導演路易·萊特瑞爾(Louis Leterrier)執導,由享有「中華第一武指」美稱的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片中更是明星濟濟,包括中國功夫皇帝李連傑,黑人影帝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大敵當前》的鮑勃·霍金斯(Bob Hoskins)。 5K本節目使用三區版素材製作而成,帶國粵語配音。
Ⅲ 卓別林一生共拍過多少系列的電影或其他什麼等
片名
1. 紐約王[A King in NewYork] (美國/1952年出品/彩色/有聲)
2. 殺人狂時代[Monsieur Verdoux] (美國/1947年出品/彩色/有聲)
3. 20分鍾的愛情[20 Minutes of Love] (美國/1942年出品/黑白/無聲)
4.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 (美國/1936年出品/黑白/無聲)
5. 城市之光[City Light] (美國/1931年出品/黑白/無聲)
6. 大馬戲團[The Circus] (美國/1928年出品/黑白/無聲)
7. 淘金記 (美國/1925年出品/黑白/無聲)[2003年3月21日]
8. 移民者[The Immigrant] (美國/1918年出品/黑白/無聲)
9. 救葯[The Cure] (美國/1917年出品/黑白/無聲)
10. 冒險者[The Adverturer] (美國/1917年出品/黑白/無聲)
11. 凌晨一點[One AM]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2. 流浪漢[The Vagabond]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3. 救火隊員[The Fireman]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4. 影幕背後[Behind the Screen]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5. 罪狀[The Count]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6. 三個人的麻煩[Triple Trouble]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7. 巡視員[The Floorwalker]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8. 貼壁紙的人[The Paper Hanger]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19. 一夜成名[A Night in the Show]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0. 拐騙[Shanghaied]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1. 冠軍[The Champion]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2. 查理的新工作[His New Job]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3. 查理的約會[His Trysting Places]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4. 公平交易[A Fair Exchange]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5. 查理的過去[His Prehistoric Past]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6. 馬貝兒的婚姻生活[Mabel's Married Life]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7. 劇院的夏洛爾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8. 冷酷的愛情[Cruel Cruel Love]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9. 女房東的寵物[The Star Boarder]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0. 謀生之路[Making a Living]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1. 奇怪的氣體[Laughing Gas]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2. 致命的球棍[The Fatal Mallet]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3. 馬貝爾的困境[Mabel's Strange Predicament]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4. 音樂流浪漢[Musical Tramps]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5. 夏爾洛和馬貝爾[Charlot Et Mabel]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6. 新看門人[The New Janitor]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7. 休養[Recreation]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8. 一無是處[The Good for Nothing]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9. 受辱記[Face on the Barroom Floor]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少了個 大獨裁者
Ⅳ 一生拍成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有很多類似的電影啊,最出名的《阿甘正傳》,還有其他類型的《本傑明巴頓奇事》,《無姓之人》
Ⅳ 一年一部大電影,「陳翔六點半」電影宇宙誕生,你了解這個團隊嗎
從2017年的《廢話少說》開始,陳翔六點半團隊先後推出《鐵頭無敵》《重樓別》《民間高手》等四部影片,每一部影片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跟口碑,這不剛進入2022年,陳翔六點半再次推出了新電影《拳王媽媽》。該片上線首日就拿下了網大播放量的冠軍,在熱度方面也一直穩居全網第一的位置,連續兩天票房第一。
按理說,他這個年齡早應該退休頤養天年了。不過老爺子說過:我熱愛表演,舞台什麼的我不在乎,只要能演戲,比什麼都快樂。
吳媽本名吳艷傑,也是一名老演員,老配角,1958年生人,作為六旬老人,是團隊中的第二年長者。劇中經常和妹爺一起扮演夫妻。吳媽演技也是非常了得,妥妥的老戲骨。
Ⅵ 如何理解"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
」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這句話出自法國詩意現實主義導演讓雷諾阿,他認為每一個導演都會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什麼都拍,未必能夠拍的好。只拍自己所熟悉的,能拍好了就很了不起了,在他之後很多導演引用了這句話。
「電影作者論」,提出了「結構作者論」。沃倫認為一個導演一生只拍攝「一部影片」,一個批評者的工作是去發現它。他所說的「一部影片」意在強調任何一位導演的一系列作品中,都必然存在某種穩定不變的深層結構,這位導演的不同作品僅僅是這種深層結構的變奏形式。
批評者的工作在於剝離影片表層系統的包裝,發現或還原這一「深層結構」。沃倫同時指出,導演生存的時代、他所置身或參與的歷史、他的個人生活遭遇,共同構成了那一文化的深層結構,並一直影響與制約著其可能的呈現方式。
實際意義
導演風格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因此,讓·雷諾阿說:一個導演一生中只拍一部電影。便是說一個導演風格形成後的穩定性。不過,個人風格的穩定性是相對的。隨著導演的經歷、思想感情以及藝術影響的變遷,其風格也會有變化和發展。
導演可可能重新調整自己的風格系統,使自己風格中某些要素發生相應變化,經過彼此抵觸與適應,破壞舊穩定狀態,達到新穩定狀態,最後導致個人風格的變化,雖然某些導演各個時期電影的風格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我們總能在影片中尋找到這位導演個性的印記。
Ⅶ 誰知道李小龍一生拍過幾部電影,分別是什麼名字!
