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推薦幾部老年人主題的電影
1.《怒潮》
是一部經典戰爭歷史故事片,亦是一部較早運用電影藝術表現來反思黨內不同思想和路線斗爭的影片。
2.《大浪淘沙》
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伊林導演的一部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的電影。主要演員有王蓓、史進、劉冠雄等
3.《羌笛頌》
是由張辛實執導,張園、郭振清、藺娜等演員參與演出的電影。影片講述1935年工農紅軍到西南羌族地區給羌族人民所帶來的新的生活。
4.《紅孩子》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8年攝制的經典兒童片,影片的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也隨之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5.《閃閃的紅星》
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
B. 求幾部關於老人的感動人的或有哲理的電影,要能感悟人生的,因為老人的經歷是最能給人以啟迪的.
《大魚》美國電影
經典的父子情深
愛德華-布盧姆(阿爾伯特-芬尼)總是喜歡炫耀年輕時(伊萬-麥奎格)的經歷。對流浪生活的嚮往驅使他離開阿爾巴馬的一個小鎮,踏上了環球之旅。他把這段經歷吹噓得如此的光怪陸離和驚險刺激,其中包括曾遇見一個巨人,一個女巫,一對聯體孿生兒歌手以及一條誰也抓不住的「大魚」等等。愛德華-布盧姆總是滔滔不絕地向身邊所有的人講述這些誇張的故事。但有一個人從不買他的帳,那就是一向與他不和的兒子威爾(比利-克魯德普)。因無法忍受喋喋不休的父親,威爾婚後便離開了父母並中斷聯系長達三年,直到一天突然接到母親桑德拉(傑西卡-蘭格)的電話並得知父親病重將不久人世。威爾前往探望久別的父親並再次聽他講述那些傳奇的故事,這次,他學會了區分現實與虛幻,終於理解父親一生巨大的輝煌與失敗。愛德華-布盧姆也在彌留時刻終於贏得兒子的尊重。
《蝴蝶》法國電影,講述小女孩和老爺爺遠足的故事
她是麗莎,今年8歲,沒有爸爸。她不怕陌生人,她的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 今天中午放學,媽媽又忘了接她回家,她來到鄰居爺爺的家,還打開爺爺的密室。 脾氣怪怪的爺爺,說他要去找「伊莎貝拉」,那是全歐洲最稀有的蝴蝶。麗莎怕被送到孤兒院,於是粘著爺爺一起上山找蝴蝶。這趟遠足好辛苦,她半路賴皮、後悔了…可是,她卻看到滿天飛舞的蝴蝶,和媽媽的愛!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中國.馬俐文
主要演員:斯琴高娃、黃素影
影片通過一位成功女作家的回憶,敘述她為她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母親看病、治病直到送母親遠行的心理歷程。作品帶有強烈的女性色彩。通過主人公對母親刻骨銘心的再領悟、再體驗、再認識,引導人們如何對待那些尚健在的父母,如何讓父母們不要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同時又讓人們不要在父母離去之後再感到遺憾。
C. 有什麼反映老年人生活的電影嗎急用
電影《60歲的情書》的誕生。這是一部聚焦於中老年人的愛情電影,可它並不是單純表現黃昏戀的作品。雖說片中的主人公們都是六旬左右的「老人」,但整部影片卻沒有遲暮之氣,反而呈現出勃勃生機和鮮麗的活力。同時,影片展現出了一種社會關懷,它所針對的不是個別人、個別家庭,而是「團塊一代退休潮」這一日本社會問題。所謂「團塊一代」指的是二戰後嬰兒潮中出生的一代,如今曾經見證日本騰飛崛起、泡沫經濟破滅的這一代人正陸續退休。一項調查表明,已婚的這代人中,85%的丈夫期待退休,相反竟有40%的妻子表示憂慮,夫妻雙方的想法差別很大。同時,「熟年離婚」也成了日本的一大社會現象,有許多曾經長年相伴的中老年夫婦不願白頭偕老。電影反映出夫妻之間的真實樣態和中老年人內心微妙的情感,謳歌夫婦之情和家庭溫情的可貴。它向共度多年的老夫婦以及剛剛選擇了人生伴侶的年輕夫婦們傳達出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世間有更多相親相愛的夫婦與家庭。
D. 有沒有一部講老人與機器人生活的美國小眾電影叫《我和機器人》
《機器人與弗蘭克》
E. 有哪些關於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電影值得一看
《追隨你的腳步》,這部電影裡面的演員全都是老年人,但是他們卻都與比年輕人更有活力更有朝氣。你老年人大都是獨自一人熱愛生活熱愛公益。他們到大街上跳舞喝酒到凌晨,每周六換一次戀人,總之是你18歲想做的事情他們都可以做,看這部電影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思考,老年人都能活成這個樣子,那麼我也應該可以。
F. 有哪些以老年人為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
黃磊和李雪鍵老師演的嘿,老頭,這個電視劇也挺好的,就是這樣,老年人都一些生活瑣事。小輩怎們尊重他們的一部電視劇寫得非常現實
G. 有關於老年人的電影影片有哪些
《廬山戀》《大橋下面》《蹉跎歲月》《人到中年》《小花》《柳堡的故事》《二子開店》《今天我休息》《瞧那一家子》
---------------------------------------------------------------------------------------
以上電影適合中老年人看!
