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1年值得推薦的院線電影
《1921》《長津湖》《中國醫生》《鬼吹燈之天星術》以及我司出品的《梵高計劃》。
㈡ 《梵高計劃》的主體故事講的是什麼
親親,本影片是一部探討人在面臨窘境與人性的考驗時,能否完成自我救贖的黑色幽默喜劇電影。該故事講述了青年畫家夏凡生活落魄、窮困潦倒,家庭破裂引發的一系列向死而生的「梵高計劃」。敬請期待。
㈢ 院線電影《梵高計劃》開機時間和上映時間是什麼時候
親親電影項目《梵高計劃》於去年10月18日在成都啟動了開機儀式,預計2021年上映。請大家多多關注哦。
㈣ 有關梵高的電影
梵谷傳奇不朽的一生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
1956年美國版《梵高傳》
中文名:《梵谷傳》,也有翻譯為《慾海浮生》或者《生活的慾望》的
導演: 喬治·丘克(George Cukor) 文森特·明奈利(Vincente Minnelli)
主演: 安東尼·奎因(Anthony Quinn) 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導演文森特-明尼里的這部藝術家傳記電影,是拍得相當細膩動人的一部代表作。柯克.道格拉斯飾演才華橫溢卻畢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梵高,他原為荷蘭畫家,因為生活關繫到比利時的礦場當礦工。幸好梵高的兄弟支持他的藝術創作,自願供養他的生活,使他得以專心作畫,並跟同時代的名畫家高更等人交往。可惜梵高的藝術道路仍然走得十分曲折,在生前一直未獲得大眾賞識,直至死後多年才在藝壇大放異彩。導演文森特.明尼里對梵高的悲劇性一生刻畫得有血有肉,道格拉斯也演出了主人翁鬱郁不得志的深沉氣質。安東尼.奎因飾演畫家高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獎。
1987年,澳大利亞拍攝的《梵谷的生與死》
影片以梵谷在1872年知道1890年間給兄弟Theo寫的信為線索,雄辯地帶出天才藝術家的創傷,梵谷是最了不起的藝術家之一,本片則是一個被拷打的天才的故事,是所有關於梵谷的電影作品中最傑出的一個。
1990年荷蘭 / 英國 / 法國和拍的《梵谷與提奧》,講述了梵谷和弟弟的故事。梵谷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在梵谷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系,而提奧也是梵谷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充分地反映了他與 弟弟提奧之間深厚真摯的手足之情。在梵谷1890年去世六個月後,提奧也追隨它的兄長去了.
還有法國導演莫里斯·皮亞拉1991年拍攝的《梵谷》(Van Gogh),表現了畫家梵谷生命中最後67天的非常經歷,剖析了畫家自傷自殺的異常行為,。
為追求純美的畫家,導演用內省的筆觸探尋了梵高最後的67天的生活。故事節奏進展得很慢,但人物挖掘得很深,在美麗的景物和悲慘的結局之間產生了一股強大的張力。本片主要記敘了1890梵谷搬到巴黎近郊的奧維而,再那裡度過的自殺之前幾十天的生活.在1890年的春末,梵高搬到了臨近巴黎的Auvers-sur-Oise村的一個小客棧,同時受到加歇醫生的照料。70天之後梵高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眾在影片中看到梵高如何作畫。
㈤ 《梵高計劃》的影片質量有保障嘛
親親《梵高計劃》的影片質量毋庸置疑。該片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監制張猛獲得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2011年憑借自編自導電影《鋼的琴》,入圍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4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導演尤磊作為張猛愛徒,參與其多部影片的創作與製作;《梵高計劃》原創劇本更是獲得美國戴維斯電影節最佳原創劇本獎 。請大家多多期待哦。
㈥ 你們認為觀眾會喜歡《梵高計劃》這部影片嘛
當然會喜歡哦,據互聯網顯示,72.78%的受訪者表示更喜歡喜劇。而《梵高計劃》是偏喜劇的多元化電影類型更吸引觀眾。電影本身輕松、愉快的風格能夠貼合大部分影迷。《梵高計劃》未來可期,上映的時候還請親親們多多支持哦。
㈦ 《渴望生活·梵高傳》梗概