1940年《金門女》
1948年《富貴浮雲》
1949年《夢里西施》
1950年《細路祥》
1950年《凌霄孤雁》
1951年《人之初》
1953年《苦海明燈》
1953年《母淚》
1953年《父之過》
1953年《千萬人家》
1953年《危樓春曉》
1955年《愛》(上下集)
1955年《孤星血淚》
1955年《守得雲開見月明》
1955年《孤兒行苦命女》
1955年《兒女債》
1955年《許癲納福》
1956年《早知當初我唔嫁》
1957年《雷雨》
1957年《甜姐兒》
1959年《人海孤鴻》
1966年電視劇《青蜂俠》
1971年電影《唐山大兄》
1972年電影《精武門》
1972年電影《猛龍過江》
1973年電影《龍爭虎鬥》
1973年電影《死亡游戲》未完成,只有李小龍的片段剪輯,其他的是唐龍(金泰中)替身演出
2000年《勇士的旅程》收錄李小龍真正的遺作
李小龍主演的電視劇:
青蜂俠:《青蜂俠》最早是一部上世紀30年代的廣播劇,劇中的主人公名叫布利特·里德,白天是出版界的百萬富翁,夜間則是戴著面具勇斗罪犯的「青蜂俠」。和「青蜂俠」一起出沒的助手加藤,也是一個武林高手。上世紀40年代,環球影業拍攝了一系列以「青蜂俠」為主角的電影。關於這個超級英雄的系列漫畫也紅火一時。不過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ABC電視台播出的電視劇《青蜂俠》,該劇也是李小龍在美國的成名之作。 2000年《勇士的旅程》收錄李小龍真正的遺作
Ⅷ 張藝謀一生拍了很多電影,其中哪些電影成為了經典
張藝謀的影視作品有較強的觀賞性,不論是對視覺的表達方式,還是對藝術領域的追求,都能有內而發憑借真實的主題表達出來。他的給大家帶來的故事雖然劇情類型較多,但絲毫不會覺得沉悶,反而步步緊跟主題,從而引發有聚焦性的看點,因此張藝謀的電影有著超強的可塑性,他的作品成為了這個世紀電影領域最有代表性高能產物與經典。比如《紅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等成就經典的影視作品,下面就圍繞這三部電影來做個介紹。
一、《紅高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指導,鞏俐、姜文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攜手經營了一家燒酒作坊,隨著日軍侵華,他們二人奮起反抗卻最終不敵日軍的一系列故事。該影片不管是人物刻畫上還是對劇情的表達上都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底地步,張藝謀通過充滿野性的拍攝手法把當時那個紅色年代渲染的非常豪放,是一部很有現實性意義的作品,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你還知道張藝謀哪些電影成為了經典?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
Ⅸ 美國電影講述一男孩一生都被拍成電影,他的世界全部是導演製作,演員作戲的
楚門的世界網路名片
中文名: 楚門的世界
外文名: The Truman Show
其它譯名: 真人SHOW/真人世界/真人戲
出品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彼得·威爾
編劇: 安德魯·尼科爾
製片人: 安德魯·尼科爾
主演: 金·凱瑞,勞拉·琳妮,諾亞·艾默里奇
類型: 喜劇 /心理
片長: 103 min
上映時間: 1998年
主要獎項: 七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對白語言: 英語
發行公司: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
色彩: 彩色
目錄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製作發行
劇情介紹
相關評論
《楚門的世界》:技術理性和媒體暴力
幕後製作
精彩花絮
精彩對白
穿幫鏡頭
獲獎記錄
貼吧相冊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製作發行
劇情介紹
相關評論
《楚門的世界》:技術理性和媒體暴力
幕後製作
精彩花絮