另外:(以上所說的《老無所依》《打架的藝術》《教父 》完全不適合,屬於犯罪暴力電影)
還有那《金婚》是電視劇惡心程度我就不說了。
H. 和老人有關的電影
普羅旺斯的夏天》是由羅絲琳·伯胥執導,讓·雷諾、安娜·加列娜、克洛伊·茹阿內、雨果·德休等人主演的法國劇情片。影片講述居住在法國南部鄉村的老人保羅和外孫外孫女一起生活的故事。影片於2014年4月2日在法國上映。
人生果實 (2017),一部極其感人的紀錄電影《積存時間的生活》,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由日本影後樹木希林擔任旁白,日本現代陶淵明津端夫婦生活紀錄片。藉由津端修一夫婦豐富的生活閱歷,一幢深居林間的小屋,探索那些深藏於時間長河中的真正瑰寶。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是由Argus Film出品的紀錄片,由陳模瑛執導,曹炳萬、姜溪烈主演。該片於2014年11月27日在韓國上映。該片以江原道橫城山村的自然景色為背景,講述了像戀人一樣度過76年婚姻生活的老夫婦的最後時光。該片創造了韓國獨立電影首個400萬觀影人次紀錄。2015年,該片獲得第6屆韓國年度電影獎最佳獨立電影獎、第21屆美國洛杉磯電影節紀錄片獎、第20屆瑞士尼翁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視野獎及第6屆DMZ韓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觀眾獎。
《金色池塘》是由馬克·雷戴爾執導,凱瑟琳·赫本、亨利·方達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歐內斯特·湯普森的同名戲劇改編而成,講述了年老的諾曼與女兒之間出現了感情危機,之後他在妻子的幫助下與女兒和好的故事。1982年1月22日,該片在美國上映。1983年,該片在第54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獎項。
《關於施密特》是2002年5月22日法國上映的劇情喜劇片。由Paradiso Home Entertainment發行,路易斯·貝格利、亞歷山大·佩恩編劇,亞歷山大·佩恩執導,主要演員有霍普·戴維斯、傑克·尼科爾森、 凱西·貝茨等。該片講述了剛剛退休的保險公司職員史密特,因為退休後無所事事的生活實在難以繼續,決意尋找新的生活。
《長壽商會》是Big Picture出品的家庭情感電影,由姜帝圭執導,尹汝貞、朴根瀅、趙鎮雄、黃雨瑟惠、文佳英、韓志旼、朴燦烈主演的電影。該片描述圍繞著即將拆遷的小區長壽超市為中心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給觀眾傳達暖暖的家族親情。
I. 有什麼主角是老頭的片子
< 剃頭匠> 93歲的老北京剃頭師傅
國產 80 90 年代的便宜 講的是 一群 70 80歲的老人 為自己的後事發愁
很感人! 80 90 十年代 北京的氛圍
建議看看
劇情簡介
剃頭匠是中國民間的古老職業,手藝精湛,歷史悠久。現在,雖然遍地都是發廊,但這門手藝沒有失傳。在北京的胡同里,一位老人依然在走街串巷,幾十年如一 日地為他的老主顧們服務。眼看老主顧們越來越少,剃頭匠敬大爺開始感覺到寂寞,免不了為自己的後事發愁。敬大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干凈、體面地離開這 個世界,不打擾子女,不給他們添麻煩。敬大爺從十二歲學剃頭,幹了八十年,現在已經九十三歲了,孤身一人,仍然眼不花、手不抖,服務周到,深得老主顧們 的喜愛。
可是敬大爺不願意把自己的心思告訴他的老朋友,這是他一個人的秘密。他一面給老主顧剃頭,一面觀察人家的安排。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經多年不照相 了,至今還沒有一張能夠用作遺像的照片。於是,他開始悄悄地為自己准備。他發現,拍一張令自己滿意的照片竟很不容易,還有一身體面的中山裝,以及殯儀館 的告別儀式要用的500字生平簡介等等。敬大爺雖然生活儉朴,但是個十分講究的人。
時間慢慢過去,生活平靜,日復一日;每天敬大爺照例清早出門,為安排好的老主顧逐個理發、剃頭、刮臉、剪鼻須、放睡(按摩)。一邊天南海北的聊天或者打 麻將……某個早晨,米大爺病逝了;又一天趙大爺被兒子接走了。敬大爺覺得越發孤獨。一天,他忽然昏倒在大街上,生命如靈魂出殼離他而去,可是一切都還沒 安排好呢。
導演闡述
