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邵氏兄弟電影為什麼現在會落寞
不是倒閉了
是在80年代末開始停止了影片的製作
到90年代末基本就沒有影片了
因為拍電影出品量很大了,但是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賺錢了
直到現在,內地市場大大放開了
邵氏又殺回電影業了
但,估計回復輝煌還要很多時日
再在整個香港電影都在低谷期
不過,低估過後應該是市場的崛起啊
⑵ 邵氏電影曾是無數人的青春回憶,為什麼現在不拍電影了呢
邵氏電影曾是無數人的青春回憶,邵氏電影公司憑著精良的製作俘獲眾多影迷芳心,旗下的李翰祥、胡金銓、張徹、楚原四位導演加上劉家良這位武術指導,當年帶來了諸多經典的影片,深受大眾的喜愛。邵氏出品,必屬精品,憑著超強的口碑,邵氏電影在娛樂圈佔據一席之地,然而現在已經見不到邵氏電影了,邵氏電影公司為什麼不拍電影了?
邵氏電影公司為什麼不拍電影了?行業的發展,加上邵氏重心轉移,加上眾多撐起一片天的演員離去,對邵氏造成很大的影響。本該順應潮流發展,但邵氏固執不前,因此邵氏走向破滅。八十年代,邵氏電影公司正式停產,此後再也見不到邵氏出品的影片了。
⑶ 香港特區邵氏武俠電影🎬為何不產片子了
邵氏電影興盛於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邵氏電影興盛的三十年,製造了多達千部電影。其中雖然也有湊數的,但也正如廣告詞所說的:邵氏出品,必屬佳品。邵氏電影從來就不乏精品。
⑷ 邵氏為什麼停產了
因為受到好萊塢電影的沖擊、香港電影人流失等因素的影響,香港電影市場明顯大不如前,那些傳統的電影公司很多也都面臨倒閉和轉型的危機。
1970年,邵氏錯失了李小龍,這也成了一個象徵性的轉折點。
沒過不久,邵氏又因公司薪酬制度極不合理而導致旗下電影人大量流失。
連連損失下,邵氏也經受不住電影市場的沖擊,在1987年突然宣布不再拍攝電影,其旗下電影人也都轉投他處。在苦苦支撐到2003年之後,邵氏終於停產了。
後來天映娛樂以4億港元的價錢收購了其760部電影的版權,並花費2億港元進行了數位修復,令我們現在能夠看到高清的邵氏老片。
產品特點
「邵氏兄弟」遵循的則是一條更為純粹的商業製片路線。邵逸夫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經營理念中,原天一公司的「觀眾至上」論是其中心內容。邵逸夫很了解一般市民觀眾的心理,以及觀賞習慣和興趣,他審閱編導提供的故事劇本,以是否具有票房為取捨,因此「邵氏兄弟」在選材時都切准了市民觀眾的喜愛和情趣,選擇通俗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題材。
⑸ 邵氏電影是怎麼回事,現在還有嗎
沒有了,邵氏電影已經於2011年11月28日結束了。
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擁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寶三間電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權的衛星電視(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傳媒集團」)曾多次出價洽購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以壯大其中文片庫的實力,但邵氏拒絕。
(5)邵氏電影怎麼啦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並將之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進入50年代後期,由於電懋的成立,香港電影業競爭越發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製作策略已無力招架新挑戰。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縮電影製作的業務,轉而大量收購戲院及從事地產業。
1957年邵逸夫從南洋來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屆五十,因不滿二哥作為,想接掌製片業務,以穩定片源,兄弟倆最終決定在業務上分道揚鑣。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標識與兄長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則主管製片業務。
⑹ 邵氏為什麼停產了
因為邵氏公司當時的最大合作方鬧獨立,拉了一幫人出去,成立了嘉禾公司,專搶他的生意,邵氏只好改向電視進軍了。
邵氏電影公司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家族企業
邵氏兄弟是寧波人,一門四傑,大哥仁傑、二哥仁櫪、三哥仁枚,第四、第五是姊妹早已出嫁,邵逸夫最小,叫仁楞。由於做電影生意要出名,父親不同意。於是另起外號,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起名叫逸夫。
邵氏兄弟天生具有經商的精明頭腦,比較知名的事情是邵醉翁力捧陳玉梅的逸事,由於當時「天一」台柱胡蝶被「明星」挖走,邵醉翁發現陳玉梅樸素隨和,便以巨資捧她成為中國電影皇後,陳玉梅成了他的夫人,其他電影公司也永遠不能將她挖走了。
所謂長兄如父,邵醉翁集邵老大、總經理、導演於一身,其長袖善舞的精明為兄弟們樹立了榜樣,也為將來可持續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⑺ 邵氏電影公司為什麼要關閉
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年產量在20~30部之間。 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 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邵氏電影也逐漸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無以往的光芒四射。 然後,它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 當邵氏後來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不僅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成為美麗的記憶,香港電影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
⑻ 邵氏電影現在沒落了么
邵逸夫早在80年代就已退出電影製作了。
⑼ 邵氏電影獨霸市場近30年,為何如今突然沒落
我發現邵氏電影獨霸市場近30年,但是如今卻突然落寞了,我覺得是有幾點原因。
首先邵氏電影屬於邵氏集團,可能內部的斗爭也影響到了電影的發展。而且邵氏電影很多東西都過於套路化,之前香港並沒有出現類似的公司和他競爭。
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邵逸夫的老去吧,畢竟上市集團是以邵逸夫為主導的,由於邵逸夫年紀越大,可能決斷和以前相比也沒有那麼正確了,可以說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導致了邵氏電影的沒落,可以說也是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