精彩對白穿幫鏡頭獲獎記錄貼吧相冊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評級 Rated PG for thematic elements and mild language. 級別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
:13 Chile:TE Netherlands:12 Peru:PT Sweden:11 UK:PG USA:PG France:U Iceland:L Hong Kong:I Spain:T Brazil:Livre Finland:K-12/9 Germany:12 Brazil:12 South Korea:15 Mexico:A Switzerland:7 Denmark:11 Ireland:PG Belgium:KT 製作成本 60,000,000 (estimated) 票房成績 全美首映票房:$31,542,121.00 (單位:美元) 全美累計票房:$125,618,201.00 (單位:美元) 海外累計票房:$138,500,000.00 (單位:美元) 版權所有 Paramount Pictures Corp., 1998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彼得·威爾 Peter Weir 編劇 安德魯·尼科爾 Andrew Niccol .....(written by) 演員 金·凱瑞 Jim Carrey .....Truman Burbank 勞拉·琳妮 Laura Linney .....Meryl Burbank/Hannah Gill 埃德·哈里斯 Ed Harris .... Christof 娜塔莎· 麥克艾霍恩 Natascha McElhone .....Lauren/Sylvia 諾亞·艾姆雷克 Noah Emmerich .... Marlon 菲利浦·貝克·霍爾 Philip Baker Hall .... Network Executive Blair Slater .....Young Truman 彼得·克勞斯 Peter Krause .....Lawrence 保羅·吉亞瑪提 Paul Giamatti ....Control Room Director 哈里·謝爾 Harry Shearer ....Mike Michaelson 製作人 Edward S. Feldman .....procer 安德魯·尼科爾 Andrew Niccol .....procer Lynn Pleshette .....executive procer Richard Luke Rothschild .....co-procer 斯科特·魯丁 Scott Rudin .....procer
Ⅹ 昆汀一生只拍十部電影,可光是《殺死比爾》系列就佔了好幾部
到目前2部
《殺死比爾卷Ⅰ》結尾時,導演向觀眾透露了「新娘」(烏瑪-瑟曼飾)的女兒並沒有死。卷Ⅱ的故事分兩線發展,一線為現時正向敘述,講述「新娘」的復仇過程,另一線則使用閃回,講述「新娘」跟隨中國武術高手「白眉」(劉家輝飾)練功。掃除了O-Ren Ishii和維妮塔-格林(Vernita Green)後,「新娘」的死亡名單上只剩下三人:巴德(邁克爾-麥德森)、Elle Driver(達瑞-漢娜)以及最終的敵人:比爾(大衛-卡拉丁)。
本報訊(記者李如一)今天是昆汀-塔倫蒂諾的影迷的節日,《殺死比爾卷Ⅱ》在第一集上映半年後,終於正式與北美觀眾見面!被第一集震得落花流水、翹首以待的影迷們終於盼到頭了。
一部電影被一分為二,且兩半上映的時間相差如此遠,這並非常例。但觀眾的熱情絲毫不減,早前看過試映的影評人已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文字贊美《殺死比爾卷Ⅱ》,相信無論票房如何或獲獎與否,這將是又一部Cult片經典。
比起第一集的近乎「無劇情」,《殺死比爾卷Ⅱ》除了在功夫打鬥場面上狠下功夫外,也對劇情作了近一步推理,塔氏在《低俗小說》里展示出來的編劇功力,在這里得到了更加成熟的運用。
另外,塔氏還透露,《殺死比爾卷Ⅲ》的拍攝也已列入計劃中,不過由於要等在片中被「新娘」殺死的小女兒長大,15年內都不會開拍。看來,塔倫蒂諾迷們又要面臨新一輪的期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