敬大爺如今是個九十三歲高齡的耄耋老人,他有八十多年的剃頭經歷,至今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雜院里,過著北京城內最底層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經常給 老主顧們上門剃頭、聊天,回家後撥弄著自己那座每天慢五分鍾的老座鍾,他希望每個人(也包括他自己)乾乾凈凈的來到人世,也希望人們乾乾凈凈利利索索的 離去……電影《剃頭匠》以紀錄和講述的形式描述了這樣一個老人恬淡而平凡的生活。
《剃頭匠》是一部非常東方化、非常中國化、非常北京化、又非常胡同化的影片。乍看是在講述一位老人的平淡而瑣碎的生活,實則通過敬大爺以及周邊人物的點 點滴滴展現了老北京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巨大的變遷。作為導演,我沒有把影片中蘊含的所謂生命、道德、及北京特有的人文、風情、景觀等進行主觀和客觀的簡單 判斷,而是盡可能地把這一切主題通過記錄敬大爺瑣碎的生活時讓其自然地流露,讓諸多的主題思想深含在影片的潛流中、包著、含著、不外露在影片的表層。如影片中米大爺去世了,他的那隻黑貓卻神不知鬼不覺地跟上了敬大爺。在東方,黑貓意味著幽靈。事實上,對於像敬大爺這樣的高齡老人來說,誰敢說死亡的幽靈 無時不刻地不盯視著他們,但是敬大爺雖心知肚明,卻坦然自若,一絲不苟地繼續著自己一如既往的生活。影片中另一個多次出現,有些刻意表現的是那個「拆」 字,其實這一點大多數人不難理解,這個「拆」不僅是在拆北京古老的房屋,城牆,其實生活當中諸如此類的「拆」天天都在發生,這「拆」失去了許許多多古老的建築,這「拆」讓多少傳統文化流失,多少人間舊情盡失……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盡管我們有那麼多的眷戀, 也免不去無盡的憂思和遺憾。
為了不失影片的紀錄風格,我大膽啟用了九十三歲高齡的非職業演員靖奎老人出演片中的敬大爺(如果我沒說錯的話,這大概是全世界目前最年長的非職業演員擔綱一部電影的主角)。其他配角分別從北京胡同里的敬老院或大雜院里挑選出來的,如米大爺的飾演者是一位八十三歲目不識丁的孤寡老人,趙大爺的街坊大嫂的 飾演者是一位下崗的無軌電車的女司機等等。對演員不要求他們表演,也不要求他們死記硬背台詞,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就讓他們自己發揮去。這一切就是努力達到 影片所追求的原生態……
影片簡評
特寫鏡頭中,一張老人的臉上塗滿肥皂,一隻手一刀一刀地伴著刺刺啦啦的聲音將老人臉上的胡須剃掉。整個過程干凈利落,動態鮮活,最後老人抬起臉,容光煥發,正對鏡頭,長出了一口氣,吐出京味十足的兩個字:「舒服!」
電影的開場往往是整個電影的基調。被中國電影很多說教式的開場弄倒了胃口的我,很高興看到《剃頭匠》的開場如此清爽,這樣的電影必然走向單純質朴。但是當我下筆寫這篇文字的時候,卻突然發現無從下手,在貌似單線條的剃頭匠老人生活的下面,藏著那麼多豐富的東西讓我哭,讓我笑,讓我思,讓我動。在場的清華學子們和我一樣,時而輕松發出笑聲,時而淚眼模糊,時而唏噓慨嘆,你能從他們現場的表現看出他們追隨著電影脈搏而感動……
J. 有沒有老年人題材的電影
確實,老年人題材是個冷門。除了較近的《金色池塘》,還有稍微老點的《為戴茜小姐開車》、《老人與海》等等。不過有趣的是,以「老人+孩子」為模式的電影佳作甚多,如義大利的《天堂影院》、法國的《放牛班的春天》、中國的《變臉》等等。
【關於施密特】——是好萊塢比較少涉及的老年人題材的作品。
劇情:
今年66歲的史密特是一家保險公司的總裁助理。對於忙碌了一輩子的史密特來說,退休後無所事事的生活實在難以繼續,偏偏妻子又在這時離他而去,而唯一的女兒也要在這個時候嫁人。他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贊助非洲孤兒的廣告,感動之下便寄出每月22美元的贊助費,並且開始給六歲的「養子」寫信。對未來充滿恐懼的史密特選擇了一種看似逃避的做法,他決定駕車周遊全國,當然此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和遠在丹佛的女兒好好溝通一下,因為他對那個像傻瓜一樣的未來女婿實在不怎麼滿意。一下子,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又豐富多彩了。
就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