溫森特·梵高(VincentVan Gogh,1853-1890)是十九世紀末歐洲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他熱愛生活,把從事藝術創作視為獻身人類的一種方式。他 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備嘗艱辛,他的坎坷遭遇使他對貧苦的勞 動人民懷有深切的同情。他不去迎合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欣賞 趣味,不去沙龍為紳士淑女畫像,而去礦井、野外,去礦工的 棚屋、織工的茅舍,去三等列車的候車室尋覓描繪的對象。 他的作品線條和色彩鮮明強烈,富於表現力,一反學院派的矯 揉造作的畫風。他認為繪畫不能僅僅滿足於模仿呈物的外部形 象,而應當在憑感覺真實地描繪自然的同時,表達藝術家的主 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風格。梵高在為社會所不容 的境遇中,對藝術進行了嚴肅而真誠的探索,在學習前輩畫 家,主要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和米萊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 在色彩方面的某些經驗,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 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了許多洋溢著生活激 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 同情和希望。梵高在藝術上的勤奮刻苦、勇於創新的精神,和 他獻身人類的高度責任感都是應當肯定的。但是由於社會、歷 史條件的限制,他的思想未能擺脫小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影 響,他的某些主張難免帶有烏托邦的色彩,有些作品還有唯美 主義的傾向。對於這些,我們應運用馬克思主義進行實事求是 的分析,有批判地加以借鑒。
㈧ 怎麼評價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首先不喜歡劇情。這部片總體來說是一部牽強的偵探片(不喜歡文藝片的觀眾可以放心購票)。片子一開始梵高己經死了,然後劇情是說玩世不恭的郵差兒子(真-男主角)如何被好奇心驅使,懷疑梵高的死不是自殺是他殺,通過對梵高身邊的人(應該說是梵高畫過的人)進行了非常細致認真的走訪,意圖揭開真相的過程。
當初想到這個主意的人不知道想過沒有,用幾萬幅半工業化生產的高仿品來紀念一個偉大的原創者,真是一個好主意嗎?雖然最後,確實可以通過懸殊的對比,來突出原創者的偉大。
我們大多數人,即使再努力,也只能和那100多名畫家一樣,安心做一個平庸但可以安全終老的模仿者。想起這一點,覺得未免太殘酷了。
㈨ 院線電影《梵高計劃》的演員有哪些
「中國好演員」凌瀟肅—《梵高計劃》男主「夏凡」
㈩ 提奧·梵高的電影計劃
提奧·梵高死之前,曾決定從自己的荷蘭電影中選出三部,以英語重新翻拍,背景地選在了紐約,這就是「三個提奧」電影計劃。 提奧的被謀殺,使他一生的合作夥伴兼好友、製片人吉耶斯·范·德·懷斯特雷肯(Gijs van de Westelaken)觸動極大,他找來對提奧·梵高的死有著相似感覺的美國製片人布魯斯·懷斯(Bruce Weiss),兩人共同集合了三位紐約的電影人,提議將提奧·梵高的美好願望變成現實。
史蒂夫·布西密、史坦利·圖齊和約翰·特托羅——他們三個共同肩負起「三個提奧」,也成了能夠重現提奧·梵高所創造的豐富的角色性格和生動鮮明的語言的保證。
三部被選中的作品分別是:1994年的《06》、1996年的《盲目約會》(Blind Date)和 2003年的《密會》(Interview),布西密負責重拍的《密會》已於2007年1月20日於美國上映。 就像懷斯特雷肯說的那樣:被選中的三部影片都有著一個非常重要且大眾化的主題,那就是對焦在了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戰爭上。我們對布西密、圖齊以及特托羅能夠加盟,幫助實現提奧·梵高的夢想感到非常感動,因為他的死,讓我們覺得如果讓他那有特色的電影語言就此終結的話,實在是一個無法容忍的恥辱。
對於製片人布魯斯·懷斯來說,這些通過男女之間的關系來加強戲劇性的影片,完全可以被概括成是「屬於提奧·梵高的小情趣」:認為在提奧·梵高的影片中,任何一對處在這種關系裡的男女角色,都能夠得到很大范圍的認同,不管這里使用的語言是英語、荷蘭語還是法語,都無關緊要,至少它的主題是非常普遍的。
提奧·梵高背後有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製作團隊,包括攝影師托馬斯·基斯特(Thomas Kist),他們幫助提奧·梵高發展和完善了由他提出來的、快節奏、有說服力的電影技巧。用三台數碼攝像機同時進行全方位的拍攝:在這種只有兩個主角的影片中,其中的兩台分別對男、女主角進行特寫方面的拍攝,剩下的那一台,則用來捕捉一些中立或重要的全景鏡頭。
基斯特和拍攝組的其他成員全部加盟史蒂夫·布西密執導的重拍版影片中,而布西密也表示,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借鑒了提奧·梵高慣用的一些拍攝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再注入自己的個人風格。
「三個提奧」計劃中下一個被搬上大銀幕的是《盲目約會》,由史坦利·圖齊執導,他將會在影片中和派翠西婭·克拉克森一起演對手戲;至於剩下的那部由約翰·特托羅執導的改編版《06》也即將開拍。就像《密會》一樣,由托馬斯·基斯特帶領的拍攝組也會為另外兩部影片提供相同的幫助。「三個拉奧」的貫徹執行,會讓每一個人都意識到,電影工業失去了像提奧·梵高這樣的人才,會是一個多麼慘痛的損失,而他個性化的藝術風格,也將會在這三位紐約電影人的身上得到再現。